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34

第34章 唯识义(3)

关于熏习之义,亦为唯识学上根本理论之一。何谓熏习?熏者,发也,或由致也;习者,生也,近也,数也,即发致果于本识内,令种子生近生长。梵文Vāsanā或Pravrti,略作熏。如人以香气熏附衣服,染净迷悟诸法(特指人之身、口、意三业;业,即行为)之势力熏附残留在人心识上之作用,即称为熏习。以小乘佛教而言,经量部主张色(物质)与心(精神)能互相熏习,故有色心互熏说。但熏习说之完成,则属瑜伽行学派无疑。依其说,熏附之能熏法(其身语意所现者)为“现行”,受熏附之所熏法为“心”,熏附作用所熏之心上留下残气、习惯、余习(习气)等诸种子。唯识学与七转识之现行为能熏之法,而以第八阿赖耶识为贮藏种子之所熏处。此所熏、能熏之关系,即为阿赖耶识因果相续之理。所熏为能熏之对称,两者互成熏习之义,惟能熏为主体,所熏为客体。据唯识学之熏习论,于人类之八识中,前七识又称七转识,七转识如起“现行”作用,则称为“能熏”;第八之阿赖耶识则为“所熏”,乃七转识现行,予以连续熏染影响作用之处,由之,阿赖耶识中之种子乃得“持续”及“增长”。然“能熏”与“所熏”并非一成不变,而系具有互为和合、辗转熏长之作用,此即“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义。且于《成唯识论》卷二亦谓,能熏与所熏各具四义,其中所熏四义即指第八阿赖耶识所应具足之四种条件:

1.坚住性,一类为坚,相续为住。即其性无忧、喜、苦、乐、善、不善等之变动,始终一类相续,方能任持习气。反之,如能熏之“七转识”,则因具有忧、喜、苦、乐等缘境转易之变易性,故有“转识”之称,故自亦不具坚住性。

2.无记性,全称当是无覆无记性,乃三性之一。即具非善非恶之性,故视诸法皆平等无别,如是方能含容习气。

3.可熏性,全称可受熏性。即其体独立自在不依他起,其性非常紧密,如是方能受纳习气。

4.与能熏共和合性,即与能熏之七转识同时、同处并存,不即不离,和合一致而互为因果。

能熏,即能熏习者。例如七转识及其心所,称为能熏;第八异熟识为所熏,其内之种子则因七转识及其心所之熏习而生长。能熏四义即:

1.有生灭,凡能熏之法,必显现生灭现象,由此生灭而有变化作用,不生不灭则无变化生用。犹如种子之有生灭作用而能开花结果。

2.有胜用,能熏之法有能缘之势用及强盛之胜用,具足此二者始得能缘,以其堪能引发习气之故。如色法(身业、语业)等有强盛之用,而无能缘之用;异熟心等有能缘之用,而无强盛之用;不相应法二者俱无,均不为能熏。

3.有增减,增者,经由熏习而加明利等;减者,由于无想定、灭尽定二无心定之位厌离熏习之粗心而渐至微细之心位,其时熏习亦减。反之,如佛果之现行圆满者则离增减,亦无熏习作用。

4.与所熏和合转,略称和合转。即能熏者于所熏(第八识)显现“同身同时”之法,则熏习之事实,能所和合,同时同处,不即不离。

前七识及其心所具有以上四义。七转识具有能熏之作用,则应属四分中之何者?古来早有异说。关于此,有二熏(见分熏、相分熏)之说,此外又有名言习气、我执习气、有支习气等三种熏习之说,称之为三种熏习:

1.名言习气,乃依名言熏习所成有为法之各别亲因缘种子。复分为二:(1)表义名言,能诠释义理之音声差别。(2)显境名言,能了别境界之心、心所。

2.我执习气,由我执熏习而成,令有情等起自我差别之种子,复分为二:(1)俱生我执,通于六、七二识,除二乘无学、八地以上菩萨、如来以外,余皆有此熏习。(2)分别我执,唯限于第六识,系于异生之资粮位所生起者。

3.有支习气,仍依有支熏习所成,异熟果成为善恶差别之业种,复分为二:(1)有漏善,能招感可爱果报之业者。(2)诸不善,能招非爱果报之业者。

有支习气,即以第六识之思相应之善恶为增上缘,而助长异熟无记之名言种子,令生当来之果。名言种子为第六识之思种子,有诠显自义、了别境界之功能;依之,熏习自身五蕴之种子,而为自他差别之理由,生成我执习气,互为循环,以成有漏、有为、善我等诸法。据《华严经孔目章》卷三说,熏,即熏发;习,即数习、习惯之义。三种熏习指:

1.名言熏习,名即名字,言即言说。此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第六意识,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意,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名言熏习。

2.色识熏习,色即眼根所对之诸色,由此诸色而引生眼识,称为色识。于此分别,即是第六意识,亦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色识熏习。

3.烦恼熏习,烦恼即贪、嗔、邪见等烦恼。此烦恼乃由第六意识所起,亦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烦恼熏习。

《大乘起信论》亦阐说四种熏习,根本之无明烦恼来自染污真如之影响作用(染法熏习),须以佛陀说法之内容(真如)熏习(指净法熏习),此两者相互影响下,遂有流转还灭之展开。四种熏习即:

1.无明熏习,众生无始之无明熏习真如,故生业识乃至分别事识等妄心。可分为两种:(1)根本熏习,即由“根本不觉”来熏动真如,而生成业等之诸识。(2)所起见爱熏习,即由“枝末不觉”熏习心体而生成分别事识。

2.妄心熏习,此以妄心还熏于无明,转而出现生死之苦。亦分两种:(1)业识根本熏习,即由业识之熏习,阿罗汉、辟支佛,及初发意以上之菩萨等,已舍离分段生死之粗苦,而犹受分段生死之细苦及变易生死之苦。(2)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谓凡夫由分别事识之熏习,而受三界业系的分段生死之粗苦。

3.妄境界熏习,六境(妄境界)还熏于识,而增长我执与法执,再造种种业,受身心之苦。复分为二:(1)增长念熏习,即依境界之缘而增长法执分别之念。(2)增长取熏习,即依境界之缘而增我执之取著。

上述三种熏习(无明熏习、妄心熏习、妄境熏习)皆因染法相续,而不得清净,故总称“染法熏习”。

4.净法熏习,此熏有二,一为真如熏习,一为妄心熏习。(1)真如熏习,即相信己身具有真如法,能冥熏无明;而以冥熏为因缘,使妄心厌离生死之苦,欣求涅槃之乐。又分为两种:①自体相熏习,谓真如本来具足无漏之法,有不可思议之业用,亦为智境界之性,此性常熏习众生之心,令众生厌离生死而欣求涅槃,并深信本具之真如性,从而发心修心。②用熏习,即借诸佛菩萨的外缘之熏力,而令众生之善根增长。(2)妄心熏习,发心修行之凡夫、二乘人及菩萨等,以厌求之妄心还熏习于真如,增其势,令起种种方便随顺之行,而灭尽无明;以无明灭,心相皆尽,得涅槃而成自然净业,以此熏习而净法不断。亦分为两种,即分别事识熏习及意熏习。

熏习义尚有本有新熏与生熏之别两个问题。关于本有新熏,有问:种子为是本有,为是新熏?先贤们解答此问,或主一偏。言本有者,谓无始以来,异熟识内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差别。佛陀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以来有种种界,因如恶叉聚,法尔有一切种子,与第八识一时而有;从此能生前七识现行,现行头上又生种子。言新生者,谓无始时以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名新熏故。佛陀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故。今依十大论师中之护法正义,有漏无漏种子,皆有新熏本有,合生现行,亦不杂乱。若新熏遇缘,即从新熏生;若本有遇缘,即从本有生。若偏执唯从新熏,或偏执但是本有,二俱违教。若二义俱取,善符教理。

关于生熏之别,有问:本识虽无力能熏自种,而能亲生自种,既不能熏自种,如何能生自种?熏与生又有何别?熏者,资熏,击发之义。生者生起,从因生因之义。谓本识等虽无力资熏击发自种之力,而有亲生自种之义。如有种性者,法尔本有无漏种子,虽有生果之能,若不得资粮、加行二位有漏诸善,资熏击发,即不能生现;须假有漏诸善资熏,方能生现。又如本识中善染等种,能引次后自类种子。虽有生义,无自熏义。如谷麦等种,虽有生芽之能,若不得水土等资熏击发,亦不能生起现行。本识虽有生种之能,然自力劣,须假六七识与熏方生。由是义故,本识等虽非能熏,而能生种,故与亲种得为因缘。

四分与三量相摄之关系如何?所谓三量,即能量、所量与量果。所谓量,有广狭二义。狭义指认识事物之标准、根据;广义而言之,则指认识作用之形式、过程、结果及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等。印度自古以来,在认识范畴中,一般将量知对象加以认识论证,泛指为“量”。此量知之主体,称为能量,或量者(梵文Pramātr);被量知之事物,称为所量(梵文Prameya);量知之结果,或了知其结果,称为量知(梵文Pramiti)或量果。以上三者称之为“三量”。兹将三量各举譬喻,并将其与外道、小乘、大乘、唯识等相当之部分。

在唯识学上,见分只能作能量,能缘外境相,不能作量果及所量;相分只能作所量,是一种境相,只能被认识、了别,非能量及量果;自证分则不其然,不但可以为能量,亦可作为量果。证自证分亦可作为能量及量果;见分如尺,相分如布匹,自证分如尺寸数量,证自证分明其结果之正确。

第八识由于善恶业力的资助生某果时,内变为种子、根身,外变为器界。所以此变自所缘,能缘的见分仗之而生起。这能缘所缘,皆是自识体的作用。此种子及根身,皆是第八识所执受。将它们摄为自体,保持使不变坏。彼此相近,共同安危。种子、根身为内境,器世间为外境。即依亲因缘及业增上缘力,识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子没有根身外变器界以为所缘,如是以上内外三境,为八识之亲所缘缘。但虽说是所缘,并非如前六识有分别缘虑之作用,只是依变即缘义。

又此识的见分行相,极其微细难可了知。所缘相分中,执受境即种子五根身,微细难知,非执受境即器世间,量大难知。

上述为四分与三量的相摄关系,然依不同之方法去量知对象,即产生不同之量果,大别之,有下列数种:

1.现量(梵文Pratyaksapramānz),不含比知推度,仅以知觉进行认识作用,或依前五识,或依与前五识同时而起之意识,或依自证分、定心等无分别心而来。例如眼识认识色境时,即为现量。

2.比量(梵文anumānaPramāna),系以既知之事为基础,比知未知之事实,乃经由推理而进行认识作用,不与前五识同时而起,系依散地之意识而来者。例如见烟则推知火之存在。比量又可分为二种比量、三种比量、五种比量。

二种比量:(1)自比量,即为自己而比量;以智为本质,此时未必需要表之于他人。(2)他比量,即为他人而比量;经由自比量所认识之智,再语之他人时之比量。

三种比量:(1)自比量,为自己所认可而不为他人所认可作为因(理由根据)之比量。(2)他比量,为他人所认可而不为自己所认可作为因之比量。(3)共比量,为自己与他人共同认可之比量。

五种比量:(1)相比量,例如见烟相而推知火之存在;即为有关事物外相之比量。(2)体比量,例如见现在之体而推知过去、未来之体;此乃有关事物自体之比量。(3)业比量,例如见草木动摇,则知风之存在;即由事物之动作,而推知该作用之依据。(4)法比量,例如由无常而推知苦之存在;此因法与法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之密切关系,故根据一事即可推知他事。(5)因果比量,由因推知果,或由果推知因。

3.圣教量(梵文āgama或s'abda),亦被称为正教量、至教量、声量、圣言量,即为笃信圣者之教说真实无误,而依靠圣教来量知种种意义。

4.非量,又作似量,即似是而非之现量与比量,故又称为似现量、似比量。例如衣由色等四尘构成,本身并无实体可言,然由于分别见解,遂认为“衣乃实在者”,此即似现量。又如远见尘、雾等,却错以为烟,并据此错觉而证明有火存在,此即似比量。以上均为似是而非之现量及比量。

现量、比量、非量,或现量、比量、圣教量等,皆称“三量”。此外,现量与比量对非量而言,称为真现量、真比量。于现、比、圣教三量之外,若加上譬喻量(梵文upamāna,例如由牛而推知有水牛、乳牛等;此即依据类似事物而推知相同之他物),则为四量;若再加上义准量(梵文arthāpatti,例如无常必定无我,今既知诸法无我,依准其义,即可了知无常之存在),则为五量;若再加上无体量(梵文abhāva,例如进入屋内,由于主人不在,则知主人必定前往他处),则为六量。此外有随生量(梵文sambhava)、想定量(梵文pratibhā)、传承量(梵文aitihya)、身振量(梵文Cesta)等。

八识与三量之分别,前五转识,唯是现量。以前五识显现证境,不作行解心,得法自在,任运转故。第六识遍通三量,分为四种:

1.明了意识,此识与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同时俱起,对于外境之好恶、长短、方圆等,一一皆能明了分别而取境,故此识称为五识之“明了依”,又称分别依。通三量。

2.定中意识,此识系与一切定心相应之意识,亦即独缘定境,而不与眼、耳等五识同缘,故无一切尘境作对境。唯是现量。

3.独散意识,为不与五识俱起之散乱意识,即不缘五尘之境,散乱纷杂,而遍计诸法,或缘空花、水月等诸色相;或缘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法,然其状态,既非处禅定之中,亦非属于梦境。亦通三量,多是比量与非量。若缘现量,此得前五识引起独散意识;谓于一念缘前来五识所缘五尘之境,得其自性,名现量。

4.梦中意识,为不对诸尘而于梦中见种种境界之意识,此系由心王性境变现而产生诸相之精神作用。唯是非量;若见分唯非量,内二分是现量。

四种意识中,第一之明了意识与五识俱起,故又称五俱意识;三识则不与五识俱起,故皆称为独头意识。于《宗镜录》卷四十九,次第将此三识称为散位独头、定中独头、梦中独头。刘洙源先生所著之《唯识学讲义》(见成都国学研究会所编《唯识论文集》第一辑)即采此说。

另据《百法问答钞》卷一之说,则以第六意识称为明了依,而非仅以第六意识中之明了意识为明了依。盖以眼、耳等前五识仅具有分别自性之作用,尚不能一一明了其所缘之对境,故须赖具有分别对境作用之意识与之俱起,以佐助前五识明了所缘之境。准此而言,第六意识又称为明了依。同书又谓明了依复可分为同缘与不同两类,即:(1)五同缘意识,意指与五识俱起,且与之攀缘同一对境之意识,例如眼识见青色时,意识亦同缘青色,故知五同缘意识之作用与五识皆同属“现量缘”。(2)不同缘意识,谓虽与五识俱起,且为五识所依,然以具有自在攀缘之作用,故可广缘十八界之诸法,例如眼识见烟时,意识于同时即缘及火,其作用属于“比量缘”;又如眼见绳时,意识同时即缘及蛇,其作用属于“非量缘”。

综上所说,与五识俱起之意识,称为五俱,而五俱可区别为与五识同缘与不同缘两种情形,此系唯识学所持之论点。然于俱舍宗等,则持不同观点。盖俱舍宗不认可“二心并起”之状态,即五识不与第六意识俱起,故认为于前五识生起之次一刹那,第六意识方能产生分别前境之作用,是知俱舍宗等仅认可“独头”,而无“五俱”之说。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热门推荐
  • 逆天魔后:废材四小姐

    逆天魔后:废材四小姐

    他是闻名大陆的紫宸国七王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在次睁眼,她是丞相府的废物四小姐,她变成了她呆在郊外的宅院。被强行挂上不祥之人的命运被迫搬离相府。在次归来,凤眸凝励,她是现代的豪门千金,带着一股藐视天下苍生的气势,华丽转身…面对众人的挑衅,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逆天身份,她唇角微勾:游戏要慢慢玩才有意思,一下死了岂不是失了游戏本该有的乐趣
  •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他气宇轩昂,他铁血冷俊,他运筹帷幄,他傲然独立,总之——他帅翻一条街!可是,他不是她的菜啊!虽然他是她名义上的老公。她喜欢的可是激情型,虽然男配年纪小了点,不过,没关系,小正太也是她喜欢的型。所以,握拳!小正太,等着她来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

    跟孩子们谈谈精神,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又听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子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意儿,要谈精神也只有跟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就意味着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40岁时的很多想法、做法直接影响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告诉你:40岁的很多事情直接决定你能否收获一个圆满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怕老,成长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美,关键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面对。烂漫少女会说:“到40岁我就不活了。”其实她们到了40岁也一样活得好好的。没准儿心里还在偷着乐:“没想到到了40岁,我这朵鲜花才彻底盛放……”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才不枉当一回女人。
  •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 医手无双:废材小姐要逆天

    医手无双:废材小姐要逆天

    她,古武至尊,毒医怪才,却被十年相守的爱人算计,最终同归于尽,共赴黄泉。她,帝国将军府嫡出小姐,却天生废材体质,无法修炼,受尽世人欺辱。一夕生死,魂归暗暝。当曾经的废物成为绝世天才,夕颜狂傲归来,从今日起,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人可以欺辱莫夕颜!善,百倍还,恶,百倍偿……他,绝色的暗夜之王,身份神秘,冷血霸道,却独独对她宠爱无限。一场死亡追逐,从此,天上地下,生死相随。哪怕堕入地狱,我也甘之如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百草女医师

    百草女医师

    她是个孤儿,七岁那年亲眼目睹父母被大火烧死后,就再也说不出话了。直到遇到他,龙凰山庄的少爷。他将她带回山庄,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一次上山采药,她遇到一位身负重伤的银发美少年,她救了他,他却对她的好意冷漠以待,直到有一天,她被赶出山庄,又遇上盗贼,差点被污辱的那一刻,她绝望地喊出声了,而那冷血高傲的银发少年如神仙般地出现,从此,她的命运再一次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