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000000013

第13章 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

--林肯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时,广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巴黎人民掀起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胜利果实却落入资产阶级共和派右翼和帝制派奥尔良党人之手,成立了“国防政府”。1871年2月17日,梯也尔出任法国政府首脑。28日签订法德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大片领土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梯也尔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激起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巴黎民众纷纷要求成立公社,以监督政府。3月15日,国民自卫军251个营队的代表选出中央委员会。3月18日晨,梯也尔政府出动军队袭击蒙马特尔和梭蒙高地,企图夺取国民自卫军的417门大炮,逮捕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员,从而触发武装起义。当晚国民自卫军控制巴黎所有政府机关和塞纳河上的桥梁。梯也尔政府成员及其军队、警察和官吏仓皇出逃凡尔赛。3月26日,巴黎进行选举。3月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

)第一节 不给政府面子

卢梭的名言

卢梭有句名言: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你今晚自由吗

在法国,如果说罗曼蒂克的情感是一种时尚,而自由自在的心态则是一种文化。一个法国男人约自己的意中人吃晚饭的时候,他一定会首先贴心地问一句:“今晚有空吗?”但直译出来其实就是“你今晚‘自由’吗?”而在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朋友间聊天还是在大街上闲逛,你会发现libre(自由)这个词随处可见。商店的大门上写着“欢迎顾客自由进出”;待租的士也打出libre的小灯;就连披散的头发也可以用libre来形容。可见法国人对自由的热爱已经浸入骨髓。

为自由而苦撑

一位中国人在法国读书的时候,经济学教授举了这么一个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小例子:有一天晚上看电视,午夜新闻过后,他发现没什么有意思的节目,不觉睡意袭来,正要关闭电视回卧房。不料正在这个时候,传来太太的催促:“别看电视啦!”据这位教授回忆:当时他的睡意全消,看不看电视,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不看,乃是我的自由,即便是夫人也不能干涉。况且,一旦自由的阵地失手,以后再夺回可就难了。于是乎,为了法国知识分子最津津乐道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教授硬是在电视屏幕前又多撑了半小时。

自由与美食

对于法国人而言,罗曼蒂克和美味佳肴乃是人生的两大快事。但是,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如10世纪的法国著名作家勒纳尔所言:“真正的自由是当你在拒绝一个晚餐的邀请的时候不用找任何借口。”

如果一个政治人物连一个情妇都没有,那才是丑闻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推出了访谈录--《爱丽舍宫的陌生人》,他在书中大谈私生活,承认自己爱过一些女子,“但我尽可能谨慎”。跟预想中一样,希拉克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引起法国民众的太大关注。实际上,天性浪漫自由的法国人并不介意政治家的“浪漫情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法国人期望当权者管理国家,而不是树立道德标准。所以法国的新闻记者并不热衷于调查性丑闻--对其他国家的性丑闻也不那么关心。2001年,当法国的最高法院院长杜玛被指控其腐败案涉及其情妇时,没有一个法国的谈话节目问其妻子对丈夫有外遇的感受。在法国人看来,这是私事。当法国人看见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丑闻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差点使克林顿被弹劾,就嘲笑美国人对性的清教徒态度。法国人不明白美国人为何这样小题大做。在1996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葬礼上,著名的法国小道消息杂志《巴黎配对》刊发了一张封面照片,密特朗夫人与密特朗情妇站在一起,旁边还站着他的私生女。照片让全国惊讶,结果发现几百个新闻记者和政治家早已知道过去20年里密特朗的情妇,没有人想过让它公开化,甚至没有人批评密特朗在当权期间用纳税人的钱把他的情妇和私生女养在一栋别墅里。一个法国人曾说:“在法国,如果一个政治人物连一个情妇都没有,那才是丑闻!”

自由魁北克万岁

1967年7月27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应邀到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访问。面对市政厅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欢迎人群,戴高乐在发表演讲时突然用法语高喊:“自由魁北克万岁!”这句公开鼓励魁北克独立的言语顿时惊呆了在场的两国官员,也让法加关系陷入了漩涡当中。以特立独行著称的戴高乐再次用他的言论震惊了世界。

文学作品充满蔑视法律的人物

法国文学和通俗文化里充满了蔑视法律、嘲弄法律机构的人物。最著名者是1808年由洛朗·穆尔格创作的吉尼奥尔,这是一个耻高气扬、聪明狡猾的木偶,因经常用棍子与宪兵一比高下而闻名。全国各地的父母都会带自己的孩子到公园里去看这种木偶戏表演。莫里哀戏剧中的著名人物司卡班是一个善于羞辱老板与权威的佣人,博马舍的费加罗也是同样的人物,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描写的因对成人和警察的无礼反驳而闻名的小孩加伏罗什也是如此。

50法郎可以安葬两个法警

一个机构请大仲马为一个在困境中死去的人写一篇悼文。大仲马问死者是不是巴黎文艺界人士,回答说:“不完全是,但他也时常在文艺界出入,他是该地区的法警。”“安葬地需要多少费用?”大仲马突然问道。“25法郎。”“这里是50法郎,可以安葬两个法警了。”

不给政府面子

法国民众似乎总爱跟政府作对,“不给政府面子”已经成为法国人的一大“传统”。不管政府决策对不对,总有一些人以游行或罢工来加以回应。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总理在法国被视为“最不好干的工作”。比如在一次申奥活动中,国际奥委会评估小组来到巴黎,对巴黎申奥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巴黎申奥事关法国荣誉,但法国人不管这些。由于政府没有满足他们“提高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的要求,一些人便在工会的组织下于3月9日举行全国大罢工,令巴黎市政府十分难堪。

)第二节 人民有权利这样做

游行如节日

法国人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参与政治。他们常游行,扛着标语,举着旗子,喊着口号,一路浩浩荡荡,什么内容都有。有学生为了学校教师资源问题的(他们说一个班居然有20多名学生,老师怎么教得过来?);有为同性恋争取合法地位的(上帝造人太粗心了,活活地把性别弄迷糊啦);有反对种族歧视的(可游行队伍里却是白人占多数);不一而足。游行队伍唱歌敲鼓非常热闹,后面一般都跟着警车,缓缓而行,像保镖。

罢工乃常态

在法国,罢工乃是常态。据统计,法国每天有三次罢工。罢工一般都是工会组织的,他们很信任工会。有位法航的飞行员说,工会就是领着他们跟政府作对的组织,罢工一次,待遇就好一次。加拿大新闻记者让·伯努瓦·纳多在《六千万法国人不可能错》一书中,提到过法国的罢工潮,他说:“就像下雨天一样,抗议示威是法国首都日常生活的常规特色。”法国人动辄罢工,总统有时也心痒痒。1985年,政府推出教育改革方案,全国一罢了之,最后密特朗也走上街罢了五分钟。理由是“反对学生罢课、家长罢市!”

如此夫妻

2001年5月,一对法国中年夫妻各自出了一本书,百分之百袒露私生活的所有细节,好几个月蝉联畅销书排行榜。先生杰克·昂西是文化界著作等身的重要人士,有极多文学评论专著和小说;夫人凯萨琳·米叶更是国际艺术界掷地有声的权威悍将,当过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监,还执掌一本在介绍当代前卫艺术方面极有份量的杂志,捍卫前卫艺术不遗余力。这两位文坛耆宿出版新书,照理说是很平常的事。然而,这对夫妇各自出版的新书,跌破所有人的眼镜:凯萨琳出的书名叫《凯萨琳·米叶的性生活》,书中详细描写了她的婚内情、婚外情、性俱乐部的昏天暗地的激情,从地点到姿势,私密大公开,内容细腻大胆,洋洋洒洒。大众错愕之余,眼睛一瞄突然又发现她先生的新作,叫做《凯萨琳·米叶的传奇》,封面是背对镜头全身赤裸的凯萨琳,书中以一篇篇短文崇拜其夫人的玉体,由头到脚方寸不漏,犹以图佐证,将结襟30年来拍的夫人裸照刊登于上,奇文奇图共欣赏,一翻才发现封面是所有照片里最保守的一张。

人民有权利这样做

说起法国人的自由,就是一种可爱又可气的任性。说起任性,连法国人自己都会笑着谈到电视四台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Guignols(木偶)”。节目以一种新闻播报和访谈的形式,把政客们都做成形象生动的木偶,用非常讽刺、滑稽、刻薄的方式点评天下事。这个节目除了取笑别国政客,最不被放过的就是本国领导人,总统连带总统夫人、总理、部长等人都被百般奚落、讽刺。“Guignols”让人捧腹的,正是它把老百姓私下广为流传的、有相当共识度的领导的性格特点肆意地夸大。这种任性的刻薄,智慧的自嘲,让观众禁不住拍手叫好。有一位中国人忽然看到这个频道,看到美女主持人在不断地奚落和讽刺他们国家的总理,便问身边的法国朋友,这样怎么可以哪。法国人笑了,这很正常啊,总理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有权利这样做!

暴力的自由

法国一个旨在推行枪支普及、以暴制暴的网站给自己命名为“自由、武器、平等”,在网站的首页上还可以看到《人权宣言》中的那行威风凛凛的引文: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国人最痛恨的可能莫过于被别人称为“农民”,但很多法国社会学家相信:这个国家对枪支根深蒂固的重视恰恰根源于其农业文明的传统。法国一即将退休的警长在接受《哈罗德论坛报》采访时曾感慨:“事实是,法国文化的传统之一就是重视暴力手段:革命,示威,对抗。如果不从这一点着眼,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其实托克维尔在写他那本大部头的《旧制度和大革命》时就已经指出:“在法国,没有哪种闻所未闻的鲁莽行为不会被尝试,没有哪种暴力不会被容忍。”法国渔民曾以用渔船堵塞港口的方法成功扣押了1800名来度假的旅游者作为人质,条件是要求政府同意对他们的捕渔工作实行免税。整个罢工过程贯彻了法国工人罢工“暴力加赦免”的惯例:尴尬的只是游客,警察不过是设置了路障,没有任何人被逮捕;当游客终于可以自由离开时,也没有哪个当时的示威者会被游客要求赔偿。法国警方对这类“暴力事件”几乎是束手无策。1968年5月,巴黎大学生曾经撬起街石追打警察。据说后来警方采取的惟一对策是将铺路的街石换成了更难撬也更难扔的大石头。

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著名学者秋风曾这样说:法兰西是个奇怪的民族,他们觉得自己最热爱自由。1789年,他们一革命,就制定了一份《人与公民权利宣言》,高调地宣布了每个公民享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然而很快,法国人就被拖入了一波又一波的血腥屠杀中,而且每次都是以自由的名义,最终就是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真的就像罗兰夫人所说的:“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后来军事强人拿破仑一统江湖,倒是没有那样残暴的血腥大屠杀了,但是,法国的政体却几乎没有稳定过,一会儿是共和,一会儿是帝制,一会儿又是公社。光是共和政体,就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国,外国人绝对晕头转向。当然,宪法也就一茬接一茬地换。保守地估计,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大概颁布过20多部宪法。法国人颁布宪法就像他们发布时装一样熟练。总之,在法国近现代史的大多数时间,宪法确实不过是一张写着一些美妙词句的纸而已。宪法之所以频繁更换,当然主要是由于现实的政体在变来变去。也许,法国人可以搞出很花哨的政治理论和哲学,比如卢梭啊、萨特啊。但是,关于治理的技艺,法国人实在乏善可陈。比如,法国人总以他们的《人权宣言》而自豪。那确实是一份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文件,它的十七条可以说概括了人和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与生俱来的自由与平等,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法治等等。美国的前十条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案》,相比之下实在是太枯燥了。如果说,法国的《人权宣言》是一首诗,那么美国的《权利法案》就是律师的公文。然而,直到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之前,《人权宣言》一直不过就是一首诗而已,可以激动人心,但却不能给公民提供任何保护。

共和国情结

法国媒体每当提到前总统希拉克的时候,从来不用“法国总统”这个称号,更不会说“我国总统”或“国家总统”,而总是要不厌其烦地说“共和国总统”。每次共和国总统对国民发表正式讲话,在结尾的时候必定要喊两句口号,一句是“法兰西万岁”,另外一句就是“共和国万岁”,把共和国政体与法兰西民族等量齐观。的确,对于崇尚自由的法国人而言,“共和国”是政治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情怀。“共和国”情结也是渗透在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按照法国的行政区划分,法国有26个大区、100个省。许多大区和省的地方报纸的名称都含有“共和国”这个词,比如“比利牛斯新共和国报”、“洛林共和国报”、“中西部新共和国报”、“东部共和国报”,等等。每个到过法国的人都会注意到,无论是走到哪个大区哪个省,也不论是市还是镇,到处都有以“共和国”命名的大道、大街、街、门和广场。巴黎市东北部就有一条宽阔的“共和国大街”,早在1879年就被巴黎市政府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而正式命名。

自由女神

从“共和国大街”向西北方向走到与“圣殿街”相交处的“共和国”地铁站旁,就是著名的“共和国广场”。在巴黎众多的景点中,共和国广场不是一个外国游客必到的地方,却是巴黎人示威游行表达各类诉求的集结地。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尊25米高的“共和国女神”,右手高擎一束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左手持一本硕大的共和国法典。女神玛丽安娜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女性偶像,代表着法国妇女为了法国革命和自由而斗争的英勇无畏精神。她头戴红色的弗里亚帽--就像解放的罗马奴隶戴过的帽子,象征着自由与共和国。在法语中,“共和国”、“革命”、“自由”都是阴性词。

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法国人精神中“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有着极其非凡的意义,就连举世闻名的美国纽约哈德逊河口矗立着的自由女神像,也是法国在1876年为了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而送上的礼物。由此我们更能看出自由对于法国人的意义。新加坡在亚洲人眼中是治国的楷模,那里街道整洁,人们教育水平高,社会有秩序,经济持续增长,没有行贿受贿的案例。但法国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新加坡没有言论自由,政府刑法太重,社会纪律过于严明,散漫的法国人适应不了。对于法国人,自由比什么都重要,尽管这种无约束的自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第三节 爱的自由

为自由而流浪

法国街头的流浪者真是一景。从西部拉罗谢尔的“旧港”到南部蒙比利埃的“喜剧广场”,再到巴黎的塞纳河边,流浪者随处可见。法国的流浪者有两种,一种是流浪艺人。他们或弹着热烈的吉他,或拉着伤感的小提琴,或吹着悠扬的萨克斯,悠哉游哉,自我陶醉着,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他们脸上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在他们面前放着帽子,如果你被他们的音乐打动,可以往里面投钱,他们会通过眼神向你致谢。即使你驻足欣赏而又不愿给钱,也没关系,他们不会强行索要。另一类流浪者是真正的流浪者。按常理,衣着褴褛、满身污垢的流浪者通常是因为生活窘困。可实际上,法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较高,即使存在贫富分化,也不至于会有那么多的街头露宿者。法国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由于法国人崇尚自由,如今的年轻人追求自由已到了极端的地步。他们家里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有能力挣钱,但他们却向往流浪汉的“自由生活”。他们往往养一条大狗,醉卧街头时,狗就在一旁忠诚地守候。不卖艺也有人会在他们面前投一些钱。他们以此度日,就这样走走停停,一个城市流浪够了,就换另一个城市--也算是一种“理想”的免费旅游方式。

昨天签的约,今天就可能变

自由散漫的法国人在谈判中,往往会表现为大而化之的风格。他们似乎不像德国人那样细致谨慎,法国人在谈妥大约50%的条款时,就会在契约上签字。不过,昨天才签的契约,今天他就可能要求变更。

最后时限没有意义

一位驻巴黎的美国工作人员曾这样写道:“与我们的美国同事不同,法国人根本就没有时限意识,如果我对某个法国同事说‘两个小时后,我需要这份文件’,简直就像要他们去虐待自己的母亲。”

而一位法国驻美国的工作人员则反唇相讥:“最后的时限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一份报告需要在1月1日以前完成,而且我相信,没有谁会在1月31日的时候还需要它,那么有没有最后时限根本就不重要。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美国人不会这样做--对他们来说,最后时限本身就是重要的。”

法网赛中的运动员

法国女选手皮尔斯,2000年的法网冠军,已经30岁了,但是孩子气不减。在与施奈德对阵中,每当感觉体力下降时,皮尔斯就会使用一些小小的手段,或者说小伎俩来拖延比赛时间,以恢复体力,搞得施奈德一点脾气也没有,只好站在对面等半天。如果说在与施奈德打球时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谅解的话,毕竟施奈德要年轻皮尔斯许多,可在与她年纪差不多的达文波特比赛时,皮尔斯再耍这些小手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开车也疯狂

法国人是欧洲人当中开车最没形象的。法国人开车到周边的国家去旅游总是惹麻烦。到了德国,他们常常会因为车辆的停放不太规整而遭德国人打电话报警。德国人的严谨是世界上出了名的,散漫惯了的法国人,到了这个“太死板”的国家里自然是无法不闯祸的。到了英国,法国人不习惯左边开车,开着开着就跑到右边去了。据说一个法国人在英国开车,明明是他开到右边去了,但他却对着迎面而来的车又是开灯警示又是大按喇叭的,而在得不到礼让后,全然不顾后面一大串车等着,居然当街停下来,走上去“教训那个不会开车的家伙”。而在法国,巴黎人开车可能更为疯狂。巴黎人的车大都是“伤痕累累”的。有人随机估算过,在20分钟内,居然看到了8辆有过碰撞痕迹的车辆。

杜拉斯的爱情

著名作家杜拉斯是一个典型的法国女性,她崇尚自由,一生独立,纵情而又华丽、浪漫,她与情人们生活,然后又独自写作,把她的全部感受和才情诉诸文字,让全世界为之倾心。从小说《情人》所透露的她15岁的初恋,到她70岁高龄与小自己39岁的雅恩·安德雷亚的最后之恋,杜拉斯以其独立自由的精神打动了无数人。

萨特与波伏娃的传奇爱恋

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尽管没有附丽于婚姻,但却长达50多年并终其一生,留下人类爱情史上的千古佳话。1929年,青春年少的萨特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好友埃博德组成“三人帮”,如痴如醉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时,波伏娃--一位年轻、聪颖而清秀的女朗进入了萨特的生活。萨特与波伏娃迅速陷入热恋。毕业考试结束了,萨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紧接第二,真可谓比翼齐飞。萨特为期18个月的服役不得不让这对恋人分别,但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恋爱合同。在合同中,双方强调,两人要保持最亲密的关系,无话不谈,不准有任何欺骗行为。然而,随着两人感情加深,他们在爱情观点上的差异也逐渐表现出来。萨特说:“在青春期,当我能看女人的时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独身生活是我的原则,我生来就是当光棍的。”“我不会结婚,永远单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这是对波伏娃的声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亲近的、永不结婚的爱情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预他的私生活。至于波伏娃,她对萨特的这一点非常清楚,并能接受。“萨特不愿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职责,他喜欢与女人在一起,他认为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么狡猾。”“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同时我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正是在这种理解与宽容的爱情中,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没有结婚,但却情投意合,并将这份情感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0年萨特去世。

爱的自由

有一群中国人到法国学习,被安排住在一个法国人家里。这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法国人对爱情和性欲的自由和开放:房东是30多岁尚未结婚的小伙子,他有一个未婚妻住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巴黎。为了填补浪漫的真空,这位房东平时就和一位性伙伴同居。对中国人来说,男人这么做只能偷偷摸摸。但在法国,这还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不过,这个小伙子的情况更特别:他的未婚妻和他的性伙伴相互认识,而且也都知道这层关系,但她们却不以为然,聚在一起还能够谈笑风生。不过,如果未婚妻回来,他的性伙伴只能离开或委屈一点住地下室了。根据《法国透视》艺术提供的资料,法国男人一生平均有11个性伴侣,对其中4人产生真正的爱情。女人平均有3.4个性伴侣,至少有3次恋爱经历。

大家彼此彼此

密特朗不仅有情人,还有一个私生女。事情披露后,他居然照样被选为总统。一位美国人对此非常不解,就问当时为什么密特朗的政敌不利用此事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他的法国朋友回答:因为大家彼此彼此。

)第四节 爸爸妈妈要结婚啦

高贵的皇后

一位中国人和一位法国朋友去沙滩晒太阳,同行的还有法国朋友的太太,他的太太还带着一位美丽的女伴,是位药剂师。这位美丽的药剂师无论从谈吐、姿态还是脾气来看,都像一位高贵的皇后。他们很快在沙滩上找到了理想的位置,并且迅速打开了各自带的躺椅,换上了泳装,晒起太阳来。可是当中国人一转眼,却发现那位“皇后”已经把她泳衣最后的一颗纽扣打开了,中国人微微地吃了一惊,她也吃了一惊,但她的反应并不是迅速扣上纽扣,而是转头问她的法国朋友:“凯利亚,我可以在你的朋友面前裸体吗?”大概凯利亚从来没有遇上这种事情,她尴尬地转头望着这位中国朋友,似乎在征询他的意见。法国人的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让这位中国人深受触动。

身通白

“身通白”是法国地中海沿岸的一个滨海小城,既无工业价值也无经济之利,但它有绵长的海滩,是法国最温柔最绮丽的地方。不管文人墨客、政治家、电影明星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是世界裸泳的原始之地,也是法国最为有名的裸体之乡。

有一次,一位中国人和他的家庭医生依凡高来到了“身通白”,这位中国人起初不知道“身通白”是裸体之乡,所以当依凡高问“怎么?你不进去?”时,中国人摇头,表示不喜欢裸体。

“可是你很难走了,我的汽车已经没油了。”

“那我就在车上等你。”

“不行,今晚我睡在海滩上,我不准备走。”

“那我就睡在车上等你。”

依凡高没办法,只好说:“我跟管理员商量商量,看能否破例准许你穿着泳裤入场,但成不成要看你的运气。”

依凡高果然去跟管理员商量了,中国人看见他跟管理员又点头又摇手,谈了好一会儿,最后终于笑眯眯地走过来,告诉他管理员同意了。

中国人觉得很幸运,于是赶快穿起泳裤走进了海滩。还没走多远,就看见几位美丽的裸体女郎向他们走了过来。依凡高向中国人一一介绍了女郎的姓名、职业,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会计,还有的是工程师。中国人感到很不可思议。这时,一个女郎突然把他用以遮羞的泳裤拉了下来。

“哈哈,”依凡高大笑,“没有人能在‘身通白’这个海滩上,全身不是白的!”

汉纳的矛盾

美国女子汉纳在法国生活了多年,已经习惯了法国的思维方式。有一次她同自己的法国丈夫保罗一起去美国。在一个下雨的周末,保罗因公出差在外。正好他们认识的另外一对夫妇中的妻子也不在家。于是她拨通了那个丈夫的电话,建议两人在周日的时候一起吃顿饭,看场电影。

“总比一个人呆在家里闲着无聊好。”但是当两人正在饭馆吃饭时,她发现自己的邻居--一对美国夫妇走了进来,汉纳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基于法国人的思维方式,她的美国邻居可能会想歪了。

“我的余光看见他们进来了。他们在柜台后面站了一会儿,为了不让我看见他们。我想他们看见了我和奥里夫在一起,而且他们知道保罗不在家,他们肯定会想歪了。还好,我们彼此都很熟,我可以走过去告诉他们不用藏起来,然后向他们介绍我的朋友,跟他们解释清楚。我是这么想的。”

爸爸妈妈要结婚啦

有句俗语叫“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人们猜想这话会不会是巴黎人说的,因为巴黎人最不愿意结婚,即使结了婚,也保持50%的离婚率。在巴黎,同居是年轻人常见的生活方式,永远游走于恋爱与婚姻之间,进可攻,退可守。即使有一天爱情已不复存在,至少还避免了离婚的繁琐。结果就是,人到中年,孩子都已经很大了,他们还没有下定决心结婚。一位中国人有一次参加一个朋友姐姐的婚礼,朋友特意事先提醒中国人说:“到时见到他们的孩子不用惊讶,他们已经在一起好多年了。”果然,新郎新娘是两个中年人,一个打扮得像小天使似的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周围的来宾说着:“爸爸妈妈要结婚啦!”

法国人不能在一起工作

法国国家足球队在1998年夺得了世界杯冠军,举世皆惊。部分原因或许在于,世人眼中的法国人素来缺乏纪律性,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自由散漫,因而不可能形成优秀的团队,也不可能齐心协力。有位英国作家曾经说:“让一群法国人在一起工作,实际是违背物理论的做法:他们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算盘,他们在一起工作的原则就是让(一切反其道而行之,这是法国人做事的惟一方式)信息阻塞。”

自由善变

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初,很多法国人都看不顺眼,觉得它太突兀了。因为他们觉得一个现代的钢铁大玩具矗立在无数精美的古代建筑群之中,实在是太不协调了。但是现在的法国人都在交口称赞埃菲尔铁塔设计得多么精彩绝伦,把它引为巴黎的象征。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应邀在卢浮宫改造过程中大胆地在卢浮宫的入口处加载了一个玻璃金字塔式的顶。当时巴黎人骂声不绝。有人说,这就像在身穿锦绣袍服的古代王公头上戴了一顶小丑才能戴的透明尖顶帽。有人说,这个贝聿铭,人们把他夸坏了!还有人说,这个中国人,他以为扔给我们一顶农夫的破草帽我们也得戴。但是现在巴黎人的说法又变了。有人说,贝聿铭敢于有这种设想,真是个天才!有人说,很协调,就像原来就有一样。还有人说,卢浮宫更加醒目了!

自相矛盾的民族

法国人从母亲的乳汁里汲取了理性与逻辑,却诞生了一个总是自相矛盾的民族:法国人极度保守却又标新立异,冷静理性却又容易爆发强烈的愤怒或炽热的情感,面对陌生人保守而谨慎,面对意中人却浪漫而充满激情。其实,法国人拒绝分类,自由行动的另一面却是自相矛盾。但罗伯特·莫兰认为,“法国人似乎充满自相矛盾,却很少受到矛盾的影响。”

《丑陋的法国人》的作者佩尔菲特曾经讲了自己的经历。那是在1941年的3月,作者还是中学生,亲眼目睹了贝当元帅激起的群众热情。贝当向阵亡将士纪念碑致敬后检阅部队和老战士,发表演说,随后访问大学。人群发疯似的激动,很难拦住他们。大家尽力高呼:“贝当万岁!”女人们更是激动,说道:“我看见他了!”可是,到了晚上,这一切并不能阻止她们透过干扰,收听戴高乐的讲话。

1942年7月14日,蒙彼利埃军区的司令莅临某学校,参加发奖仪式。人们高唱:“元帅,我们准备好了!”这位司令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人们跟着贝当元帅。他说:“这个人无比荣耀,威名远扬,只有在他周围,法兰西才能在国难中团结振奋起来,他是我们的希望,这位传奇人物不是别人,就是贝当元帅!”但是这位司令却在几个星期之后,率众抵抗入侵的德军去了。

拔河比赛

在巴黎一所国际学校内,正在举行一场拔河比赛,比赛双方是美国学生和法国学生。老师瑞奈宣布比赛开始后,美国学生使劲地拔啊拔。但是法国学生却把绳子绕在了一棵树上,美国学生实际上是在同一棵树较劲。美国学生觉得拔河比赛比的是哪一方的劲大,这样并不公平。但是瑞奈却说,这说明法国学生更聪明。

伏尔泰的流亡

1750年,伏尔泰受腓特烈的邀请来到了柏林皇宫,被腓特烈的盛情款待冲昏头脑的大师竟然认为腓特烈集“国王的权威,哲学家的谈吐和男子汉的魅力于一身”。当然,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彼此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终于,因为种种国王的专制和诗人的嘲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崇尚自由的伏尔泰很快逃离了柏林准备回国。然而尚未到法国国境,传来了巴黎对他不欢迎的消息。驱逐他的原因毫不新鲜--“那个敢于首先认为自己是人,其次才是法国人的家伙,不允许踏上法国的国土(路易十五)”。

画家的自由

在梵高的画里,充满了悲剧意识和不安。他所要表现的是强烈的个性和个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他追求自由,抒发内心感受,将现实与绘画分离,被称为表现主义画派。当梵高谈起他的那些表现自我的创作时,他说:“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为了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但是梵高依然义务反顾地选择了艺术,他的画唤起了人们对人性和良知的重新审视。《草地上的午餐》则是著名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这幅画开始时被认为有伤风化而被沙龙拒绝。这幅引起艺术家争议的画是以乔尔乔涅的《田园合奏》和拉菲尔的《帕里斯的审判》为蓝本。但是原本古典田园式的主题被马奈完全推翻。拉菲尔的女神和乔尔乔涅的仙女成了两位裸体女模特,她们甚至还和两位衣冠楚楚的男子一同在郊外的草地上共进午餐。而在古典题材里,只有传说与神话里才会出现裸体,这无疑挑战了当时的风俗观念。在他的笔下,充满着自由和开放的精神。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热门推荐
  • 绝色魔妃之至尊驭兽师

    绝色魔妃之至尊驭兽师

    她,两世为人,皆生活于人间暗黑之地,冷酷无情深入骨髓。一朝重生,成了刁蛮废柴的龙家三小姐,再睁眼时,曾经的花痴狼狈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冷冽森寒!他,惊才绝艳,俊美无铸,将天下收于掌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为让她后顾无忧!玄武双修,驭龙神诀,强者为尊,她势必要踩着背叛者的血肉登上亚大陆的巅峰!
  •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天极轮回

    天极轮回

    万界浩劫将至,旷世奇才层出不绝,演绎出一个波澜壮阔的修行大世。圣灵之体、修罗战体、极阳灵体、玄天神体、死灵之体等绝代体质纷纷出世,修罗血狱、六道轮回、万佛领域、绝灭杀境、时空折叠等盖世神通激烈碰撞,红尘大道、无情大道、轮回大道、杀戮大道、因果大道等三千大道巅峰对决……凌辰误入修行界,以一介凡体,与盖世天骄争锋,在血与骨中一步步踏足巅峰。恳请大家支持秀才另外的两本书《万道神尊》、《武破万古》,万分感谢!
  • 狂妄殿下

    狂妄殿下

    曦:我对你的爱并不比任何人少一分,可你却看不到,你知道我有多心痛么?情:如果你真的是师傅告诉过我的那个我命里的劫数,那么就让我毁了自己来给你幸福。诺:原来爱一个人却不能说,是一件这么痛苦的事...沈翼:即使你的爱让我万劫不复,我也不会松手,因为,我爱你……涟:夕阳很美,但所有的夕阳加起来,也比不上你的一个笑容...思思..离:尘儿,我所谓的幸福,就是与你相守...惊月:妖姬,即使你记不起我们前世有多么的相爱,我也不会介意,只要,你允许我爱你,就好...悦:这么卑微的我,真的配得到你的爱么?凌:思思,没有你,我还要天下做什么...言若:王,为了你,我可以献上一切,哪怕是我最珍爱的自由...白:王,你就是我的整个世界...紫:翼,总有一天,王会比爱你更爱我...青:王,你介意我没有翅膀么?刚刚制作了视频,网址如下:?pstyle=0第一次做,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腹黑世子妃

    穿越之腹黑世子妃

    世人骗我,谤我,欺我,害我,何以处之?原玥的答案是:你便辱她,蔑她,欺她,压她,看准时机弄死她!金牌卧底一朝穿越,往日里呆傻的自闭儿,忽变聪慧无双,扮猪吃老虎,将挑衅的人放倒!一朝重生,破茧化蝶,惹来天下美男追逐,却不知何时惹来一只腹黑妖孽,一朵朵的掐掉她的桃花!
  • 邪逆九天

    邪逆九天

    强者之途渺茫。要成强者,必先有强者之心,天地气运。林三曾经是天才,被林家各种资源堆砌成年轻一辈第一人,但意外让他成为了年轻一辈的第一废物。家族大比时他被恶意虐杀前,突然在灵魂中觉醒了神秘意识!从此废柴林三不再,曾经的年轻一辈第一人重新崛起!修士林三,以心为尊,斗苍穹,转乾坤,破九天,不顾天地阻扰,欲踏出一条逆天之途。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 小小爱妃偷生一个宝

    小小爱妃偷生一个宝

    简介一:宝宝版简介一个活泼漂亮的小男孩抓住一个美丽的少妇衣襟小大人样道:“妈咪你放心,我会给你找个比我那死鬼爹爹更加好一千倍的老公。”美丽少妇哭笑不得,这个宝宝真是人小鬼大,某天宝宝带着一个男人回家,“妈咪我喜欢他,我就要他做我爹地。”“霸云?”少妇傻傻的看着自己的小叔。某天在街上闲逛的皇上龙霸雪看着宝宝很可爱,走过去想摸摸他的脸,“做什么?摸一下一百两。”谁叫他妈咪太会花钱了呢?做儿子的得想尽办法供着她挥阔。当某男知道自己的小爱妃当年带球跑追到她家的时候,“不准碰我妈咪。”宝宝怒发冲冠的看着他。“什么你妈咪,那还是朕的老婆呢!”没他有他吗?“切,你不就是提供了一个“小蝌蚪”吗?还有我不喜欢你,不要你做我爹地,我比较喜欢他。”指着他身后的弟弟。某男眼角抽搐,这小子想造反啊?皇帝不发威当他是病猫吗?他强行带着们回宫,宝宝牙咬切齿道:“我们梁子结大了。”在皇宫里儿子处处跟他作对,让他笑话百出,他求救的看着老婆,老婆拿着茶杯看戏喝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母子俩联手完全无视他这个皇帝老子,终于有天他忍不住了大吼一声:“死小子老婆是我的,你一边待着去!”简介二:正版简介她是百姓贵族口中的“极品丑女”,还是拥有绝世容颜的美娇娘?她是单纯无知的“大家闺秀”,还是精灵古怪的神医?他是百姓官员口中的“昏君”,还是精明神武的睿智明君?在小河边的一段戏耍,一段媚舞,乱了俩兄弟的君心,一道圣旨,成就了一段旷世姻缘,两人的心越来越近了,然而感情也越来越折磨了。。。她是倾城倾国的绝世佳人,医术超群,酷爱一身白纱的衣服,成为百姓口中的“白衣女神”。他是如神俊美的帝王,表面装傻沉迷女色,其实暗地里运筹帷幄,成为百姓口中的“狐狸睿君”。当古灵精怪的女主对上狡猾的狐狸帝王,到底谁虏获了谁的心?当面对艰难的选择之时,爱恨都由不得自己了。。。她莫依雪,当朝奸臣宰相之女,容华若仙,精通医术,酷爱白纱衣服,人称“白衣女神”他龙霸雪,当朝二皇子,俊美如神,霸气又温柔,日后的千古一帝,但是偏偏对她情有独钟他龙霸云,霸雪的亲弟弟,为人温和,玉树凌风,乃一代贤臣,默默的守护依雪他慕容天,当朝大将军,霸雪得力的助手,帅气逼人,偏偏为她神魂颠倒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