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100000008

第8章 苦闷,求索,斗争(3)

“今日政府万不可靠”!因此,他把希望寄托于人民,提出“国民所应办者有六”。这六项之中,除却“筹款赎路”、“抵制日货”、“长期储金筹办平民工厂振兴实业”三条外,其余的三条至为重要:(一)亟宜联络各省各界联合会团体,一致宣言,并派代表入京要求政府实行此三项(按指“政府所应办者三”)及随时明白宣布一切外交情形及各项文电,如不得要领,即可表示国民对政府最后之决心。(二)联络各地各界联合会、各团体,即可组织全国各界联合会,派代表赴和会请愿并监视专使;向和会声明全国国民之意,山东问题必得一公允之解决;一切秘约及二十一条,中国国民誓不承认,必须废除。不然,是协约国绝中国太甚,中国国民唯有与日人拼命,而决不能负破坏东亚和平之责。(三)中国在各国的留学生、华侨、华工,亟宜组织通信社或外交研究会,各就近投稿于外国报刊。最好创设报馆于各国各地,而华侨、华工更可为其他运动,以示中国国民民意真相,并可激起国外之舆论,冀多少取得英法各国之同情[1]。

痛感祖国前途多难,岌岌可危,他于是提出“今日政府万不可靠”,具有明显的反对封建军阀政府的意义;“唯有与日人拼命”,则表现了他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他期待着人民大众奋起救亡图存,那感情是极其真挚灼热的。

这时,山东省发生了“马良祸鲁”事件,由此引起了全国人民对“鲁案”的声援。瞿秋白又积极地投入了这场声援的斗争中。

山东是皖系军阀和安福系政客盘踞的省份。山东督军张树元、济南镇守使兼警备司令马良(回族)是段祺瑞的心腹大将。7月21日,济南学、商、工、农各界千余人召开救国大会,揭露日本侵华暴行,痛斥安福系的喉舌《昌言报》的卖国言论,冲入报馆,将该报经理、主编等捆绑牵至街头示众,然后送交省长公署和检察厅,要求对他们绳之以法。22日,张树元急电北京政府,请颁戒严令。25日,北京政府下令宣布济南戒严,以马良为戒严司令。马良公然主张中国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反对抵制日货,“感激”日本接济饷械,甚至鼓吹中日合并。8月3日,山东学生请愿团要求省当局解除戒严令,禁止卖米给日本,释放被捕的爱国者。马良派兵镇压,捕去请愿者十六人。不久,又将马云亭等三位回族爱国者逮捕枪杀。

马良祸鲁残民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共愤。于是,一个以要求取消山东戒严令,惩办马良为中心内容的请愿运动勃然兴起。北京、天津、山东、唐山、山海关等地代表齐集于北京进行联合请愿斗争,要求总统徐世昌取消山东戒严令。瞿秋白参加了请愿斗争。

8月23日上午十时,各地代表在北京山东中学集会,决定面见徐世昌,呈递请愿书。请愿书揭露了戒严令颁布后山东人民备受迫害的状况:“下令戒严,横加压迫,以致法网罗织,鸡犬不宁。围校舍如屠城,视人命如草芥,山东全省遂暗无天日。”揭露了马良媚日卖国,屠杀人民的罪行:“济南镇守使马良凭恃权威,平日已无毒不作。自彼兼任戒严司令以来,更逞其摧残教育之积心,肆行荼毒,草菅人命。动触腹诽,市井日惊,居民无告。岂我国家法令森严之日,二十世纪民权昌明之世,而容再有此残杀无辜,横蛮无忌之徒,得以行其祸国祸民之计?矧又昌言媚外,发种种合并之谬说且恐腾笑友邦,贻坠国体。”要求徐世昌“即行明令,罢斥马良各职,严加惩办,以慰鲁人,而谢天下”。当天下午三时,全体代表三十多人一齐到新华门。徐世昌不予接见,派警察处长和督察长敷衍代表,被代表们问得理屈词穷。四时许,京师警察厅竟将全体代表加以代表被拘,激起更大的反响。8月26日,北京、天津代表三十余人再往请愿,徐世昌仍不见。全体代表坚持到深夜,露宿于新华门外。27日,北京学生两千余人到新华门,加入请愿行列。徐世昌仍拒不出见。当夜,两千余人都在新华门外露宿。28日上午,北京政府发出禁止请愿布告,诬指各界代表“不依照法定程序遽行请愿”,并威胁说:“倘再有此等行动,国法具在,断难曲予优容。”午后一时许,大批军警奉令将请愿群众胁迫到天安门。晚八时许,将其中请愿代表十一人拘捕。其余群众被武力驱散,受伤者达数十人。

北京政府原来打算把被捕的代表全部予以枪决,以收惩一儆百之效。但在全国爱国运动压力下,不得不在8月30日将两次逮捕拘押的请愿代表全部释放。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瞿秋白由于劳碌过度,竟至吐血,病了几个月。表姐夫秦耐铭写信慰问他,他在复信中说:“干了这平生痛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2]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热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文学翻译活动

五四时期,瞿秋白的文学活动,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俄国文学作品。

俄文专修馆“用的俄文课本就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等的作品。”[3]瞿秋白大量地阅读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契诃夫的作品。他发表的第一篇文学译作,就目前所知,是1919年9月15日出版的《新中国》第一卷第五期刊登的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闲谈》。此后,陆续发表的还有:果戈理的短剧《仆御室》(发表在1920年2月出版的《曙光》第一卷第四期),果戈理的小说《妇女》(发表在1920年10月1日出版的苏州《妇女评论》第五卷第三期),法国都德的小说《付过工钱之后》(发表在1920年4月11日出版的《新社会》第十七期)。他还准备翻译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1920年9月出版的《改造》月刊第一卷第一号刊登的“共学社”出版预告中已经列为《俄罗斯文学丛书》之一。后因出国赴俄,这个计划没有实现,改由耿匡翻译了。

瞿秋白对俄罗斯文学的爱好和介绍,影响了他的一些朋友如郑振铎、耿济之等人。郑振铎后来回忆说:

我们这时候对俄国文学的翻译,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秋白、济之,还有好几位俄专里的同学,都参加翻译工作。我也译些契诃夫和安德烈耶夫的作品,都是从英文转译的。同时,也看些用英文写或译的俄国文学史,象小小的绿皮的家庭丛书里的一本《俄国文学》,就成了我们怀中之宝。

我们译的东西,其初是短篇小说,由耿济之介绍到《新中国》杂志去发表。这杂志由一位叶某(已忘其名)主编,印刷得很漂亮。后来由一个什么人的介绍(已忘其名)我们认识了“研究系”的蒋百里。他正在主编“共学社丛书”,就约我们译些俄国小说、戏剧加入这个丛书里。[4]

瞿秋白同这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团结在一起,积极地进行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工作,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20年7月,北京新中国杂志社出版了耿济之、沈颖等翻译的《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第一集,瞿秋白为此书写了一篇序。同时,又为沈颖所译《驿站监察吏》写了序《论普希金的〈弁尔金小说集〉》。瞿秋白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十篇短篇小说,辑为《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后来在1921年12月,作为“共学社”的《俄罗斯文学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前有耿济之的序。这十篇译作,由于未分别署译者名字,所以现在已不知道究竟哪几篇是瞿秋白译的,只好存疑了。据熟知情况的瞿菊农说:瞿秋白和耿济之当时在翻译俄国文学作品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合作得很好。因为瞿秋白的俄文和中文的程度都比耿济之好,耿济之翻译的东西,差不多都经瞿秋白修改过;有时候两个人共同翻译:瞿秋白看着原著进行口译,由耿济之记录下来,经瞿秋白修改定稿。

由沉醉于吟咏那种排遣个人积郁的旧体诗词,到热心地翻译和介绍俄罗斯文学作品,使文学活动面向中国的知识界和中国人民大众,这在瞿秋白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转折;是经历了五四运动后,随着他的政治思想转变而必然出现的新的现象。

1920年3月16日,瞿秋白写《〈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序》,其中对于文学与社会变革、社会思想变化的关系,写道:“只有因社会的变动,而后影响于思想,因思想的变化,而后影响于文学。俄国因为政治上、经济上的变动影响于社会人生,思想就随之而变,萦回推荡,一直到现在,而有他的特殊文学。就是欧美文学从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间的变化,又何尝不是如此。”[5]文学受社会的影响,反过来也能影响社会,推动社会变革。瞿秋白在1920年2月4日翻译果戈理的《仆御室》时写的《后记》里写道:文学作品“描写刻划‘社会的恶’以文学的艺术的方法变更人生观,打破社会习惯,有助于改变‘社会的恶’”。

对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怎样创造和创造什么样的中国新文学,瞿秋白进行了认真地思索。当时,一些朋友主张只从事文学创作或翻译活动,不干预社会政治问题。瞿秋白不赞成朋友们的这种脱离政治的倾向。一次,他们在北京中央公园玩,谈到文学与社会问题。瞿秋白认为文学不是根本的首要的变革社会的手段。一个朋友问:根本问题在哪里?瞿秋白指着大家正在吃着的包子,幽默地答道:“根本问题在包子上面。”他主张文学工作必须从社会革命着眼。他说:“文学只是社会的反映,文学家只是社会的喉舌。中国现在的社会固然是不安极了,然而假使我们不觉着有改造的必要,本来可以不问不闻,假使我们觉着非改造不可,那么,新文学的发见随时随地都可以有。”[6]

瞿秋白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及这次革命的巨大影响,有了明确的认识,他研究和介绍俄国文学,是为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革命服务的。他说:

俄罗斯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却已似极一时之盛。何以故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赤色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生出极大的变动,掀天动地,使全世界的思想都受他的影响。大家要追溯他的远因,考察他的文化,所以不知不觉全世界的视线都集于俄国,都集于俄国的文学;而在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来讨论研究俄国。于是俄国文学就成了中国文学家的目标。[7]

瞿秋白清醒地看到了“俄国的国情,很有与中国相近的地方”[8],例如“屠格涅夫所描写的乡村教育的简陋,果戈理所描写的俄国官吏的卑鄙龌龊,都是如此”[9]。瞿秋白赞扬果戈理是“俄国写实派的第一人”[10],他的《仆御室》在对“下流社会”细致而又平淡的描写中,现出社会的真相;俄国社会的恶象,在中国同样存在。果戈理的名剧《巡按》,对俄国官场的怪现象刻画无遗,“于平淡中含有很深的意境,还常常能与读者以一种道德上的感动。他的艺术所以能有价值,也就如此。”[11]瞿秋白尖锐地指出:“现在中国实在很需要这种文学”,“以文学的艺术的方法变更人生观,打破社会习惯。”[12]

瞿秋白十分推崇俄国伟大作家普希金,说他的作品“艺术上高尚的意趣很能感动读者,使作者对于贫困不幸者的怜悯之情,深入心曲。”[13]瞿秋白引用果戈理的话,指出:“现在时代,俄国文学家,没有一个人能出普希金之上的。也没有一个人能称为民族的文学家。普希金于俄国的天性,俄国的精神,俄国的文字,俄国的特质,表显得如此其‘清醇’,如此其‘美妙’,真象山光水色,反映于明镜之中。”[14]瞿秋白指出,中国实行文学革命,创造中国的新文学,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中国的民族特点。“中国现在所需的文学,似乎也不单是写实主义,也不单是新理想主义(此处专说现在人所介绍到中国来的),一两个空名词,三四篇直译文章所能尽的,所以不得不离一切主义,离一切死法子,去寻中国现在所需要的文学,应当怎样去模仿,模仿什么样的,应当怎样去创造,创造什么样的,才能使人人都看得懂受得着新文学的影响,受得着新文学的感动。”[15]对于果戈理评论普希金是“民族的文学家”,瞿秋白特别指出:“歌歌里的推崇普希金,固然是杜少陵之于王、杨、卢、骆,极其佩服,而流于过分的夸奖,可是应当注意他说的‘民族的文学’,国民性的表显,所以我更希望研究文学的人,对于中国的国民性,格外注意。”[16]

在文学译著上,瞿秋白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他和朋友们翻译的作品,事先都经过认真研究。他自己译的,总要仔细校订,反复修改,力求符合原意。朋友们译的作品,他有时帮助修改,有时请译者自己慎重校订。沈颖译了普希金的小说《驿站监察吏》,给瞿秋白看。瞿秋白很欣赏这篇小说,劝沈颖慎重修改后再发表。沈颖在这篇小说的后记中记下了这件事。

朋友们之间在文学观方面,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截然不同。瞿秋白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沈颖不完全同意。他说瞿秋白是研究哲学的,对文学的意见不一定对。沈颖不懂得文学家的创作活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支配于文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任何哲学观点的文学家是不存在的。郑振铎热烈主张“文学为人生”。它比“为艺术而艺术”是一大进步,但他所为的人生仅限于知识分子的小圈圈。瞿秋白和郑振铎有过多次争论,提出了“文学为谁的人生”以及从什么立场和思想出发来为人生服务的问题。他说:我们的人生很浮浅,劳动平民才有丰富的人生,他们所受的剥削压迫才是真正的痛苦。大家应该去了解劳动平民的人生,了解他们的痛苦和要求,使文学为劳动平民服务。

[1] 以上均见《晨报》1919年7月17日第六版。逮捕,拘入警厅。

[2] 秦纳敏(耐铭):《回忆瞿秋白烈士》,无锡《工人生活》1957年6月18日。

[3] 郑振铎:《回忆早年的瞿秋白》,《文汇报》1949年7月18日。

[4] 郑振铎:《记瞿秋白同志早年的二三事》,《新观察》1955年第12期。

[5] 《瞿秋白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544页。

[6] 《瞿秋白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544页。

[7] 同上书,第543~544页。

[8] 同上。

[9] 同上书,第542页。

[10] 同上书,第1304页。

[11] 同上。

[12] 《瞿秋白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1304~1305页。

[13] 同上书,第542~543页。

[14] 同上。

[15] 同上。

[16] 同上书,第543页。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是“经营之神”!他是“日本式管理之父”!他是重振日本精神的著名企业家!他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交口称赞!松下幸之助全传》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向读者深度剖析一个最真实的松下幸之助。作者从回忆松下幸之助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如何从学徒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完整过程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吸血鬼:罂粟邪王的甜点(全本)

    吸血鬼:罂粟邪王的甜点(全本)

    500年前,苏黎世古宅初遇,他从血族人獠牙下救下五岁的她,并在她的脖颈上印下一朵蓝色罂粟。小小的她如脆弱的花朵般易碎,脖子上刺痛的烙痕让她疑惑。“有这个印记,他们不会再咬你。”他温和的声音犹如天籁。她无惧地伸着小手抚摸他唇角的獠牙,“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尖牙?”他嗅到她肌肤下的甜美,“我当然也是人,只是牙略长了点。”……500年后他坐拥整个血族,已是暗夜之王,也早已将那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抛诸脑后。她正值花样妙龄,眼神里溢满沧桑与仇恨,且气势汹汹找上门,要置他于死地!他冷观她的放肆与阴谋,为她灭狼族,吞灵族,废弃两位王后,波澜暗涌,他们早已难舍难分,他却从不开口说爱。“可知道你脖子上的罂粟意味着什么吗?”“一个害我家破人亡万劫不复的印记罢了!”“它只象征,你是我的甜点!”*************吸血鬼唯美爱情小说**************http://m.pgsk.com/a/133042/《吸血鬼:蔷薇男爵之吻》【全本】http://m.pgsk.com/a/182217/《吸血鬼:蝶面公爵的情人》【全本】http://m.pgsk.com/a/192804/《吸血鬼:魅王的约会》【全本】http://m.pgsk.com/a/238834/《吸血鬼:罂粟邪王的甜点》【全本】http://m.pgsk.com/a/210382/《穿越:花妖陛下来敲门》【全本】http://m.pgsk.com/a/260248/《代嫁:王的辣手皇妃》【全本】http://m.pgsk.com/a/293173/《误入魔掌:狼王欺人太甚》【全本】http://m.pgsk.com/a/426260/《孕妃来袭,请王接驾》【新坑】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他的生意,从倾其所有,“投资”400元摆地摊卖袜子开始:卖袜子,做点焊,加工手镯,他在创业初期折腾个不停,在各类小生意中寻找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倾囊投入,一次又一次地血本无归,一次又一次地重头来过,每次都能汲取新的教训和经验,每次都坚定地东山再起;资金一步步积累直至挣得亿万身家。
  • 重生首席女王

    重生首席女王

    朴智京从小便是优等生,琴棋书画样样皆精通,天资慧聪,模特般的身段,明星般的脸庞,学士硕士全奖学金毕业,唯一的缺点----出身贫困。从贫困里咬牙走过来的她终于熬成了高翻署的英法双语翻译,岂料因为没有身世背景,只能与首席之座望尘莫及。一个不可能的意外,气极绝望奔跑的她被从楼顶而落的三小姐金敏儿砸个正着,一觉醒来,发现自已竟然。。。灵魂附到了这位除了出身良好外一无是处且年仅18岁的三小姐身上,这位小姐虽然出身高贵,却是不折不扣的人生功课菜鸟。看她如何扭转自已及这位三小姐的人生,实现人生爱情理想。
  • 做一个会穿衣会打扮的女人

    做一个会穿衣会打扮的女人

    教你如何穿衣,做一个会打扮的四季漂亮的女人。从阳春三月到寒冬腊月,展示了大量实用又易于搭配的穿戴方案。每一小节里另附穿戴小贴士,给女性着装更多丰富、细致的细节提示。期望女性通过阅读本书提升对时尚潮流的感知力,塑造最适合自己的美丽女性新形象。
  • 密爱

    密爱

    宁语林下楼提着八盒外卖,困难的摁亮电梯摁扭,看着电梯楼层显示的数字,从18一直变成1后电梯门打开,宁语林依然没精打采低着就准备走进去,丝毫没注意到电梯里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穿着进口天鹅绒套裙,劲间系着一条真丝宁巾的高贵夫人正准备走出来。宁语林一不留神迎面撞上这位夫人,一盒外卖跌落在地,压在高贵夫人的脚上,“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宁语林一连声道歉,“你怎么这么莽撞……”
  • 一品村姑:捡个皇帝来种田

    一品村姑:捡个皇帝来种田

    不行,陆雪凝一朝穿越成了一个土气的小村姑,渣爹吃喝嫖赌几乎样样沾,后娘尖酸刻薄使尽坏心眼,不行,穷得三餐不济,这可不行,她可不是好欺负的,整后娘,甩渣爹,她可不做别人的替身。,发家致富不耽误山上有个超级帅哥天天粘着她,非说她是什么康宁公主?这帅哥是认错人了吧?什么什么……原主救过这个帅哥,她还得养活一个年幼的小包子,开山种地。他要以身相许?
  • 妃常可爱:舞林萌主降魔计

    妃常可爱:舞林萌主降魔计

    明明心狠手辣、杀伐果断,却顶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骗神骗鬼。有人骂她“卑鄙”她问:“baby?你是在夸人家像婴儿一样粉嫩么?”有人骂她“无耻”她回:"胡说,本王妃可是有一口洁白的小牙,不信你看!"无耻、腹黑的她,被命中注定的煞星,以强大的念力召回古朝。而等待着她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