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53

第53章 附篇:唯识三字经(4)

一、遍行,谓此种心所,到处可以相应,故名遍行。而此相应之义。例如眼见花,乃眼识分别此花之境,若彼时因见花而欢喜,即知有随眼识所起之喜受心所。此遍行心所,又分五种,今略依看花为例解之。

(一)触……眼识初接触花

(二)作意……接触即起看见的意

(三)受……作意见了即有感受

(四)想……感受苦乐后则想象

(五)思……想象了则思维造作

任何心王起现行,此五种心所皆能与之和合而助其作用,是谓“遍行”。

二、别境,此亦有五类。

(一)欲……缘所乐之境而发欲求

(二)胜解……缘决定境能了解

(三)念……怀念以前之境界

(四)定……缘所观察境令心得定

(五)慧……缘所亲境而能简择

三、善十一。

(一)信……正信佛法

(二)惭……对己有惭

(三)愧……对人生愧

(四)无贪……不贪名利等

(五)无嗔……遇若不怒

(六)无痴……明了事理又名三善根

(七)勤……精进修行

(八)轻安……吾人身心轻快安适

(九)不放逸……约束自己不敢放弃

(十)行舍……行而能舍不起执著

(十一)不害……不损害众生

四、根本烦恼六。

(一)贪

(二)嗔

(三)痴与善心所中三善根相反

(四)慢……我慢等

(五)疑……狐疑不决

(六)恶见……或再分为身见边见等五种

五、随烦恼,分为小中大,共二十种。

十小随

忿……忿怒

恨……怀恨不忘

覆……覆藏罪过

恼……对逆境热恼

嫉……嫉人荣利

悭……匿财不舍

诳……假诳于人

谄……谄媚他人

害……损害有情

……傲

二中随

无惭……于己不知羞惭

无愧……对人不知愧耻

八大随

掉举……暴躁

昏沉……昏昧沉下不任作事

不信……与信相反

懈怠……与勤相反

放逸……与不放逸相反

失念……与念相反

散乱……与定相反

不正知……谬解事理

六、不定共有四种,其性不定为善,亦不定是恶等。

四不定

(一)悔……如悔不赌博是恶,悔不读书是善。

(二)眠……休养精神为善,失时过多属恶。

(三)寻……将谋一事,心中寻求

(四)伺……此即寻求较细者。

大概以前所讲为“心王”及“心所”,吾辈听讲之后,应思索一下,何谓心王?何谓心所?心王者即八种识,八识何由而起?是皆由藏识中种子发生一切现行,则前七识皆依第八识为根本也。七八两识非吾人所能见者,而表现于外之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皆由此根本识传出而起作用,设若此藏识不存在,则外六识亦失其效用,即《中庸》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等是也。由此可知前五识如五窗户,因各窗形相不同,则所出之作用亦异,然其发源于藏识则一也。亦如此电灯,虽可各处发光,而实出于一总电池。简言之,则一心而有八种不同之作用,即名八识。又讲唯识即是吾辈考查心之作用,共有若干,然究竟除此八种识之外,尚有别作用否?须知不止此数,盖八识心王,不过为主要之作用耳。其余之心所,则为心王之眷属,所谓附属作用,完全随心王而起者也。昨讲五十一种心所,实则心所尚不止此,如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破除八万四千烦恼,当知此亦不过简单言之,使人易知耳。

柒 识之四分

凡识或心所,皆各有四分。

一、见分……例眼识能分别事物,此为“能分别”者,与镜之能鉴各物形象无异。

二、相分……是即“所分别”者。例眼所见之物,即名相分,亦如镜中所现之影是。

三、自证分……如镜之本体,光及影皆由影起者是。

四、证自证分……此如镜背,为镜体所依者。

由观此四分之变,可知山河大地,微尘细物,皆是识所变现。如演戏无异,吾人皆在此戏场中,然一面看戏,一面又在其中唱戏,以故始终迷而不悟,常执此心识为是实我,而又执世间万物是为实法,于是乎完全谬误,其道已左矣。以执实我故,遂生贪求,贪求不得,则生嗔恨,而烦恼随之,是名烦恼障。又如有人学习外道,执著不舍,自以所知者为障,再不肯学其他善法,是名所知障。因有此二障,故本性迷焉。佛为悲愍众生,故乃说唯识,先破我法二执。

捌 四缘

今问识究竟云何变成我法乎?则曰:是皆由有种子而发生,此种子之作用,本遍法界,而藏于识,须待他缘助之,及至成熟,方起现行。如有人宿世已有佛法种子,在小儿时无人为之启发,亦与常人无异。苟来此听经,则一闻其心必欢喜信受,故知虽有种子之因,亦必待有缘为之助焉。缘可约分为四:

四缘

一、因缘…………种子为因,发芽为缘。

二、所缘…………见所取之相为缘。

三、等无间缘……生灭之缘,刹那相续,平等无间。

四、增上缘

顺…如人学佛,因缘具足,有人助成之。

逆…如人学佛,有人阻碍之,更促其精进。

四缘之中,有二缘最为紧要。一曰因缘,如吾人之学佛,依经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则知吾人皆有此佛性之因,以为成佛之缘也。二曰增上缘,如虽有成佛之因,尚需得善知识引导之缘,乃能达此成佛之目的也。

玖 三量

既知识缘,再明识量。量者如以尺量物,然何谓识量?即识之能缘见分是也。盖四分中之见分,依种子而起现行时,能缘诸境界者。其量有三:现量、比量、非量。

一、现量 即依现前能见之物,或能闻之声,有眼耳识之见分,能直接缘取,不假计度等分别,是谓“现量”。如案上有杯,眼能见之,此眼识缘杯时之最初刹那,实不知为杯,并不知此名何物。离开“名言”“种类”等之计度分别,是名“现量”。盖此最初之时,仅由眼见非经意识分别,若至第二刹那,经意识分别为何物、何名时,则非现量矣。

二、比量 如既见物,然后以意识计度之,或以他物相比较而量得者,则谓之比量。

三、非量 即前之现、比二量,有错讹时,皆名非量。除此三量之外,复有所谓“圣言量”者,是佛亲证,凡夫虔诚信受之。加佛能知四空天有无身之众生,此界常人既不能知,更非现量能证,比量能得,唯依佛圣者亲证,转示众生之言为最宜。故吾人学佛,最重要者,即在信圣言量。盖吾人有用现比量不能得时,非用圣言量无从下手。

拾 三境

说三量已,再讲所缘之三境。

三境

独影境

带质境

性境

一、独影境独影者,不过是境界之影像。非前五识之所缘,全系意识之所造。如所云龟毛兔角等,并无是物,眼等不能见,而意识皆能想象及之,是谓无质独影境。又若真如之不生不灭,吾人当未能亲证,仅依意识想象时,亦非实在真如,不过是真如之影子,此可云有质独影境。但彼质不生,亦非实质。

二、带质境此境分二,一曰“真带质”,是以心缘心。如末那识缘阿赖耶识为我时,两皆属心法,其所执之我相,是由托赖耶之质而变起,故名“真带质”也。

二曰“似带质”,是以心缘色。如由眼识见分,带物之本质而自变其相分以缘之,以色是假法,故名“似带质”。

三、性境如前五识,缘色、声等五尘所成之物时,既有实体,复能得其实用,故名“性境”。性即实也。

拾壹 三自性

复有三种自性,次析言之。

三自性

一遍计所执自性

二依他起自性

三圆成实自性

今先讲第二种名“依他起自性”,即谓世间之诸有为法,均依他众缘而生起。如阿赖耶识等心法,草木等色法,皆非能自起,只是凭依众缘,变现而有,是谓“依他起自性”。若人妄执有为是实,如末那识之计阿赖耶执之为我而不舍者,是谓“遍计所执自性”。若如末那识不执阿赖耶识为我,或智人悟世间皆虚等,则名“圆成实自性”,谓此性乃圆满成就而真实者也。再以例证,如戏是依他起自性,若看戏者执为实物实事,此即是依依他起自性而生遍计所执自性也,如能了知此戏非真,皆是假相不执为实,即圆成实自性。

三自性

依他……戏

遍计……执戏为实

圆成……了知是戏

世间万事,是一台大戏,吾人自演亦自观看,惜乎演得高兴时,皆忘其是戏。可云举世皆遍计所执之性,唯学佛人,正求了解是戏,即有得圆成实自性之希望。

拾贰 三无性

复有三无性,是佛恐人仍执三自性是实法,而成法执,因依彼三自性,而建立此三无性,如下表。

三无性

一、相无自性性…………依遍计立

二、生无自性性…………依依他立

三、胜义无自性性………依圆成立

一、依“遍计所执自性”而建立“相无自性性”,盖“遍计所执自性”,只有名相,本无自性,是谓“相无自性性”也。

二、依“依他起自性”而建立“生无自性性”,盖依他之性,是依众缘而生,亦无自性,是谓“生无自性性”也。

三、依“圆成实自性”而建立胜义无自性,性虽圆满成就真实,是最上胜义,而实即无“遍计所执自性”,故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也。

此三无性是诸佛秘密言说,何以故?以诸法不完全是空,此空法虽说空无一切法,只是对治执有之病。若人不知密意执为全空,则将以为善恶因果,皆属乌有,虽造恶业无忌惮。以是义故,须知空是秘密说,为对治着有者而发。因此亦可悟密宗专门持咒,能即身成佛者,亦不可泥执为实法矣。盖佛恐世人着有,以空药对治,或复有人执著以一切为空,恣意造恶,拨无因果,佛大医王,悲此恶取之空,乃又下治空之药,而说唯识。此唯识之学,即于三自性中,以依他起为重要,而扩充其义,不着于有,亦不着空,所谓非有非空,是为中道第一义谛也。

拾叁 经论

唯识之教,究依何经论而建立耶?凡此一宗,所根据之经论,有六经十一论。

拾肆历史及结论

唯识一宗,创自何人?固然所有诸经,皆释迦牟尼佛所说,惟专倡此学而能成宗者,相传乃是弥勒菩萨。弥勒义为慈氏,故本宗亦名慈宗。盖昔印度有一无著菩萨,证初地后,即得神通,升兜率天宫,请弥勒菩萨降于中印度,说五部论(《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分别瑜伽论》、《大乘庄严经论》、《金刚般若经论》)。无著菩萨更造《显扬圣教论》等,为之阐扬。其弟世亲菩萨,时习小乘,每毁谤大乘,由无著菩萨,劝发信心,令注解《摄大乘论》等,乃由小入大,转而赞扬大乘。世亲之后,复有护法菩萨等,解释世亲菩萨所作之《唯识三十颂》。护法之后,戒贤继之,是时玄奘法师至印度,依戒贤学,及归国后,更集诸师之论,释《三十颂》合成一部,名《成唯识论》,如是震旦有唯识宗。在印度尚无此宗名目,只有空,有二宗。当时主空者有智光大师,主有者有戒贤大师,戒贤为护法弟子,与智光同住那烂陀寺。玄奘亦至该寺就学,如是自弥勒数至玄奘,共为六传。玄奘之弟子窥基,更为弘扬,作《成唯识论述记》,先后制论疏约有百部之多。后因禅宗自夸不立文字,致令一般人遂轻视法相,而此宗渐衰,书籍亦失落殆尽,在中国几成绝学。迄今各国交通,科学昌明,惟此唯识之学,足以对付之。愿诸君即了知唯识之境,再起观行,而无上佛果,乃得成就矣。

佛法恒说夙根,唯识明有种子,历验不爽。余此次在汉口佛教会讲拙作《唯识三字经》,以听众多初心,不敢奢望,虽有研究者,或嫌名浅而不经心,故讲时但求显出以畅言,不敢深入而晦意。不意讲毕约一星期后,竟有预听周文澜居士录稿见示,乃能将讲室直畅本怀,一切兴到之谈,皆和盘托出,文既清爽,复少谬误,不啻若自余口出,余乃叹为希有矣。盖吾往在宁、沪、京、湘各处讲唯识,或听众竟未能记,虽有记亦挂一漏万,且多矫揉造作,送稿就正者,非大加删削不可。今此稿并非多费余心,即公然可观,亦可云余讲唯识来未有之胜缘也。阅毕记兹因缘,用劝周居士从此精进,尤望同听或未听而随喜者,更多于此学发心焉。民国十七年又二月,大圆阅记。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热门推荐
  • 狂宠极品庶妃

    狂宠极品庶妃

    YY版精彩简介(能从文文中发现无限JQ的都是好娃子!)情景一:月黑风高夜,某女包袱款款,正欲爬墙...某男站在墙根下问“半夜三更爬墙头,这是去哪儿啊?”某女以为是家丁,不知者无畏的回答“打包离家出走啊!”某男想用男色引诱美人回心转意“王爷长得如此英俊,八块腹肌,气质无双,你也舍得走?”某女终于激动了“丫的,那厮是个短袖,帅有毛用,对女人不行,你想要就送你啦!”某男俊脸一黑,一把将此女抗上肩头,咬牙切齿的在空气中留下一句无限遐想的话“本王行不行,今晚让爱妃亲自试试!”便向卧室冲去!两人经过一番肉搏和协商,只听红罗帐内,某女骑在王爷身上~某王爷磁性撩人的嗓音响起“爱妃,用力,嗯,舒服”某女娇喘吁吁的回答“爷,这样行吗,人家好累”某王爷“再坚持一下,对,就是这样,爱妃还可以再用力点,啊,爽!”某女大怒:“使你妹!老娘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只好更加卖力按摩!门外几人听的血脉喷张,他家王爷不是攻,竟然是小受!(咳咳,想歪的捂脸去面壁...)情景二:龙云国左相之子:苏明轩俊美温柔、多情儒雅,乃全龙云国待嫁女性的头号夫君人选对某女眨着桃花眼说“美人,本公子的卧房门随时为你敞开”某女继续盯着账本,毫不怜香惜玉回答“既然公子如此寂寞...来人啊,晚上将百花楼老鸨喂了春天的药扒光了送到公子卧房床上!”情景三:红木大床吱吱呀呀响了半夜之后,某王爷含羞带怯的用被子捂住胸口“爱妃,人家是第一次,没名没份,你可要负责啊!”忘了自己才是被吃的某女灵机一动说“那第二次就不用负责了吧?”于是,魔抓向着某男伸去,床榻再次吱吱呀呀的响起~某狐叉着小腰,翘着尾巴,挥舞毛爪:喂喂,说你呢,别光笑不收藏!某狐最大癖好就是被花花、钻石、月票砸晕,文思便一发不可收拾!◆◇◆◇◆◇◆◇◆◇◆◇◆◇◆◇◆◇◆◇◆◇◆◇◆◇◆◇◆◇正剧版简介:现代天才腹黑奸商女浴室滑倒,穿越在草包花痴的相府三小姐身上!公然调戏太子!龙颜大怒,赐婚给他国断袖王爷!被丞相老爹视如弃子,还被大夫人和小妾及两个姐姐“不小心”整死了!再次睁眼,已然不是那个白痴的“她”!上一世,自己奉公守法,老天却让她意外身亡!这一世,就让她好好做个奸商,去为祸众生,咳咳,不对,是造福苍生!谁敢欺负老娘,必定十倍奉还!嫡姐伪善装温柔?用计让你泼妇骂街,再也没脸出门!
  • 王牌甜心指令

    王牌甜心指令

    “想知道你的身世,那就来这里。”一张莫名的邀请函使对甜点毫无经验,仅凭借着超常的嗅觉的菜鸟新手夜允珂来到了传说中皇室的贵族甜点学院。仅为了在四年一届的“卡斯兰帝皇家甜点”大赛中取得冠军并且找到父母,没想到刚入学就麻烦接踵而至!本来身为初级部菜鸟的她莫名其妙的被分配到了高级甜点部!更倒霉的是第一天就华丽丽的在校门口摔倒,被中级部学姐的挑衅!奈何四位高级部的精英恶魔殿下对她偏偏特别照顾。梦幻终会破碎,这特别的照顾竟然隐含着令人震撼的阴谋……!当她在朋友和导师的帮助下从一场场一赛中脱颖而出…从菜鸟进化成大神…当她站在这个甜点界的巅峰时。才发现她的身份竟然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汽车维修基础

    汽车维修基础

    以汽车维修工艺及技术实践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分别讲述了汽车维修技术基础、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及设备、汽车维修测量技术、汽车检测设备、汽车维修管理等内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皇家幼儿园

    皇家幼儿园

    各位朝中的大叔大哥们,把你家的儿子女儿都交给本公主教育吧!保证师资力量雄厚,宰相大人教历史,状元郎教诗书,还有将军大人负责兵法,连女孩子的女工都是太后亲自教导。哪里去找这么厉害的幼儿园?快来速速报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首席的杀手老婆

    首席的杀手老婆

    纽约,难以计数的摩天大楼林林立立,在夜色下,玻璃窗照映出来的光辉组成夜的天际线,壮观而妖娆。帝国大厦,今晚将有一场豪门盛宴即将举行。被邀请者,是全世界的商政巨子,最多不超过两百名邀请者入场。整条街道,被封锁,武装力量布满街道,宛如森严壁垒,行人难于靠近。一辆一辆世纪豪车在安排下缓缓驶入停车场,走下来的客人,个个都尊贵不凡。在离封锁大街一公……
  • 浩气天魔

    浩气天魔

    在林无上15岁的时候,无上接过家族使命:镇压大元朝气运,修炼浩然之气,成为下一任林家家主。而他父亲则因为用自己的气丹压住大元朝气运,替自己的孩子争取了三年的时间,为大元尽了最后一份力死去了。从父亲的安葬中,无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卖掉了祖宅,安葬好自己的父亲,无上带着收养的妹妹、老仆林伯在哀牢山脚下搭起简单的三间茅草屋开始在此为父亲守孝三年。通络圆满的他,却无法修炼出气丹,反而需要妹妹用气丹照顾他。本来是读圣贤书、通圣人礼的小小书生林无上,因为家族这一场变故,彻底爆发了,开始志与强,誓要弃文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