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300000010

第10章 必然与自由--走向自由之路

1.必然?偶然?自由

必然与偶然是一对范畴,必然与自由也是一对范畴,那么偶然与自由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正是偶然性提供了自由的契机,没有偶然性也就没有自由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个人活动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历史个人对历史发生影响的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三个环节上同时存在。

其一,历史选择个人环节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时存在。一定的历史需要总是要造就一定的历史人物,这是必然的,是由历史发展的机制决定的。但是选择谁来领导完成这种历史需要,却有偶然性的一面。例如,20世纪第二次大战前,德国民族需要选择一个人促成德国一战失败后的复兴,这是必然的;但恰恰错误地选择了希特勒而不是别人这却带有偶然性。

其二,历史人物在作出历史选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时存在。这里的必然性表现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包括客观情势、人民意愿等,它们决定着历史个人选择的可能方向。但是,这种选择又有偶然性,在几种可能的选择中,究竟选择什么就可能与历史人物的性格偏好、突发念头有关。

其三,历史人物在实现选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时存在。当历史人物选择的目标符合或违反历史趋势时,必然就存在一种促成或反抗实现这种选择的力量。但在此过程中也有不少偶然因素促成选择的成功和失败。西方有人抱怨,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的病态是成为战后欧洲东西方格局的重要因素。西德、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实现又恰好与两位美国占领将军偶然在经济上较为内行有关。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是刘邦得了天下而非他人与鸿门宴上项羽的一时宽容有关,赤壁之战曹操的惨败与偶然刮来的一夜东风有关。

我们不能小视这种偶然性在历史上的作用。

2.两种不同的偶然性

偶然性历来被我们理解为必然性的表现,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是不够的。我们可以设想,戈尔巴乔夫恰巧在80年代上台执政代表了某种必然性,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恰巧在1976年同时逝世代表了某种必然性:但是我们不能设想,一个妇人的枕边风改变了国王的既定和平决策,把民族卷入一场战争代表的是什么必然性;那使列宁过早地逝世从而使苏维埃俄国按照斯大林的意图逐步改变新经济政策的疾病怎样代表一种必然性。我们应当承认,有些偶然性很难说就代表什么必然性,它们是必然性的补充。

这不是我们的意思,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他们认为,存在着一种纯粹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纳入总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必然性的补充。

由此,我们认为存在着两种偶然性,即表现必然性的偶然性和补充必然性的偶然性。前者我们名之曰“偶然性Ⅰ”,后者我们名之曰“偶然性Ⅱ”。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只承认或只注意了偶然性Ⅰ,不承认或不注意偶然性Ⅱ。其实正是必然性和这两种偶然性在一起,才构成了历史长河的急缓曲直,显示了历史画面的丰富多彩,导致了历史事件的扑朔迷离。

关于偶然性Ⅱ我们应当多说几句。从理论上说,偶然性Ⅱ是一种远离某一必然性轨道而又突然闯入必然性轨道的东西,就像是一颗太空中的流星划过天空闯落到地球,造成了对地球的撞击一样。

有人把这种偶然性解释为彼一种因果系列与此一因果系列的交叉和碰撞,这也很能说明问题。任何一种偶然性,对于它自己所归属的因果系列来说表现着该因果系列的必然性,但是此。因果系列的偶然性又不能代表另一因果系列的必然性,对于其他因果系列来说,它只能是一种“额外的”补充因素,是一颗飞来的流星。由此可以证明,因果系列B的偶然性碰上了因果系列A,这正是偶然性Ⅱ的根源所在。当然,就实质来说,每一偶然性都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它既是自身因果系列中的必然性表现,又是另一因果系列中必然性的补充。

我们在前面曾举过一个车祸事故的例子。其实,那正是因果系列A(张三开车到某地去)与因果系列B(李四上街买烟)撞击的产物,这里每一系列的偶然性Ⅰ互为另一系列的偶然性Ⅱ。

偶然性Ⅱ的一个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它几乎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特定的因果系列来说,很难预测到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与无数其他因果系列相撞击并反过来补充自身、影响自身的发展过程,以至使自身的发展曲线和速度产生某种变形或变速,呈现出意料不到的新面貌。

偶然性Ⅱ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当安东尼征服埃及这一因果系列遇上了克娄巴特拉的鼻子时,就改变了初衷保留了埃及王国。当好色的法王路易十五碰上了彭帕杜夫人的枕边风时就改变了原来的主张,酿成了有名的“七年战争”之败。爱德华王子正值准备登位执政时遇上了辛普森夫人,宁肯放弃王位而不愿抛弃美人,终至改变了国家运行的轨迹。

3.偶然性Ⅱ与怪圈(上)

承认偶然性Ⅱ对我们研究历史人物解释历史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的必然和自由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互不相容的思想系列:一个是把必然绝对化的决定论的系列;一个是把偶然绝对化的自由论的系列。它们看似对立,实则两极相通,可以构成一个非此即彼的怪圈。

有人这样说过,唯心主义宿命论固然不可信,但机械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却也不可抗拒,这种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宿命论和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属于这个怪圈的同一半边。这个怪圈的另一半边就是认为可以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论。在不少人看来,似乎世界要么是必然的,要么是自由的,二者不可兼得。

现在我们找到了走出这个怪圈的途径,那就是借助于偶然性Ⅱ。依靠它,既可以打破那种什么都是必然性的不可抗拒的神秘主义,也打破了那种认为人们可以为所欲为的自由主义。对于前者,偶然性Ⅱ告诉它,另一个因果关系系列可以改变这一个因果关系系列的某种看来不可抗拒的命运,给他注入自由的活力,就如同伊壁鸠鲁的偏斜的原子撞击了直线运行的原子一样。对于后者,偶然性Ⅱ告诉它,偶然性Ⅱ也只是必然的因果系列的补充,它并不能全盘推翻那个必然系列本身。

4.偶然性Ⅱ与怪圈(下)

命题A:凡规律都是普遍的;

命题B:凡规律皆有例外。

这是矛盾的,但又都有道理。这又是一个怪圈。在我们引进偶然性Ⅱ之后,问题就解决了。从某一特定的因果系列来说,命题A成立;从因果系列的交叉来说,命题B也成立。如果说命题A代表了一般性的情况的话,那么命题B就是对这种一般性情况的必要补充。

这与当代关于规律的认识是一致的。如果说命题A代表了动力学的规律的话,那么命题B就代表了统计学的规律。统计学规律正是对动力学规律的必要补充。依靠动力学的规律是不能解释所有现象的,尤其是一些社会现象,需要统计学规律的补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则是这种见解的最早提出者(详见第三章的有关分析)。

5.主观意志与客观规律

过去,人们常常说主观意志不但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而且也不能改变或违反规律。这点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的确,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这是唯物主义立论的基础。但是,对于改变或违反规律而言,这么说现在看来并不十分准确。自然规律暂且不论,社会规律就不好刻板地这样说,需要加以分析。

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但是这种客观性不是绝对的,或者说不是纯粹的。就是说,在这种客观性之中渗透着一定的主观成分,换言之,人的主观因素之作用构成了这种规律的重要内容。

这种说法的根据在于:

首先,社会规律本身是经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实现的,没有主观因素的参与就没有客观的社会规律;

其次,主观因素起着加速或延缓按客观规律运行的社会发展的进程的作用;

再次,主观因素能够局部地改变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外部特征。

这三方面都是我们现行的教科书中所承认的。此外,还有证据。首先,社会历史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人的主观意志可以违反规律而动作,并且干预乃至破坏规律的正常实现。例如,我国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就是违反经济规律而进行的,我国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违反了政治规律而进行的,它们都在逆规律而动的方向上持续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当然这两次大的错误都遭到了历史的惩罚,但这毕竟证明了社会规律在一个时期内是可以违反的。我们之所以天天宣传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点本身也就说明了违反规律、不按规律办事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本身证明,客观规律在短时期内是可以为人的意志所干扰的。

其次,我们所说的社会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趋势规律、统计规律。这一事实本身同样表明,主观因素在客观规律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得客观必然性的规律只能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只能在较大的统计数据中才能显现出来的东西,并不能每次都有保证地实现。就连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状况的规律也不例外。例如,我们曾经实行过的“穷过渡”。

结论是清楚的: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但这种客观性不同于无人参与的自然规律的那种客观性,它可以而且必定为人的主观意志所调节或干扰。人固然不能创造社会规律或消灭社会规律,但人却可以调节社会规律或干扰社会规律。

这种调节或干扰社会规律的主观因素就与人的自由意志相关联了。自由当然首先在于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但是,认识和掌握了社会规律的人,在行动时却可以对规律采取不同的态度:

第一,他可以顺从地完全按规律办事。当这种规律的实现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当然要努力这样去做。而当他努力去这样做的时候,就加速了规律本身的实现。

第二,他可以不按规律办事。当规律的实现对他不利的时候,他当然更要逆规律而活动。而当他努力去这样做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延迟规律本身的实现,造成历史的曲折。

第三,他可以有意识地调节或干扰规律。即在规律实现的过程中,努力争取某些东西的实现或努力避免某些东西的实现。这势必就会对规律的实现产生某种影响。

这三种情况不论其中任何一种,都在实际上把主观因素渗透到客观规律中去了。在认识和掌握了规律的情况下,有如此情形,在不认识不掌握规律的情况下,人们盲目地遵照利益的指导去行动,在客观上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上述情况。

这种情况,即社会规律的可调节性、可干扰性正是社会自由的根源所在。如果规律是完全不可调节的,像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一样,那么人的自由也就无法理解了。社会规律的可调节性突出表现为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历史人物的主观意志,可以对社会发展叉路口上出现的几种可能性所进行的选择上,表现为在如何实现这种选择中所采取的种种方法和途径的再选择上。

6.走向自由之路

普列汉诺夫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中所做出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引入了个人作用研究领域。作为对历史个人研究的一个总的方法论,他主张自由与必然的合题。

我们无疑同意这样一种观点。但普列汉诺夫的论述过于笼统。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个命题具体化。这就是本书的中心问题之一。对此,我们上述各章都有所论述。这里我们再概括地说几句:

历史个人在创造历史活动中,一方面是必然的,即他要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自觉不自觉地要把自己的活动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又是自由的,即他可以在各种情势面前作出自己的选择,并从而调整客观规律的实现过程、,在历史所提供的客观条件下实现一些自己的目的和愿望。换言之,在必然所确定的范围里,他有个人选择的余地,也有个人如何实现选择的选择余地。否则他也就不是历史人物了。这就好像历史人物驾驶着一部满载大众的汽车奔驰于通向一定目的的公路上。在这里他的目标、任务、走向都是必然的,但他驾驶这辆车的具体行驶途径、速度、何时做短暂的停留等却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当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任何时代,在个人创造历史的问题上可以说都是这种必然与自由的统一。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历史个人身上其自由度却也是不尽相同的。这里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其一是客观条件提供给历史个人运用选择的机会的大小和多少,其二是历史个人主观上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否正确及正确程度。前者是指在一些情况下,客观条件本身允许历史个人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历史人物在叉路口上往往发现只有一种选择,别无他途。这就是客观条件提供的可供选择的程度不同。后者是指认识了规律的人在实现某一目的上可以有较多的自由,而未认识规律的人就不得不瞎摸乱撞;在认识了规律的人中,那深刻掌握了历史脉搏的人和粗粗了解历史大致趋势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自由度。

应当说,随着历史客观条件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发展,尽管在个人创造历史问题上总会是必然与自由同时存在,但是创造历史的人们将会得到日益增多的自由。到了每一个人(包括历史个人和普通个人在不同层次上)都能比较自由地创造历史的时代,那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同类推荐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极品明君

    极品明君

    “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职责,我们是专业的斗士,我们要与皇帝抗争到底。”专业斗鸡大队大明文官集团唾沫星子横飞地如是说道。“这帮子傻冒,老子两根手指头玩死他们,他们交给我。你们专斗外敌就成。”斗志昂扬,气冲斗牛的大明皇帝对一脸黑线地军方集团如是说道。他是我们大明帝国最有为的君王,他是一位功勋足以让华夏无数帝王逊色的皇帝,没有他,就不会有如此强盛,如此伟大的大明帝国。老师们对学生们如是说道。“虽然他极力地想要掩盖历史的真相,美化并粉饰那血腥的一幕幕,但是,时间终将撕开他伪装的面纱,露出他真实的一面,他是一个邪恶的独裁者,更是一个可怕的,洞悉人性弱点的思想家,演说家和政治家。在他的蛊惑之下,让那个以德服人,以诚感人,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标准模板而延续了数千年文明古国,转变成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是仁恕,什么是廉耻,眼中只有赤裸裸的民族利益和帝国利益,充满了侵略性与攻击性的可怕帝国……
  •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是个将星云集的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可是有很多名将却死的默默无闻,比如江东吕蒙,鲁肃病死家中,陆逊被孙权逼死,张飞死于小人之手等等。为将者当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荣,而不是死于阴谋和病痛上。
  • 乱世至尊:笑揽江山雪

    乱世至尊:笑揽江山雪

    前一世,他是测谎专家,看透世人虚情假意,唯一信任的只有自己能抓在手里的一切;这一世,他是异世大陆上不受尊宠的世子,有着异于常人的血脉却天生体弱多病,权谋算计,赌命猜心,剑挑五洲,所向披靡,下得皇权,上窥天机。且看他如何逆转命运,独步天下,披靡众生,笑傲称神。
  •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枭雄割据,逐鹿中原,天下谁主?
热门推荐
  • 自信伴你走天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信伴你走天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刺马

    刺马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赢在细节

    赢在细节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细节决定成败,工作无小事。只要你拥有了注重细节、严谨负责、防微杜渐的职业品格,再加上用百分之百的热情追求每一件工作的尽善尽美,你就能成为金牌员工。
  • 杀手废材变痞妃

    杀手废材变痞妃

    她,人人惧怕的黑道帝君,不料一朝穿越再睁开眼,却穿越了?!姨娘阴毒?略施巧设计送她下地狱,死无全尸!庶妹伪善?巧计揭穿她的美人皮,断她十指!庶兄阴险?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断他双腿!父亲狠辣?为了一个私生女出身的小妾能上位逼死自己的结发妻子、为了成全那个贱妾女儿的私定终身,让发妻的女儿代姐出嫁!他,千年狼王,为了度劫,附身于王爷之身,却没想,她却窥探了他的秘密,对于她,是杀还是留?他,犹豫了。不过是看不上四皇子不受宠,不愿意嫁过去受苦罢了。你以为皇子是你家后院的大白菜?拔出一颗看看,不够大,再拔出另一颗比比?好吧,这些跟她没有关系,当成一出脑残的大戏看看也没有事!
  •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本书不仅仅是口才训练书,也是一本综合开发自我潜能的修炼指南。一经问世,就创造了人类出版史上一个奇迹:10年之内发行了2000多万册,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本书不仅仅谈论公开演说术和所有的演讲技巧,而且还囊括推销术、谈判技巧、辩论术等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克服恐惧、建立自信的方法,阐述了演讲口才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指导人们克服人性和心理弱点,学会语言的艺术和技巧,顺乎自然地发挥自我潜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谈话,博得赞誉,从而获得人生和商业的成功。
  • 温柔的淡定

    温柔的淡定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成败密切相关。本书摆脱了博弈论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博弈论的原貌。同时,将博弈论常识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博弈论的视角和思维来生活,从而帮助大家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