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49

第49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10)

菩萨修十波罗蜜多胜行,断十重障而证十真如。菩萨于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断二障种子,证二空,至解脱道,舍余有漏(有漏善三无记法全异熟生少分)及劣漏种(即十地中所生现行及此种类中下品种)证四智菩提四涅槃妙果。此菩提涅槃二果,正为转舍烦恼、所知二障所得,即转烦恼障得涅槃,转所知障得菩提,名二转依。此二转依即究竟无漏界,即是唯识五位之究竟佛位,是佛果,也就是妙觉。《唯识三十颂》云:“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此颂之意:

一者“无漏”,至究竟位,诸漏永尽,非漏随增,其性清净圆明,故名无漏。

“界”,界即藏义。大菩提能含摄有为诸功德,真涅槃能包藏无为大功德故。又界者,因义,此大果或为所缘或为增上,出生五乘利乐事业故。

二者不思议、善、常、安乐,究竟无漏界二转依果体所具有之殊胜德性。不思议者,此转依果,甚深微妙,超过寻思言议道,绝比无方,故曰不思议。

三者善,善有四义:一、清净法界真涅槃,离生灭,极安稳。二、四智心品大菩提。妙用无方,极巧方便。三、无为有为,二皆顺盖。四、与不善法相逢,故说为善。

四者常,常者真涅槃无生无灭,性无变易,故说为常。大菩提所依真如常如,又所化有情无尽期故,无断无尽,亦说为常。

五者安乐,安乐者清净法界,众相寂静,故名安乐。四智心品,永离恼害,故名安乐。此二自性皆无逼恼亦能令一切有情安乐,故二转依果俱名安乐。

解脱身者,解脱生死及缚法所得果身。二乘唯永远离烦恼障缚,无十力等殊胜功德法,故但名解脱身,不名法身。

大牟尼者,牟尼梵语,此言寂默,即一切法性相离言不二法门。大觉世尊,成就此不二法门无上寂静法故,名大牟尼。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不惟名解脱身,亦名法身。如《解深密经》云,由解脱身故,说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藏本意谓相似而平等)。由法身故,说有差别。

法身者,诸功德法体依聚义。法身有总相别相二种,此所言法身,兼如如如如智,二法,即总相法身,三身之总称也。

菩提,梵语boadhi,意译为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声闻、缘觉各于其果所得之智慧。此三种智慧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含有平等、圆满之意。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然而所觉悟之境有事理二法。理者,涅槃也,断烦恼、证涅槃之一切智,通三乘之菩提。事者即一切有为诸法。断所知障,知诸法之一切种智,为佛菩提。佛菩提通此二,故云大菩提。其体为无漏八识。菩提断所知障故,第八识离有漏,变现无漏清净之色心,住生死涅槃无差别,利乐有情名曰菩提。

菩提有四无漏智与之相应。

1.大圆镜智相应,此转有漏第八识所得。此智离我、我所执及一切能取、所取分别,能缘的行相及所缘的内境,皆微细难知。而与一切境相不愚不忘,性相清净,离诸杂染,涓一切纯净圆满色心现行功德所依,又任持一切种子功德,能现生佛果依正二报,及余三智之影像,无间断,尽未来际如大圆镜,能影现众多色相。

2.平等性智相应,此转有漏第七识所得。此智无我无执,观一切法及自他有情愿皆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随十地诸菩萨所乐,示现他受用身及国土等种种影像。

3.妙观察智相应,此转有漏第六识所得,此智善观一切诸法不出二相,无碍自在而转,又摄藏无量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及所发生六度、十力等无量功德无量珍宝,于大众会中,起无边神通,自在转大法轮,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4.成所作智相应,此转有漏前五识所得,此智为欲利乐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遍于一切世界,亦现种种无量数不可思议变化三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事。

如果转有漏诸法,得四无漏智,即前所述之“转识成智”或“转识得智”。于佛果地,诸心心法分位,所现诸功德中,智最胜,以智为名,具足四智,得大菩提是究竟佛果位,而得涅槃。涅槃,梵语nirvāna,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等。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般,为梵语pari之音译,安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涅槃(大,即殊胜之义,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唯识学立四种涅槃:

1.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又称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清净涅槃、性净涅槃。谓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理。一切诸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然本来自性清净,具有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然如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且言语、思虑皆泯绝,唯圣者始能自内证之。

2.有余依涅槃,略称有余涅槃。谓断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之理。烦恼障虽灭,然尚有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称有余依涅槃。

3.无余依涅槃,略称无余涅槃。谓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即烦恼障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失去一切有为法之所依,自然归于灭尽,众苦永寂。

4.无住处涅槃,谓断所知障所显现之真理。即断智之障,则得生死、涅槃无差别之深智,于二者无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唯常与大智大悲相辅,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然虽起悲智二用而体性恒寂。

以上四种涅槃之真如体理虽然有别,但其真正显得者,则为后三种涅槃。因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则为灭尽烦恼、依身、所知障后,方显得者。若论凡圣一切对于此四种涅槃之具与不具,则一切有情皆具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二乘之“无学”既已断尽烦恼,故具有余依、无余依二种涅槃;佛悉断尽烦恼、所知二障,故具四种涅槃。

佛果妙觉位所得二转依果,为无量无边大功德法所庄严,甚深微妙,故称法身。此法身相有三:

1.自性身,指自性本有之身,非依后天人为而得者。依唯识学所说,此身即诸如来之真净法界,为受用、变化、平等之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足无边无际之真常功德,而与法身同体。然法身仅意味功德法所依,为凸显自性得之义,故立自性身之名。

2.受用身,指圆满一切功德,住纯净之土,恒定用法乐之身。唯识学谓受用身即为佛身,其自身能受用广大之法乐,并能令其他众生受用法乐。受用身可分为二:(1)自受用身,为佛自受用法乐之身。即实智身,系与大圆镜智相应之无漏的第八识所变现;乃历三无数劫,积集无量佛智,修自利之行,生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妙圆净之常遍色身,而自受用微妙之喜乐。此身有酬因所感之义,故亦称报身。(2)他受用身,系佛之平等性智所示现之化他的微妙净功德身。佛以大慈悲而应十地菩萨之根性,示现十种相海,居于纯净佛土,令诸菩萨受大乘之法乐。佛为初地菩萨所示现之形相为百叶台上之身。为二地菩萨示现为千叶台上之身;乃至为十地菩萨所现者,为不可说不可说台上之身。其一叶即三千大千世界。十地大菩萨历三无数劫,修利他之行,满足所证之色等化身;为众生现种种形,说种种法,而受大法乐,称为他受用身。此身有应身示现之义,故亦称应身。

3.变化身,又作为化身、变易身。诸佛为欲利益安乐地前菩萨、二乘及六趣等众生,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令彼脱离恶趣,出离三界,而入于初地。

法身有三种,佛土亦有三种。

1.法性土,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又作法身土、法性净土、法土。《大乘义章》卷十九谓:“法性土者,土之本性,诸义同体,虚融无碍,犹如帝网,亦如虚空,无碍不动,无所有等,同体义分,《地经》所说真实义相,即其义也。……彼土实性,显成我用,名法性土。”法性土与法性身,其体本即一真如,但所取证之法体为法性土,取能之觉相为法性身,并非法性身之外另有法性土。

2.受用土,指受用身所居之土。亦称报土、报地。就佛之受用身所居土而言,系自受用法乐与他受用法乐之净土。据梁译《摄论释》卷十三、卷十五载,受用土依止受用身而成,菩萨之受用土亦可谓系自、他受用法乐之清净佛土。此净土之相具足色相圆净、形貌圆净、量圆净、处圆净、因圆净、果圆净、主圆净、助圆净、眷属圆净、持圆净、业圆净、利益圆净、无怖畏圆净、住处圆净、路圆净、乘圆净、门圆净、依业圆净等十八圆净。

《摄大乘论》等皆谓,受用土唯有一种清净佛土,然《佛地经论》则谓受用身有自、他之别,受用土随之有自受用土、他受用土之分。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自受用土为自受用身所居,其量无边,周遍法界;他受用土为他受用身所居,故随机宜示现,而有大、小、胜、劣之别,其改转不定犹如变化之土。

3.变化土,略称化土。即佛变化生所住之土。据《成唯识论》卷十载,变化土即佛以成事智之大慈悲力,由往昔所修利他无漏净秽佛土之因缘成熟,应未登地之诸菩萨、二生、异生及六趣众生之机宜,示现净、秽之各种佛土。《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谓:“变化土,通净及秽。”

修习唯识,达究竟位成就二转依妙果,总经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梵文asam·khya,意为无量数、无央数;劫,为极长远之时间名称,有大、中、小三劫之别。三度之阿僧祇大劫,即称三大阿僧祇劫。以三劫配于修行之位次,诸经论所说不一。据《摄大乘论本》卷下之说:

1.初阿僧祇劫配于地前菩萨之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位。

2.二阿僧祇劫配初地至第七地之位。

3.三阿僧祇劫配第八地至第十地之位。

初劫为唯有漏,一行之中唯一行;二劫有漏无漏杂,一行中修一切行;三劫纯无漏相续,一行中修一切行。经三大阿僧祇劫圆满方证佛果。

另据梁译《摄大乘论》卷下,则举出七阿僧祇与三十三阿僧祇之说:

1.七阿僧祇劫:(1)不定阿僧祇,(2)定阿僧祇,(3)授记阿僧祇(以上三项配地前之三十位),(4)依实谛阿僧祇(配初地至第三地),(5)依舍阿僧祇(配第四地至第六地),(6)依寂静处阿僧祇(配第七、第八两地),(7)依智慧阿僧祇(配第九、第十两地)。

2.三十三阿僧祇,即地前有:(1)住行阿僧祇,(2)精进行阿僧祇,(3)趣向行阿僧祇。十地中则各地皆有三阿僧祇,盖以每地均有入位、住位、出位三种位次,第一位立一阿僧祇劫,合地前之三阿僧祇劫,则总为三十三。

所立劫数虽为七、三十三,然其劫量则与三阿僧祇劫无异。《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谓:“菩萨摩诃萨修是业已,名为满三阿僧祇劫,次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于往昔宝顶佛所满足第一阿僧祇劫,燃灯佛所满足第二阿僧祇劫,迦叶佛所满足第三阿僧祇劫。”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热门推荐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JeanValjean)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界攀神

    九界攀神

    天地本分为九州,天地玄黄,东南西北中,不过在上古之时,发生了一声大变,天地因此被分割成九个世界。黄界为其中一界,传闻只有攀上最颠峰之后,斩杀其它八界之所有颠峰高手,便可以一举成为九界之神,一统九界,让九界重聚成为九州大千世界。“滚………………我欲攀峰成神,挡我者死…………”古天手持盘龙重生剑,傲视苍生。
  • 胭脂泪

    胭脂泪

    只第一眼,就与你定下千年的姻缘只一句话,就注定与你牵牵拌拌只一滴泪,就愿与你天涯海角穿越千年的爱恋,只为与你再续前缘纷纷扰扰的胭脂泪,只为你而流,为你而泣《胭脂泪》群号:48182992(已满)我建群了…………新作《红鸾》连载中……感谢抹茶给《胭脂》建了个新群,大家若是喜欢也可以加入这个,群号是7923783偶得新坑〈囚奴〉和〈爱的禁区〉也开始连载了,喜欢的也顺便去看看吧。…………………………………………………………………………………………
  • 多党合作在四川(工商联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工商联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超级训练大师

    超级训练大师

    万胜穿越到了2002年,变成了一个曼联少年队教练。故事从这里开始。在其他人看来,万胜有着不可思议的年轻,但他们不知道,万胜也有比别人多十几年的足球知识,以及那一款几乎可以用作弊来形容的‘升级软件’……他把经营球队当做游戏,却不断创造着其他人只能仰望的奇迹。这就是万胜的传奇人生。一条在世人眼里辉煌无比的足球之路!PS:小x足球新书,教练文,忘支持,各种求。
  •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原名《吃货小仙妻,赖定美厨神》张奎无意中救了一个小吃货,结果把自己要定亲的戒指都给弄丢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关键天上还掉下一个儿子,两个吃货,可怜家里穷,都快被吃光了。认识这小吃货,她自己来历不明不算了,弄到最后张奎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历不明了。有丈夫有小孩了,怎么死不承认,还来纠缠不清,怎么张奎自己内心处好像也被这小吃货给迷惑了。到最后这才发现,这是自己前世种的因,到现在来要还掉自己的果。如果张奎不说,也许她的身份就永远不会被拆穿吧。就算有沐青会去调查,但是张奎还是相信,没有人能知道她真实的身份的,到最后却被自己的妹妹给破坏了,让张奎差点失去了她,也确实失去了,但是他相信他一定能把她找回来的,不管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