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000000014

第14章 处世智慧(3)

汉代著名的酷吏张汤,他因为执法严酷而遭到别人的陷害而死。张汤死后身无余财,家中的清贫可想而知。他的儿子张世安则是深受张汤正直品质的熏陶,汉武帝十分怜惜,因此就提拔了他。他也是兢兢业业,历经了汉武帝、汉昭帝以及汉宣帝三朝,参与了废立皇帝的许多重大事情,位高权重。汉宣帝的时候,霍光专权,就在霍光谋取帝位败露之后,御史大夫魏相就奏请皇帝提升他为大将军,他听说这件事情就十分担心,还没有等到皇帝发布诏令,就立刻跪求皇帝保全他家的性命。汉宣帝笑着说:"你太过于谦让了,若是你都不能担当这样的职务,还有谁能担当呢?"因此只得勉强接受。

一般说来,处于高位的人,往往会骄傲自满,可是张世安却谨小慎微,每当与皇帝一起商量大事后,他就称病不上朝,等到诏令下来之后,他还故作吃惊的样子,甚至还让属吏到丞相府打探消息,询问详情,很多人认为朝中人就没有人知道他参与了决策。

对于举荐贤能,张世安也是从来不乱说话,他甚至不让被举荐的人知道。据说有一位郎官立下了大功,可是迟迟没有升官,就向张世安陈述自己的功劳。张世安听后心平气和的说,你立下了大功劳,皇帝自然会知道的,就不用在此夸耀了。不久之后,这位郎官就得到了升迁,可是他却不知道是张世安举荐的。很多人知道是张世安举荐的之后,就去送礼,张世安竟然闭门不纳,而且再也不与这些人来往了。他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别人认为他有结党营私之嫌。正是因为他守口如瓶,很多人对其造成了误解,据说他向一位下属征求意见时,那位下属说,将军现在是皇帝的心腹大臣,但是却不见您举荐一个贤才,很多人对此不满呀!张世安只是淡淡的说,如今皇帝贤明,谁好谁不好一清二楚,我们作为臣子只是在乎我自己的修养就行了,又何必等待别人的推荐呢?

很多高官显贵总要为自己谋点家资,张世安始终与这些东西远离,他的儿子是朝廷的大官。但是他却因为他们父子共同处在尊显的地位非常担忧,于是接二连三的想把他调出京城。他的哥哥张贺曾经对汉宣帝有养育救命之恩,汉宣帝即位之后张贺已经死去了,汉宣帝就追封他为恩德侯,封与汉宣帝自小一块读书的张世安的侄子彭祖为阳都侯,甚至连张贺的孙子都被封为关内侯。张世安把这一切都辞绝了,但是汉宣帝并不同意,最后只得接受其名,不接受其俸禄,国库为此省了好几百万钱。

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像张世安这样的大族公卿食邑竟然多达万户,但是生活依旧简朴,他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普通的衣服。家中的奴仆几百人都耕田织作,财富不断,过着殷实的生活。相比较而言,汉宣帝对位高权重的霍光心怀畏惧,但是对张世安却是无比亲近,霍光死后家族覆灭,但是张世安的家族则是一直延续到汉末,代代都得以善终。

柔弱胜过刚强

【老子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第78章)

意译: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冲激坚强的东西却无往不胜,因为它的力量是无形的。弱者能胜于强者,柔者能胜于刚者。这个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者说:"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要能承担国家的祸难,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正面的话倒好像反话一样。

【解读】

老子说天下最柔的东西,就会驰骋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老子还曾经说过,天下最柔弱的没有胜过水的,水奔流于天下无坚不摧,无所不经,令人叹服。老子总会拿出最常见的生活常识说出易懂的道理,据说老子有时也会拿自己的例子来教导别人,有一天他把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张开嘴用手一指里面,就问弟子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人没有一个答上的。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口的牙齿都不在了,只有舌头还是完好存在的。"弟子们终于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虽然牙齿很硬而舌头非常柔软,但是满嘴的牙齿却很快都掉光了,只有舌头还是存在的。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这也如同牙齿与舌头一样,舌头更加稳固与持久。

这体现了老子高超的辩证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们让身强体壮的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这时候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名,车祸率很高。他们又让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同样的地方横穿马路,却是万人相让,大家还觉得自己是做了善事,车祸率为零。强与弱,在这个时候反而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现代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也都很能说明了这一点,大家常见的装东西的盒子里我们都会看见一些非常柔软的泡沫或者是其他缓冲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盒子里装的东西本来就非常坚硬了,若是不给它们一点缓冲的东西那么硬碰硬就会将硬的东西碰碎,现在有了这些缓冲的东西,才能将这些硬的东西有效的保护起来,这才真是柔弱的比坚硬的东西更加有效呀。再举个例子,一个壮汉看起来似乎无坚不摧,很有力量,但是在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的侵袭下,也会轰然倒下。

懂得了这个道理,还需要善于分析。抗日战阵初期,毛泽东发表了他的名著《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方法就体现出了柔弱胜过刚强的辩证观。他指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不过老子所说的柔弱胜过刚强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立竿见影,有时还真是会需要日积月累,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就是显而易见的。据说,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才,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学起来行困难,他更加不愿意学了,有时候还偷偷跑出去玩。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上旁,一下一下地磨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幺?""我在磨针。"老婆婆一边磨一边回答。"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秀花针。这什幺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老婆婆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李白转身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看似坚硬的铁杵,竟然被不如他坚硬的磨刀石磨成了绣花针,真是令人观止。

老子说出的话很多是对侯王说的,因此他接着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意思是说凡是能忍受得了国家的耻辱的,那就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这样听起来还真是有点匪夷所思,可是后来细细一想,孟子都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就是要让一个人挑起重担,必须让他的身体和意志受到磨炼,让他的筋骨受到劳累,让他的肠胃挨些饥饿,让他的身体感到空虚困乏,让他做事不能轻易达到目的,这是为了激励他的上进心,磨炼他的忍耐力,增强他的各种本领。如果一个侯王或者是君主连这点困苦都忍受不了,又怎么能磨练自己的性情,成为受人尊重的君主呢?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勾践为越国的君主,吴王阖闾曾经被越军打败,并且在战争中受伤而死,其子夫差则是立志为其报仇。后来勾践主动进攻吴国,结果在夫椒山被吴军打个打败,因此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就采用范蠡的计策,委曲求全,向吴国求和。不久之后,越王勾践就率领着妻子大臣到吴国当人质,到了吴国夫差却是有意羞辱他,并将他囚禁在一座小石头屋子里,夫差让他住在阖闾坟前守坟喂马,还有时出门故意让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行走,勾践忍辱负重,自称为歼臣。他对吴王夫差百依百顺,亲自养马,夫人洒扫,三年一点怨言也没有,胜过了夫差手下的仆役。在夫差生病的时候,他也亲自去慰问,如此博得夫差的欢心与信任,三年过去了,由于勾践的尽心服侍,夫差认为勾践已经是真心臣服了,于是决定放越王勾践与范蠡回国。越王勾践回国后,为了不忘记报仇雪恨,在房间里还悬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一尝。当然,后人还传说他睡觉的时候不铺席褥,而是铺上柴草,就睡在上面。这就是"卧薪尝胆"的典故。他与夫人也过着清贫的生活,吃饭很简单,并不加肉,穿衣服也是简朴,自己同老百姓下田耕种,夫人也亲自养蚕织布。

如此几年过去了,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而吴国则是日渐虚弱,夫差更是不以为意,最后一举攻破吴国,吴王夫差眼见大势已去,求和不成自刎而死。越军横行江淮一带,诸侯尽来朝贺,勾践的霸业完成。于是迁都琅琊,称霸中原,为春秋霸主最后一位霸主。

可见,今天领导干部即位之初,恰恰会遇到"刚则易折"的情况,更要知晓柔为上的道理,逆势中自强不息,成就所得,真乃为官本色。

福祸是孪生兄弟

【老子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第58章)

意译:灾祸,是幸福倚傍的东西。幸福,是灾祸潜藏的地方。谁知道它们的最终的结果呢?这大概并没有一个定准!正的忽而转变为邪的,善的忽而转变为恶的。人类的迷惑,时日实在已经太久了!

【解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字面上理解那就是不要以为灾祸是坏事,或许还是福气呢?也不要以为眼前的福气就好,说不定还是灾祸呢。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善于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一帆风顺的。当处于顺境的时候,要考虑到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祸,当深陷逆境的时候,也不要自暴自弃,要想办法转换自己的境遇。因为这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有平和稳定的心态,对做人处世做工作有很多帮助。

一位将军在战场上被俘,是福还是祸呢?当然是"大祸"了。不过也可以因祸得福。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场的前敌总指挥杜聿明将军想自杀未成,被解放军俘虏。在这位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的将军看来,这简直是他个人的奇耻大辱,思想上有很大的抵触。更有甚者,他的夫人和子女都被蒋介石裹挟去了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被宣布为战犯,送进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杜聿明事先想的更多的是接受惩罚,然而人民政府对他不但不歧视、不虐待,相反在生活上、思想上处处关怀备至。当他被查出身患多种严重疾病后,人民政府用小轿车接他出入设备良好的医院进行精心诊治,还派专人用重金专程到港澳为他购买内地奇缺的贵重药品。为了使他的虚弱的身体尽快恢复,管理所特意为他开了"小灶",杜聿明却可以经常吃到红烧鱼、烧鸡、鸡蛋和肉等高蛋白食物,每天还喝一磅牛奶,原来一些相识的起义将领还经常去管理所看望他。在改造期间,杜聿明不仅治疗好了身体上的多年宿疾,精神上也得到莫大的慰藉。1959年12月,他作为第一批改造好的战犯,被人民政府特赦了。后来,杜聿明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还被邀请参加一些国事活动,并在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1963年,杜聿明的夫人辗转回到祖国,夫妻团聚。后来,杜聿明的夫人曾经这样说,我们是吃的国民党的苦,享的共产党的福。共产党不仅治好了他一身的病,连他的脾气也治好了。以前,这个带兵的人脾气可大了。杜聿明夫妇在北京安度晚年,现在看起来,杜聿明被俘是福?是祸?。

我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出自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故事说在战国时期,边塞有一位老人,他养了很多马,突然有一天他的马跑了一匹,邻居们听说这件事情后都来安慰,劝说他要想开点不要伤心着急,。老人见人们劝慰就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说不定会是好事呢!"邻居们听了之后,觉得不免好笑。马本来就丢了,怎么会是好事呢?几天后,那匹丢失的马竟然跑回来了,还带回一匹非常雄骏的匈奴马。

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道贺,佩服老人的先见之明:"您真是有远见呀,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来一匹,这是福气呀!"老人听了邻居的道贺一点高兴的样子也没有,反而忧虑的说:"平白无故得了一匹好马,说不定会惹出麻烦来。"邻居以为他是故作姿态,明明得了一匹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有麻烦呢?

老人只有一个儿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马高大骠悍,每天都骑着那匹马得意洋洋地出游。谁知一天,儿子骑马狂奔,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了,还摔断了腿。邻居听说后又纷纷前来慰问。

老人却说:"没有什么,摔断腿却能保住了性命,也许是福气。"邻居们面面相觑,以为又是塞翁在胡言乱语,腿都断了,还会有什么福气呢?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凡是有作战能力的人都被应征入伍了,老人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当兵。而入伍的青年大多战死了,唯独老人与儿子父子保全。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会从相反的方面转化的,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充分的利用这种转化。《列子·说符》里讲了宋国有一个三代专做好事的人,一向很平安。家里的黑牛忽然生出了白牛犊来,就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不到一年,他的眼睛无故的瞎了。这时那黑牛又生了白牛犊,他就叫儿子去问孔子,孔子还说是吉祥。又过了一年,儿子的眼也无故瞎了。不久楚国来攻打宋国,所有的男人都要去服役作战,大半都战死了。只有这家父子都是瞎子,因而免役。等到战争结束之后,他们父子的眼睛都又医好复明了。

同类推荐
  • 魅力女人的8堂幸福课

    魅力女人的8堂幸福课

    生动的语言收集了诸多女性对幸福的理解,阐释什么才是女人需要的幸福,它告诉现实生活中的女人,如何生活才幸福,怎么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名人的读书经验

    名人的读书经验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荀子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它主要继承发扬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中“外王”的一面,主张推行王道于天下,成就富国裕民的功业。这一点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日本企业界许多高层领导人都是荀子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 改变你自己

    改变你自己

    格登·史密斯说过,他曾经见过的最幸福的人就是在德兰德斯的防御工事上劳动的一个奴隶——他仅有一条腿,相貌极其丑陋,身上还戴着沉重的锁链。
  • 职场非常道

    职场非常道

    面对企业的大事小事,经理人如何统筹兼顾,扮演好管家角色?面对形形色色的应聘者,经理人如何去伪存真,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才?面对员工的集体离职,经理人如何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公司平稳发展?面对美丽的职业诱惑,经理人是进是退,如何权衡利弊?职场是不一样的江湖,混好职场需要大智慧。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职场实战经验,如唠家常一样,将非常规的职场生存术向读者娓娓道来。书中反映的职场问题,个个切中要点;分享的管理之道,种种拿来即用。对于正在打拼中的职业人士,本书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末世之渡劫飞升

    末世之渡劫飞升

    唐唐新书:《星际大佬的掉马生活》谢谢小可爱们来支持来阅读。这是一个末日的世界,和平已不复存在,丧尸横行,人心险恶。末世爆发的第三年,伴随着人类的是无数的战争、死亡,杀劫抢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在这个丧尸横行,人心难测的地方,唐清越为了救堂妹却被堂妹亲手推进丧尸群,大难不死,重生到末日前十天,随身空间让她发现了修仙者这个秘密,从此走上强者的逆袭之路。【喜欢唐唐的读者,请加群:209147284】
  • 新混迹记

    新混迹记

    都市小农民的风格,90年代左右及后期的一些故事,贴近生活略加夸张地描述着,一个从贫困山区出来打工的青年,艰辛和成功的生活道路,故事略带幽默,让你感觉着阅读的轻松,生活原本是很相似着的,有可能被你给忽略了。
  • 气象缩影

    气象缩影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极品女兽师

    极品女兽师

    东方才刚刚泛起微微亮光,云层中显露出来的丝丝黄色光芒,昭示着这是一个好天气,也许,过不了多久,就是艳阳高照。黎明前,清凉的空气里飘散着浓浓的血腥味,满地殷红的鲜血,顺着低洼的地势,向下面“咕咕”的流去。一眼望去,横七竖八躺着的尸体,把那宽敞的将军府大门口叠的满满当当。杀人了?是的,半个时辰前,这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厮杀。也就是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内,苏家……
  • 春色盈门

    春色盈门

    温婉贤淑,姿色过人的她,从一个人人轻视无名女子成为朱门大户的当家女主人!朱大宅是非多,一颦一笑,皆是算计,勾心斗角,虚情假意,一个都不能少!饶是不争不抢,步步退让,却也会沾得一身血腥!暗潮汹涌的大宅里,波谲云诡的朝堂上,她想要抽身,却是太难太难!且看她一双素手,如何平定大宅风波,为朝堂之上的他出谋划策!
  • 探索世界:揭秘古人类

    探索世界:揭秘古人类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揭秘古人类(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凡尔纳科幻小说精选1

    凡尔纳科幻小说精选1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大师,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他的作品卷帙洁繁,包罗万象。本套书精选了凡尔纳的许多名篇,充分表现了凡尔纳的独特艺术思维,阅读这些科幻故事,有助于启发人类智慧和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