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600000011

第11章 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及其影响(1)

一、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

(一)客家教育观的两级性

文化的特性决定教育的特征,文化决定教育最关键的是文化价值的定向作用。一切教育目的是保持文化价值,教育是按照文化价值培养文化成员的最佳途径。任何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客家文化特色决定了其客家人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的教育观。教育观中最核心的是教育价值观,即人们关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或作用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它包括个体教育观与社会教育观。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的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客家教育多为私学教育,其教育目的有两级性,一是广泛的普及教育,满足家族子弟读书识字的需要,重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家族内部的团结和秩序;二是英才教育的需要,即满足家族子弟科举应试以入仕为目的,从而光宗耀祖。普及教育关系到家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科举教育关系到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高低。客家教育的两级性,决定了客家教育观的多元化。

1.强调“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教育观,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出于普及教育的目的,客家人强调“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教育观,十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功名与德行,两者都关系到家族的盛衰。客家族谱强调,“读”不仅是为了功名,也是为了培养子弟的德行。读书明理是主要目的。读书不只是为了功名,更主要的是提高宗族的素质。如吴氏认为“先贤垂训学问,弘以变化气质为先”。因为读书后,“秀敏者,固可以出身成名起家,光前裕后;朴拙者,亦可以变化气质,保身保家”。胡氏强调“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谓读书以明理也”。胡氏“务须读书,使知礼仪道德”。张氏则批评民间以各种借口不送子读书的短见:“人之不教其子孙者,不曰吾家道贫寒,则曰彼赋性钝拙,不知送子读书一年所费无多,省杂用以图正业,则子孙贤明,安知异日无补益者乎。如谓赋性钝拙,俗云‘久教无顽子’,日渐月靡,自能通晓……必当隆师重道,朝夕严督供应束脩,随家之厚薄以尽其礼,则上焉者文章显达,因为士林之英豪;次焉者笔墨粗通,亦为人中之俊杰,读书有何负于人哉。”这些都表明客家送子读书目的首先在于教育子弟怎样做人,对于功名,虽然竭力鼓励,但并不苛求。因而对成绩好而品行陋劣的也给予惩罚。如东山范氏规定:“品行陋劣,事迹败露者,学业虽然优,扣奖以示惩儆。”笔者在龙潭调查时,范家后代范学中先生谈到读书是为了提高素质,是为了懂规矩,而不只是为了当官,因为修身比做官更重要。

“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教育观最典型的是表现在简阳钟氏。简阳入川始祖钟宏予告诫其后代,“纵云小小功名,要皆从读书得来”,然不要单为了科名而读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盖谓能读书知道理,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一门有礼有义,不背圣谕、祖训。虽家事寒微,竞无功名,亦可渐渐发达,且较之有功名而无品行犹高超十倍。倘不知书识理,即传家饶裕,名显赫,有立见消亡者,书之读不诚要哉”。钟宏予认为德行比功名更重要。“故我来川这般辛苦,都要教子成名,课孙诵读,尔们世世子孙,无论贫富,俱要送子读书,使他知道义理,学做好人,方成得一个事业,且不致浪费银钱。试看那不读书的人家,不但粗蛮,不知礼仪,子弟飘流浪荡,虽家累千金,不旋踵而销亡矣。亦不得因未成名之故,遂淡了送子心肠,那读书求敦实行,不单为功名也。”因而钟氏强调“愿族人读好书、存好心、行好事,留心教子,便可光大门庭”。

客家把“育人”摆在了第一位,这在“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中,实属难能可贵。在客家人看来,人生的大事是如何教化子孙,培养德行,这或许是客家与其他族群人生价值追求的区别之一。

其实,读书是品行修炼的过程。提到为什么要读书,龙潭乡鹤林村3组客家人张华通告诉笔者,“没进牛栏门,就不懂规矩”,这比喻很贴切,道出了客家人的教育观。四川农村称孩子发蒙读书为“穿牛鼻子”,这比喻道明了客家人的教育观。“穿牛鼻”意味着幼小时无拘无束的牛开始接受驯化,对小孩而言,从此开始接受正规化的教育。1897年春天,郭沫若进家塾读书,从此以后便穿了“牛鼻子”。郭沫若对“穿牛鼻子”做了解释:读书后再也不能任性玩耍了。“我们乡下人说发蒙叫‘穿牛鼻’,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譬喻。我想从前的儿童教育之痼没儿童性灵,恐怕比用麻绳穿坏牛儿的鼻中膈还要厉害些罢。”

“穿牛鼻”的现象使笔者联想到大足石刻那组著名的《牧牛图》石刻。长达27米《牧牛图》的巨幅组雕石刻图,暗示一个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濡化过程。《牧牛图》借用牧人驯牛的经过,以牛比受教育者,以牧人喻教育者,描绘了一个牧童和牛由斗争、对抗到逐渐融合、协调,最后合二为一的故事,以此来比喻个人身心修炼的过程。牛怎样被驯服的过程,这是一个“穿牛鼻”的过程。

2.“入仕为宦”成了客家教育的终极目标

出于英才教育的目的,科举及第、光宗耀祖是客家教育的最高追求和最终归宿,因而从客家教育的整体看,追求功名是客家教育的最终目标。人口、经济、士绅是宗族形成发展的三大要素,而士绅则与科举考试紧密相关,科举与宗族也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斯·韦伯指出:“在中国,12世纪以来,由教育,特别是考试规定的出仕资格,远比财产重要,决定着人的社会等第。”巨姓大族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出了一些科举人物。因此,科举人物的多寡、科举功名的高低也往往成为衡量宗族盛衰的尺度之一。在传统宗族社会中,宗族的社会地位,往往同家族中士绅学子数量的众寡、学问的高低紧密相关。

强烈的宗族观念支配下,通过教育提高子孙的素质,关系到家族的盛衰。“族之不贵也,先由于不学,不学则规模一定狭隘,上无以承先业,下何以训子孙”。因而,客家人把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当做一桩大事来办,科举教育成了客家教育的热点和动力。“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客家族谱强调“耕可致富,读可致贵;耕种为业,读书为本”。根植于小农经济基础的价值观,使耕读传家成了客家生活的核心。由于客家人生活在贫困山区,因此,为改变家庭命运,客家人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尽量鼓励子女读书,希望能出人头地,以显亲扬名,同时改变家庭或家族地位,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如曾氏认为,“三世不仕宦,三世不学问,则枉生人世”,为此,“首要先立门户之法,后贵学诗学礼,修其身可以为政”。东山范氏入川初,“每以不获见一成名者为憾”,于是强调大办家塾,勉励后代以耕读为本。龙泉驿区同安乡黎氏入川二世庆隆公入川后创业致富,所置田产达千有余亩,但黎氏并没有因此而知足。“而公犹有深虑者,谓子孙徒安于饱暖,不知诗书礼义,何以光耀门户、保世而滋大。于是敦请名儒建立学堂作育人材,至孙曾辈多通达俊秀之士焉,每县试能列前茅者甚多”。新都廖氏家族力田起家,在成为一方地主后大力办学,目的是“非以肥其身家也,将以砥行立名,修德建功,扬父母之声威,显祖宗之遗泽”。

各家族为振家声、扬族威,倾力集资开办族塾,培养族中子弟,望其考科入选,金榜题名。考取了秀才、举人、进士,都被视为全宗族人的荣耀。因此,为了光宗耀祖,激励子孙后代成才立业,一些家族在祠堂、民居或陵墓前竖石质或木质桅杆,上面凿上姓名、生平和主要事迹,并雕有龙凤呈祥或狮虎相争等吉祥的装饰物,以示荣耀,激励后人读书仕进,建功立业。因此,桅杆是旧时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四川客家桅杆成了清代四川客家的科举文物,反映了客家“入仕为宦”的教育观。

由于客家强烈的宗族观念,不管是普及教育,还是科举教育,早期客家教育观以个人发展为目的,把教育价值观与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教育的普及关系到家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张氏认为“族之不贵也,先由于不学,不学则规模一定狭隘,上无以承先业,下何以训子孙”;“张氏陵夷太甚,非读书不能大振”。古云“子孙贤,族乃大”。客家熊氏认为,“家道之盛衰,系于子弟之贤否;子弟之贤不肖,又系以教育之有无。为父兄者,务各慎其材器,严加教育。秀者送入学校,朴者令习农工,俾各有其业”。璧山陈氏朝夕教诲子孙,“其意原不仗在名之能成,而在世之克继”。普及教育有利于提高家族的文化素质,修炼品行,而科举教育则有利于取得功名,提高家族的地位,两者都有利于家族的繁衍、发展。因而早期客家教育观主要是个人教育价值观或家族教育价值观,近代以来,随着科举考试废除后,客家有识之士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客家教育观开始经历了由家到国的转变,国家意识开始增强。

1906年荣昌客家陈惺吾由日本毕业归国后,任川东师范学堂教习,带儿子等在重庆府中学堂学习,父子均住重庆,陈惺吾创办“三育堂”,利用课余时间,以德育、智育、体育等“三育”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以达到教育救国的目的。“于一生有自治之精神,即于一家为进化之模范,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改良一切,日进文明,老大帝国将一跃而为少年中国矣。此责匪他人任,即在少年中国之少年,汝曹勉之,有志者事竟成也”。“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的表白表明已由狭隘的个人价值教育的目的上升到国家利益,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观,表达了客家发展教育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以此研究学科而学科发明,以此造成人格而人格高尚;身由此修,家由此齐,国家天下亦由此治”。类似的观点在留学比利时的郫县客家人周映彤的家书中也提出过。

(二)客家教育观的特点

1.家族性

客家教育是以家族利益和荣耀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教育观的两级性看,普及教育关系到家族的整体素质,精英教育关系到家族的社会地位,两者都与家族的盛衰密切相关,由此也成了家族办学的动力。客家教育基本上属于家庭教育或家族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为国家分担了教育的责任。但其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始终把个人利益于家族利益放在一起,很难上升到国家层面。正如韩素音回想其家族的教育所言,“个人的欲望要服从一家的利益,这叫做正统教育”,“(人)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共同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我们也归它所有。我们受到的教育,要为维持它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客家人读书升官,与其说是为了个人,倒不如说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因为要长久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尊崇的社会地位,必须兴学育才强化其文化优势。如郫县周氏家族1903年召开宗族会议专门讨论子女的教育问题,决定送周大炜出国到比利时学习路矿,让周大焯到成都习武。后来周家人才辈出,提高了周家的社会声望。

2.务实性

从经济条件和个人差异看,不可能人人都能走科举及第之路。据张仲礼研究,四川绅士所占人口的比例在19世纪前期为1.2%左右。因而科举的独木桥不可能人人走得通,只有因材施教。正如族谱所载:“能读则读,不能读则耕,无田可耕,则学为百工商贾。”“秀者送入学校,朴者令习农工,俾各有其业”,这反映了客家教育上的务实性。为此,客家多数人家子弟读两三年能识文字即自行离馆,开始自谋生计。客家人的教育观体现了客家务实态度。客家人由于生活封闭,自给自足,需要兼通多艺,因而多数客家人兼通多种手工技艺。客家族谱中也鼓励多才多艺的学习。如绵西张氏“族内有明医理、精农学、娴技艺、善贸易者,族正等必广播扬以彰人,善闻风者或能兴起”。东山客家地区除了为数不多的专业泥工、木工、篾工、石匠、铁匠等外,几乎家家有五匠能手,农闲时修房、造屋、做木工、编竹器等一般不请专业匠人。贫苦农民子女读私塾的目的,是指望子弟能识字写简单的字条,可避免吃不识字的亏,会打算盘,能记账,这称为 “读当家书”。因此农村多数贫困子弟读书一二年后便辍学另谋生路。

3.传统性

客家教育观的传统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两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以保存传统文化见长的客家,其教育以科举为导向,强调儒家经典的重要性。黄氏规定:“重诗书,始自四书五经,终子史经集,非儒门书籍,概不可观。”廖氏规定:“读者必先孝悌而后文章,多读经史古文诗赋,读经史古文,则有益于道德经济;读诗赋则文字易工;读时文,则埋没人才也。”“时文”就是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文体的通称,明清时期则指“八股文”,也称“制艺”,而民国时期则指新学内容。可见,客家人的教育更注重传统文化,思想较保守,这是客家文化特性决定的。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热门推荐
  • 独家绝宠:大神虏获小清新

    独家绝宠:大神虏获小清新

    现实里清纯建造师。因为地域差异,游戏里:“老大,她屡次拒绝他的追求,有人送你爱人跑车!”“卖二手市场!”她是游戏里火暴技术流,终有一天将飞机驾照拍在她面前——女人不管是游戏还是现实,有人送你老婆极品装备!”“拆钻!”现实里:“总裁,你都属于我!我的爱情是可以和我一起坐飞机的!
  • 秦岭狼人

    秦岭狼人

    据说,在秦岭深山人们发现了狼人的足迹,一时众说纷云……作者通过对狼人超能力的形象描述,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大快人心的中国版“蜘蛛侠”形象,他古道热肠,英雄侠义,劫富济贫……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俊男风云榜:枭女教师

    俊男风云榜:枭女教师

    好消息,好消息,此文半价促销啦------------------------------------------------------------------------她,是美国king集团的首席总裁。她,是称霸黑道的冷情枭女。她因一时善心大发,摇身一变,变成书香世家的大小姐和已婚妇女,也顺应时事,从一个王者变身成为一个平民老师。【片段一】总裁老公用没有温度的目光望向某女,冷漠的说道:“她回来了。”“哦,那怎样?”某女漠然的问道。“离婚!”男子毫不犹豫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行,那妈问我们离婚理由呢”某女突然想到。“你的回头率太高”得,这小子原来是害怕自己给他带绿帽子。(这是一本不伦不类的女强文,这是作者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本书是我一辈子的痛,也把它当做了一个教训,所以读者请小心进入,小心收藏)小心勿进。【推荐好友文】《狂妃食夫》《废後欺君》《王爷要出逃》《妖孽十三夫》《废妾惹桃花》
  • 毒女逆袭,极品娘亲要翻天

    毒女逆袭,极品娘亲要翻天

    (1对1女强宠文)她,世界最大情报网首脑,为人腹黑无耻,狡猾嚣张,心狠手辣。一朝穿越,她成了她,将军府家的二小姐,天生带毒是个小怪物。初来乍到,强了一男人,丢了清白。来年春天,身上掉下一块肉。哪知道小肉团长大后变成一小恶魔,贪财抠门不说,还专扯他娘的后腿。她问:塞回去重造可以不?某王爷淡定:货物出售,概不退换。无奈,某女只好重操就业混迹古代,咬牙切齿替某王爷养儿子,各种腹黑无耻贪小便宜,机关算尽虐渣渣,最终实现废材逆袭。****一次阴差阳错,某男指着某女道:“他是我儿子?”某女装傻:不是!“本王记得你在上面,”某男逼近继续道:“或许你比较希望本王回忆更多细节?”某女小脸一囧,心道:算你狠。这一局,鬼王完胜。****一天左护卫惊慌跑来:“不好了,不好了,钱公子砸万金当众向姑娘求婚了!”某王爷猛然起身,“来人,抢了钱公子京城所有的产业给姑娘送去,记得要强调那是本王送给她的礼物。”某侍卫嘴角抽了抽,心道:真是无耻啊!某王爷爽歪歪,冷哼一声:敢抢本王的女人活腻歪了简直。这一局,鬼王悟出一道理:自己的女人必须贴上标签。*****于是夜黑风高,某王爷无耻的诱惑小恶魔。“儿子,你只要让你娘亲在这上面签字,老子的金子全给你,怎么样?”某男拿出一张白纸。小恶魔纠结:出卖娘亲真的好吗?“再加本王名下所有不动产,包括狱门!”某王爷继续加重筹码。小恶魔一咬牙,一跺脚:“成交。”是夜,某王爷一脸得瑟的拿着白纸,奸笑道:女人,卖身契都签了,你还跑得掉。这一局,鬼王奸计得逞。****多年后,某女得知真相,一把揪住小恶魔的耳朵:“小金库没收,私房钱没收,零花钱没收.......”至此,小恶魔终于知道什么叫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仰天长叹:不带这样玩儿的。本文腹黑中带着JQ,无耻中碎着节操,贪财中透着真爱,oh!真的很有爱!
  • 仙魔经纪人

    仙魔经纪人

    酒吧门口的一道闪电,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的他,被闪电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被闪电带来的这个年轻人,因为这自身朦胧的欲望,而不自觉地走向了与被视为不可挑战的修真阶层对抗的道路。
  • 迷糊才女的古风穿越

    迷糊才女的古风穿越

    现如今任谁都穿了,姐姐不穿似乎太不厚道了吧?但是...只不过在上课小憩一下也会穿?好吧,我穿我穿我穿穿穿。可是,我的神啊,能不能让姐有点面子地穿?下次我不要被撂在屋顶上挂着啦~~~好歹人家在现代是个有头有脸的才女诶。什么什么,刚来不久就让我赶上诗赋盛宴?武林大会?这可是个结交美男的好机会啊!!美男,姐来了!谁要这个沉默是金的木头啊!就算我救了他,他也用不着以身相许呀!他不是姐的那盘菜...但是为什么当我以为遇到真爱后,我看这木头男越来越顺眼了呢?--------------------------------------------------本文纯属虚构~冷笑话居多~额外附赠侦探情节~喜爱者请收下,谢谢~某罹飘过小罹新文新坑《首席医师的咖啡女仆》:http://m.pgsk.com/a/262408/
  • 玩明

    玩明

    神秘油田的发现,阴差阳错穿越回了明初战场,步入官场的黑暗,改变了古代历史,带给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措手杀死燕王朱棣。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历史
  • 名门嫡女

    名门嫡女

    她是烜赫一时的玉女明星,大权在握的豪门长媳,却阴错阳差穿越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有爹生,没娘教?没关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顺便还能将继母姐妹全都牢牢掌握在手。不幸被设计许配给一个丑陋痴傻的望远侯?呵呵,谁敢设计她?她让她不得好死!嘲笑她嫁给一个傻子?她偏要活得比谁都好!斩荆棘破圈套,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是要嫁给傻子,她也要嫁给世上最美貌、最能干的傻子!本文轻宅斗,重朝政,较慢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