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0500000001

第1章 总序(1)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个人能否成为人才,首先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具体地说,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及其所展现的业绩,是区分是不是人才的分水岭。

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传承着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这将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标准。正确决策、科学发展、创造财富已非仅靠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一切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将以智慧为核心重新组合和科学运用。智慧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则是创新能力的骨髓和基石。也可以说,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书试图通过对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概念的粗浅诠释,使人们对它的内涵有更具体的、鲜活的认识,树立东西方相融合的、科学的现代人才理念;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或自觉修炼、提升自身的大智慧,使千千万万有志成才的普通人,走上科学的成才之路;为我们的后代创造科学成才的大环境。当更多的普通人成为人才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本书写给各级人才管理、培训、教育机构和党政工作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学习、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立志成才的人们。

——编者

§§§绪论

在人类历史演进的长河中,创新活动一直伴随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理论在创新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创造学》诞生,这标志着人类创新活动由本能创新、自发创新向着伟大的自觉创新时代转变。目前,教育图书市场各种版本的创新著作,其理论指导和发展源头,多源于《创造学》。《创造学》及其发展,凝聚了人类的最高智慧,为此,每一位创新理论教育工作者,每一位立志创新成才的人,都有必要对《创造学》有所认识和理解。

《创造学》的由来和发展《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活动规律、原理、过程、特点及方法和开发人的创造力的科学。它是一门软科学性质的横断学科。它不研究人类在各个领域里取得地具体创造成果,而研究人类各项新成果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其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创造哲学、创造心理学、创造生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工程学、创造环境学等。如果各行各业的人能够把《创造学》与各纵向学科交叉,从创新的角度衍生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的话,那就会给我们的科学技术带来更加生机勃勃的新天地。

《创造学》是人们在对众多创造规律长期的研究中逐渐产生的一门学科。

人们对创造规律进行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当时的德莫克里特、亚里士多德、巴普斯等人便已开始探索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方法。在我国古代,《周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名著,也在从事物的因果变化及军事谋略的运用方面,研究思维方法与战略战术问题,这些思想至今仍在指导着后人多方面的创造活动。

在此以后,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也都在取得自身创造成果之余,参与了对创造过程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促成了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雏形的诞生,推动了《创造学》的形成和发展。爱因斯坦曾表示“相信直觉和灵感”,他用建筑上的支架来比喻创造方法:“要是不用任何支架,那就不可能建造房子与桥梁,但支架却不是房子或桥梁的任何组成部分。”

对创造规律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现今公认的创造工程学的奠基人与创造者是美国人亚历斯·奥斯本,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非常热爱创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他全力投入了对《创造学》的研究与推广,其著作有《思考的方法》、《应用性想象》、《我是最有创造力的人》等;他身体力行地搞起“日行一创”(即每天搞一项创造设想);他创造了著名的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和“检核表法”;办起了创造力咨询公司以及创造性思考夜校等,使《创造学》逐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与重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又开创了创造心理学研究。从此,《创造学》开始向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发展。

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先为公司科技人员开设了《创造工程》继续教育课程,这一首创后来被学术界公认为《创造学》正式诞生的标志。1937年,通用电气公司的专利申请量便猛增三倍。《创造学》一诞生便大见成效,于是,《创造学》研究迅速遍及美国,并被推向全世界。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创造性开发》课程,《创造学》被正式列入大学的教学内容。此后,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包括军事院校在内的多所大学也相继开设了多门开发创造能力的课程,并将创造能力开发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改造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哈佛大学的英语、物理、化学、建筑学、航空学、企业管理等二十几门课程都运用了《创造学》的原则和方法。美国创造力教育学院的几百名教师从事把创造方法渗透进各科教学的研究。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指出,美国各大专院校应使学生具备至关重要的创造知识和能力。他认为是否拥有此项才能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美籍华人、麻省理工学院创造中心负责人李跃滋认为,既然运动员的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那么创造家同样也可以根据一定的方法训练出来,因此可以找到一种培养创造技巧的方法学作为课程在传统的大学里教授。目前,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并不局限在大学里,它还渗透到中小学教育中。进行这种训练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参与复杂思维活动、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大大加强了。

美国能够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大国,主要依靠科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他们重视《创造学》的研究,特别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创造技法的传播。

继美国之后,许多先进国家积极推广《创造学》,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他们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发展高科技和生产力,实现了强国富民的目标。

日本自1955年从美国引进《创造工程》后,陆续建立了一批专门研究机构,如创造力开发研究所、创造工程研究所、未来工程研究所、综合经营研究所、现代能力开发研究所等。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要求教育成为“能够打开发挥每个人创造力大门的钥匙”。1963年日本经济评议会指出:“比什么都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国民具有可能实现自主技术的基础教养和创造力。否则,难于涌现足够数量的有独创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培养基础能力就是不依赖他人,通过独立思考,自己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即所谓形成创造力。1971年日本发明学会成立,1979年日本创造学会成立。日本许多著名学者根据国情特点,着重进行创造力开发和创造技法训练的研究,并创办有关创造发明的杂志,出版大量书籍,其数量之多,出版之及时远远超过美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日本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创造学》课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阪举办了“创造力开发进修班”,培训大学毕业且有五至十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每期七个月。这些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全国还先后办起五十多所星期日发明学校,并借助报告、讲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传播和交流创造技法,促进社会性创造发明活动。

同类推荐
  •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本书内容既有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也有一些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创新的故事。它们个个寓意深远,文学气息浓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体会创新的无限乐趣,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 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作文知识讲话》是作者几十年作文教学实践及其研究探讨的结晶,对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 海底两万里(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海底两万里(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海底两万里》: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异国情调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描绘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海底世界,成就一部惊心动魄永生难忘的科幻经典。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
  • 本妃吃可爱长大的

    本妃吃可爱长大的

    谁说吃货没有前途!想她可就是吃货中的顶级杀手,敢小瞧她?哼,那就请他尝尝子弹的味道!!想她正准备撑饱自己的时候却被拖走执行任务,结果,一小心就成了杯具!也不知道掉到了什么地方,好不容心发善心救个人却被缠住了!“大墨鱼,你不是万年冰山吗?总缠着我干什么?信不信我把你煮了吃!”某吃货愤怒了!然而,某冰山王爷却将她压在身下,舌尖轻轻划过她的嘴角,邪邪一笑,“吃吧,我不介意,最好天天来吃……”某吃货顿时浑身颤抖,痛苦不堪。
  • 狂神决

    狂神决

    韩玄,一位下界修真者。虽然飞升仙界,却意外落得半人半仙之体,不能修炼仙术。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一块星玄铁片,从而走上一条神奇的成神之路。且看韩玄如何笑傲仙魔两界,无尽精彩,尽在《狂神决》!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上一世,她是南宫将军府的废物嫡女,为庶母庶妹所迫害,被打入天牢,与鼠蛇蚁虫为伍,最后被庶妹一箭穿心而死。这一世,她因恨重生,身上还带着不为人知的异能,她誓要将那些害过她的人都千刀万剐,下斩庶母庶妹,上将太子拉下马。南宫凰:“我欠你一条命,你有什么要求?”拓跋战睿:“我只想宠你、纵你一世!”
  • 逃婚小妻子

    逃婚小妻子

    简介:这是一个千金小姐逃婚的故事: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还流行相亲吗?想她嫁给一个连见也没有见过的豪门总裁!是圆是扁的都不知道!说不定是一个拥有啤酒肚、光头秃顶的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呢!她才不要,她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现在早已经不流行相亲了,管他是不是父母之命,管他是不是最有权势,最有钱的男人,她说不嫁就不嫁,哼,她爸居然答应了?要嫁,他去嫁!她要包袱款款逃婚去!他,看似温文尔雅,实则邪恶,只要碰上这个屡次逃离身边的小妮子。
  • 御龙圣心

    御龙圣心

    草根逆袭,乱世枭雄,闯出一片天!集奇幻修真、浴血奋战、斗智斗勇于一体,在山河破碎的不利形势中勇挑重担,救民于水火,还百姓一片安宁天下。
  • 总裁的极品妻

    总裁的极品妻

    “呵呵,那打扰你真的不好意思啊,对了,感觉怎么样啊?”刚坐下就跟她探讨这种深奥的问题,有点过早吧。“你指什么?他的为人?还是别的什么?”她自然知道她问的是那男人了,更知道,她问的是那种事情,只是,她向来不喜欢开玩笑的,所以冷冷的憋了她一眼。“呃,他的为人?呵呵,没事了,中午要不要一起出去吃饭啊?大家约好在刚开业的那家餐厅。”“今天中午不行,改天吧,这两天有些忙。”她说的是她的……
  • 左右逢源好人缘

    左右逢源好人缘

    不用左右为难成为矛盾焦点,巧用心思让自己彻底左右逢源,只有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职场达人才具备了“人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职场之道可走得远、走得畅。其实生活中也一样,无论对亲情,朋友,爱人乃至家人,都要巧妙的运用左右逢源有个好人缘,这样的生活才够轻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