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900000043

第43章 附录(1)

§§§结语:从西方大学改革二百年历程中获得的启示

19世纪以来,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为标志,西方国家的大学开始了近(现)代化的历程,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逐渐明晰;也正是从19世纪开始,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大学自身发展,西方各国对大学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各国的高等教育纷纷进入大众化甚至是普及化阶段,大学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学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多元化高质量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现,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纵观19世纪以来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改革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主线:正是通过一次次改革,大学才得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而历次改革所形成的基本经验以及所体现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值得所有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认真借鉴与思考的宝贵财富。

一、大学改革是立足于本国现实需求,积极吸收外来经验的渐进性过程

(一)大学改革的首要驱动力源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众所周知,西方近代大学改革始于德国的柏林大学,而柏林大学的创办即是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19世纪初,当德国(普鲁士)遭受外敌入侵、德意志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施莱尔马赫、费希特、洪堡等为代表的德国新人文主义者积极探索救亡之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关注点聚焦于大学,聚焦于大学的改革与创新。柏林大学即是这样一所创于国家危难之际、志于救亡图存的大学,希冀“以脑力来补偿国家在物质方面所遭受的损失”,通过实施不同于传统大学的新式教育,造就具有科学思维能力、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人,使大学成为学术的中心、“科学研究的苗圃”,让教学、科研真正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在筹建柏林大学的过程中,洪堡廓清了关于大学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提出:“国家决不应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地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学若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地提高,从而不断地开创更广阔的视野基地,并且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其成效是远非政府的近前布置所能意料的。”这种观点在19世纪初期深刻影响到德国大学的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效。就大学的社会意义而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大学不可能延续那种脱离国家与社会需求的“象牙塔”性质,而必须从关注国家利益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契合大学内在规律的改革措施,推动大学自身的教学、科研活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从而彰显大学存在的价值,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进步。

以美国为例,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军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持续繁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要求大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大学又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活动:

其一是在制度上对大学进行结构性调整,主要举措是大力发展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前身是初级学院,二战之后,根据美国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演变(高等教育规模化、民主化、多样化等),初级学院越来越多地获得政府和地方社区的重视与支持,1947年,《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出台,报告建议将“初级学院”更名为“社区学院”,以更好地体现这种机构源自社区、面向社区、服务社区的基本特征。此后,社区学院在美国各地得到广泛发展,在性质上成为主要是公立的社区性教育机构,一方面向青年人提供学院教育,另一方面向成年人提供补充教育,同时还在成为社区学习中心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在职能上,经过一系列改革,社区学院已经成为集多种教育职能为一体的多元性教育机构,承担着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服务与补偿教育等职能。社区学院性质的转变与职能的扩张,从其本质而言,仍是美国大学适应社会基本需求的结果,而对这种教育机构的普及,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大学的基本结构,使美国大学的层次性、系统性更加明显,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各界对大学的多元化需求。

其二是积极推进研究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型大学是美国大学为世界高等教育所做的最重要贡献之一。二战后,美国社会对研究型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研究型大学能培养更多的、具备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有效提高美国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这一系列要求又和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质量密切相关。为此,联邦政府制定了积极的科研政策,鼓励研究型大学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研究型大学对其科研工作进行了改革,一方面积极发挥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大学还进一步加强了与社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联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拓展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使大学的基础研究优势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应用成果,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美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在积极推动科学研究职能的同时,研究型大学也注意到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肩负的使命,尤其是注意到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对美国其他类型大学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研究型大学在极力倡导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一度曾忽略了本科教育,致使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出现了质量滑坡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型大学掀起了一场全面的本科教育改革,改革涉及本科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等。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且影响广泛,如在课程改革方面,哈佛大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的“核心课程”方案,其理论精髓已经得到美国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与核心课程类似的课程计划在美国大部分大学中都可以看到;再如1998年由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领导发起的“重建本科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几乎涉及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各个领域,改革的指导性文件《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大学发展蓝图》中所提出的改革建议明确、具体,如关于研究性学习、新生基础、跨学科教育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对研究型大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于其他国家、地区其他类型的大学而言,同样有值得借鉴之处。

(二)大学改革是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大学的发展经验的过程

从西方主要国家大学改革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大学的改革都不是在孤立和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大学改革经验,而大学之间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文化交流,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各国大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就美国而言,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经历了州立大学的兴起、赠地学院的创立、研究型大学的形成、初级学院的普及等诸多变革,而在这些变革的背后,往往可以发现其他国家影响的因素。例如,州立大学理念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法国,而美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者杰斐逊本人也深受法国的影响。杰斐逊本人对高等教育、对创办州立大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魁奈、孔多塞、特拉西等法国学者关于高等教育的设想,并且与他旅居国外(主要是巴黎)期间的观察、研究活动有密切关系。弗吉尼亚大学本身也是在吸收借鉴欧洲国家大学模式的基础上组建的美式大学,诚如杰斐逊所言:“他们提供的榜样,使我们有根据从他们不同的机构中,选出对我们有用的资料。并且根据这些资料,建立一种在安排上将适合我国社会条件的结构,而且根据它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接受的形式,逐步加以扩大。”事实上,弗吉尼亚大学正是遵循这种原则而开办的。除州立大学外,欧洲实证主义哲学观与科学教育思想之于赠地学院、柏林大学之于研究型大学、德国文科中学之于初级学院,这些改革案例无不体现出美国大学对别国大学经验的学习与借鉴。而在综合别国大学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本国大学进行改革与改造,也正是美国大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以英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英国掀起了一场全面的高等教育改革,改革的标志是《罗宾斯报告》,这份报告成为此次英国大学改革的政策基础,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大学的结构、职能以及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这份报告的出台过程来看,报告的撰写者不仅仅对英国大学教育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而且将英国教育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为了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别国大学的特征与经验,一个由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还专门对法国、联邦德国、荷兰、瑞士、瑞典、美国和苏联等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与相关的大学进行了实地考察。从结果来看,《罗宾斯报告》中关于各级各类大学的系统化发展、关于高等教育向大众型的转变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大学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各国大学制度的日益完善,在改革中整体性学习、借鉴别国经验的现象已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反,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大学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而这种持续的人员往来和学术交流对各国大学的自发性改革又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由于美国大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很多国家的大学都与美国大学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通过互派访问学者、留学生以及召开学术会议等方式,大学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而借助这些留美的学者,美国大学在课程、管理等很多方面先进经验被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大学之中,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这些大学的改革。

二、实现政府干预与大学自治的平衡,是决定大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历来是各国大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但又难以处理的问题之一。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大学史上,控制与反控制、干预与自治之争贯穿于始终,也是促成各国大学改革的动因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大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历史上看,就大学改革而言,政府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充分尊重大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的发展。

(一)尊重大学的自治权利和自主地位,是大学改革成功的前提

19世纪初拿破仑的改革确立了法国中央集权的政体,在教育上也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从而打破了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大学的自治传统。拿破仑时期创办的“帝国大学”虽号称“大学”,但它既非13世纪的师生自治性行会组织,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几个学院的集合,更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只是统一管理和监督全国教育事业的国家教育领导机构,是法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总称。帝国大学创建之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在法国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学院和大学校等大学团体,国家统一分配和管理高等教育经费,而大学团体则处于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这种剥夺大学自治权的改革措施彻底打破了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平衡,使大学团体缺乏自主权,从而丧失了活力;而各学校均只对政府负责的格局也使大学团体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几于停滞,相互隔绝,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加之政局的混乱,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法国的大学机构都一直处于徘徊甚至停顿的状态,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大学团体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下滑,造成法国原有的大学国际声誉日渐降低。直到19世纪后期,在德国柏林大学的启发下,法国大学的发展才出现转机,经过一系列改革,法国大多数大学重新获得合法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大学的自主权。经过19世纪末的改革,法国大学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大学不再是培养高级专门职业人才的机构,而在努力成为“强有力的科学研究中心”,教师的学术自由有所扩展,大学甚至一度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复兴”景象。

由此可见,大学的改革必须在保持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之间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政府对大学自治权的剥夺,表面上使大学能够更加服从和贯彻政府的改革意志,然而这却违背了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失去自主权的大学也就丧失了大学的灵魂与本质,从而导致改革既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利益需求,也不能使大学获得真正的发展。

(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是大学改革成功的保证

尊重大学的自治地位并非是要政府完全放弃对大学的合理干预,相反,政府采取积极和正确的干预举措,引导和支持大学改革,也是保证大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尤其是自二战之后,在大学与社会联系日趋密切的时代背景下,大学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的自发性改革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政府通过制定导向性政策、颁布相关法令等方式为大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积极发挥对大学改革的引导性作用。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绿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绿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新课标必读丛书)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新课标必读丛书)

    诗词,是指主要以近体涛和律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快乐作文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快乐作文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书突破了传统的作文教育和写作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筛选并列举了众多优秀范文,突出了创新性和趣味性,并对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进行了重点示范。相信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会有很大帮助,让他们轻松地读,快乐地写。让写作文不再头疼!
热门推荐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盛夏之吻:都是情书惹的祸

    盛夏之吻:都是情书惹的祸

    夏静茵常常告介自己不要做好事,一做好事就会出坏事。只是一时好心帮朋友递封情信罢了,却被误会成是她跟他告白的花痴小妹。他不旦止紧抱着她不放手,还硬要她对他负责任。这是那门子的笑话啊?
  • 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机智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机智故事

    本书精选了许多典型的事例,内容包含古今中外的各类蕴藏着智慧的故事。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引入的生动有趣、紧张而又有章法的故事情节,是关于孩子们如何动脑筋的方法的总结。通过多元的阅读,以多元的智慧,触动自己对事物、道理的思考与领悟,从而构建自己在成长路上知识与智慧的坐标。
  •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再嫁薄情总裁

    再嫁薄情总裁

    结婚三周年纪念日,撞见老公和闺蜜……;伤心买醉,遭遇坏人拦截;危难之时,他从天而降,英雄救美!一纸婚书,她离婚两周后“风光”再婚,他温润如玉呵护备至,她再次沦陷,殊不知,她只不过是他寻来的备胎。当他心爱的人从昏迷中醒来,当他和心上人手挽手出现在公众面前,她才知道,原来,她依然还是最傻最天真的那一个。只是,这一次,对不起,她绝不成全......************
  • 30岁之后,用钱赚钱

    30岁之后,用钱赚钱

    30岁,一般被人称为“而立之年”,这在人生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无论对于30岁的单身贵族,还是30岁的年轻家庭而言,理财这个概念你都无法回避,必须未雨绸缪,为自己制定科学而全面的理财计划。从本书开始,从现在开始,启动你的创富计划吧!
  • 恋上同桌你的吻

    恋上同桌你的吻

    季米阳因病遇到叶明寒,开玩笑让他帮忙把行李搬到女生宿舍。谁知叶明寒大惊失色,把晨烁推了出来。机缘巧合,季米阳和晨烁成了同桌。晨烁知道季米阳的身体情况,也很照顾她,两人渐生情愫。晨烁生日那天,夏静使计让季米阳变成了一个人坐……随着高考压力越来越重,季米阳的身体也愈发糟糕,而此时她和晨烁的关系已经疏远了。一次,季米阳趴在顾期言的背上大呼晨烁的名字。余薇告知她,晨烁需要眼角膜……虚弱的季米阳把眼角膜换给了晨烁,终于重“见”了晨烁一面,此后不久离世……而晨烁却带着季米阳一生最沉重的秘密,继续活下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修童养媳

    重修童养媳

    本是山野人家童养媳,下河洗衣,捞到块漂亮石头,没想到石头内有洞天,将秘密告知小相公,一起走上修仙之路,入门派,拜师,历练,石头里的资源都与其分享,没想到小相公傍上了元婴祖师之女,想要夺我宝石,一朝命丧,只余残魂被护于石头中,机缘巧合,夺舍重生,大道三千,看我如何重修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