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000000047

第47章 附录篇(1)

§§§第一节弘扬正气是灵魂

——访《河北日报》原副总编辑牛增慧

精神是灵魂,是动力,是指导人们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内在力量,在世纪之交,作为京畿大省的河北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跨入21世纪,实现我们振兴河北的宏愿,这确实是每一个河北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河北精神”的五种表述中,我个人认为第五种最好,也就是“艰苦奋斗、弘扬正气、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因为它既涵盖了前面四条的内容,又提出了“弘扬正气”这非常重要的一条。同时我主张把“团结务实”放在第一位。

既然是“河北精神”,就要从河北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我认为,必须要把讲团结放在首位,因为团结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战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险阻,尽快缩小河北与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差距。从河北的现实来看,我们虽然环京津,环渤海,但和京津及某些沿海省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只有扔掉花架子埋头苦,才有可能赶上人家,要不然只能越落越远。所以我说,应该把团结务实放在“河北精神”的第一位。

为什么要强调弘扬正气呢?我觉得弘扬正气是河北精神的灵魂,有了它,其他几种精神才能“活”起来。不弘扬正气,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怎么能团结?不弘扬正气,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怎么能务实?不弘扬正气,大吃大喝、灯红酒绿,怎么能艰苦奋斗?不弘扬正气,安于现状、保官求稳,怎么能开拓创新?

§§§第二节牛增慧:“我时刻沉浸在感动中”

牛增慧:现年73岁,195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历任《玉田报》、《唐山劳动日报》记者,省委宣传部干事,办公室副主任,处长,《河北日报》副总编辑等职务,1994年退休。唐山大地震后,即到唐山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直至1977年5月。1976年10月以慰问团秘书的身份随团到山东慰问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地震灾区的支援。

“那些日子,我时刻都沉浸在感动中。”提起跟随慰问团到山东慰问被转移来的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灾区支援的那20多天的感受,牛增慧老人是这样概括的。

唐山地震发生后,当时正在省委宣传部工作的牛增慧,以唐山人熟环境熟为理由,向领导请求到唐山抗震救灾,并于7月31日到达灾区,直到第二年5月才从灾区撤回。牛增慧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并感受了灾区人民的“表情”:一开始是悲苦、无奈,但他们很坚强,很少有人哭出来。后来却哭了两次: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唐山人号啕大哭;灾区人民生活安顿就绪后,一直坚持在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陆续撤离唐山时,当地灾民与解放军难舍难分,唐山人第二次流泪。而10月份见到在外地救治的伤病员,又是另一种表情:牛增慧随团去山东的日子里,每时每刻、在每一个地方都是感动,在山东救治的伤病员流露出来的更是无限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从1976年9月底开始,省委、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就组织了多个慰问团,每个团都是由省级领导带队,首先慰问了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部队。10月初,慰问团开始走向接收唐山伤病员的省份,每个省派一个团,其主要宗旨是六个字:慰问、感谢、学习。

伤病员受到“八路军待遇”

从7月31日到8月中旬,山东省沿铁路医院分108架次、18列专列共接收唐山伤病员14034人,除菏泽、聊城、临沂三地不通铁路外,全省49个县,247家医院都接收了来自唐山灾区的伤病人员。

山东方面介绍,得知唐山地震的消息后,山东省在22个小时内派出了863人的医疗队伍奔赴唐山参与救灾。7月31日接到卫生部通知后,马上又动员组织了892人、18个队的列车医疗队,上车接病人。另外,还从没有接受任务的县抽调了1300多名医护人员、组织了3000名赤脚医生加入到救治工作中来。

牛增慧以文字秘书的身份随慰问团去了山东,该团有19名成员组成,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纯性为团长,另有两名秘书、一名记者。在济南市集中活动以后,分成了三个小组,从10月6日到11月2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到达了烟台、青岛、济宁、泰安、枣庄、淄博、德州等地的31个县、140多个单位。牛增慧所在的小组先后去了烟台、青岛、德州等地7个县的44个单位。每到一个地方,都到病房看望伤员、召开座谈会,给伤病员送上一封慰问信,给收治单位送上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山东方面说得很少,很多情况都是我们的伤病员介绍的。”牛增慧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万千,“除了医务人员的热情工作,当地老百姓对伤员的关心,也十分让人感动,他们把最好吃的东西送来给伤员,就像当年照顾八路军那样照顾、关心我们的病人。”

直到30年后,牛增慧还清楚地记得在山东慰问时听到的那些动人事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我时常想,如果没有兄弟省市的救治,唐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不知会有多少人落下残疾。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0名医生会诊一个病人

王海林,28岁,唐山松汀铁厂工人,在地震中下肢被砸瘫痪,转运到山东文登中心医院时,身上有28厘米的褥疮。在山东住院以来,他一直发高烧,有时达到41度。

医生都说他很顽强、很乐观,不管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做什么检查,从不吭声,他的口腔因高烧溃烂了,也坚持吃饭,将吃饭当成战斗任务。“山东人民这么照顾我,我的任务就是同伤病作斗争。”王海林的顽强精神也感动了所有的医生。

文登中心医院为治好王海林的病,成立了一个由2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曾有12次会诊,人数最多的一次有90多名医生参加,这些医生有当地的、青岛的、济南的,也有来自北京301医院的外科医生。在治疗方式上,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中西医结合,甚至一些土方法也不放过。赤脚医生轮流进行推拿、辅助治疗。需要毒蛇时,一个叫刘山仁的一下子抓来六条。乳山县白河滩公社的于新忠竟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为王海林试吃毒蛇……

两次手术医治女孩的腿

牛增慧说,唐山市粮食局王臣喜的女儿王立新也受到非同一般的关照。九岁的王立新右腿膝盖粉碎性骨折,到济南市槐荫区医院时已经愈合,但医生发现她的病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两厘米。经过多次会诊后,医院决定再次给这个小女孩做手术。“当时,医生们的想法十分朴素,医生们说,一个小女孩,两腿不一样长,长大肯定就成了跛脚,不仅影响生活,还会影响以后找对象,所以,不能让孩子留下残疾。”在其他两家医院的支援下,又重新给王立新做了手术。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医护人员都抢着照顾王立新,当他们知道王立新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后,就利用工作之余帮助小立新学习,小立新穿的毛衣,也是医护人员给她编织的。王立新还会给医护人员唱样板戏《沂蒙颂》。

如果没有意外,当年那个九岁的小女孩应该早巳经是孩子的母亲了,正如医务人员所希望的,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

山东人民的恩情不能忘

类似这样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17岁的伤员谷守珍是一位聋哑人,山东莱阳医院不仅治好了她的伤,也治好了她的聋哑病,到出院时,她可以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等简单的话语。

在山东省医院,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跟医护人员有了很深的感情,管护士叫“妈妈”。伤好后,小女孩都不愿意回去了。后来,护士亲自将她送到唐山后,她竟舍不得护士回山东了。

丰润49岁的刘志保,医院治好了他的脊椎骨折,查出他患有小肠疝气后,还给他做了修补手术,将他忍受了13年的痛苦彻底根除了……

每一位伤病员到达山东后,医护人员都为他们擦澡。医院为伤病人员每人准备了一套短裤、背心,一套单衣、棉衣以及棉鞋、棉帽和袜子。女同志特殊用品、镜子、梳子、发卡等物品都有准备,真是无微不至。当地百姓则将自己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送给伤员,由于医院一下子接收不了那么多东西,医院就要求他们排号送。据介绍,在当时物资紧缺的年代,老百姓送来的鸡蛋,伤病员吃不完,只好将鸡蛋煮熟后吃掉蛋清,将蛋黄晒干,有的病人回唐山时要提上好几斤干蛋黄。

正如在青岛市职业病医院接受治疗的60岁老人窦淑兰所说:“咱们河北该怎样报答山东省啊?我还能活几年呀,山东人民的恩情得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后代永远不忘。”

唐山荆各庄矿姓艾的夫妻二人都被转送到了烟台,妻子在桃村医院生了个小孩,便取名“艾桃”;唐山电子仪器厂的郭灵芝在莱阳中心医院生的小孩取名“东生”……应该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纪念。

附文:

“转移”纪实:

大地震使唐山市、唐山地区所辖各县一下子出现了70多万名伤员,其中重伤员达167589名。当时,唐山的医院坍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医疗设备和药品全部被埋。加之当时的各级组织因人员伤亡和通讯联络中断等原因,工作秩序被打乱,面对这么多伤员,家属和脱险的干部急得团团转。

很快,解放军部队和全国、全省各地立即组成了283个医疗队,医务人员近2万名,携带部分药械和生活用品进入灾区。但是,问题又来了,大批重伤人员在得到初步包扎治疗后,需要一个继续治疗和养伤的场所,安置在哪里?

从孙志中著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可以看出,伤病人员向省内和省外大转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的。1976年7月31日,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电话通知河北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说,中央已经通知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等省,接待唐山地区的重伤员,每个省一万名,立即组织安排外运。接到中央指挥部通知后,河北省指挥部决定,先向外地抢运集结在飞机场周围的重伤员,向通飞机的地方转运,当天就空运出1200多名重伤员。

指挥伤员转运组的统计显示:转运地震重伤员过程中,先后动用各种型号的飞机474架次,转运伤员20734人;铁路卫生列车159列次,转运伤员72818人。其中辽宁省接收最多,达19828人,河南省14329人,山东省14034人,安徽省11131人,吉林省10223人,陕西省9083人,山西省4778人,江苏省3353人,湖北省1516人,河北省石家庄等地、市11632人……

这次转运重伤员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感动”集锦:

◆烟台地委提出,“不讲条件,不提困难,来多少收多少,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让伤员抬着来,走着回去,不仅治好伤,还要恢复功能,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莱阳医院副院长说:“我们一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你们躺着来,走着回;一个不死,来时是病汉,回去是好汉。”

◆一位老大娘,自己身体不好,却拿出10个鸡蛋送给伤病员,有人说:“你身体不好,需要营养。”老大娘则说:“我需要营养,伤员更需要营养。”

◆丰润一位70岁的老大娘,一个月不能动,由医护人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老大娘说:“你们比我亲闺女还好。”

◆烟台市文登县正骨医院的伤员刚入院,就呼啦一下子来了三四百人,医院以为是看望病人的,却原来是要献血,要化验血型的。青岛市的工人、农民说:“植皮有皮,输血有血。”

◆一个叫田俊奎的重伤病号,医护人员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涮羊肉,医护人员跑遍了烟台市,找了一天。想吃豆腐脑,就专门给他做。

◆在烟台工人疗养院一个名叫朱锦慧的14岁女孩,因为嘴受伤了,不能吃东西,郊区的农民每天开着拖拉机给她送来一斤牛奶。伤好后,她想吃小米饭,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到部队家属中去找。

省委干部牛增慧的工作笔记:

1976年10月18日上午河北省慰问团在山东烟台地区人民医院与唐山伤员座谈笔录:

唐山钢铁公司田俊奎(40岁):

我是挤压伤综合症,入院时神志不清。医院经全力抢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生活安排得好,政治上帮助我们学习,坚定信心。“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要是在旧社会不堪设想。厂给我来信,我们厂快全面恢复生产。今后半生,干好革命,干好工作,永不忘本。

唐山矿冶学院吴顺合:

我参加座谈,心情很激动。来前,伤员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欢迎河北慰问团,感谢山东人民,烟台人民。

家里亲人死亡时,会掉眼泪。当我们看到慰问电,第一次上火车,流下了眼泪;到407医院,感动得我们掉下了眼泪。

我们来了130多人,原来这个医院容70多个病人。我们这些人都是抬着来的,绝大多数不能下床。医护人员给我们送水送饭,端屎端尿,一夜看几次。下大雨时,端饭,护士把雨衣脱下来,盖上,让我们吃好。

毛主席逝世,伤病员放声大哭,对毛主席的感情,灾区人民更深。

唐山建筑公司财务科刘道恒:

我56岁了,旧社会过来的人。

这么大的地震,我们这些人都得死了,我压了五个小时,腰部压伤,下肢有伤。刚被扒出来,心想:完了,瘫痪了。旧社会,没有人扒,扒出来没有水,没有粮,也得死。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就是好!”

我没有想到我能走路了!大夫、护士像亲人,我刚来不能动,大便时需四五个人架起来。

迁西建筑工程队郭玉顺(35岁):

我正在唐山施工,压在(建筑物)底下几小时,后被抢救出来。是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党中央、全国人民的支援,十个我也没了。亲人对我的照顾,使我多次感动得流泪。

§§§第三节生命与事业的传承

我这里的“生命与事业”,有两层含义:一是关于个人的,一是关于新闻这个行业总体的。

不久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四位老同志(担任过总编辑的叶榛、担任过副总编辑的牛增慧,担任过部主任的高级编辑殷建农和辛德祥),把几十年来《河北日报》上具有典型认识意义和剖析价值的作品,编委会、记者、编辑、评论员、通联、校对等各个采、写、编环节中的具体实例,还有一些发生在编辑部里里外外的有意思的小故事,等等,加以总结、归纳、提炼、评说、百余篇短文,集成一本书,名叫《编事百味》。

这“百味”,首先是个人的。随着时代的推移。我们新闻界中人,由青年而中年而老年,学习与实践,成绩与失误,喜悦与苦恼,“百味”于是有之。

这“百味”,也是报纸的。我们的报纸随着时代的脚步走,前进与停滞,顺利与曲折,经验与教训,“百味”于是亦有之。

同类推荐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吹满风的山谷

    吹满风的山谷

    本书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又向我们吹来一股浓浓军队风情,兵的喜怒哀乐。辛酸荣誉又跃然纸上。,北京实力派作家作品精选丛书。著名军事小说作家衣向东,曾著有《我是一个兵》、《一路兵歌》,而为读者广为熟知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热门推荐
  • 沧山鬼府

    沧山鬼府

    在沧山脚下的沧村,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绝伦的事件,半夜鬼叫门,女鬼嚎,还有被活生生扒了皮的沧山村民。更可怕的是,那被剥掉的人皮竟然被原本认定为的受害者送进了挨家挨户,当作野猪皮吃了!凶手是谁?手段如此诡异变态!紧接着,又有一个村民一夜未归,事件紧急,我和法医陈川,刑警蝎子,踏步前往沧山深处,却被神秘的东西引到了积尸坑,被离鬼官攻击,无奈进入十天子墓。这十天子墓,到底是谁的墓?难道真的是阴殿十天子?黄泉路,奈河桥,净引女尸,十殿阎王……还有诡异的预言,可怕的诅咒,这里难道真的是……阴曹地府?极限的恐怖,无穷的折磨,在这鬼府之中,我到底是不是还活着?千古奇墓,惊天阴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爹地候选人

    爹地候选人

    我和他同住一屋檐下,有婚无“爱”!失了心的我却换来一纸离婚协议书。身怀有孕的我不哭不闹不吵,心如止水地离开,无爱婚姻,不要也罢!红尘中了无牵绊的我,做起了单身妈妈,小恶魔的霸权和坏脾气让我束手无策……四岁的他四处散发广告贴,俨然变成了一个媒人审判官,身边靠近的一个个男人,总会被他以某一项缺点而直接pass!他制定的《爹地候选人》最基本的准则:身体健朗,心地善良,温柔体贴,绅士有礼,幽默善谈,有男人味,专情,身高不得低于185CM,资产过千万。我想以这种方式发展下去,直到我白头,也不会遇上完美极品男!奈何某日,小恶魔把一个男人带到我的面前:“Mum,你们先开始试婚吧!”我双眸瞪得圆圆的,惊魂未定地看着那个带着狐狸微笑的男人,哦买噶的……他不就是四年前,甩掉我的那个男人吗?希望喜欢的亲给予一点支持,留言或者投票都OK!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姨娘不爱,霹雳女警沦为庄园卑微的小农工,丫鬟来欺,主子来踩,爹娘不在,上头看她不顺眼,丫的,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只病猫吗?她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无论再奸诈狡猾的人在她面前只相当于一张白纸,她利用奸人弱点,一朝穿越,小人缺点,步步为营攀上高点,在古代玩的风生水起,让所有瞧不起她的人对她刮目相看,让无数美男为她折腰
  • 邪帝追妻:狂妃哪里逃

    邪帝追妻:狂妃哪里逃

    炫炫已发新书《妖孽邪宠:倾世兽妃太撩人》很好看的文文新书简介:前世,她死于爱人之手,再次睁开眼眸,却变成了皇城鼎鼎有名的丑颜大废物!说她是不会聚灵的废物,没有召唤兽的草包,但那只对自己无限卖萌,打滚求包养的兽又是什么?丑颜看着恶心倒胃口,死了还污染空气,可是那只妖孽为毛要缠着自己不放?当丑颜褪去,露出倾城容颜之后,某只妖孽笑得花枝乱颤:“掩埋在沙堆里面的珍珠,先下手为强才能抱得美人归啊!”【宠文+女强+爱情+搞笑】
  •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正是他们用他们卓越的领导艺术改变了历史,领导着那个时代的人民坚定而勇敢地前进。而今天,我们应该乐于从这些曾经改变了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应该乐于从他们的事迹中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品德,铭己之心,壮己之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隐形情人:南少的心尖宠

    隐形情人:南少的心尖宠

    囚鸟不知海,囚鱼不知天。她曾是他爱到心窝里,宠到指尖上的少女。而他亦是囚她于臂弯,以一种王者姿态俯瞰所有的少年。南司夙有多爱云吻,云吻便有多恨南司夙。那是她狂傲不羁的岁月,少年以主宰者的身份闯入她的眼帘,将她囚于心间,一遇便误了终身。他说:“阿吻,是不是我太爱你,让你忘乎所以。”云吻只得哑笑。都说南城公子南司夙的左手腕有道疤,很深很深,几乎要了他的命。当时过境迁,少女猝不及防出现在双眸之中,他以近乎病态的痴恋将她再次囚于指尖。“阿吻,是不是只有抽掉你的手脚筋你才会乖乖待在我的身边。如果是,那么我会。”后来,你走了城毁了,我自囚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