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500000007

第7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未来社会中,社会主义制度将为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决定了其他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将是生产力发达和巨大增长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种优越的社会制度,将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无产阶级追求的公平,是要消灭、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终是要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提出未来理想社会中,社会主义应该也能够为社会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风险、社会福利等等,并指出社会保障对于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泽东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描绘新社会的蓝图和领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时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的理论思想,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三)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只是推论,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方向,而列宁则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实践,并且领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时间很短,但留下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列宁指出,共产党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并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广大农民、私人资本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列宁还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学会管理国家,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他指出:“只有比先前多十倍百倍的群众亲自参加国家建设、新经济生活建设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建成。”列宁还特别强调是要以农民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为基础。他提出应该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采取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让农民走社会主义,把农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列宁强调,社会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发扬民主精神,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列宁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列宁重视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列宁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创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都是一个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同样如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的,1964年,毛泽东在讲到自己时说:“我原来是个封建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社会推动我转入革命”。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从“过程”的视角看,大体经历了对理想社会建设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的形成、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过程。

(一)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

1920年之前。毛泽东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理想主义革命家,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社会建设理论表现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1920年前,毛泽东在日本的新村主义、俄国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泛劳动主义以及欧美的工读主义的影响下,头脑中逐渐形成一种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混合的“大杂烩”式的理想社会模式。新村主义与工读主义,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它们的观点曾流行在五四时期,反映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广大知识分子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毛泽东当时受到了这一思潮的深刻影响,并想通过亲身的实践来达到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

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曾在岳麓山与朋友共同学习生活,受当时流行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影响,他先是提倡人人做工、人人读书、人人平等的工读同志会,后又醉心于人人平等、个个自由、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新村主义,并且试图在岳麓山试验这种理想社会新生活。在岳麓山,制定了“半耕半读”的村庄计划。边学习,边劳动,过了一段自给自足的生活。

1919年12月,毛泽东从北京回到湖南后,他写了《学生之工作》一文,参考俄国的民粹主义、日本的“新村”、美国和菲律宾的“工读主义”,提出了在岳麓山建设“以新家庭新学校及新社会连成一块的根本理想”的新村设想。在那里学生一边进行农业劳动一边学习,学生创造新家庭,新家庭聚集而成为新社会,并建设公共的育儿院、学校、图书馆、银行、农场、工厂、剧院、病院、公园、博物馆等等。这个对理论社会的具体描绘,成为毛泽东晚年对理想社会建设思想实践的一次思想上的准备。

毛泽东这个建设新村的梦想还没有来得及尝试付诸实施,就被现实生活中极其紧迫的驱逐张敬尧的斗争打断了。战争暴力结束了和平无血的理想。实践证明,毛泽东热衷的“新村”理想,同五四运动前后许多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作的尝试一样,都不免归于失败。毛泽东认识到,这一切都是“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毛泽东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当他接受与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后,也逐渐认识到要想在现实社会的条件下来试验“新村”生活,是根本办不到的。“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改造是不中用的。”经历了种种尝试的失败之后,毛泽东最终从众多主义、学说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的形成

1920年,毛泽东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观,这就是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目标就是“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一直把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新中国,作为革命的一个根本目标。早在1938年7月,他在接见英、美、加拿大的世界学生协会代表团的学生代表时的谈话中就说过:“抗日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经济、农业、工业和商业都将大踏步地发展,一切企业由政府和人民所有,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农民将得到自己的土地,一切税收按累进制缴纳,对外贸易将大大发展,并将签订互利的协定。”在这里,他指出了要建立一个共和国的理想。

随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社会情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精心描画、构思和实践。他设想了理想社会应分三步来实现: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并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社会有了很好的阐述。他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当然要由工人阶级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但实现社会主义也应有一个过程,要分两步走:“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毛泽东指出了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是个长期的过程,并指出在中国要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使新民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并在共产党领导下基础上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还在科学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他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在土地问题上,主张耕者有其田,经济上,重视工业的发展。与经济纲领相配套,毛泽东还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他们共同成为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化纲领。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对一个新社会的设想,说明了毛泽东新的理想社会观的形成。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这样,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有了更全面准确的思想,即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强调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毛泽东重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并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他以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告诫全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因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7年12月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他说:“中国人民的任务,是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对一个新政府性质、目标、任务的确定,使毛泽东社会建设的思想更进了一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理想社会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标志性着作中。

(一)《论十大关系》中的社会建设理论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崭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这一时期,初步实践了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的建国大纲,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这一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借鉴了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取得的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很快就暴露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是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相适应,限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领导我党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3.4月,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召集34个经济部门负责人来汇报工作、讨论问题,为中共八大召开做准备。毛泽东在听取各部门情况后,认真分析思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各部门的意见及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论文,并于4月25日和5月2日先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做了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

《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和理论,对当时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1.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

在建国初,毛泽东就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他要求必须处理好各阶级、政党、民族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应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总结社会建设中的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并且围绕这个基本方针讲了正确处理十个方面的关系,即十种矛盾。

2.提出了正确处理我国社会重大关系的原则

同类推荐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热门推荐
  • 数学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数学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莫惹本妃发飙:妃贼凶猛

    莫惹本妃发飙:妃贼凶猛

    身为国际大盗,穿越之后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偷窥新房!迷晕新郎!掳走新娘!可是谁也不知道,鼎鼎大名的,人人得而诛之的采花大盗,竟然是一名小女子!可一不小心采了王爷的清白身,该如何是好?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 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 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 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 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 武仁

    武仁

    降生时出现天地异象,天赋异禀,正直风生水起时突然无法修炼,后得盖世功法,从此一飞冲天,所向披靡,同阶之中再无对手。如若天不公,我便伐天,如若国不公,我便伐国。如若人不公,我便伐人。为伊人征战天下又何方,为兄弟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又何方,为公道讨伐天神又何方,不为杀戮只为天下安宁。
  • 卿归天下

    卿归天下

    我十三岁那年,我十八岁的侄子当上了皇帝。现在的我是皇宫食物链最顶端的女人,呵呵,人生真是寂寞如雪!本文讲诉的是一个深井冰公主扮猪吃虎的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唯剑惊鸿

    唯剑惊鸿

    腰悬三尺剑,脚踏万重山。路遇不平事,一剑证肝胆。谁言匹夫勇,敢为天下先。高歌御风去,清白在人间!我心唯剑,行侠天下!
  •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她内柔外刚,却在一次的意外中得罪了恶魔般的男人,从此他们便水火不容。她从小就喜欢着一个小男孩,长大后发誓要找到他。当两个人相遇了却不相知。直到她爱上了那个与她水火不容的男人,两个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她的青梅竹马出现了,在两种感情之中,她无比的挣扎着。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所爱,当他们以为从此就会幸福的在一起的时候,劫难却总是降临在他们的身边,第一次的误会,让两个人分开了两年,但并没有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第二次在订婚当天被绑架,另一个女人取代了她。第三次她和儿子一起被绑架,结果失忆了,她再也不记得他了。
  • 云若相依

    云若相依

    她,苗多多。刚刚大学毕业,单纯活泼,善良可爱,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他,唐世奇,沉稳内敛,冷酷无情,或者说无心!堂堂大企业的总裁,集相貌、才华、财富与一身。身边女人不断,却不见他对任何人笑过。脾气是出名的暴躁,却深得女人喜爱。他,莫凌风,潇洒不羁,风流倜傥,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流连与花丛之中,却不从付出真的感情。但一旦认定,便无可更改,至此一生,心只追随一人!他,莫凌云,温柔儒雅,保持一贯的温良。痴情与女友,哪怕是五年不曾有对方一点儿消息!但遇到她时,却疑惑了,为什么心中会有那种悸动的感觉?被爱伤过的她,在历经四年之后,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只是,今非昔比。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他也不再是游戏人间的浪荡公子哥儿。他的生活,她不屑;她的人生,也没有他参与的理由。云若相依,必找它的同类,她也一样!三个男人,三种不同的风格,却怀着同样的爱恋!只是,心中想的、爱的那个,到底是谁?谁,可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