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000000009

第9章 走向共和:中国变革的新力量 新选择(4)

1905年,清廷高调派大臣出洋考察外国宪政,作为国内立宪的参考。出发之前,慈禧太后特意召见了考察大臣端方,真诚地询问:“如今新政都已经实行了几年,你看还有什么该办,但还没有办的?”端方直言:“尚未立宪。”慈禧太后问:“立宪有什么好处?”端方说:“立宪后,皇位置则可以世袭罔替。”慈禧太后让他细细说来,端方遵命讲了半个多小时。他的观点代表了清朝官员对立宪的主流看法:用立宪来对抗革命。慈禧太后听后,若有所思。

不想,端方等人刚上火车就遭遇革命志士吴樾的自杀性袭击,入院治疗。吴樾由此名垂千古,但当时国内主流舆论对这次暗杀事件评价不高。报刊评论大多认为朝廷大臣出洋考察是为立宪作预备,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爱国者应郑重其事以祝其行,所以对吴樾的暗杀行动一般都持谴责态度。不仅如此,立宪派们很担心这次暗杀事件会影响到清廷考察宪政的行动,进而影响到宪政的实施,于是纷纷在报纸上撰文敦促清廷要不畏艰难,奋勇前行。民间对于出洋考察大臣挨炸一事也大都表示同情,他们纷纷发来慰问电,如上海复旦、南洋等三十二所学校就联合发了慰问电。这说明,国内主流民意支持立宪,还不支持革命。

同样,列强也希望中国立宪。和立宪派一样,列强也要保护在华利益,不希望中国爆发革命,发生激烈的动荡。立宪了,很可能就稳定了。最终,清朝五位大臣还是出洋考察宪政去了。五大臣正式起航后,《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人的中国》的文章。作者满怀热情地评论道:“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

宪政真的能在中国实现吗,能够阻止革命吗?

清朝大臣考察宪政,主要是从日本和德国那里汲取“经验”。日本和德国都是君主掌握实权、民主程度不高的立宪国家。清朝大臣在日本、德国看到的是,实行宪政后,国会也好、宪法也好,君主都有解散和否决的权力,依然掌握最终的权力,皇权并没有旁落。君主受到的约束只是要遵守宪法和公布的其他法律。法律一旦公布,上自皇帝下到庶民,都得遵守。专制君主虽然不似往常那样可以奉天承运、恣意妄为,但法律同样可以用来约束和控制百姓。清朝政府从德日两国的宪政中领会了这两点:保证皇权不旁落和用宪政来维持统治。专制帝王向后退一小步,遵守双方约定的法律(在实践中,法律其实主要还是帝王制定的),来换取臣民新的支持。

清朝决心以德国和日本为立宪摹本,但在德日两国的基础上清朝皇权向后退的程度更小,民主程度更低。朝廷权贵们看到的主要还是宪政对皇权的维护作用,忽视了皇权的自我限制。比如出洋考察宪政的载泽回国后上书,陈述立宪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位万世不易,相位旦夕可迁,君主不负行政责任;二是外患渐轻,立宪是国际潮流,立宪后可以改善清廷的国际形象;三是内乱可平息,实行立宪后,革命党人也无话可说,即使想作乱也无人跟从。最后,载泽动情地写道,奴才是皇室宗亲,朝廷的命运和奴才全家的荣辱休戚相关,因此奴才对立宪这样关系家国命运的大事,万万不敢乱说,此次真的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据说,慈禧太后对载泽的折子足足看了有三个时辰,默然不语。

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谕旨的实质内容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这句话,但毕竟意味着中国立宪的大幕拉开了。

终于立宪了,立宪派十分兴奋,在当年12月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推郑孝胥为会长,张謇、汤寿潜为副会长。而梁启超则在东京组成政闻社,鼓吹立宪,与国内相呼应(后来政闻社回国发展,被清廷查封)。从1907年开始,立宪派推动请愿活动,要求“早开国会”。

清廷还是按部就班地缓慢推进,在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既然是“钦定”的,其中自然大谈特谈“君上大权”。第一条就说“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紧接着,第二条就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第三条则限制了国会的立法权:“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这就把法律依然等同于“诏命”,国会通过的不算法律,只有“奉诏命批准颁布”才算。宪法还规定皇帝有权黜陟百官、设职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除了设立一个权力非常有限的国会之外,中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做根本的变动,人民的权利也没有实质增加。同时,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公布《九年筹备清单》,详细列举了每一年中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比如核查人口、宣传宪政、教化选民、各省在一年之内成立谘议局等等。

按照清廷的设想,要等9年以后,中国才能开国会、将宪法大纲完善为正式宪法。这时间是不是太长了?

钦定宪法颁布不久,光绪和慈禧逝世。载沣集团上台后,很快在1909年初重申要立宪,一个主要的举措就是命令各省当年内成立谘议局。谘议局类似于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但通过的决议必须经过本省总督或巡抚“裁夺”,并无实权,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选举的结果是立宪派在各省谘议局中占据了领导地位。立宪派很重视谘议局,聚集在谘议局周围,联络同志,批评现实。现实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正朝着宪政方向发展。最大的问题是“预备期”太长了,立宪派要求“早开国会”,希望能把持日后的国会,纠正现在的种种问题。11月,在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的发起下,直隶谘议局议长孙洪伊、四川谘议局议长蒲殿俊等人纷纷响应,十六省谘议局代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同志会的宗旨就是向朝廷请愿,要求缩短立宪的“预备期”,尽早召开国会。为此,他们发起了三次请愿活动。

1909年底,孙洪伊领衔,率领请愿代表到都察院呈递请愿书,请求在一年内召开国会。朝廷以“筹备既未完全,国民智识程度又未画一”、怕骤然推行议会宪政引起国家纷乱为借口,加以拒绝,坚持9年预备立宪期不变。第一次请愿活动失败了,国内立宪声音却就此高涨起来。立宪派的情绪非但没有受到打击,反而更积极地鼓吹立宪。梁启超于1910年2月在海外创办了《国风报》,开始解释国会、责任内阁和政党的运作方式,对国民进行政治理论的普及工作。当时,革命声音也开始高涨,同盟会在南方的起义屡败屡起。为了和革命派抢时间,立宪派在喧嚣之余,决心发动更大规模的请愿,用请愿盖过起义,用立宪阻止革命。

第二次请愿在1910年6月举行,超过150名代表入京请愿。请愿代表除了谘议局成员外,还有商会、教育会、华侨等代表,自称代表国内外30余万人。这表明国内外有一大批人不喜欢暴力革命,倾向于和平的改良。第二次上书的言辞比上次激烈。清政府也比上次更不客气,申斥代表“以为召开议会就能达到政治清明,古今中外都没有这个道理”,坚持要9年后再召开国会,同时警告代表们“毋得再行渎请”。

革命迫在眉睫,朝廷还不愿意早日立宪,立宪派们急在心里、喊在嘴上。第二次请愿被拒绝后,随即发生了日本吞并朝鲜的事件。朝鲜千百年来都是中国的藩属,朝鲜灭亡不免让中国人“唇亡齿寒”。再不立宪,恐怕国亡将至。革命党人高喊革命救国,立宪派也不敢耽搁,随即发动更大规模的请愿。

同类推荐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 大秦始皇

    大秦始皇

    大秦王朝丰功伟绩,扫六合灭诸侯统江山。开始始皇之路。千古君王,统领万代江山,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中国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都居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中心。不仅农耕绐济水平世界一流,政治制度趋于精密完善,文化创造力旺盛,而且还将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儒家文化圈。在经历艰难的近代变革之后,时至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发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在这里,中国人数千年的精彩画卷将为您展开!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热门推荐
  • 浪漫满日:萌妻养成记

    浪漫满日:萌妻养成记

    向郢:执子之手,她是他宠爱的妻子,被子牵走,是真情?还是假意?他爱她,所以一直对她紧抓,若不牵走,因此最后用离婚协议书离了他。夏心心:是个男人就被我牵着走,他却未曾给她一个完整的婚礼,我便牵你走!,她爱他。让我也尝尝做女王的滋味
  • 进击的熊猫

    进击的熊猫

    什么?堂堂第一法师被陷害弄到删号自杀就算了,可是为什么再回来的时候会变成一只熊猫?什么?你说是系统BUG?还没办法删号?难道就要姐顶着这么个熊猫皮继续复仇之路么?从一个职业的巅峰高手变成卖萌一流战斗力-5的团子,只是想要给背叛她的人一点颜色看看,怎么就这么难?喂,那个身为游戏总策划却冒充普通玩家的家伙,你快点给姐一个交代!
  • 天命裁决者

    天命裁决者

    符箓小可治病救人、擒妖捉怪,大到让五岳倒倾、江河逆流。那么以符箓之术融入卡片制作中,以仙家结煞手法画法阵,如何不横行异世大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传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本世纪的政坛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大英帝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却是以国力大耗为代价的,英国自此明显地走下坡路。在国内,称霸了英国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党已衰落下去,由工会创立的工党迅速兴起,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党竞争的局面,英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状态。玛格丽特出生的这一年——1925年,虽然没有可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但这前后却都发生了对英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虽然是少数党组阁,并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这标志着工党的兴起和壮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掌握政权。
  • 风暴眼

    风暴眼

    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这是一片神秘的、保留着半原始状态的、苍茫、荒凉、无情的土地,一个被胡大遗忘在戈壁滩上的孤村。这里有很少的人,很多的狼。人狼杂处。狼会做礼拜:就在这时,琎婆从戈壁难那望尽望不尽之处,看見一群狼队古道尽头鉍逸而出,皓月之下狼目如磷火一般闪闪烁烁,在空旷的荒漠上如幽炎一般缓緩游弋。
  • 涉江

    涉江

    她本无意走进一座王城;他本有心逃离一扇宫门。她原以为此嫁非是爱;他原打算相守不问情。却不料,是往世的缘,还是今生的因?一座危城,竟成全了一方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