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800000033

第33章 民间口头文学

“文革”中的笑话

在“文革”中间,尽管“两报一刊”大吹大擂:“无产阶级文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但是,群众却除了八个样板戏之外,什么也看不到,实际处于文化沙漠之中。人民群众不甘寂寞,曾被林彪、江青集团清除的“封、资、修毒草”又开始悄悄在民间滋生、流行、泛滥。口头文学空前繁荣起来。

“文革”是一个空前荒诞的年代,也是一个特别能够冷嘲热讽的年代,大量的笑话涌现出来,广泛流传。

“文革”中最具时代特色的当然还属政治笑话。如陈毅在造反派的批斗会上,打开手中语录本,凑近话筒高声宣读:“翻开语录本376页,最高指示:‘陈毅是个好同志。’”(注:毛主席语录本仅有375页)这是典型的一则政治笑话。

东北建设兵团有一个政治笑话。兵团知青返城探家都必须在佳木斯火车站转乘火车,来回都得从车站广场的毛主席塑像下经过。几个知青结伴探家,一个知青忽然宣布:“我们只要支边五年就准能回城了。”别人问他,何以知道是五年?这个知青指着毛主席塑像说:“你看毛主席向前伸出一只手,张着五个指头,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支边五年吗!”五年过后,这个知青又一次回城探亲经过毛主席塑像,有知青问,“你不是说,我们只在这儿呆五年吗?”这个知青哑然无语,突然,有一知青拍额叹道:“我明白了。毛主席还有一只手背在身后面,伸着三个指头。五加三,不是八年吗?咱们要支边八年才能回家呢!”这个笑话,在东北兵团知青中广为流传。

在持续不断的群众的运动中,群众为了松弛神经往往编出一些口头文学自我娱乐,这类口头文学虽然早已有之,但在“文革”中特别兴盛,成为一大特色。

比如关于样板戏的笑话就属这一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灯灯却不灭的笑话;对黑话的笑话(“脸黄什么?”“涂了一层蜡”“怎么又黄了?”“又涂了一层蜡”);因为打栾平时的枪不响,杨子荣回来向座山雕报告说:“我把他掐死了!”的笑话,都在民间广为流传。

还有一些笑话取材于自己身边。“文革”中人们成立了许多战斗队,这些组织的名称多出自毛主席诗词:飞鸣镝、驱虎豹、在险峰、征腐恶、同心干、战犹酣、缚苍龙、追穷寇等。北京2中、5中、85中等几个总政“可教育好子女”没有组织要他们。他们就凑在一起开玩笑说,我们也成立一个组织吧。有人说,名字叫“怕熊罴”战斗队。还有人提:“小虫何”。最后,大家公认,最好听的名字叫:“害人虫”。

随着文化娱乐生活的日渐贫乏,业余的群众自发创作和演出的小节目开始活跃起来。借着大批判的幌子,人们努力寻求一点娱乐生活。“文革”中各农村生产队、工厂都有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宣传队业余演出吸引了大量群众。“文革”中,最流行最具生命力的一个群众节目是《老汉、老婆儿参加批判会》。由几男几女扮成老头、老婆儿绕场说快板。

几个老头鼻下粘着胡子,头上扎条白毛巾,腰间插杆烟袋,列队走圆场,口中念念有词:

东方发白天刚亮,

鸡叫三遍起了床。

咱们去参加批判会,

×个老汉喜洋洋。

对准那:×××,

还有那:×××……

然后是扎着裤脚“蹒跚”的老婆儿们登场。口中也念念有词:

老婆儿我喜心上,

两腿走得忙。

社里开批判会,

会上我把话讲;

对准那:×××

还有那:×××……

演出中的“×××”,可以随着运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昨天是***、邓小平、陶铸,今天就可能改成孔老二、林彪。农民们不管批判谁,演这些文艺小节目只是图个热闹,听个动静,与庙会耍狮子、踩高跷没什么区别。

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评书开始逐步在民间恢复并流行起来。

《血的锁链》、《梅花党》、《一双绣花鞋》

1970年冬,在北大荒小兴安岭万人愁林场,东北兵团15团29连知青和老职工们悄悄请来一位哈尔滨知青讲评书《黄英姑》。将此人请来,先须恭敬递烟敬茶,然后才开讲。讲到危险时刻全帐篷的知青一个个屏息凝神。一连听了六个晚上,白天上山伐木都浑身来劲,这才痛感评书艺术的魅力无穷。说书的哈尔滨知青也被众人奉为高人。其实他是拜过师傅的,而且对原小说已有很多演义添油加醋。

1969年在北京东城南小街有个王四也会讲评书。评书者,连说带评,有时扮成故事中的人物,有时又要跳出来以局外人身份加以评论。王四说书不仅生动,而且评论时的妙论令人喷饭。当时是1969年,72中没下乡的学生,就时常结队去找王四,十分恭敬,敬烟送糖,求他讲评书。王四会侃,一路连说带评,不带重样。

王四还编过一段评书,讲述“文革”中事,略述如下:1955年冬天干面胡同(即在南小街内)煤铺一阵鞭炮乱响,公私合营了,男主人公即在炮仗声中降生。进入“文革”,主人公11岁,出身小业主便扮成工人身份去闹革命、大串联。串联中一路扒火车“吃大轮”(盗窃铁路物资),与人“叉架”、“拍婆子”,有时吃亏,有时占便宜,种种历险,总能逢凶化吉。而且故事还涉及上层政治斗争。

王四说评书妙在还带演唱,讲到一段就会有歌。像《秋水伊人》、《七十五天》、《精神病患者》(换上新词)。王四以一个男主人公为线,贯串起许多人和事,故事经常分叉,一下叉出去老远。所以,有些段子总也讲不完。逢到王四唱歌的时候,大家格外恭敬,因为他的嗓子具有磁性,什么歌到他嘴里都特有味。

围绕着《七十五天》有一大段故事,说的是偷窃、打群架入狱坐牢的经历:

离别了亲人来到这间牢房已经是75天,

看了一看眼前只是一扇铁门和铁窗。

回忆往事如絮飞,

泪水就流成了行,

亲爱的妈妈,

你我都一样,

日盼夜又想。

--《七十五天》

讲到“拍婆子”的故事,王四唱了一首《流浪的人》

风儿啊,风儿啊,吹个不停,

吹得我眼泪结成了冰,

爱我的姑娘她变了心,

跟一个有钱的人结了婚,

忘恩负义的背叛了我。

因为我是个流浪的人。

这首歌反复在“只因为我是个流浪的人”这一句徘徊不止。故事主人公一路上看到的“闹剧”后面,全都是这种血泪斑斑的故事。王四真是个讲故事的天才。

当时,在北京还流传关于《血的锁链》的故事。青年作家史铁生后来在《插队的故事》中对此作过生动描述。现转录如下:

那是当年在知青中很流行的一支歌。关于这支歌,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条条锁链锁住了我,锁不住我唱给你心中的歌,歌儿有血又有泪,伴随你同车轮飞,伴随你同车轮飞……

据说,有几个插队知识男青年,老高中的,称得上是“玩主”。“玩主”的意思,大约就是风流倜傥兼而放荡不羁吧。大约生活也没给他们好脸色。他们兜里钱不多,凭一副好身体,却几乎玩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有时靠扒车,有时靠走路,晚上也总能找到睡觉的地方。有一天他们想看看海,就到了北戴河。在那儿他们遇见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从北京来,想找她父亲的一个老战友打听她父亲被关在哪儿,但没找到,钱又花光。

生活好似逆水行舟,刻下了记忆在心头,在心头啊,红似火,年轻的伙伴你可记得?可记得?

北戴河也正是冬天,但他们还是跳到海里去游了一通。远处的海滩上,站着那个茫然无措的小姑娘。“看来,那个丫头儿不俗气”,他们说。

当天,他们在饭馆里又碰见了那个小姑娘。“哎嘿,你吃点什么?”其中一个跟她搭话。“我不饿,我就是渴”,小姑娘说。“跟我们一块儿吃点吧。”“我不,我有话梅”。“话梅?”几个小伙子笑起来:“话梅能当饭吃?”

袋中的话梅碗中的酒,忘不掉我海边的小朋友……你像妹妹我像哥,赤心中燃起友谊的火……

他们和她相识了,互相了解了。他们和她一块在海边玩了好几天。爬山的时候,他们轮流挽扶她。游泳时,她坐在岸边给他们看衣服。她说,她哥哥也去插队了,如果她哥哥在这儿,也敢跳到那么冷的水里去游泳。她吃他们买的饭,他们也吃她的话梅。“你带这么多话梅干嘛?”“我爸爸最爱吃话梅,和我。”“说中国话,什么和你?”“我爸爸和我。这你都听不懂呀?”“我以为你爸爸最爱吃话梅和你呢。”小姑娘就笑个不停。“我说,你妈就这么放心?”“不是。妈妈不让我来,妈妈说张叔叔可能不会见我。”小伙子们都不笑了,含着话梅的嘴都停止了蠕动,仿佛吃话梅吃出了别的味道。他们沉默了一阵,望着海上的几面灰帆。“你应该听你妈的话”,其中一个说。“不会的,我小时候,张叔叔对我特别好呀?”“今天你又去找他了?”“他还是没回来。”“他不会回来了。听我的,没错儿。”“不是!他真是没在家。”“他家里的人怎么不让你进去?”“只有张叔叔认识我,别人都不认识我。这你都不信?”……

人生的路啊雪花碎,听了你的经历我暗流泪,泪水浸湿了衣衫,相逢唯恨相见晚……

据说,他们之中的一个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只是得等她长大。他就写下这歌词,另一个人给谱了曲。

他们和她分手了。他们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给她买了一张回北京的车票,那是他们头一回正正经经地花钱买了一张车票。

在“文革”中,流布最广的故事还属《梅花党》和《一双绣花鞋》。

《梅花党》的故事,讲述王光美(当然是诬陷)和郭德洁(李宗仁夫人,也是诬陷)等五位著名女士,是暗藏的美国“战略特务”。此故事荒诞不经,不值一驳。这种故事产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也不足为怪。

其故事套路,仍然是一英俊小生打入敌人内部,与敌高级将领的小姐翩翩起舞于奢华场所。然后是在一夜晚,偷偷钻入敌人密室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接着是外面有人突然闯入。所不同的是,这个故事突出了墙上悬挂的一幅梅花图,以及打开保险柜发现的一朵大金属梅花。故事上半部,以外面敌人突然闯入,我敌工人员由发现的暗道机关溜走而告结束。

故事的下半部,以1965年李宗仁携郭德洁海外归来,郭德洁在天安门上发现有不少国民党特务开始。然后是郭德洁被暗杀,我原敌工人员继续侦破“梅花党”与原敌军将领之小姐不期而遇,最后将敌特一网打尽。

以上所述只是其中一种版本,因为这类故事说一拨,就是一种讲法,不定就添点什么,去点什么。笔者曾同几位朋友了解过,有趣的是,他们都没有听过完整的故事,至多仅听到一大半。这个故事,往往以一个最善侃的人来讲,一连侃几个晚上也完不了。因为,讲故事的人往往信口胡编,节外生枝。有时,甚至将别的故事,如《绣花鞋》也塞入其中。

《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在“文革”中十分流行,“文革”后几部影视剧(如电影《雾都茫茫》)也从中汲取精华。其关键细节:阴暗楼梯顶端、布帘下露出的一双绣鞋。

同时流传的还有《绿色尸体》(在医院停尸房中发现敌特电台)、《失语症》(因恐吓而失语的女工,在一女护士诱导下指出凶手)等恐怖故事。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定的政治内涵,但在文化娱乐极端贫乏的“文革”时代,却像一股风,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如《绿色尸体》就曾在北京市、河北石家庄27军、安徽当涂86医院、南京汤山第11测绘大队、广州中山大学等地流传。

同类推荐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热门推荐
  • 江湖

    江湖

    江湖除了有刀光剑影,它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快意侠客,潇洒人生,也有人心叵测,恩怨情仇,阴暗与光明,才是完整的江湖。
  • 绿妖

    绿妖

    天庭。云雾缭绕,金銮殿椅,众神着锦衣长袍立于两侧,庄严华美的鱼白柱,弥漫的仙气笼罩着凌霄殿。“大胆小玩子!你竟敢私自放走广寒宫仙子!解开蛇妖封印?!乱点鸳鸯谱!致使历史轨道逆行!可知罪?”“小玩子无罪!”玩玩傲然的扬起下巴,大声的反驳道。“哼,原始天尊何在?!将小玩子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玉帝坐在高高的金椅上,双目圆瞪,满是怒气。“玉帝息怒啊!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生的财富(智慧生存丛书)

    一生的财富(智慧生存丛书)

    财富之本并不是人人都有,内外兼修,是获取财富的路径,青少年必须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 独宠调皮皇后

    独宠调皮皇后

    她是H市著名的彩妆设计师---凌希妍她是凤羽国家喻户晓的人----凌希妍,也是皇上最宠爱的王爷的王妃他凤炎彬错把青楼女子柳梦瑶当做救命恩人,对她温柔细心,却对他的王妃不屑和鄙夷。再次睁开眼后,她已不是她。好!王爷不爱,咱不稀罕。想要休我,那就休吧!他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南萧皇--冷昊辰冷昊辰传闻中冷血无情,不近女色,,但这一传闻在凌希妍出现后便不复存在。片段一:“皇上,听说太后娘娘被皇后用水烫到了!”某侍卫着急的对某皇禀告谁知某皇眉头皱了一下,某侍卫以为某皇要惩罚皇后,殊不知“水烫不烫?”“据说是刚烧开的。”“马上把皇宫最好的烫伤药拿来。”某侍卫以为是拿来给太后的,殊不知.“水那么烫,妍妍的手一定也被烫到了,快去拿还有请太医。”某侍卫听到后,差点滑倒“可是皇上,那是太后啊!”“又不是亲娘,谁叫她总是想着算计我的妍妍,活该。”某侍卫彻底石化了。片段二:“皇上,有一名男子来找皇后,据说是东凤国的太子东方煜。”某侍卫说道“在宫门口加大人马,以防他带走我的妍妍。”妍妍说了要给她一点私人空间,所以他要去哪里随便她,但是绝对不能和除了他之外的雄性动物出去。“可是.一刻钟前皇后已经跟他出宫去了,还说可能要玩上好几天才回来。”某侍卫冒着危险说了出来,并感觉到有一阵风滑过脸上。等某侍卫反应过来后哪还有某皇的身影。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请放心跳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奴夫有术,悍妻当道

    奴夫有术,悍妻当道

    一朝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大唐盛世,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府中。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发现自己不是将门千金,而是没父没母的将军家的童养媳。据说自己未来老公残暴成性、凶悍暴戾,以欺负人为乐趣……据说府中大夫人二夫人少爷小姐们个个腹黑阴险,以整人为乐……宅狼虎豹多多,阴谋诡计频现,不怕不怕,咱是现代来的凹凸曼,专门消灭各种怪兽的!
  • 女主天下之绝世钟情

    女主天下之绝世钟情

    她是战神刑天的女儿,陪同母亲等待父亲从仙境回来,一家团员。她从母亲和父亲的身上看到了绝世钟情,决定寻找美好的爱情。她深爱着蜀山掌门东方魂,决定与他一生一世留在人间。可是,谁会相信一千年的爱情,以及用一千年等待地爱情?她相信这样的爱情,她一定会跟东方魂哥哥,共度一生。
  •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又怎么回事?身边的兄弟都是在为情所烦恼,他却是为处理过多感情而烦恼,我要逆神而行!,我夏飞从现在开始,真是麻烦!你说什么?这一切全是所谓的“神”所做的游戏吗?那么。我宣誓我要反抗这个命运,少年夏飞只因为好奇而拿起一颗奇怪的珠子,却来到了一个新世界,曾经身为弈剑逍遥阁少主的他应该怎么办呢?为了自己所重视的人,他卷入了两个组织的战斗中,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上层人员之一。带领这个组织的人翻身做主吗?还有这么多美女都这么关注自己
  • 凤戏东宫

    凤戏东宫

    【半价销售】※文案※龙敛辰非常郁闷,他是太子,太子该有很多很多女人?好吧,既然父皇如此热心的做媒,他也不忍心辜负他老人家的好心,就都收了吧。反正东宫多的是房子和银子,多养几个女人不成问题。可是,这一次居然嫁进来了一尊活菩萨!不仅在洞房之夜『逼』他进新房,而且霸占着床位,让他堂堂太子爷睡地板!更可恶的是,她竟然有母后的撑腰,他想见她一面都必须得到她的准许!怂恿那群素未谋面的侧妃去找她的麻烦,却被她不咸不淡不冷不热的态度弄的灰头土脸。东宫的宫女太监们也都『背叛』了他,投向『敌营』!很好!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竟如此了得。半夜爬墙,却被当成宵小给轰了出来。瞧她的丫鬟说的什么?“太子爷,太子妃说了,不要再有下次,否则,这事传了出去,谁的脸上都无光。”太子做到这份上,真够窝囊的!好吧,眼不见为净,就算她是天仙他也不稀罕!龙敛辰一气之下,抛下东宫那堆娇滴滴的美人,寻欢去也。…………瞧,这宫外的天地多美好。尤其是这俊美不凡的凤七少,要多完美有多完美!好像,有点不对。他怎么对一个男人产生了欲望?这…这…这可不行!…………什么?!『他』是女人?这就好办了。把她拐回宫再说。罗敷有夫?!晴天霹雳…难道,他堂堂太子爷要化身恶霸,巧取豪夺?…………且看淡若清风、坚强睿智的凤朝华如何与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龙敛辰斗智斗勇,展开一场爱情无间道…精彩极无限,尽在《凤戏东宫》★★★★★★★下面推荐自己和朋友的文★★★★★★★穿越:《财迷王妃》腹黑女VS腹黑男【5.5元】(现半价)架空:《鸾凤鸣》又名《忽悠公主》小魔女VS冷情男【正文+番外=4.5元+0.7元】(现半价)墨枫在女儿国的圈子——墨枫亭:http://m.pgsk.com/欢迎大家加入,交流!好友玲珑天心的文《蛮妻休夫》南乔妹妹的文《青丝引》█友情提醒:此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非法转载或盗用,违者必究其法律责任!望各位看官切勿以身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