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200000002

第2章 心态禅:常思自省,清扫本心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清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才能在行动过程中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从而在知行合一中获得禅意。

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本体自性却并无二致。因此,任何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把神仙看得太虚幻,只要你想,也能修成佛法。

佛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着脚走路,照样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佛的衣服破了,要自己补,弟子的衣服破了,他还要亲自给弟子补。佛觉得自性不够了,就会去思过,弟子犯了错误,佛同样也会反省。可见,佛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什么都不错。所以圣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众生修成的。

有一个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答:“‘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无论是颠还是倒,一切都因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才不由自主地做了区分。小和尚因为陷入了之前的感觉,所以就无法容忍相悖的东西存在,因此无法悟道,只因心中有“它”的概念。而师父出言点化他,意思再明白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事物都是平等的,而佛与众生同样也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能立地成佛,与佛无差。只有不能自悟的人,才觉得自己与佛有千里之隔。

世间万物本来一样,无高低贵贱之分。所谓平等,其实就是无差别的,在佛法的世界当中,三千世界任何事物都相同。这不是说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没有区别,而是指生命与生命之间平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并没有贵人、穷人、普通人之分,也没有高贵和卑劣之分。认知了这一切,便能从心底找到关爱世人的慈悲。

禅悟人生

佛与人都相同,都是平凡俗世中的一分子,释迦牟尼佛也曾是人,有知和不知。是圣是佛,都无差别;是老是少,也无差别。只要心中有佛,一切都可以是佛。

一朵小小的花,也可带来满室芬芳

即使只是阳光下一粒小小的尘埃,也能够拥有最美丽的飞翔姿态。一个生命、一件事物,无论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与人相处,要友善地接纳,真诚地帮助。即便是本来怀着恶意的人,因着你的态度,就算不对你好,也不会伤害你。去掉差别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于是,一颗心变得平和了,变得开阔了,人在我眼中也变得可爱了,世界成了一片琉璃色,佛心由此而生。

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因此,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其有无生命。

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得道的高僧,1924年,正值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修道于宁波七塔寺。他的挚友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所携之物,但弘一婉言坚拒。

他平淡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他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

“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是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还是请求道。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丏尊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宝。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真正的享乐!”

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一件事物都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怀抱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释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万事万物在自然界原本都是应该享有自由的。悯物的本质一方面是珍惜,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由、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我们从来都是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因此,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三千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死物,自然世界一切的物质都可看作是生灵。在佛家人看来,慈悲的对象不分贵贱,怜悯的对象不分死物活物,珍惜的事物不分有无,人世间的生命再小再卑微,也一样要怜悯和珍惜。

有位佛学大师曾说过:“一扇小小的窗户,可以射进阳光;一颗小小的星星,可以照亮夜空;一朵小小的花朵,可以满室芬芳;一件小小的善行,可以扭转命运;一个小小的微笑,可以传达情意;一句小小的慰言,可以安慰苦难。”所以,小不可觑。小,不一定无用,小的威力奇大无比。所以,小人物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感叹自己的渺小。小小的星火可以燎原,只要发心立愿,成佛都可以,人间事还有什么是不可为的呢?

禅悟人生

佛陀眼中,众生平等,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本着一颗向佛之心。一个微笑可以化解仇恨,并承引善意的因缘。我们与人相处,就要友善地接纳,真诚地帮助。

心灵当似高山不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特色,我们不必去寻求这样那样的心机,应以自我的真心对待万事万物。

佛家说要“以真示人”,即超出一切日常规范束缚的本真状态。一个人身处世间,不可“挟心而与天下游”,否则就可能遭受莫大的痛苦。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要总希冀自己能够“瞒天过海”,还是以真示人,但求无违我心的好。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到王舍城去托钵。路过一家染布店,佛陀停下脚步,站在店铺的旁边,专心地看着染布师傅染布,直到整个染布的过程结束后,佛陀才继续向前走。

回到精舍,佛陀问随行的弟子:“今天外出,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吗?”

一个弟子回答:“城里很繁华,很热闹。大家都在忙着出售、购买。”

“这么多人都在买卖,你们从中又看出点什么?”佛陀又问。

另一个弟子回道:“买卖的目的都是为了谋生。”

“对!”佛陀点点头,说:“除了生活需要滋养之外,我们的心灵也需要滋养。”

弟子们十分好奇,问佛陀:“要用什么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呢?”

佛陀说:“今天,我看到染布店的师傅,他的全身被沾染了很多的颜色,但是最后却染出了一匹洁白的布,整个过程他非常细心,就是为了不让布匹被染脏。”

众人终于明白佛陀白天的时候为什么会在染布店停驻了。

佛陀接着说:“其实修行也一样。我们处在这个浑浊而又复杂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的纯净,保持原有的本真。就像那块白布,若不小心呵护,即便染布师傅的技艺再好,它的色泽也不会有之前那么好。所以,我们要学染布师傅,仔细呵护我们的心。”

布弄脏了,再去漂白就好,可是真的会白吗?那是一种怎样的白,它苍白到让我们无法确认其真实度,那种色泽让人无法联想到纯真,仅仅只是白,一种让人心痛的惨白。我们的心也是这样,贪、痴、嗔等各种有害物质侵入了我们的心,使得它忐忑不安,无法平静。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有了成就,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还心灵以本色。

禅悟人生

人之所以苍老,是由于受外界环境和自己情绪变化的影响。而保持一颗质朴的心,可以让生命永远保持健康,让生命永远保持青春,让自己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原始本色。

养心当养自然之心

人活着要顺其自然,不要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候,过于倚重外物与环境只会让你充满烦恼,得不到快乐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总是听人说,要顺其自然。可是,自然究竟是什么,怎样才算顺应了自然?其实,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进程中,人一方面得以升华,以文明区别于动物,同时也在被社会所异化,从而表现出了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有的时候,一个人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那么需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尤其是人,都应保持自己的本色,因为本色是最有生命力的色泽,失去本色,就失去了特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要知道,任何虚伪的掩饰都不会长久。

养心首先要养自然之心,要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生?如何养心?所以,要回到自然去,在心态上首先要回到自然。

高峰妙禅师住在山洞里,每天以自然中的野果为餐。

很多人对他这样的修行方式十分不解,便问他:“野果有什么好吃的呢?”

高峰妙禅师说:“野果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美味。”

那人又问:“你看你,住在这个山洞里,乱糟糟的,头发长长了也不梳理。”

禅师说:“我连烦恼都没有,还需要梳理什么?”

“你一年到头就这身衣服,为什么不备一套换洗的呢?”

“佛法慈悲,道德这身衣服就足矣。”

“你总要洗洗澡吧?”

“我的心一干二净,不需要洗澡。”

“你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不觉得孤单吗?”

高妙峰禅师指指外头:“看见花花草草了吗,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那人猛然醒悟,高峰秒禅师的生活才是自在的,洒脱的。

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久居闹市,心系名利,人实际上活得很累。荣华富贵、名声赞誉都是表面的东西,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笑、很荒唐。整日费尽心思与人争斗,何必要这样难为自己?

殊不知,并没有谁捆住你的手脚,真正难以摆脱的是困于心中的那个瓶颈。突破心中的瓶颈,清除心中的垃圾,你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禅悟人生

心灵就像一轮秋月挂于高空,清辉弥漫,皎洁晶莹,如果你总是牵绊于世俗的声色名利,你的心就会充满浓厚的乌云,那轮心灵的明月就会越来越暗淡,直至无光。

以自省为帚,常扫心中尘埃

心灵如同一间房屋,久不打扫就会沾染尘埃,所以,为了保持它的洁净,需要以自省为帚,经常打扫。

弘一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到今年1937年,我在闽南居住,算起来,首尾已是十年了。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闽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却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因此,近来我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清初吴梅村临终的绝命词有:‘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字,所以我用来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由此可见弘一大师是一位时刻自省的人。自省,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以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自省自悟之道,可以使人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达到水一样的境界,在至柔之中发挥至刚、至净的威力,具有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水自照,可知自身得失。人生在世,若能时刻自省,还有什么痛苦烦恼是不能排遣、摆脱的呢?佛说:“大海不容死尸。”水性是至洁的,表面藏垢纳污,实质却水净沙明,至净至刚,不为外物所染。若能时常自省,使心如水,那么品德便会如川流般不息,普及一切生物,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

古代有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苦闷无处排解,便来到一位禅师的法堂。禅师静静地听完了此人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禅房之中。禅师见禅房的桌上放着一瓶水,微笑着对官员说:“你看这瓶水,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何故吗?”官员思索了良久,仿佛要将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地说道:“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禅师点了点头,说道:“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之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官员恍然大悟。

观水学做人,时常自省,便能和光同尘,愈深邃愈安静;时常自省,便能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时常自省,便能激浊扬清,义无反顾;时常自省,便能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时常自省,便能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时常自省,便能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说的正是自省啊!没有自省的态度,即使铜镜、史镜、人镜摆在面前,也是视而不见,视若无睹,何谈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呢?

禅悟人生

只有杀死过去的自己,才能迎来新生的自己。杀死自己,就是不断地自我否定、省察己身,如此,才能磨砺出生命的大光华,才能创造生命的大格局。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明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即使我们某方面比别人差,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善于从别人那里找到平衡——也许某方面我们要比别人优秀得多。

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但很多人常常被外物所困,以至于令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围城中。只有明心见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剪掉心中的死结,走出生活的围城,达到心神的通畅。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佛经中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中来。要想往生西方,心一定要清净。心清净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在佛教的修持里常常都标榜着“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为了杜绝心外求法,人就要摒弃俗世观念,时刻牢记众生平等,这样就不会盲目地比较,或者自卑,或者自负,而是能够守住一颗自然本真的心,专心于佛道了。

有一个精通卜算的禅师,经常为大家排忧解难,深受人们尊重。

一天,闲来无事,他为自己算了一卦。卦象十分不乐观——在后天的凌晨,当启明星消逝时,自己在人世间的阳寿也就尽了。

禅师对此既惊讶,又哀伤。虽然修禅之人要对生死看得淡,但是自己的身体一直都很好,没有任何的兆头,所以难免带着丁点的情绪。

平复心情之后,禅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弟子。很快,附近的人们都知道了,大家都觉得很惋惜。在人们心中,禅师不仅卦算得准,而且乐于助人,于是人们纷纷来到寺院,想要为他送行。

禅师交代完自己的后事后,开始静静地等待启明星的离去,死期的到来。

这一天,东方的天空被朝霞一点一点地染红。禅师站在窗前,看着楼下为自己祈祷的人们,心情有些沉重。他不知道自己会以怎样的方式告别这人世间,也不知道,万一当启明星消失后,自己气数尚存,该如何是好!楼下那么多敬重自己的人,一旦卦出错,多年来的名声就付诸东流了。

启明星开始慢慢地暗淡了,一点一点地变弱,最后消失了。雀跃的欢呼声从人群中涌起,大家都为禅师逃过一劫而高兴不已。但是,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庆幸的喜悦当中时,禅师却从楼上一跃而下。

我们都说,那些为别人算卦的人不会为自己算,为别人医病的人不懂得为自己医。故事中的禅师正是这样。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人也是不完美的。佛有不准确、犯错的时候,更何况一个人呢。犯错没有关系,缺陷也不成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自己明明错了,却不敢承认,不去改正,并用更为严重的错误来围困自己,折磨自己。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只要自己的心没有出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真正的摒弃,才是真正的平等,平等不只是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一种正确认识自己的观念。只有坚信我和大家都是平等的,才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骄傲自大。

禅悟人生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个人有过错,终日沉陷在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那么他的境况就会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不仅失去了正午的太阳,而且将失去夜晚的群星。

除杂草只需新种子

爱恨生烦恼,其实,一切不良的心态与情绪都是滋生烦恼的温床。要想走出这座心灵的围城,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剪掉心中的死结,才能够获取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心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时,内心却可能愁云密布,甚至没有任何阳光可以照进的缝隙。快乐时,“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失意时,“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

这就是境由心生。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的道理,禅宗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境由心生,心乃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万般景象。

阳春三月,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问弟子:“怎么才能除掉旷野的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是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效。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已经仙逝了。那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除掉心中的杂草,最好的方法不是用蛮力与之对抗,而是在心中播撒下新的种子,用新鲜饱满的生命热情来抗衡杂草的韧性。心中的死结往往就像杂草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外力通常只能改变它们的生长轨迹,不能完全将之从自己的生命中驱逐。

心灵是一座花园,需要我们时时垦殖翻耕。这个花园中有秽土,也有净土,所以不可能永远保持快乐与清净。只要是花园,就会生长杂草,四处蔓延。作为自我心灵的园丁,我们绝不能放任杂草丛生,否则这座花园就会成为荒芜的围城。

做自己心灵的勤劳园丁,在心中播下真爱和智慧的种子,才能收获充实与快乐。时刻不忘清理自己的心灵后花园,生命必将绽放出无比耀眼的光彩。

禅悟人生

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欲望,怎样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我们应该选择轻载,丢掉一些不必要的包袱,那样我们的旅程也许会多一份从容与安康。

孤独让人变得更坚强

你可能没有别人英俊潇洒,但你可能身强体壮;你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你可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上帝不会给人太多,但他也不会亏待你,所以你一定要做自己的知音,发现自己的美好。

生活中,有的人生性好静,懒于在那种灯红酒绿、尔虞我诈的社交场合敷衍应酬,闲暇时更愿意结伴于青灯古卷,品茗读书,抑或独自远行,涉足山川沃野。但是,更多的人却害怕孤独,无论是独自垂钓于碧水湖泊的宁静和淡泊,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于他们而言,都是不堪承受的折磨。

佛家将孤独的形式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主动的孤独”,就是为了修行而主动创造一个与他人隔绝的环境,无论打坐诵经,还是读书写作,都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只留下一颗求知之心;第二种是“被动的孤独”,可以理解为情感上的孤独,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寂寞,即使身在团体之中依然能感觉到的孤独;第三种是“思想的孤独”,当一个人的观点不为他人接受,思想得不到他人认可时,就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第四种是“权势的孤独”,高处不胜寒的恐慌是大多数位居高阶的人所共有的。孤独的形式或有不同,但孤独的味道几乎每一个人都品尝过。

在一次“禅七”中,一位修行者突然哭了起来。圣严法师问他为何哭泣,他回答:“生活在世界上的孤独感让我害怕。”

圣严法师说:“难道你不知道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最后也独自离开的吗?”

修行者说他知道,但是仍然害怕。

圣严法师问:“那么在禅七修行中你还害怕吗?”

他说不怕,但是一旦回到日常生活中,对孤独的恐惧与不安就会再度袭来。

这个修行者所体验到的更多是情感上的孤独,情感上的无所寄托与无可信赖让他感到茫然和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因孤独而感到不安的人比比皆是,但圣严法师却认为,孤独是修行与生活都必不可少的状态,尤其是对于真正有心修行的人来说,热闹的场合固然可以参与,但更应该适应孤独的情境,并且要能够出于自愿随时置身于孤独之中,尤其是“主动的孤独”。

孤独固然令人感到痛苦,但也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主动的孤独”更是如此,无论是修行,还是日常的生活,孤独的环境能够让一个人获得安静的心态和静谧的氛围,不容易受到外界杂务琐事的干扰。在孤独的环境中,一个人最好的知音就是自己,透过“主动的孤独”安静地面对自己,调理身心,思考生命。

有位禅宗大师也曾闭关修行多年,在闭关之前,一位年老的居士来拜访他,并问他:“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和尚?”禅师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这就像我们无法预计陶器经过炉火的烧烤会变成什么样子一样。孤独地修行与学习就像陶器被烧制的过程一样,痛苦在所难免,但通常都能使人得到新的提升。

禅悟人生

事实上,一个人独处时,最好的知音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对修佛之人而言,虽然闭关时不容易受他人影响,但倘若一个人的功夫不够深,就很容易被自己的妄念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孤独的环境中,若不能踏踏实实地潜心学习,也可能迷失在自己所设的迷障中。

别让后悔情绪纠缠你

很多事情,既然已经没有办法挽回,就没有必要再去惋惜悔恨了。与其在痛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抓住自己的错误不放,没能抓住发展的机遇,就一直怨恨自己不具慧眼;因为粗心而算错了数据,就一直抱怨自己没长大脑;做错了事情伤害到别人,就为没有及时道歉而自责很久……

圣贤教导我们,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为过去的事后悔。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也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但是,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也许会有人以为“覆水难收,悔恨无益”是陈词滥调而不屑一顾,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却蕴涵了深沉的智慧。

有一学僧对云居禅师说:“弟子每做完一件事就不胜懊悔。这是为什么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一、逢师不学去后悔;二、遇贤不交别后悔;三、事亲不孝丧后悔;四、对主不忠退后悔;五、见义不为过后悔;六、见危不救陷后悔;七、有财不施失后悔;八、爱国不贞亡后悔;九、因果不信报后悔;十、佛道不修死后悔。以上十种后悔,你是哪种后悔?”

学僧想了想说道:“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知道既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

学僧问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例如:‘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有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字的药,你好好服用!”

佛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有句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用佛家的话说,即是众生总是见了果报后才会后悔,如能够事先予以肯定,就不后悔了。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

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稳。覆水难收,悔恨无益,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放下过去的错误,向前看,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我们一生当中会犯很多错误,如果每一次都抓住错误不放,那么我们的人生恐怕只能在懊悔中度过。

禅悟人生

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尽情享受现在。过去的再美好抑或再悲伤,毕竟已经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沉淀。如果你总是因为昨天错过今天,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又会回忆着今天的错过。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你永远是一个迟到的人。

自省,给自己一面清晰的镜子

自省像一面莹澈而光亮的镜子,它可以照见一个人心灵上的污浊。所以,一个明智的人,自然懂得“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性。

反省可使人保持清醒,可使人弥补短处,可使人纠正过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我反省是极为重要的。真正懂得反省的人,经过时光的荡涤,便能冲洗掉俗世中纷纷扰扰的尘埃,给自己一个美好单纯的人生。

日本日光东照神宫的雕梁上有三只猴子:一只捂着嘴,一只捂着耳朵,一只捂着眼睛。这三只猴子代表着:不当说的不说,不当听的不听,不当看的不看。远离是非,不听不传不讲,我们的心就不会为嗔痴所困,行为也就不会出差错,烦恼自然也会少许多。佛陀曾说世人有二十难,其中:“不说是非难”便是其中一种。佛家讲求对是非不听,不传,不讲。不管是非,自然可以远离是非。

在佛家看来,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宋代流传下来的一首禅诗这样写道:“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诫人们要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闲谈之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提高品德修养,常怀宽阔胸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弥多爱说人闲话,因此大家看见他来了就总是避开,或者赶他走。没有人想与弥多在一起,大家都讨厌他。有一天,弥多又看见大家绕着他走,心里觉得很难过。

于是,弥多找到佛陀,想问个明白。

佛陀借着这个故事劝诫:“说人家闲话既使别人受害,又使自己难过。这是一种十分愚笨的行为。”

弥多反省数日,从此改变乱说人闲话的习惯。

的确,所谓的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善于反省的人往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也明白老老实实认错是最明智的做法,而不是想方设法找理由为自己辩护。借口不过是一个人做错事的挡箭牌,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护身符,是掩饰弱点、逃避责任的百验灵丹。而这些只会让一个人越来越糊涂,从而将所有的缺点自我屏蔽,以至于不知不觉间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圣严法师曾经以照镜子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一般人对自己的缺点大都采取隐瞒、掩盖或不愿检讨和承认,这种人往往是一脸的灰尘、油垢,但不愿自我反省和检查。他也许曾照过镜子,但看到又脏又丑的自己,就没有勇气再面对镜子。这种人拒绝看清自己的缺点,也往往是自我膨胀的。所以我们要随时保持自省,不断地从自我反思中深入地认识自己。

一个明智的人,应该把自省当作观照自身的镜子,衣冠不整时要在镜子前整理仪容,愁眉紧锁时要在镜前调整心情。接受别人的指正,改正自己的过失,便能够获得高尚的人格。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静察己过,勿责人非。”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禅悟人生

每个人都生活在内外两个世界中,也具有向外发现和向内发现两种能力。向外是一个无比辽阔、精彩绝伦的世界,向内则是一个无比深邃、亟待挖掘的内心。观察外部世界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探究内心则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善于反省的意识。

点燃一瓣心香,做个宽心的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能够在岁月的枯荣中体会生命的短促、人世的无常。自然界一草一木的凋零与成长都是对我们最直接的提醒。它教育我们,怀平常心看淡尘世喧嚣;也敦促我们,怀感恩之心珍惜生命的一切馈赠。

禅师们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常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可是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万里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这是很好的境界,许多学禅者都是因此而悟道的。

唐代朗州太守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一天,他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禅师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禅师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严禅师至此才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严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严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解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

惟严禅师形象地给太守点出了修道见道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境界。青天上的白云,瓶颈里的绿水,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纯净的颜色。

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丢失掉了云朵本来的颜色,清水本来的纯净。世界虽然是有瑕疵的,但是纯洁的云漂在天空中依旧很美丽,水在瓶子里仍然是它的味道。人也应该如此,无论童颜之时,还是鹤发之龄,都应保持一颗开阔的心。

智慧生活着的人们与非智慧生活着的人们的生活形态存在天壤之别。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过日子的态度与情形不同。所谓“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种自然、真实和纯属自我的生活状态。

智慧生活着的人显然不是那种无所用心、无所事事地活着的人,他们会去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这盏灯如太阳,可以照破黑暗;如良田,可以滋长善根;如明镜,可以洞悉万象;如大海,可以容纳百川。灯光点亮人心,灯光照亮远方的道路,做一个宽心的人,在行云流水般的日子里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

禅悟人生

心灵的智慧种子既在高僧大德的手中,也在红尘闹市里每个怀有智慧的人身边。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走进庙宇之中烧香拜佛,但只要点燃那一瓣心香,开悟就在身边,心灯自会照亮前程。

同类推荐
  •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中没有故弄玄虚的夸夸其谈,也没有太多的卖弄嘴皮子的花招,而是呈献16个非常实用、实在的说服法则。这些法则,让你变得游刃有余,让他人按照你的方式去想或者去做时,感觉很好,很自然,心甘情愿!从不经意的细节入手,教你在第一时间攻破人心,运用最恰当、最巧妙、最有针对性的说服技巧。牢牢抓住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聪明女人人脉学

    聪明女人人脉学

    美国有一句流行语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vou know),而在于你认识谁(whom vou know)。”聪明女性更是高声提醒所有的女性同胞:女人,人脉决定财脉、情脉,甚至是你的命脉!人脉是一个女人获取财富、抓住爱情、走向成功的门票。 本书结合当今女性人脉关系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真实事例和简明的理论,介绍了女人如何建立人脉关系,如何利用人脉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小中寓大,俗中见雅,给女性朋友提供了一整套实用、高效、便捷的人脉关系成功妙略。 女人要相信,只要拥有完善的人脉,天底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本书是历史生存游戏的典范读本,是为人处世、行走社会圆润通达的指南。在独特阐释“潜规则”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知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就大事的心法。
  •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不仅是两所大学的名字,更是精神和智慧的象征。众多哈佛学子的成功,是哈佛大学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塑造卓越的自我,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在西点军校的百年校庆上,罗斯福总统曾经对西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 怎样一眼把人看透

    怎样一眼把人看透

    从别人的举手投足之间看透其心意,从别人的小习惯、小细节中识别其才干和为人,从眼神和话语中判断出隐含的动机。本书教会你如何看人、识人,还告诉你如何随机应变,相机行事,让有才能的人为你所用,并可轻松绕过人生路上的陷阱。
热门推荐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性最佳保健读本(生活必备丛书)

    女性最佳保健读本(生活必备丛书)

    为了加强妇女的身心保健,使广大妇女能健康、科学地享受新世纪的现代文明生活,我们综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现代妇女身心疾病的特点,编辑了本书。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现代家庭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用于广大妇女预防保健和医疗用药的良好参考读物。
  • 拳破未来

    拳破未来

    一滴血可以活死人。 一只拳,可以破未来。 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武道之路,不由分说!
  • 夫君快上钩

    夫君快上钩

    她,现代杀手,醒来竟成为一国郡主!什么?暗杀?欺侮她不会武功?找死!皇恩浩荡?不屑!恶意中伤?她忍!瞧不起她?滚!姐还看不上你呢!男人算什么?就是用来被利用的!你强,她以柔克刚你弱,她以静制动。攻?可以,她反攻。腹黑?OK,没问题,她反腹黑*天下人皆知,娴德郡主深受荣宠,但无娴无德,名声不堪10岁,兴建藏青楼,放言要网罗天下美男同年,一道圣旨将天下第一乐师,风国皇子赐予了她12岁,出游带回了神医叶茹13岁,初见明月国唯一的异姓王爷惊为天人,垂涎其美色一朝穿越,现代杀手成为人人唾骂的娴德郡主且看她如何斗智斗勇,大放异彩功臣良将之女,又为何弑父?弃兄?真相又是如何?星辰、明月,旭日三国,谁能称霸天下宫斗,权斗,鹿死谁手群雄并起,你争我夺,谁能问鼎江湖机关算计,谁才是幕后黑手【一】“慕容玉宛,是你被别人下毒了,还是你对我下毒了,为什么我会腹痛难忍。”慕容玉宛一听,惊讶之后就忍不住笑出了声:“不好意思,是我葵水了。”某人一听,脸色大红,无语问苍天。凭什么,凭什么你来葵水还要让我和你感同身受。【二】“奕君,不要告诉哥哥,好不好……”奕君却只是将她抱得更紧了,紧抿着唇,不愿开口。“答应我!奕君!”不禁加重了语气,胸口也剧烈起伏了起伏,咳嗽不止。“好!好!好!”见她情绪开始波动,奕君连忙开口答应。听到他的应答,凤凌瑄这才算稳下了心神,深深地望了一眼奕君,这个男人她欠了太多,这么多年无怨无悔的守候好不容易有了结果却转眼成空……“奕君,我果真到死都没有等到你那——三——个——字——”深感讲话已经越来越吃力了,看来真的是气数已尽了……“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不要死!瑄!”冰冷的泪水打在凤凌瑄的脸上,凄然一笑,疲惫地合上了双眼……【成长型女强文,爱情+腹黑+宫斗+江湖,美男多多!】小家剧情党,本文情节跌宕,厚积薄发,跳坑慎重,不要拿收藏的数字,打击我幼小的心灵╮(╯▽╰)╭女主:凤凌瑄由【xielilixi】抱走男角:外冷内热,沉稳温柔——慕容玉德由【zhangxiujun81】抱走俊逸潇洒,心狠手辣——司徒凌澈由【kimiy】抱走爽朗豁达,真诚可爱——楚千冥由【kimiy】抱走儒雅俊秀,淡漠疏离——冷天幽由【corrine886】抱走美玉无瑕,翩若惊鸿——上官陶由【lsqwwxy150】抱走
  • 独家密爱:风少的亿万新娘

    独家密爱:风少的亿万新娘

    二萌宝:“老爸,她招惹上他,你还管不管你老婆了?我就一天没交作业,零花钱妈咪全扣了!”某老爸继续低头看报纸。你还管不管你老婆了?我昨天回家晚了一分钟,妈咪下了禁足令!”某老爸低头看报纸。小小萌宝开了口:“老爸,大萌宝:“老爸,你还管不管你老婆了?昨天她到学校接我,跟TOM老师在一起笑得可开心了!”下一秒,某老爸扔了报纸就上楼:“这事,为了报复,得管!”三个萌宝面面相觑,老爸,他却宠她到极致,该管的事情你不管,你老婆跟别的男人笑一下,你就抓了狂,契约变成了婚约。某日清晨,这样真的好么?风少宠妻语录:只要你想,只要我能!
  • 勇士就在你身边

    勇士就在你身边

    2010年春节前夕,故事的主人公刘晓宇在游戏中碰到了一位神秘来客。就在第二天的早晨。晓宇居然在自家的小区门口的小店里,与这位神秘来客相识并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我们的故事由此展开了。
  • 幻界奇缘:极品妖妻

    幻界奇缘:极品妖妻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场未完成的婚礼,原本打算借以逃婚来羞辱凤明月的绿麟,却在凤明月谜一样香消玉殒后,才得以解除强加在他身上的婚约,恢复以往的闲洒。二十年后,他邂逅一名同样背负着孤独命运的巫女风铃儿,眼看她因受到体内妖怪之血的影响,由飘渺圣洁的巫女沦为至魅祸害人间的女妖,他平静的心因她掀起层层涟漪。然而,前世未完的冤孽,横空出现的妖蝶,真假难辨的身份,三人迷离的情感纠结,究竟谁才是他一直愧对的未婚妻,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吗,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幻界奇缘:极品妖妻》精彩不容错过!人物简介:绿麟,神兽麒麟的化身,幻之国至高无上的台辅大人,生性孤傲闲洒不喜与人接触。风铃儿,幻之国灵力最强的巫女,她飘渺圣洁却满身血腥,天地之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所,只因她是被人类和妖魔畏惧的半人半妖,简称‘半妖’。钰姬,迷幻海的主人,妖魔形态的风铃儿,妩媚妖艳的钰姬拥有能魅惑世间所有男人的高超媚术,她本身对风铃儿的人生观就抱有嗤之以鼻的态度,更加不喜欢别人把她和风铃儿相提并论,行事作风只按照自己的喜好,不拘于任何形式的礼节,不过,如果要说有谁能阻止她肆意祸害人界的话,那个人非绿麟莫属,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牵绊。银月蝶,百年难得一见的稀有蝶妖,利用吸食人血来获得妖力,原本修行不到千年的女妖几乎都没有人类的情感,而她却在吸食过绿麟的血后,唯独对他情有独钟。
  •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是众多优秀销售员的智慧结晶,会教你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成功的销售员,让自己在销售中尽可能地保证成交。《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依照销售的顺序,为读者传授了各个环节的秘诀,并辅以丰富实例、名言警句和生动比喻,将哲理寓于文学之中,使读者读来轻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