登陆注册
1293300000040

第40章 后记:大变革时期的大人物(1)

感谢大家阅读此书。

这是一本评介民国早期总统的通俗图书。以1928年东北易帜为界,“中华民国”38年历史(1911年至1949年)可以分为两段。前17年北洋军阀操纵北京政权,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北洋政府时期”。这本《总统们》里的总统就包括北洋政府的五位总统和缔造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共六位总统。

北洋政府时期,政局乱得一塌糊涂。16年间,北京召集过五届国会,颁布过7部宪法,组建过42届政府,约60个人担任或者代理过内阁总理。但以“总统”名义执政的却屈指可数,其中临时大总统2人(孙中山、袁世凯)、大总统5人(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其他名称的国家元首有临时执政1人(段祺瑞)、陆海军大元帅1人(张作霖)。这8个人中,中间的6个人都在小站练过兵,是百分百的北洋枪杆子人物(徐世昌虽出身翰林,但投笔从戎),最末位的张作霖毕业于“绿林大学”,投靠了袁世凯,也算半个北洋枪杆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位西式政治家,不做军阀的那一套,可也掏过手枪扔过炸弹,军事经验不逊于其他诸人。8位国家元首都深深地与乱世军队牵连在一起,是民国早期的一大特色。

本书又是怎么写这六位总统的呢?

老实说,书中的六位总统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课本教、电视放、报刊写、口耳相传,相信每位读者肚子里都装着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要把他们写好、吸引读者重返清末民初去看他们的作为,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本书写的是我心目中的六位民国总统,我尝试着写出他们的另一面。因为我觉得,人们对六位总统惯常的认识存在偏颇,许多史料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比如课本上的袁世凯就戴着一张面具:面目狰狞,一无是处。我觉得袁世凯并非没有政见、一心追逐权势的卑鄙野心家。他在朝鲜局势、编练新军、主政直隶、晚清新政等方面都有建树,是当时国内外瞩目的政治人物。在民国初年,袁世凯被许多人看做是稳定局势的强权人物。但在西方民主共和问题上,袁世凯无知,而且排斥。他曾对西方外交官说:“我们传统的习惯与你们西方的很不相同,我们的事情非常复杂,我们不能稳妥地运用你们的抽象的政策观念。”考虑到袁世凯一生只有四年生活在民国,他的底色是传统的、旧式的。他首先是个清朝权臣,其次才是民国总统。实事求是地讲,袁世凯对局势的判断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的问题不是西方的民主共和能彻底解决的,骤然照搬西方制度反而会激化中国的问题。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西方的许多思想和制度都在中国国情下水土不服。当然,袁世凯肯定是个大罪人。他的罪过在于,作为掌握政权的强力人物理应为中国找到正确的富强之路,可他却将中国步步引入歧途,直至个人粉墨登场南面称孤。袁世凯对民国初年的局势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还有许多人看到袁世凯做过皇帝,就以为袁世凯过着帝王般的奢侈生活。其实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袁世凯终生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留着两撮大胡子,又喜欢喝粥,几乎每餐都喝好几种粥,有大米粥,有小米和玉米混掺的粥,还有一种河南的绿豆糊糊。袁世凯吃东西很快,几口就吞完了一大海碗的面条,常常弄得胡子、衣服上沾满饭食。即使当了总统,袁世凯也从不用手绢,抹汤汁、擤鼻涕都用衣袖擦擦,结果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更“乡土”的是袁世凯不爱洗澡,与当时北方农村的老农一样每年只在过年时洗澡,平时就用湿毛巾擦一擦身体完事。别看袁世凯留下来的戎装照威风凛然、光彩照人,可就光鲜那么一层,里面还是一个河南老农。

后人常常仅凭结果去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生。袁世凯日后的表现让许多人过分关注他的恶行,忽视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其他几位总统的遭遇也类似,不到百年的岁月在他们身上沉淀了不厚不薄的尘埃。希望本书多少能吹散一些历史的尘埃,显露真迹。

北洋政府时期顺带着也沾染了不少的历史灰尘。那是个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统治薄弱、民生暗淡的时期。东南西北军阀攻来打去,全国一盘散沙;外辱不断,中间还夹杂着“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怎能不叫爱国志士为之扼腕叹息?但是北洋政府时期并非一无是处。恰恰是政府控制力的薄弱,才给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带来宽松发展的空间,非政治层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当代社会的许多事物,都可以在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中找到模糊的源头。近年来,人们拿出望远镜回望民初社会,兴趣盎然。其中最明显的原因就是,民初社会拥有若干值得肯定、珍惜和回顾玩味的东西。

1912年4月16日,上海《民权报》发表了署名“天仇”的文章《胆大妄为之袁世凯》,此后一连发表了10篇批判袁世凯的文章,历数袁世凯劣迹。“天仇”是当时年仅21岁的戴季陶的化名。他把袁世凯批判得体无完肤、十恶不赦,更在4月26日发布《讨袁世凯》一文,指责袁世凯“俨然帝制自为,且较亡清为尤甚”。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北洋军阀对媒体的批评坦然处之。尽管有时候,北洋军阀对媒体的批评很不高兴,和作者、编辑对簿公堂,但对簿公堂本身就意味着北洋军阀对媒体的宽容。比如冯国璋曾经因为报纸称他为“狗”(他本来就是“北洋三杰”中的“狗”),愤而与报馆法庭上相见。但他对报刊媒体总体是宽容的,并无取缔、操纵之举。民国初年的报馆遍地开花,繁荣得很。报馆里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比如戴季陶之类的“愤青”,往往因某个事件或者不公现象抨击政府,指名道姓骂政治人物。他们的监督很有意义,但很多时候是仅凭有限的事实乱扣帽子乱放炮。1912年早期,袁世凯的形象和作用还相当正面,《民权报》和戴季陶的言行遭到了同盟会稳健派的反对。同盟会的《民立报》就和《民权报》打起了笔仗,批评《民权报》意气用事,一不称自己的心意,就搬出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来,胡乱骂人,成了“谩骂”派。其实,《民立报》自己也批评袁世凯,只是比较温和而已。

宽松的环境让戴季陶们的胆子越来越大。熊希龄财长与列强银行团磋商的借款时候,“天仇”发表了一篇言辞激越的奇文《杀》。全文四句话,24个字:

“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

于是,公共租界当局以戴季陶“鼓吹杀人”为名将他逮捕。十里洋场各报馆顿时大哗,强烈要求租界当局放人。国务总理唐绍仪也致电上海交涉使说:“言论自由,为约法所保障”,嘱其与租界当局交涉。租界当局第二天就让戴季陶交保开释,不久以“妨害秩序”罚款戴季陶30银元结案。

这便是民国初年社会的好玩之处,当时有“报馆热”、“政党热”、“办学热”、“新学热”、“出洋热”等等。大城市中,称会、称党的名目繁多,数不胜数。上海百姓专门造了一个词来形容一类人:街头政治家。有那么一群人,终日里西装革履、挟着公文包,与社会三教九流广有联系,满嘴新名词,什么国家、政府、民主、共和、平等、富裕等等。一旦国家有事或者社会上出了热点问题,他们就鼓噪而起,成立若干协会、团体或者大会。别看这些全国性团体的总部设在里弄的某个亭子间里甚至是楼道的一角,却丝毫不影响街头政治家们的热情。于是,五花八门的通电充斥中国上空。一些人甚至以名字列入通电为荣,至于这些通电有没有人看没关系,只要自己能露脸就行了。如果有人去看电报内容,即使看完觉得电报狗屁不通,通电之人也得意洋洋,多了份炫耀的谈资。当是时,西方风气汹涌进入中国,主流观念希望中国大地能够复制西方社会,可惜学得不深不好,就变成了上述情形。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马云创业语录

    马云创业语录

    毋庸置疑,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今天的马云已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创业的成功已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的确,马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创业的道路上“查漏补缺”,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何夕兰烬落

    何夕兰烬落

    她是名臣之后,轻柔如水、灵秀聪颖。她生在帝王家,兰心蕙质、豪迈爽朗。两个不同身份的女孩子,相识在森严的紫禁城。在这里既有宫闱惊变、兄弟阋墙的惊心动魄。也有良辰美景、春花秋月的妩媚清新。有她们深爱的人,也有她们无法化解的仇恨。几许痴情、几段苦恋,往事已成空,满腹相思都沉默。几番风雨、几度秋凉,繁华终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政治斗争的风雨中,一切都可能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彼此之间的友情,始终温暖着对方……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妖冥药尊

    妖冥药尊

    【简介•恶趣味版】某人的人生准则有三厚——一要恶趣味浓厚,而要毒舌功深厚,三要脸皮够厚。恶趣味是一种情调,做人没情调怎么行?毒舌是一种消遣,她不过是闲了点。厚脸皮是一种制胜法宝,你脸皮厚,她会比你更厚颜无耻。窥伺追杀?度量大,那是美德,但美过头就成了缺德!冥王之位?她又不是捡垃圾的,干嘛要去收拾烂摊子?看一代药尊如何登堂损人,出战揍人,上台阴人,干坏事顺便留下一个美妙的背影【简介•评论版】某炮灰评:此女少奸巨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回眸一笑,让你瞬间惊艳,瞬间崩溃。此女乃坑货一名,低调起来惊天地泣鬼神。此女乃瘟神一尊,一笑鸡飞狗跳,二笑天地失色,三笑神崩地裂,四笑……通通都给本尊去冥界报道!综合上述,此女为不定时炸弹一枚,极其危险。温馨提示:心脏病患者,半只脚踏入精神病院大门者,纯纯小白者,天生当炮灰之命者,切记勿进!【简介•正剧版】冥洛邪是谁?冥界名扬四海的幽冥药尊,年纪轻轻以一首炼药之术位居一方尊者,离冥王之位仅一步之遥。一朝异变,她进入时空隧道,踏入异世。一双金瞳,她又“成为”妖界来客,被当做珍稀妖灵人人窥伺,生死之间搏命一赌,她一跃落入人人惊恐的雾谷。雾谷之中,银发妖娆,绝代风华,他说:入了雾谷,那便是我的东西。她却回答:真不好意思,本尊从来没有成为他人所有物的癖好!救了她又如何?她临走前来能跟他说一声已经是很给面子了!重出人界,却听废物妖灵名遍天下,她笑,一唤幽冥之火,幽冥药尊惊世倾覆天下!丹药难寻?不好意思,她从来都是把这东西当糖吃。此药剧毒?非常抱歉,她百毒不侵,万药免疫,你当她这药尊是吃素的不成?灵力废柴?那叫低调懂不懂?冥火操纵,亡灵召唤,封印一破,她就是横着走也没人敢拦她!但如果要是招惹到她了……伤她一人,她便亡他一千!而且姐姐疼,某人的挂名姐姐对着喽啰们就是一吼:你妹的别在老娘面前怪里怪气,少在这里恶心人,老娘的妹妹怎么了?你才废物,你全家都是废物!万年不进阶!然后收起彪悍,某女子对着某人温柔地说道:小洛别怕,要是有人敢欺负你,姐姐我就帮你欺负回去!某人暗中竖起一个大拇指,很无良地暗中捣鬼。……
  • 庶女惊华一等毒妃

    庶女惊华一等毒妃

    她是一国之后,不想却被自己的孪生妹妹生剥脸皮,害她腹中孩儿。夫君背叛,亲妹加害,她含恨而终。再睁眼时她却是侯府庶女,处境艰难。身负血海深仇,她步步为营,只为讨回自己的一切!复仇路上,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想,却有这么一个人,以他真心换她倾情,庶女惊华,毒妃谋天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七界行

    逆天七界行

    有一种执着叫做信念,有一种信念叫做逆天。平凡的地球少年任千寻,一次意外觉醒天赋神通,从此走上修者的道路,被灭满门后,领悟逆天的真意,带着复活亲人的信念,逆天而行,喋血七界,人界,灵界,仙界,神界,圣界,虚无界,至高界。站在巅峰,终成万物之主,掌控万物,无所不能,最后复活亲人。
  • 大厨不传的做菜秘诀

    大厨不传的做菜秘诀

    掌握做菜秘诀,美味佳肴信手拈来。做出地道菜肴的烹调秘诀,一定要知道的调味秘诀,让食物更加营养的小窍门。掌握这些做菜秘诀,让您厨艺迅速升级,在家就能享受各种美味。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