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200000006

第6章 战略蓝图的绘制(5)

由于这时蒋介石的精力全被东北局势所困扰,眼见中原战场战局日益严重,郑州、开封都已丢失,所以何应钦和顾祝同于10月28和29日在南京连续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徐州问题。由于何应钦一直高唱“守江必守淮”,所以与会者就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当贯彻蒋介石的决策,坚守徐州。守徐州的方式是只以一两个军留在徐州守城,徐州之外的所有城市完全放弃,将徐州“剿总”所属的大量部队都集中在津浦路两侧做攻势防御,无论华东野战军从哪个方向南下,都寻找其主力与之决战。为了配合徐州方面的决战,华中“剿总”让黄维兵团向周家口进攻,牵制我中原野战军。另一种意见不同,认为徐州地处平原,易攻难守,当时四面八方都是共军,对外只剩下通向南京的津浦路这一条补给线,补充给养很困难(据徐州的第一补给区司令刘永昆说,城中粮食储备只够全城人吃21天),所以主张放弃徐州,退守淮河南岸,以淮河的自然屏障来与华东野战军对抗。参加会议者多数人同意前一种方案,其主要原因是考虑到退守淮河之后就不便于向平汉路和苏北方面机动。何应钦和顾祝同遂按会议上的第一种意见电告刘峙,让其坚守徐州。为了集中兵力,还说在必要时可以让已从菏泽、开封撤退到商丘的第四绥靖区的刘汝明放弃商丘。

就在南京方面好不容易统一了意见之后,国民党内部在徐州战事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原来已经同意统一指挥中原战事的白崇禧突然变卦。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看到了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有联合作战的可能,他就得准备将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合并,方能统一指挥整个中原的国民党军队,对付我方的两个野战军。这样,他就只能让白崇禧来指挥。一来是因为只有白崇禧才能真正调得动桂系的军队,二来是白崇禧不久前才从国防部长的职位上下来,绝不可能屈居刘峙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将两个“剿总”合并,取一个新名字叫国防部指挥所,既不设在徐州,也不设在武汉,而是设在蚌埠。10月27日,白崇禧表示同意,而且还在10月30日到南京出席了国防部的有关会议。

在会上,他已经开始对战局进行部署,还宣布要让属于桂系的第三兵团和黄维的第十二兵团一道向东开进,牵制刘伯承。可是第二天就变了卦,坚决不肯出任国防部指挥所主任,不肯统一指挥徐州和武汉两个“剿总”的军队,第三兵团也不能出动。他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

“陈、刘两军(按:这是指陈毅和刘伯承指挥的我华野与中野两支大军)未会合,华东由经扶(按:刘峙字经扶)对付有余,无统筹兼顾必要。届时按情况兵力调动,均以大局为主,请释念。”按一般人看来,白崇禧主动放弃对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共达六七十万人的指挥权,在国民党军队中争夺兵权习以为常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的。可事后才知道,白崇禧事先表示同意,突然又临时变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与其他桂系头目研究过的,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一种更高级的表现。

桂系所以要如此动作,是因为:第一,桂系认为蒋介石如此慷慨地让白崇禧来指挥中原地区的徐州和武汉两个“剿总”属下的130万军队的决定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肯定是一个圈套。中原战役,很明显是决定国民党命运的一场决战,受到国民党中所有人的重视,如果打胜了,功劳归于总统蒋介石指挥有方,如果打败了,罪过归于总司令白崇禧指挥无方。更何况按蒋介石多年来越级指挥的老做派,白崇禧能不能指挥得动那样多的天子门生,没有把握。第二,美国政府已经有了抛弃蒋介石而转为支持桂系领袖李宗仁的打算。白崇禧这样做,就是为了要拆蒋介石的台,为进而逼蒋下台做准备。白崇禧来这一手,不仅再一次延误了国民党内部准备徐州战局的进程,也大大影响了刘峙的情绪。刘峙的徐州“剿总”虽然由于白崇禧的不到蚌埠而得以保持不变,但刘峙无论是对白崇禧还是对蒋介石的做法都大为不满,发牢骚说:“白健生是寡妇改嫁(按:白崇禧字健生,改嫁一说指白崇禧过去反蒋而后来与蒋合作并同意到蒋氏政权任职),对老头子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服从是无条件的。”第二,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已经察觉,蒋介石又改变了对徐州会战的主意,不再要“确保徐州”了。所以如此,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南京国防部会议上主张退守淮河以南的这一派意见有道理,徐州易攻难守,怕守不住;另一个原因,是蒋介石派到徐州的战地视察官、蒋介石很信任的李以劻透露出来的,就是蒋介石内心深处的迷信观念在起作用。蒋介石认为,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决战,结果兵败彭城,落花流水,得个四面楚歌、别姬自刎的下场。项羽自刎的垓下,就是在徐州附近的沱河集。徐州这个地方不是进行决战的吉利之地,他想避忌。蒋介石的这种想法未在公开场合讲过,但不时会说出一句“徐州不是决战之地”,其中的深意就是指此。

这样一来,何应钦、顾祝同等人准备的《徐州防守计划》全部泡汤,国民党军队对徐州地区的作战计划只得重来。

根据杜聿明后来的回忆,蒋介石是在东北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之时,慌忙之间命令国防部按他的以“放弃徐州、退守淮河”为指导思想而拟定《徐蚌会战计划》的。11月3日,杜聿明还在葫芦岛负责东北的残兵败将的撤退与收容,蒋介石曾命令国防部第三厅(主管作战)副厅长许朗轩持上述计划乘专机去征求杜聿明的意见。杜聿明记得很清楚,蒋介石的主张就是“将徐州剿总所属各兵团及绥靖区各部队主力移至淮河南岸蚌埠东西地区占领阵地,以攻势防御击退对方之攻击,相机转为攻势,予以歼灭”。杜聿明当时给蒋介石回了一封信,表示同意将主力集结于蚌埠决战的计划。他提醒说:“请刘总司令指挥,迅速按计划实施,否则有被共军牵制而无法撤退的可能。”

由于蒋介石在退与不退这两种选择之中有所摇摆,严格说来是处于两难之境,蒋介石与其主要助手何应钦、顾祝同等人之间一直未能就徐州战场的作战方针取得一致意见(何应钦是主张不退坚守的,顾祝同是主张退过淮河的),所以徐州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是守是退,从统帅部到各级将领都众说纷纭。“福将”刘峙更是没有主见,认为两种方案都可又都不可,不敢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这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重蹈了辽沈战场上的覆辙:在争论中浪费了十分宝贵的备战时间。

这时,对徐州战场来说,还有一个既重要又具体的大问题,就是由谁迅速来徐州帮刘峙指挥部队,由谁来当这个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

当杜聿明在10月15日被蒋介石突然从徐州战场上抽到东北去之后,刘峙立即就向何应钦发难,要他派一个得力又合适的人选来。蒋介石和何应钦按原来的准备,于10月24日给宋希濂发出“限一小时到达”的急电,要宋赶赴徐州,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接着刘峙也马上来电,表示欢迎。宋希濂对这一任命十分为难。刘峙下面的四个兵团司令他都非常熟悉,李弥曾是他的旧部,黄百韬性格较好,他估计还能够指挥;孙元良虚伪狡猾,邱清泉骄横跋扈,不说指挥,连共事都很难。徐州一战关系国民党政权的命运,干系太大,打败了责任太重。在反复考虑之后,他决定违命,不去徐州,于是26日以对徐州情况不明而在鄂西正在积极实现其军事部署为借口,回绝了任命。谁知第二天蒋介石又来了一封急电:“吾弟到鄂西后种种规划,颇为妥善,深洽余意。惟今后战争重点在徐蚌,徐蚌为首都门户,党国安危所系,希吾弟毅然负此艰任,迅即赴徐与刘总司令及各将领妥善部署,勿再延迟为要!”宋希濂不敢再推,只好立即交代工作,安排必须带走的各种人员和物资,在10月31日到达沙市,准备乘船东下。可是就在这天晚上,他又得到蒋介石的电报,蒋介石又变了,说是“已决定派杜聿明前往徐州方面负责,吾弟可留原职,希按原拟计划实施为盼”。这真是把宋希濂弄得哭笑不得。蒋介石这种对几十万军队的统帅任命已经到了朝令夕改的地步,表明了国民党最高统治集团的六神不定和矛盾重重,已经为即将发生的大战结局作了预示。

蒋介石为什么已经决定了任命宋希濂而突然又改为杜聿明呢?在具体的资料中未见到相关记载,但是很可能和以下两个原因有关:一是东北战场已成定局,杜聿明无力回天,在东北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他过去已经在徐州搞了几个月,情况熟悉,当然以回徐州指挥为好;二是蒋介石对武汉的白崇禧不放心,宋希濂作为白崇禧的副总司令,继续放在武汉“剿总”,可以起到几重作用,当然还是留在那边为好。

11月3日,蒋介石派许朗轩到葫芦岛征求杜聿明对徐州战役的意见时,就给杜聿明带了一封亲笔信去,信中说“如果吾弟同意这一方案,希即到蚌埠指挥”。杜聿明对于蒋介石的命令是无法推辞的,一则东北已经完全失败,他只能离开;二则他是突然被蒋介石从徐州拉到东北的,离开快20天了,国防部还没有宣布撤销他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职务;三则他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学生之一,他只能服从。不过,这时的杜聿明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明白这时的徐州会战准备较之葫芦岛的撤退要重要得多,但是,按蒋介石的方案执行的话,徐州的部队应当立即撤退,他如果现在立即前往徐州指挥,就只能是指挥撤退,一上任就去当撤退司令,今后很有可能代蒋介石背上“放弃徐州”的罪名,受到国民党舆论的指责。所以,他一方面表示愿意服从命令,一方面又说葫芦岛事务离不开,要待葫芦岛撤退完毕才能去徐州。实际上他是想待徐州附近的国民党军队撤退到淮河一线之后,他直接去蚌埠,在蚌埠接手指挥。这样,今后的战局无论是胜是败,他都不会负放弃徐州之责。

不管怎么样,淮海决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实际统帅杜聿明还是决定要上场了。不过,他是一个迟到的统帅,他本来应当在这一幕有声有色的大戏开幕以前就走上舞台,扮演他应当扮演的角色,可是他有意迟到。11月8日,杜聿明将葫芦岛的国民党东北战场的残兵败将撤退完毕,回到北平。9日中午,傅作义请他吃饭,杜聿明才在席间搞清楚徐州方面的具体情况:徐州的军队并未撤向蚌埠,大战已经在3天前打响,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围,何基沣、张克侠已经“叛变”。这就是说,蒋介石的《徐蚌会战计划》根本就未执行,如此重大的决策竟成儿戏,徐州战场已经成了没有布局安排的一盘乱棋。杜聿明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这时我的恐惧心理一直上涌,觉得徐州战场好像是一个“刑场”,我一到徐州,不是被打死,即是被俘,思想上萦绕着去不去徐州的问题:去,因大势已去,处处被动挨打,毫无办法;想称病到医院治病,既怕对蒋介石失信(11月3日复信蒋介石,同意到蚌埠去指挥),又怕已准备好即将起飞,忽然不去,别人也会笑我胆怯避战。同时又料定:东北解放军马上入关,共产党将在一年内统一中国,我的事业生命也将随着蒋介石的完蛋而完蛋。于是决心还是“从一而终”,愿意牺牲自己为蒋介石“效忠到底”,先到南京再说。

当杜聿明到了南京时,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不祥之兆:看到的是大街小巷处处在抢米抢面,从顾祝同口中和从刘峙的电话中听到的是徐州竟无任何全面的军事部署,“未战而先溃乱丧师”。于是在十分矛盾中采取了一个只有他自己明白的措施,他向何应钦要一辆最好的新吉普车。

何应钦怕他不上前线,立即应允,把自己的包车给了他。杜聿明表面上是说为了方便在战场上指挥,其实他的打算是“想在逃跑时用,免得抛锚被俘”。

1948年11月11日凌晨,杜聿明乘飞机到了徐州。用他自己的原话,是“以赴刑场之心上战场”。

同类推荐
  • 中国兵家

    中国兵家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中国悠久而灿烂、源远而流长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的推进剂。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本土文化即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又是东亚文化的母文化,同时又是世界古文明系统中一直迮续至今的文化系统。因而它既有自身独具魅力的特色。又包容着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因而它是传统、现实、未来的统一,是继承、扬弃、拓展的统一,有着永久旺盛的生命力。"
  •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人类社会中原就充满了不可避免的争斗,如何在这场人性的战争中上立于不败之地?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让你快速领会《孙子兵法》的精要。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全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一本军事、政治、商业、为人处事的最佳指导范本。
  •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穿越之九峰抗战

    穿越之九峰抗战

    2012安然渡过,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2013年10月在临城,赞皇和山西省昔阳县的交界处的太行山脉,出现了连绵九座山峰,并出现巨大山谷,谷内可以容纳100万人的居住生活。王世杰神秘的穿越到1938年,在这国破山河的年代王世杰选择当了一名土匪,抢人枪粮,以山谷为基地,以九座山峰为前沿,与敌后鬼子展开斗争……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英雄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英雄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女主天下之绝世钟情

    女主天下之绝世钟情

    她是战神刑天的女儿,陪同母亲等待父亲从仙境回来,一家团员。她从母亲和父亲的身上看到了绝世钟情,决定寻找美好的爱情。她深爱着蜀山掌门东方魂,决定与他一生一世留在人间。可是,谁会相信一千年的爱情,以及用一千年等待地爱情?她相信这样的爱情,她一定会跟东方魂哥哥,共度一生。
  • 叛逆的少女

    叛逆的少女

    一个叛逆的女人,一段超乎意料的遭遇。伪装成男子,却结下一段孽缘,在绝色美女诱惑下,她险险失足。恢复成女人,仍躲不过男人的纠缠,绝世美男、花花公子、无敌屌丝纷纷展现殷勤,绝色美女更是横插一脚。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走出自己

    走出自己

    小小说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林华玉编著的《走出自己》提供一个精美的选本,让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遍地黄金

    遍地黄金

    在命运嬗变的撕裂与疼痛中,他们再一次上演人生壮歌 。演绎凄美与永恒的爱情故事 ,他们用生命铸就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他们是背负共和国前行的中坚和脊梁, 他们是一群平凡的采金工人……
  • 杀手冷妃别嚣张

    杀手冷妃别嚣张

    南宫若雪,南宫家二小姐,花痴成性,以不择手段勾引自己的相公和跟他的侍妾争宠闻名天下。林宣儿,现代杀手,却因缘际会和南宫若雪来了个灵魂大碰撞。花痴的命运,即将重新洗牌片段一:“醒了?多久?”淡漠的嗓音带着一丝不耐。“春儿说,已经醒了三天,只是不让人告诉王爷,说是怕王爷担心!”婢女不屑的开口。担心?东方轩臣听了差点闪了腰,开玩笑,那个女人最不怕的就是他的担心吧?片段二:“南宫若雪!”一声暴吼回荡在整个寿宴现场!南宫若雪眼里一丝暗喜滑过,却转眼立刻跪倒在地:“轩王爷!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敢针对希钗妹妹了!再也不敢说她半句不是了!你要带她来我也不敢说什么了!王爷,您就原谅我吧!”低下头佯装用袖子擦泪,其实趁机闻了闻袖子里藏着的洋葱,眼泪瞬间喷出:“王爷。。。。。。我再也不敢了。。。。。。”片段三:东西南北四门中连东门子弟都没有几人能够见到钧漠,她南宫若雪还在损他?胆子也忒大了!“师父。”钧漠眼带笑意。“那小丫头片子不错,我喜欢。”一位老者眯眼暗自打算,若是不收了做徒弟,岂不可惜?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啦啦啦,开新文啦,请大家支持,收藏啦下面推荐好友文文女人,宠你上瘾作者:能让你流泪的终不是我陆玥狠狠地甩了邵凯斌一耳光,邵凯斌为保存面子向陆玥囔道:“有本事,你再甩我一耳光。”陆玥毫不犹豫地再次甩其一耳光。邵凯斌顿了顿,说:“既然你那么听我话,那我就饶了你。”《师兄,你别跑!》落雪人家俗话说的好哇!爱国爱家爱师妹!防贼防盗防师兄!不过俗话毕竟是俗话,现实是这样的:师兄,一秒过了,你更帅了!师兄,你连打哈欠的样子都这么优雅!师兄,你的眼神是在诉说对我的爱意吗?师兄,呜呜呜,你就从了师妹吧!
  • 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

    善测人心的神探狄仁杰,哪知人心似无底!这是时间长廊中最繁花似锦的一段,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帝王和她最为聪明睿智的臣子。狄仁杰,这是一个无论翻开哪一本唐代史书都会提到的名字。名留史册的人很多,但大多毁誉各掺,是非功过,各有评说。但如狄仁杰一般多是溢美之词的,并不多见。庙堂江湖,皆是上通下达;三教九流中,亦是游刃有余,他的人生与故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传奇。帷幕重重雾深深,哪知人心似无底。其实从古至今,天子黎庶、王亲贵胄、鸿儒白丁,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并无不同。因为,无论哪里,有故事的都是人,而故事的最终发源地都是人的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