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500000010

第10章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1)

引言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变动。一方面,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社会出现了普遍的思想真空和信仰危机。改造中国,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几乎成为共识,而选择改造中国的方案,知识分子也都把目光集中到西方。一批批留学生奔赴欧洲、美国和日本,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被译成中文。于是乎,在中国,西方世界产生、流传的各种思想被竞相传播,也纷纷成为被研究和信仰的对象。一时间,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杜威的“实验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尼采的超人意志,欧文、傅立叶的乌托邦思想,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频频被谈及。由此出现了五四时期思想文化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和救国方案的多元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

当时的社会思潮主要有:一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众多社会主义思潮中,除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也被视为社会主义思潮而介绍到中国;二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产生的民主主义思想,即18世纪西方启蒙学者提出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天赋人权、人道主义等;三是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现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学说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如实用主义等。五四运动以后,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派别,除马克思主义之外,主要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这显示了中国知识界在探索中,对人类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各种新思想所产生的强烈兴趣及敏锐程度。

1.***与工读主义

工读主义,亦称工读互助主义,主张劳心与劳力、工与读、教育与职业相结合,学问与生计合一。工读主义者希望通过工读互助的办法创造一个“人人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的新社会。实质上,工读主义是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新村主义”等思想融为一体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互助论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主要理论之一。克鲁泡特金于1917年出版的《互助论》中指出,互助是生物界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类通过互助即可进入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制裁、绝对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当时,互助论在中国的影响很大。1917年10月,恽代英在武昌创立以“互助”命名的社团——互助社,并编辑出版《互助》刊物,该社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定名互助社,取克鲁泡特金新进化论的意义”。***当时对互助论也一度迷恋,他说:“自虫鸟牲畜乃至人类,都是依互助而进化的,不是依战争而进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进化,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向走的一个长路程。”而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

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他还说:“这互助的原理是改造人类精神的信条。”他认为“互助论”是“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认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和、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

泛劳动主义的创始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认为“人类本务”是与自然相争,即靠劳动维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工作劳动是一种快乐,为人工作和为自己工作没有什么区别。所谓泛劳动主义,“就是凡人皆不可不劳动之一种主义而已(此外所说劳动者指的肉体的劳动)。无论什么人,总没有利用他人劳动、掠夺他人储积和他人生产物之权利。人欲得衣食,须要靠着自己的劳动。人人自劳而食(此为根本),什么财产啦,资本啦,一切为罪恶源的东西,都无存在之必要”。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思想界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对于劳动问题遂有突出的关注,正是在对劳动的一片赞扬声中,这一思潮得到了空前流行。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也是五四时期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较大的一个思潮。武者小路实笃从1910开始提出新村主义,并在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新村主义的谈话,从而奠定了其新村主义的思想基础。新村主义基本思想是不满意现存的不合人道的社会制度,幻想脱离这个社会,另辟一块小天地,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互助友爱的理想的新社会。即以改造旧社会为目的、创造新社会为归宿的一种立国之道。他还身体力行,在日本九州建成了“新村”。1919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介绍了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及其新村主义,又在京、津多次演讲宣传,并组织了“新村北京支部”。新村主义很适合于那些不满现实而又企图逃避现实、逃避阶级斗争的空想者的脾胃,因而吸引了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正是在互助论、泛劳动主义和新村主义的启示及影响下,当时任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的王光祈创造了“工读互助主义”。1919年12月4日,王光祈在北京《晨报》上发表了《城市小的新生活》一文。首次提出工读互助主义。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高一涵、张崧年等新文化界的领军人物都表示支持工读互助运动。在理论上提倡的同时,***还参加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他是成立北京工读互助团的热心支持者。在《工读互助团募款启事》上,***作为发起人之一,号召各界为工读互助团捐款,自己也为之慷慨解囊。王光祈很受鼓舞,他认为:“工读互助团是新社会的胎儿,是实行我们理想的第一步。”接着,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也先后组织了“工读互助团”,进行工读互助主义的实验。工读主义者通过工读互助团,人人本着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不断扩大影响,发展壮大,将来再把全国各地的互助团统一联合起来,“各尽所能,各取可需”,实现“共同做工,共同读书,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理想社会就一定能够实现。工读主义有的主张和实践,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企图改造社会的理念。北京工读互助团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青年实验新生活的先河,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各地工读互助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由于它是脱离现实的空想共产主义试验,故决定了它在经济、组织上必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矛盾,无法存在和实行下去。

北京、上海等地的工读互助团仅存在几个月便宣告解散。工读互助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工读互助团的失败,引起了当初极力赞成这一运动的思想界的著名人士的反思。胡适认为,根本大错在于不忠于工读两个字,不注重工读,眼光重点在于新生活和新组织上。***认为:“在都市上的工读团,取共同生产的组织,是我们根本的错误。我觉得工读团要想维持,还是采取纯粹的工读主义才是。”工读互助团的失败,使中国一大批进步青年彻底抛弃了平和的经济革命的想法,促使他们进一步将目光转向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与实验主义

实验主义,又称实用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以“实验效果”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把客观实在同主观经验、感觉混为一谈,即我所感觉的、经验的就是客观实在。它把真理同实践中有用的、有利的东西混同起来,认为“有用即真理”,真理的标准是“兑现价值”和“效用”。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全面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五四时期,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来华并在各地广泛的宣传,实用主义遂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热点学说。

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几乎同时传入中国。由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锋芒是指向封建主义,而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实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封建的。胡适在宣传实用主义时,提倡“存疑主义”,主张“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同时,尤为鼓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口号,这对于传统的封建迷信具有瓦解和破坏作用。

但是,作为资产阶级唯心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的。

1919年6月,陈独秀被北京政府当局逮捕,不久释放。由胡适接办《每周评论》。这个杂志原是专为讨论政治问题于1918年12月创办的。

胡适原来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文章,都不涉及政治问题。因为他主张进行文化运动应撇开政治,致力于研究及解决社会上最基本的有关中国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问题。在他接办《每周评论》之后,“发愤要想谈政治”,于是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在文中,胡适主张对中国问题要从“细心考察的实在情况”出发,不要空谈一些主义,“要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他还明确表示反对社会问题“根本解决”,而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1919年8月,***在《每周评论》第35号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对胡适的观点进行了批驳。***认为,不能把解决具体问题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二者对立起来,并指出,问题和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所以,不能把一切主义都看成纯理论的东西。他说: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不赞成那种空谈主义、理想的倾向,而是主张把主义与问题、理想与实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特别强调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也就是说,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革命手段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的《再论问题与主义》发表后,胡适又在《每周评论》第36号上发表了《三论问题与主义》,他在文中说:“多研究些具体问题,少谈些抽象的主义。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应该研究,但是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胡适用相当多的篇幅大谈“输入学理的方法”,其目的是想把这一场争论纳入“学理”的范畴,抹掉其内在的政治蕴涵。

此后,胡适又发表《四论问题与主义》,再次申明个人观点,并进一步宣扬实验主义和改良主义。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正酣之时,《每周评论》被北京政府查封,但是讨论并没有因此中止。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继续宣扬他的改良主义观点。1920年1月1日,***在《新青年》第7卷第2号发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一文,以唯物史观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新思想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作出的。”从思想与经济的联系上批驳胡适的观点。它启示时人,改造中国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解决”。

长期以来,在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上,曾被人们定性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论战。其实,***和胡适在北京大学共事近十年,既是同事,又是挚友,“他们在振兴中华民族事业,推进社会改革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主张民主、自由等方面,是志同道合的”,他们积极参与领导反封建文化的启蒙运动,热烈追求现代民主政体,“只是在改革社会的方法和某些学理上,认识则不尽相同”。

问题与主义之争,进一步使***明确提出了“根本解决”的主张,阐明了用阶级竞争说的学理为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行动,以实现经济革命的解决。***的反驳是委婉的,胡适随后所作的解释也完全是平静讨论的口气。但这次讨论,却带有学术、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意义。从学术方面讲,胡适、***代表不同的派别,争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两种学理的对立和冲突;从文化上看,两种主义对待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意味着不同文化模式的选择,反映了新文化阵营的分裂迹象;从政治上讲,胡适、***的观念代表了不同阶级对社会政治问题的不同态度,并反映了改良与革命的两条道路的对立。

胡、李二人之争,是着眼于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之选择,从今人的眼光看,胡适的改良主义对社会变革来说,更具稳健性,但需要一种良性社会运行制度作保障。而这在当时的中国,显然是行不通的。

3.***与基尔特社会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一译“行会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工人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基本思想是主张保留现存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基尔特(行会),管理生产,实现生产自给,然后由国家统一分配产品,从而实现消灭剥削。基尔特社会主义宣扬在资产阶级国家范围内实行“产业民主”或“产业自治”,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当时,以梁启超、张东荪等为首的研究系,极力主张在中国实行基尔特社会主义。

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基特尔社会主义。1920年9月,罗素应北京大学和讲学社的邀请,来中国讲学。到1921年7月离开中国,前后共十个月。罗素在华期间,抨击苏俄十月革命,宣扬十月革命不适合中国,同时又鼓吹基尔持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前途,但中国还不具备条件,当务之急就是发展实业,兴办教育。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哲学家,罗素反对阶级斗争,宣扬劳资调和,主张社会改良。罗素的观点立即得到了张东荪、梁启超等的认同。1921年9月5日,研究系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开辟了《社会主义研究》专栏,大力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

1920年11月,张东荪等借罗素来华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之机,掀起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主张以改良主义的手段将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的前途。

张东荪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辛亥革命以前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观,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内政部秘书。当五四时期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入中国时,张东荪开始研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1919年9月,张东荪创办半月刊《解放与改造》,任主编。1920年9月起更名《改造》,梁启超任主编。当罗素来中国讲学时,张东荪同吴稚晖、杨端六、李石岑等陪伴罗素到湖南讲演。

同类推荐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就做狐狸精

    重生之就做狐狸精

    “你说要是被诚看到这些照片,他会怎么想呢?”李倩倩居高临下,嘴角扬起,看着夜心的眼神满是冰冷。“为什么?”苏心仰着头,努力的吸了吸鼻子,才没有让自己哭出了声,她使命的咬着唇,说什么也不让自己在李倩倩的面前流泪,她的声音悲伤但却平静,甚至带点麻木。“这个男人是你介绍来教我画画的,我根本就不认识,那天我生病发烧,意识根本就是不清醒的,这些事是你让他做的,这些照片是你故意拍的……
  •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带领的微软公司在二十多年里一直在飞速地发展,微软公司的软件大军像当年的蒙古军队一样横扫世界。那么比尔·盖茨是如何领导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勇往直前的呢?这大概是最值得管理学家们反思的地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极品商后之贱贱惹人爱

    极品商后之贱贱惹人爱

    *穿越文,双洁文,爽文,宠文,无节操,无下限,雷人!慎入!21世纪鬼才萌妹子一朝穿越成了皇后。一个不得宠的皇后!皇上不爱,爹爹不疼!这个后位还要不要?果断不要,跷宫!***沐菲比这一生有两个愿望,要么当最傲骨的发明家,要么当最迂腐的暴发户。如今她只能选择后者。***出宫要干啥?废话,肯定是挣钱啊!干啥能挣钱?废话,干啥都能挣钱!***包子不好卖咋办?找个形象代言人!老婆娶回家不满意咋整?来举案妻美啊,挑选的老婆包漂亮,包温柔,不满意可以退货喔亲。【无节操借人篇1】某女叼着牙签翘着二郎腿,看着眼前的美男子,一脸的贼笑。“逸哥哥,最近能出来撑场面的美眉不够啊,借几个?”眉毛上下抖动ing某男无语,上天不公,这美女坐如此猥琐的动作,竟然也能别有一番风味。“哥哥美人没有,大汉倒是不少,可否男扮女装。”“滚粗!”某女暴跳,摔杯子走人!【无节操继续借人篇2】某女穿着一身土豪金,头上钗子珠子重的抬不起头,笑的一脸春光明媚!“皇上,民女想跟皇上借几个妃子用用可否。”睫毛以高频率上下闭合ing。某男得意,上天眷顾,这美女依旧是那般的“俗不可耐”,俗的让人清透心脾。“嗯,朕准了。”“大爷您真大方,民女满意再借。”某男黑线连连。简介用人话来说就是:一个女子穿越到古代变成了皇后,再从皇宫逃出,成为极品奸商的故事!故事随性,不喜?你喷我啊!有意见请点封面下边的“加入书架”进行投诉!
  • 闪婚试爱,合约妻子不下堂

    闪婚试爱,合约妻子不下堂

    “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跟一个人,最好是不爱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因为不爱,才不会受伤。”这是文静宸在参加完前男友的婚礼以及被各种逼婚后总结出的“真理。”就这样她跟一个有着同样需求的人,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却不像婚前想的那么简单,前女友、前男友什么的搅得她的生活一团糟,而这男人也是腹黑一个,与她结婚的目的也并不单纯,她最后终于否定了自己之前总结的真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要纠正自己错误的时候,那个男人却说自己已经爱上了她,那么她要不要将错就错下去呢?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霸业雄图引英雄用事,时世艰危叹生灵微贱。明末清初,王道坏尽,天昏地暗。一时,沧海横流,豪杰并起。岁月无情,四百年易逝。时至今日,尘埃落定,风烟散尽,人事已定论,英雄垂千古。天下江湖分属东盟、西盟,东盟乾元堂堂主金寓北、坤厚堂堂主上官苏儿,世称“乾坤双璧”。二人大战女真、纵横天下的江湖侠义故事,令人拍案惊奇,理当传世。作者鸥迹,虽胸无珠玉,怀揣鄙陋,却无知亦无畏,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九鬼一花

    九鬼一花

    她少不经事,误入歧途,如今幡然悔悟,想找个会做饭的男人,从此淡出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一个孤独的人无法品尝温暖的滋味;一个自大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敬重;一个傲慢的人无法赢得别人的好感。人生一世,长于何地,如果没有感受过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感恩的心像空气,那些美好的品格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就会从你的身体里喷涌而出。懂得感恩的人不会孤独,或是看似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于何时,不会自大,或是曾经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你学会感恩了吗?某著名企业家被问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脱口而出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惊涛骇浪,只要你心存感恩,你成功的几率就很高。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只要你懂得感恩,不会傲慢
  • 天堂施工队

    天堂施工队

    一个傻子总是渴望有能够上天堂。有一天,一个人对傻子说,你要去找一些比你更傻的人组成一个施工队,来为天堂建一些房子。在傻子的周围,有官迷父亲;有暴发户明清;也有女人许花子,黄杏儿,香草;还有罗和尚,徐锤子这样的粗人。他们或为了钱,或为了纯粹的征服欲望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