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300000033

第33章 挽狂澜于既倒(1)

●“黑色风暴”席卷神州。粟裕大将奉周恩来之命乘直升机在北京上空“灭火”——哪里闹事,飞到哪里。

●周恩来嘱咐秘书:“告诉刘杰,不能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二机部战功赫赫,岂容抹杀?!中国第一颗氢弹抢在法国人前爆炸了!

●国防工业在武斗中瘫痪,周恩来痛心疾首:“我很难过。我的心情是三个不安:不安,不安,不安!生产上不去,我很痛心,再不能耽误了!

●美国以中国为假想敌人,连续几年进行“高跟”核战争演习。周恩来一再敲响警钟: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防建设第一,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苏联拉上美国共同对我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周恩来正告柯西金:如果这样做,我们就宣布,这是战争,这是侵略,我们就要坚决抵抗,抵抗到底!

●林彪要把原子能工厂从一线迁到三线,核燃料生产因此将长期中断,周恩来毫不含糊地说,工厂不能搬!林彪又以防敌机轰炸为由,要把密云水库存水放掉。周恩来又—次坚决表示反对:那样做,会淹了下游的居民群众,不行!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了!香港。张博士站在山上,望着海的那一边。张小姐偎依在麦瑞的怀里无声地哭泣。麦瑞安慰她:“不要哭,亲爱的,你们会团圆的!”1966年11月7日。罗布泊。

《国际歌》声起。

马兰基地。聂荣臻在戈壁滩上,迎着初升的太阳,缓缓向前走去。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巴黎公社起义、十月革命攻打冬宫、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抗美援朝等历史画面,心中充满了革命的豪情。

在他的身后,有张爱萍将军,有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和指挥员们,有刘杰、刘西尧、李觉等领导同志,有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于敏等一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有无数解放军官兵和家属。

在雄壮的音乐声中,他们慢慢向前走着……

大漠上空,风起云涌。

锣鼓喧天,红旗如林。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聂荣臻忧心如焚:“卫星还放不放?”

周恩来:“放!苏联放了,美国放了,法国也放了,连日本也要放,我们中国还能不放?”

聂荣臻:“科学院领导班子瘫痪,搞出什么‘张劲夫反党集团’!”

周恩来:“胡闹!”

聂荣臻:“七机部更乱!”

周恩来:“马上实行军管!”

国防工业各部代表们来了。客厅里坐满了人。

周恩来:“国防科委、国家科委在聂荣臻元帅领导下,成绩是主要的,原子弹、导弹都上了天。怀疑一切是不科学的,不是毛泽东思想,不是实事求是!”

一天。周恩来在院子里嘱咐李秘书:“告诉刘杰,不能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

又一天。晚上。周恩来在打电话:“中国科学院存放核试验资料的档案橱被撬开,半年多了,还没有查清楚,请你抓紧,彻底追查!”

粟裕在打电话:“好的!”

又一天。夜里,周恩来当面交代:“把贺龙两口子接到这里来住。”

粟裕:“我马上派人去接。”

看见粟裕要走,周恩来又立即唤住:“等等!告诉四机部,王诤是个好同志。前些日子,我让他住在中南海,保护起来,现在让他出来抓工作,以后不能再抓人了!”

山坡别墅。张博士握着麦瑞的手:“谢谢你,麦瑞!”

麦瑞笑着问:“你不再怀疑我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了?”

张博士:“当然,不过,我还想知道,你为什么这样热心?”

麦瑞:“你要知道,我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又是一个记者。我外公很早就到中国当传教士,我母亲也在中国长大。”

隔壁。张小姐和陆小铃偎依在一起,听着广播。

山下。胡少校开着车向山坡别墅驶来。

电铃声突然响起。张博士警惕地:“你们到地下室去,快!”

张小姐拉着陆小铃迅速离去。

麦瑞:“我去开门。”

门开了,胡少校大吃一惊:“啊!记者小姐,你也在这里?”说着,他径直走向客厅。

张博士:“胡少校,你来此有何贵干?”

胡少校:“张博士,我们不要捉迷藏了!”

张博士:“你想干什么?”

胡少校:“跟我回台湾去一趟。”

张博士想把他引开:“走!”

胡少校:“不过,走之前,我还要检查一下!”

胡少校向地下室走去,刚要打开地下室的门,张博士从背后向他连开三枪……

北京。天安门。王旗拉着儿子在广场上走着。

他们来到西单罗圈胡同12号,一个小四合院门口。王旗看了看门牌号码,按了一下门铃。

沈谱——范长江夫人、沈钧儒的女儿,前来开门:“请问,你找谁?”

王旗:“我找范长江同志。我是特地从内蒙古赶来的。”

沈谱:“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王旗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你把这几张照片给他看看,他就什么都明白了。”

沈谱:“啊,那你请进来吧。”

王旗拉着儿子的手,走了进来,在小客厅坐下。老阿姨给他们泡了两杯茶。

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范长江在卧室看着照片,不禁又惊又喜:“这是我1936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拍的照片!”说着,他已经到了客厅,“请问,你是谁?”

王旗:“我原名叫杨?巴特尔。”

范长江在回忆,喃喃自语地:“杨?巴特尔,杨?巴特尔……对了,你就是王大娘抚养的那个孩子杨?巴特尔?”

王旗:“是我,就是我!”

范长江亲切地:“王大娘呢?”

王旗:“她去世了。”

范长江:“去世了?可惜,解放后,我没有能再去额济纳。……唉,再也见不到她了!”

王旗:“我娘去世以前,几次要我到北京来找你。这次到北京开会,下决心非找到你不可。果然,嘿嘿,找到了!”

范长江:“你在哪个部队?”

王旗:“我在……基地。”

范长江:“东风基地?”

王旗:“是的,你知道东风基地?”

范长江:“不仅知道,而且联系很密切。可惜,我一直抽不出时间去看看。三十年了,旧地重游,该是多么富于诗意啊!”

此时,沈谱正在厨房和老阿姨一起做饭,不时听到客厅传来范长江的笑声。

天黑了,范长江把客人送到门口。他突然把小孩抱起来,十分动情地说:“小杨?巴特尔,长大了,要像你奶奶、像你妈妈那样,坚强、善良、勇敢!”

杨?巴特尔:“爷爷,我们还能再见吗?”

范长江:“当然能,一定能!”

1966年12月11日,中央专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三座门举行。

邓稼先正在汇报:“关于……氢弹……原理试验……”由于过分紧张和疲劳,他脸色苍白,满头大汗,说话结结巴巴,气都喘不上来。

周恩来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条毛巾:“不着急,慢慢说!在座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核武器本来就挺吓人,看你这么紧张,我们连心脏病也要吓出来了!”

人们哈哈大笑,邓稼先也笑出了声,全场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此时,朱光亚正乘车急急赶往三座门,只听他不时地叹气:“嘘!……嘘!……”司机知道,他心里有事了。这是他的习惯:有了心事,闷在心里不说,别人也不好问。他匆匆走进会议室,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

周恩来向他点了点头,继续说:“今天着重研究了人造卫星问题,首先是运载火箭要加快,1968年要把C型导弹搞出来,D型导弹也可以试,洲际导弹也可能搞出来,全部要在这四年之内解决。这次氢弹原理试验,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后最重要的核试验,它将证明你们摸索到的氢弹原理是不是正确,也将预告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什么时候炸响。和过去几次试验相比,这次试验的最大特点是威力大,爆炸点底,地面放射性污染比较严重。尽管程开甲等专家反复论证,认为安全可以保证,但我还是很不放心,因此务必请各位注意:安全,安全,安全!安全第一!如果天气不好,条件不具备,宁可推迟试验,或者暂不试验,也不能对试验场区下风地区造成污染和危害!程开甲同志,你能保证吗?”

程开甲站起身:“总理,我保证!”

王淦昌、陈能宽、邓稼先、朱光亚、张蕴钰、李觉等纷纷起立:“请总理放心!”“绝对保证安全!”“总理,你放心吧!”

周恩来摆摆手:“大家请坐下。你们的保证,我相信,我高兴!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突破乌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靠的就是这股劲,就是这种精神。今天,我们搞‘两弹一星’,靠的也是这股劲,也是这种精神。不同的是,精神加物质,这个物质就是科学。你们科学家有了这股劲,你们将军也有了科学,这就如虎添翼,有了翅膀,天高任鸟飞!我本来应当和你们一起去罗布泊,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分不开身了。中央专委决定,由张震寰同志担任这次试验的总指挥。好吧,我衷心地祝你们成功!”

1966年12月27日。罗布泊。马兰机场。聂荣臻走下飞机。雪花在飞舞,他望着天空,微微叹了一口气。

张震寰立正敬礼,聂荣臻举手还礼,和他热烈握手,一边问:“天气预报怎么样?”

张震寰:“很快会好转。”

聂荣臻:“那好。”

此时,在一百一十米高的铁塔上下,几十名青年男女在紧张地忙碌着。

天色暗了下来。李觉来到铁塔下,大声喊着:“要安插雷管了,塔上的人快下来!”

人们纷纷从塔上爬下。曹淑华下来之后走到李觉面前:“李部长!安插雷管,我要参加!”

邵乃林:“女同志,靠边!”

曹淑华:“女同志又怎么啦?我在塔顶还不是干了二十个日日夜夜!”

邵乃林:“好汉莫提当年勇。同志,现在是安插起爆氢弹的雷管,明白?”

曹淑华:“那又怎么样?人家马国惠还把头枕在氢弹上睡过觉呢!”

李觉:“真的?马国惠,你真的头枕着氢弹睡过觉?”

马国惠笑着点点头。

李觉:“哈哈,这可是头条新闻!”

马国惠:“这有什么!没有安插雷管,氢弹是不会爆炸的。”

李觉:“你在哈军工教科书上看到过?”

马国惠摇摇头。

邵乃林指着铁塔:“李部长,你看,这铁塔上下,光我们哈军工六五届的同学就有二十多个,谁在教科书上看到过氢弹是怎么安插雷管的?”

李觉点头微笑:“是呀,是呀,你们去年刚毕业,一来就上了战场,一年多工夫就成了技术骨干,了不起啊!”

邵乃林:“嗨,这有啥,‘实践出真知’呀!”

曹淑华:“嗬,小邵,你还是个哲学家嘛!闲言少叙,言归正传,李部长,今天晚上,我要跟你们一起上铁塔,安插氢弹雷管!”

黑暗中响起了一个声音:“不行!”

这是陈能宽。他严肃地说:“谁上去安插雷管,这是试验基地党委的决定。”

邵乃林:“明白?”

曹淑华撅着嘴,把舌头一伸,做了个鬼脸:“明白!”

李觉掏出怀表,时针指向九点:“时间到了。”

陈能宽把手一挥:“上!”

马国惠、李植峰、邵乃林、钱云富、李祖卿等和陈能宽一起登上铁塔。

塔顶是爆室,在风雪中摇晃着。

陈能宽拿出一个信封:“启爆开关的钥匙就在这里边,大家各就各位,放心地干吧!”

铁塔下,李觉在雪地上来回走着。

张震寰、张蕴钰焦急地等待,时而望着天空,时而望着铁塔。

铁塔周围已空无人影,只有值班的军官和战士在岗位上。

邵乃林:“枕着氢弹睡觉的英雄,我要插雷管了,你可以在边上看着。”

马国惠:“我不看。”

邵乃林把手搓了搓,用嘴吹了一口气,慢慢地把雷管插在即将爆炸的氢弹上。

罗布泊。风雪茫茫,一片混沌世界,只有高高的铁塔迎风挺立。

此时。马兰基地招待所。朱光亚不停地来回踱步,发出一声声“嘘!……嘘!……”他一会儿望着窗外的天空,一会儿又在房间里走着。

此时,在另一个房间里,于敏也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雪花在飘呀飘呀,心急如焚地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

1966年12月28日12时。基地上空出现了一片蓝天。

张震寰一声令下:“起爆!”

氢弹装置像电闪雷鸣一般爆炸了!蘑菇云随之升向高空。

此时。于敏一个人躺在床上,两眼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心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紧张、焦急、忧虑……试验的结果怎样呢?他和战友们一起日日夜夜探索到的氢弹原理是不是得到了证实呢?突然,唐晓威、吕敏等破门而入,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于敏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我看看!”他望着一行行测试数据,眼泪一滴滴流了下来,情不自禁地欢呼,“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欢呼声响彻马兰基地,响彻罗布泊,一直传到北京周恩来的耳朵里。他放下电话,双手掩面,是喜悦,也是痛苦……

晚上。刘杰、刘西尧等在一片造反派的吼叫声中乘车进了中南海。

周恩来双手叉腰,站在中南海西花厅大门口,听着远处传来的高音喇叭声。看见刘杰、刘西尧等人,他大步上前,和他们热烈握手:“试验成功了!祝贺,祝贺!”

大师傅准备晚餐,服务员在倒酒。

周恩来笑道:“他们反对我,我无上光荣!‘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风也好,浪也好,任何时候,我最关心两件事,一是水利,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死;一是上天,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氢弹原理试验成功了,但要把原理变成氢弹,变成自卫的武器,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尤其在目前,到处乱哄哄的,要千方百计把科学家保护好。宁可我们受苦,也不能让他们遭难,培养一个科学家多不容易啊!”他举起酒杯,“今夜得宽余,喝酒吧!”

人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戈壁滩上。一座原子能工厂。响起了“抓革命,促生产”、“反对管卡压”的口号声。

总工程师姜圣阶说服造反派们回车间:“操作规程不是管卡压,绝对不能违反!”

正在这时,一个小伙子奔来:“姜总!不好了!”

话音未落,车间传出警报器的狂叫声。人们惊呆了,几十双眼睛一齐望着姜圣阶。

姜圣阶毫不犹豫地把手一挥:“共产党员们,跟我上!”

人们跟着姜圣阶冲进大厅,只见红色的剂量灯一闪一闪地亮着,警告人们大厅里已有放射性物质。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电话铃响起。

周恩来在接电话:“事故排除了,好,好!姜圣阶他们怎么样?”

工厂,军管组长在打电话:“他们一连奋战了三十多个小时!”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在打电话:“我马上派专机去接他们来北京检查身体!”

一架飞机,在戈壁滩机场降落。

姜圣阶坐在台阶上,坚决不走。军管组长劝他:“姜总,这是周总理的命令!”

“可我不能离开工厂。你知道,第一颗氢弹在等着!……替我谢谢总理!……”说着,姜圣阶双手掩面,他哭了。他想起1947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在工厂参观被一个白人啐了一口,气得姜圣阶要揍他,被人们拦住。……他想起,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听说美国飞机轰炸了他的家乡东北,他又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大吼一声:“我要回国!”好心的朋友劝他:“留下吧!”他说:“不,我不愿寄人篱下!我是中国人,我要保家卫国!”他想起——

人们早已上了飞机,可姜圣阶硬是不走。军管组长急了:“警卫排,紧急集合!”

警卫排列队站着。

军管组长:“姜圣阶同志,周总理命令:人命关天,一分钟也不能耽误!请立即执行!”

姜圣阶用手帕擦去泪水,站起身走向飞机。

军管组长率领警卫排跟在他后边,生怕他要逃跑似的,也像在为他送行。一直等他上了飞机,战士们才向他致军礼告别。

北京。周恩来到医院看望大家。他紧紧握着姜圣阶的手:“听说你无儿无女!”

姜圣阶:“谁说的?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都是我的儿女!”

周恩来:“好,好。我也跟你一样,无儿无女,可我把天下的孩子,都看做是我的儿女。”

姜圣阶:“总理,放射性污染是有一点,但并不厉害,更不可怕。这些天,各种检查都过了关,还是让我先回工厂吧!”

人们一齐嚷嚷:“让我们回去吧!”“姜总一个人留下,多休息几天。”“氢弹要上天,一天也不能耽搁呀!”

周恩来:“不行!安全第一!没有医生批准,谁也不能走!”

1967年。黑色的“一月风暴”席卷神州大地。“夺权!”“夺权!”狂喊乱叫和大字标语触目惊心。

晚上。粟裕大将,国防口军管小组组长,乘直升机在北京郊区上空“灭火”——哪里闹事,飞往哪里。

于敏,核武器研究所氢弹理论部主任,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整幢大楼黑洞洞的。他站在窗前,只见广场上黑压压一片,两派群众各在一边,严阵以待,一触即发。

粟裕一行从天而降。人们喊着“欢迎亲人解放军”的口号蜂拥而上。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告诉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告诉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告诉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精心选取了很多古今中外流传广、给人启迪的机智故事,并且每个故事的结尾都附有精彩的点评。这些形式不拘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有着深刻的寓意。
  • 爱情使用说明书

    爱情使用说明书

    长相很清纯,笑容很职业,捅人不流血。这是冷冰冰给自己的中肯评价。俗话说,少壮忙学业,老大拼事业。课堂和职场都没有教给她关于爱情的只字片语,感情世界几乎处在放空状态。作为律师她可以伶牙俐齿,但在爱情方面她却常常哑口无言。偶然的一次年会抽奖让她意外得到了一本《爱情使用说明书》,从此踏上了由实践检验真理的漫漫长路。
  • 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哈佛优等生的成功.除了他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外,还取决于他们在点滴之间培养起来的智慧和能力。本书汲取百年哈佛培养优等生的经典智慧,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和归纳。旨在为广大青少年和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读本。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烦死了”这三个字你一定说过,甚至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时时将它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脱口而出。烦恼已经成为影响都市人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无法驱走它,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将烦恼、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消除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是驱赶烦恼的最好方法,但一些人不懂快乐,总被坏情绪占了上风,或是错误地将逃避、麻醉当成了快乐。快乐是选择,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寻找快乐、养成快乐的习惯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重生枭女归来

    重生枭女归来

    他抓住她精致的下巴,微微低下头,他眯着充满冷意的寒眸,全身散发出危险的气息,“小猫,我给你三年,三年后我等你,别让我失望。”她勾起唇角,美丽的脸上扬起一抹自信,狂傲不羁笑容,挥开他的手,“我的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势在必得的笑意,“你会是我的。”沐冉沐氏将来的继承人,她睿智、自信、美丽、大方.有着南辕北辙的双重性格。温文尔雅的未婚夫雷撃凡把她捧在手心中呵护备至,她享受着至亲疼爱,挚爱的浓情。没想到在她未婚夫生日的当天,她看似可爱单纯的双胞胎妹妹沐灵,却精心的策划了一场阴谋。。。再次醒来她重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单亲家庭,成为有着赌鬼妈妈和混混哥哥的普通高中生。在学校有着‘猪小妹’之称,愚笨、丑陋,老师想尽办法要把她踢出学校,同学们闲来无事欺负、嘲笑、愚弄的对象。但是不管身份如何的改变,灰尘是永远无法掩去钻石光芒的。当她本身的自信、冷然、狂傲、优雅的气质散发出来时,她成为了学校最为闪亮的那颗星。老师的称赞,同学们的崇拜,校草学长的青睐。。。雷撃凡由╭(╯3╰)╮错爱813领走,撃凡乖乖别哭!爱爱会对你很好的。女主季悠然由╭(╯3╰)╮qq宝贝最爱领,常常联系哦!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