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000000040

第40章 政坛巨星(22)

坚信基督教教义的基本信条,是撒切尔夫人领导作风的一大特点。有人说,她是本世纪第一位完全笃信基督教的首相。她不仅积极插手宗教事务,可以说是近代以采对宗教事务插手最多的首相,而且所奉行的一切政策都与基督教的伦理观有关,是遵循基督教原则的结果。而这些原则是从芬金街卫理公会教堂那里学来的。她不仅很重视自己的婚姻与家庭,而且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天赋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应该给每个人以自由选择的权利。而这些正是基督教教义所要求的。

撒切尔夫人的很多价值观、政治观点、政策主张都可以从基督教教义里找到根源。关于经济活动,她认为:宗教的教义珍视经济活动,即如何谋生,如何创造财富。但也告诫人们不要被经济活动迷住而不能自拔,告诫人们不要把经济置于一切之上。金钱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她认为: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家庭,生活在家族、社区和国家中,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长大的,宗教的创造人把这种现像看作是道德的基石。正是在此基础上,宗教教导人们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邻居,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但是,这种理论不抹煞个人自己,不因爱护别人而超过爱护自己;相反,它认为个人自己幸福,为自己负责是理所当然的,并要求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自重是尊重别人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她极力反对社会主义,她说:“我们的宗教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都应该设法自救。而社会主义者着眼于社会,着眼于让人们如何去适应社会,而我们却着眼于人,认为人的社会和经济关系只是其更为广阔的存在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者自己相信并说服其他许多人相信,建立在利润基础上的自由经济不仅代表着私利,而且鼓励人们追逐私利,他们把这看成是自私自利和糟糕的事情,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利他主义和无私精神的基础之上的,并能培育这种精神。”“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看,这种学说都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正是上述这些信念,才使得撒切尔夫人在领导工作中形成了刚毅、果敢、泼辣的性格和作风,也使她在工作中缺乏灵活性、不善于妥协。她做出的每一项决定都有是非准则,她总是喜欢以简单的黑白分明的态度对待一切,这也是她在辩论中缺乏想像力和情趣的原因。撒切尔夫人的一位同事对她评论道:对生活中的一切从没有半点犹豫不决,凡事要么同意,要么反对,要么还没有考虑成熟,这才是地地道道的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形像。自从进入政界以来,特别是担任保守党的领袖之后,她对自己的目标一清二楚。她一向是自己领导的政府的最严厉的批评者,对别人不能尽快完成她所希望做的事情总是感到非常失望。政府机器运转太慢,对此她感到难以忍受。她恨不得在一夜之间就改变国家的面貌,就像她把破旧的壁纸撕下来,立即换上漂亮的新壁纸一样。撒切尔夫人对部下常讲的一句话是:给我拿出办法来,不要老是对我说不应该做什么,要动脑筋!

很多人认为,撒切尔政府所推行的很多政策与希思政府初期的很相像。所不同的是,希思没能坚持下去,在一些政策上发生了动摇,失去了奋斗到底的勇气,从而带来180度的大转弯;而撒切尔夫人则坚持下来,并渡过了难关,最终获得成功。虽然可以说她比希思走运,比如遇上马岛战争、工党衰落、在连选中大胜等,但更主要的要归功于她的坚定信念和她的不妥协的作风。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归功于她女性的直觉,她总能说出英国很多人感觉到但没有说出来的问题。拿破仑曾经说过,充当他的元帅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女性的直觉和运气。而这点,撒切尔夫人都具备了。

撒切尔夫人的成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她的性别。她自己经常重复的一个观点是:“英国的妇女从来没有过一位与她们息息相通的首相。妇女们所了解的事情同男人们所知道的事情是大不相同的。凡是懂得管理家务问题的妇女,都比较容易懂得管理国家方面的问题。”她的这种哲学能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鸣,这使支持保守党的力量从总体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在后来的大选中,保守党虽然失去了5%的中产阶级的选票,但增加了8%的劳动阶层的选票,而后者从前是从来不支持保守党的。

撒切尔夫人最使她的支持者赞赏的是,她讲话直率,回答问题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而且言必信、行必果。在她任首相的11年中,她从未朝令夕改,她的基本信念和理想始终如一,只是在个人领导作风上有所变化,变得更加自信。起初,她虽然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需要别人帮助,但她确实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很看重那些自己所依赖的专家。后来,她变得老练起来,经验使她更加自信,更相信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意见。事实一再证明,她对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正确的,因此,她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变得愈来愈自信,而对那些浪费时间的人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越来越没有耐心。

撒切尔夫人在内阁中的领导作风与过去历届首相迥然不同。她总是锋芒外露,喜欢开门见山。在讨论问题时,总是先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摆到桌面上。这样一来,如果参加讨论的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她就会处于要么收回自己的意见、要么抗争到底的尴尬境地。与此相反,其他首相往往都是不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等与会者都发表了意见后,才在综合别人的意见基础上最后提出自己看法。撒切尔夫人向来对处理具体的小问题不在行。左右逢源、行事诡谲,从来不是她的拿手好戏。她对开会时讲话冗长、长篇大论的人总是感到不耐烦。如果她不同意谁的观点,就会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讲话,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方面,她没有耐心,不讲策略,不会耍滑头,常常表现得相当粗暴、刻薄,甚至有时很不讲理。她常常伤害别人的感情,说话尖刻,看起来完全失去理智。因此,有的内阁成员说她缺乏自我克制力。在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她往往不等别人讲完就情不自禁地迅速加以抨击,而有时其他人的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对自尊心受过她伤害的人,她从不明确地表示歉意,有时候,在事过之后,她可能邀请这些人共进午餐,这便算是一种友好表示了,但不会明确向此人道歉。

撒切尔夫人不善于表扬别人。她要求自己周围的所有人都能兢兢业业,胜任工作。而且,当这些人完成了她所要求他们做的工作时,她会觉得没有必要赞扬他们。她决不说“谢谢你”之类的客套话,决不对下属的成绩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她对下属的这种态度是与她自己的信念有关的。她认为兢兢业业地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作为首相,每天需要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但撒切尔夫人对这些文件从不敷衍了事。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有人向丘吉尔提交了一份关于社会保险的报告,这份报告长达90页,材料翔实、论点明确、结构严密。不料,丘吉尔拿到报告之后写了句批语:“让我看哪一页?”而有一次,当有人向撒切尔夫人送去一份共4页的摘要后,她把这份摘要退了回去,上面批道:“把提出这份摘要的原始研究报告送来一阅。”政府大臣每人都有一个红色公文包,号称“红匣子”,大臣们都把必须处理的公文放在红匣子里面。处理满满一匣子文件,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绝大多数大臣平均每晚有一匣子文件要处理。但是,首相可能要处理两到三匣子文件,因此撒切尔夫人常常要工作到深夜。每当在她的住处开完一次长时间的会议之后,疲倦的同事都会问她:“首相,你还得处理匣子中的文件吧!”在同事们离去睡觉后,她却脱掉鞋子,盘腿而坐,喝着苏打水或威士忌酒,专心致志地准备第二天的辩论。她常对自己的朋友说她是一只夜莺。而了解她的人却说她也是一只白天活动的莺。

将一丝不苟、事必躬亲用到撒切尔夫人身上完全合适。不经过亲自审核,撒切尔夫人是决不会相信任何人提供的建议或情况的。她在任低级大臣时所得到的沉痛教训之一就是,在亲自对某一件事、特别是对那些可能被反对党用来攻击自己的事实和论据进行核实之前,决不要贸然接受别人的建议。她非常重视数字和事实。她对下属在说什么事情时讲得不准确会感到非常气愤。有一次她的演说稿中有一组数字有误,被她发现了,起草演说稿的人被她狠狠批了一顿,稿子也被她扔在了一边。

同类推荐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中国古代贤人传

    中国古代贤人传

    这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荟萃的书,取名《中国古代贤人传》。书中所选择这些垂范卓越的人物,他们的影响、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永远引为骄傲的。例如书中所选的周公、管仲等人,就是我们常想到的“贤人”。书的取名,响亮明快,发人联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有名气、领风骚、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做传的书,很有文化意蕴。相信这部书一定很受欢迎。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本书分为10部分:国都、飞向宇宙、生命高原、怀念大海、草原、东北这片土地、关中、丝路访古、仰望雪峰、塞纳河上的夜宴。内容包括: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法国的田野上、塞纳河上的夜宴、海边的谈话、贝多芬雕像、帕塔亚景观等。
  • 仙在囧途:天上掉下个仙妹妹

    仙在囧途:天上掉下个仙妹妹

    她真是倒霉透了,力量最薄弱的时候一脚踩空,掉下天庭也就算了,还被一支不知从哪儿来的箭穿肩而过,还好还好,遇到个漂亮的小正太恩人救了她。呃,虽然面冷,总是讽刺她,但心地还是很好的。本以为这只是生命中的一次小插曲,没想到,十年后,她因与电之子的一个赌约,再次重返人间,阴差阳错中,又遇上了‘他’
  • 人生方圆全书

    人生方圆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我是淘气宫主

    穿越我是淘气宫主

    穿越小说看了多篇,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中了奖,穿到这个陌生的古代来。楚凝君说:“不敢靠近你,是因为太在乎你,冷漠你,遗弃你,是因为爱已成疯,我该拿你怎么办?”残无幽说:“爱上你,使我放弃一切,包括七年前的灭门之恨。”南宫已暝说:“银锁的意义就在于,我想在你未成人之前锁住你,然后在你长大成人后,拥有你。”花云夜说:“我要你的人,也要你的心。”列缺说:“美人倾城,不惜一切。”洛丝儿天真的躲在一个角落,想着每一个人说过的话,可以吗?可以贪心吗?南宫婉莹说:“楚凝君是我的,只有我才配拥有他。”林滢滢说:“环儿,如果我和君哥走到一起,你会祝福我们吗?”花灵儿说:“残无幽是我的生命,我将不计代价得到他。”上官池月说:“恕罪只是一个借口,爱上他(残无幽)才是我最初的心。”倾月说:“表哥(残无幽)是我的一切,谁都不可以把他从我身边抢走。”如烟说:“我只爱他的狠(残无幽)”依菲儿说:“我们风流三年,不可能抵不过你一个小女孩的,我有信心,夜,注定是我的。”王如儿说:“暝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你凭什么抢走?”容幽雪说:“忘月楼有我和列所有的美好记忆,你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天真无知的女人罢了。”众容强大,故事曲折,人物性格分明,这是一部精彩的武林传奇之记。-------------------------------------------------------------------下面妃要废话几句了。这篇文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不懂何为爱情的高中生慢慢成长为一个敢于追求所爱的自信女人的故事。温馨提醒:不喜慎入在这里我要推荐一本极好看的书:痕儿的《丫环皇后》地址:各位亲们可以去看看,很不错的。达达达、、、、、、、、、、、以下是妃花了半天的时间为本文制作的视频,各位亲们有兴趣可以去观赏一下,自觉得还可以的。地址是:建议带上耳塞听,里面有一首名叫《寂静之声》的轻音乐,听起来很有感觉哦!以前有收藏妃的新文《颜霸天下》这部文的亲们,妃在这里说句抱歉,感觉女尊文实在不是妃的强项,所以,妃只能再学习学习后,等积累到一定的文学水平,再去偿试,现在,妃把这篇文删除了!〈爱上谷主爹爹〉这部文也是妃写的最为难的一部文,剧中男主每个人都让人有靠近的欲望,失去谁都会心疼,但是,妃还是决定专情一点,不写一女N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巴比特(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巴比特(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主人公乔治·福兰斯比·巴比特是泽尼斯市一个生意兴旺的房地产经纪人。作者截取了巴比特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以生动简练的文笔、鲜明的色彩、机智风趣的格调描绘了一幅二十年代美国中西部城市生活的风俗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中层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泽尼斯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名称,但有典型意义,可以被看成是美国任何一个城市,在那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都降为商品,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资产阶级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人与人之间没有别的联系,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