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16

第16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2)

《摄大乘论》在南方译出,不但不为南方学者玩味,而且有意无意地极力排斥他。等到真谛示寂后六年,遭遇北周武帝的法难,不少高僧从北方避难南方,有昙迁、靖嵩二人,读到真谛所译之《摄大乘论》,不独大加称赞,而且带回北方大大地弘扬,一时成为风尚,学习讲解的人很多,摄论宗得以发展。摄论宗依《摄大乘论》,主张无尘唯识之义,兼立第九识,倡对治阿赖耶识,证入阿摩罗无垢识。又取弘通《摄大乘论》之义,称通论家;宣扬此宗之诸师,称摄论师或摄大乘师。真谛三藏之门人慧恺、曹毗、法泰、僧宗、道尼、法准、慧旷等均各有所成。道尼之弟子道岳、智光、慧休等,随其师于隋开皇十年(590)奉敕主长安,尔后南方遂无《摄大乘论》讲主。此前开皇七年(587),昙迁已入长安,始讲此论,净影寺慧远、昙延之弟子等皆列其席。其后,文帝建禅定寺,以昙迁为寺主,昙迁先后撰著《摄论疏》、《九识章》等,禅定寺遂成为摄论宗之基地。逮道尼等北上后,《摄大乘论》研习之风愈盛。盖自陈迄于隋、唐,法匠辈出,先后有法常、智俨、慧休、灵范、神照、道杰、僧荣、慧琎、静嵩、智凝、法护、道因、僧辩、智则、道积、道基、善慧等诸师宣扬《摄大乘论》教义。及至唐代玄奘弘宣瑜伽唯识,将此论摄入《成唯识论》援引“十一部论”之一以后,此独立学派遂宣告式微,摄论宗与法相唯识宗合并而废绝。可以这么说,中国唯识学之思想,以地论学派而始,法相唯识宗而大成,摄论学派乃上承地论宗,下延法相唯识宗的中间唯识思想体系。

摄论宗依《摄大乘论》立十种胜相,以阿赖耶识为诸法之依止,又说明一切法之相性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由此而入唯识观,修成六波罗蜜,又于欢喜地等十地学戒、定、慧,以证无住处涅槃之果,得无分别智,显现三身。摄论宗之主要教义,即在诠明《摄大乘论》所说。唯真谛三藏在八识之外,别依《楞伽经》、《决定藏论》等,而倡九识义,即于八识之外,立阿摩罗识为第九识,第八识为有漏随眠识,第九阿摩罗识为真常净识。真谛三藏所著今皆不传,圆测法师之《解深密经疏》卷三可略窥此说大概。真谛名第七识为阿陀那,唯执烦恼障,而无法执;第八阿黎耶识有解性、果报及染污三种义,染污第八识即法执,缘真如起四种谤,果报之第八识缘十八界,解性之第八识有成佛义;第九阿摩罗识即本觉,取真如二义中之能缘义,名为识。

《摄大乘论》的思想重心,主要在于所知依分,就是成立阿赖耶识的实有,所以一开始就从圣教中安立阿赖耶识。真谛译本的思想特征,从他对《大乘阿毗达磨经》的“无始时来界”一颂的解释就可看出。无始时来界的“界”字,依世亲菩萨的解释,本为一切杂染有漏诸法的种子;可真谛把他解释为“解性”,说界是如来藏,有了如来藏,才能说明流转还灭的一切。“原来,建立一切法的立足点,是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建立在有漏杂染种子随逐的无常生灭心上,如平常所说的唯识学。一是建立在恒常不变的如来藏上,如《胜鬘》、《楞伽》等经。把界解作解性,就是根据这种见解。因建立流转还灭的所依不同,唯识学上有真心妄心两大派;真谛的唯识学,很有融贯这两派的倾向。”所以,摄论家把第八阿赖耶识,叫做无记无明随眠之识,既不说他是全真,也不说他是全妄,而说他含有半真半妄的性质。如吉藏大师在《中观论疏》里,显示摄论家的意见说:“旧地论师以七识为虚妄,以八实为真实;摄大乘师,以八识为虚妄,九识为真实。又云:八识有二义:一、妄,二、真。有解性义是真,有果报义是妄。”从《摄大乘论》本身的思想看,是否具有这样的思想,那实在是很难说的,但若严格而论,也可以说是没有此义。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这不是《摄大乘论》的本义,而是真谛三藏所附加的,最明显的例子,如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的随眠之识,就是参酌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所说而来。不唯这个,还有阿赖耶识以上加阿摩罗识而为第九识,也是真谛所加而非《摄大乘论》所固有。因为整个《摄大乘论》,根本不见有阿摩罗识的痕迹,这是真谛《决定藏论》所说的,如该论卷上曰:“阿罗耶识,是一切烦恼根本,修善法故,此识则灭……此识灭故,一切烦恼灭。阿罗耶识对治故,证阿摩罗识。阿罗耶识是无常,是有漏法;阿摩罗识是常,是无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证阿摩罗识。阿罗耶识,为粗恶果之所追逐,阿摩罗识,无有一切粗恶果。阿罗耶识而是一切烦恼根本,不为圣道而作根本;阿摩罗识亦复不为烦恼根本,但为圣道而作根本,阿摩罗识作圣道依因,不作生因。”摄论宗的学者们因为崇敬真谛三藏,不但信受他所传译的《摄大乘论》,就是他自己的思想也被他们所接受,所以摄论宗的唯识思想,实含有不少真谛三藏个人的思想在里头。

最后,谈谈关于摄论宗有关净土的分类问题。此宗多取四土说,即化净土、事净土、实报净土和法性净土。其中,又多以阿弥陀佛之净土为真净土,依《摄大乘论别时意趣》之说,否认凡夫之顺次往生,认为有阻净土教义之弘通。

(第三节) 盛唐之法相唯识宗

中国的唯识学虽萌芽于六朝,而极盛是在唐代。唐代玄奘大师入印度留学,师事护法之门人戒贤,具禀瑜伽行学派之奥秘。返唐后,翻译瑜伽行学派之经论,弘宣法相唯识之宗旨,与弟子窥基创立法相唯识宗。就该宗的名称,就教法的相、性、理及众生的机、行,可分为五种:

1.法相宗,依据《解深密经》之《法相品》而建立,用以抉择判断诸法的体性相状。法即指万有诸法,一切事物等;相即诸法所具有的千差万别之相状,如长、短、方、圆等。就辩相而言,故名法相宗。

2.唯识中道宗,佛教大小乘宗派中,小乘偏有,大乘般若偏空,唯识宗说“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离却有无的偏见执著,正确地显示处于中道的真理。凡事不可太左,亦不可太右,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所说明的道理,名为中道宗。

3.普为一切乘宗,因为小乘专为声闻、缘觉二乘人,般若则为大乘中根一类众生而说,此二者难免有所偏向。此宗明显地开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同之观法,普遍适于一切行者共同修学。就其所教化的众生而言,名为普为一切乘宗。

4.应理圆实宗,此一名称依据《解深密经》之《胜义谛相品》建立,因所谈的教相观法,皆顺应胜义谛理,既圆满又真谛故。就其所显示的真理而言,名为应理圆实宗。

5.唯识宗,依据《解深密经》之《分别瑜伽品》诸识所缘唯识所现而立此名。并且就法相而言,就有五法事理、五种唯识等。就观心来说,则有五重唯识观等。有为法、无为法,一切诸法皆归于一识,说明万法唯识的妙理,故名唯识宗。

还有称有相宗或相宗、五性宗等。此宗名称虽多,但最为人熟悉者,唯法相唯识宗,或简称法相宗、唯识宗。八识为能变,万法为所变,从能变方面立唯识宗,从所变方面立法相宗。按此宗传承为弥勒——无著——世亲——护法——戒贤——玄奘——窥基等,当为瑜伽行学派之嫡传,因而当称瑜伽宗;亦有因此宗在我国唐朝大兴,而由玄奘大师及其弟子窥基大师开创,他们多居于西安大慈恩寺,为尊崇其祖庭,故名慈恩宗。

法相唯识宗所依之经典系“六经十一论”,与地论宗、摄论宗所只依一论不同。世亲菩萨总括了《瑜伽师地论》之纲领,造《唯识三十论》,继之十大论师广释颂文,成立世亲之唯识义。玄奘大师回国,弘扬唯识义,受窥基大师之请,以护法论师之释为主,取其他论师之优,糅译为《成唯识论》一书,是为此宗之根本理论依据。内容论说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即阿赖耶识,其中所藏之种子,由于缘起而形成现在,同时又造作未来,因而展开宇宙之一切,期以观万法唯心所现,体证诸法之真理,今简介如下:

1.卷一至卷二前段,论释“由假说我法”等颂,破斥执著于实我、实法之外道及小乘。

2.卷二中至卷四中,论释“初阿赖耶识”等颂,阐明阿赖耶识之相。

3.卷四中至卷五中,论释“次第二能变”等颂,阐明末那识之相。

4.卷五中至卷七中,论释“次第三能变,此心所遍行,依止根本识”等颂,次第阐明六识能变之相,六识相应之心所,诸识现起之分位等。

5.卷七中至卷八中,论释“是转识转变,由一切种识,由诸业习气”等颂,次第阐明一切唯识之义,诸识辗转之因果,生死相续之理等。

6.卷八中至卷末,论释“由彼彼遍计”等颂,阐明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之义。

7.卷九,论释“即依此三性”等颂,阐明三无性之义。

8.卷十,论释“乃至未起识”等颂,阐明五位之相。五位乃悟入唯识相性之次第。

《成唯识论》中,多处引用其他瑜伽行学派论师如难陀、陈那等之说。近代学者将十大论师中安慧所撰《唯识三十颂论注释》与《成唯识论》相比较,发现除少部有分歧外,大部分之旨趣极为一致;且论中常言之四分说,在护法论师之其他著作中却未见提及,故谓《成唯识论》似非以护法论师之学说为基准。又论文中处处可见玄奘游学印度之心得反映。故此论非仅为译书,亦可视为玄奘大师之述作。

玄奘大师所传的护法论师之唯识思想,能具体表现的著述就是《成唯识论》了。此论之题名,依《华严经·求法品》,以性、相、位三分成立《唯识三十论》。其安立唯识教理,名曰“成”;简别义,遮无外境,显其非有,名曰“唯”;“识”,了别义,表有内心,显其非无。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说言唯识,三十本论,名为“唯识”。借此成彼故名《成唯识论》。从所述十卷内容看,可知此论以一切法唯有识,即识有非空,先破外道小乘,后明唯识真理。就全文分科,共有三种分科:一、相位三段:初二十四颂,明唯识相;次一颂明唯识性;后五颂,明唯识位。二、初中后三段:初一颂半为初分,次二十三颂半为中分,后五颂为后分。三、境行果三段:初二十五颂,明理识境;次四颂,明唯识行;后一颂,明唯识位。今依第一判本颂为性、相、位三分。

1.唯识相:即依他起。众生从无始以来,不知唯识无境之妙旨,执取心外另有实境,从而生起我执法执。所以本论一开始,便以种种方便,广明唯识相状就是依因缘而生的诸法,令除二执。

2.唯识性:即圆成实性。明唯识实性就是圆成实,显示其真如常住一味。

3.唯识位:为令有情断染成净,转迷成悟成就佛果。然佛果功德殊妙无边,非少修行能圆证的。必须经三大阿僧祇劫,修无量行,积集无量善行功德,历资粮、加行、见道、修道、究竟道五位,方能证得三身万德佛果。

玄奘大师译著之《成唯识论》传窥基大师,而成为法相唯识宗的根本典籍。窥基从玄奘就赖耶缘起的法门,承受特别的口授,著了很多关于唯识的疏记,以完成护法正义的瑜伽行学派。公元6世纪印度瑜伽行学派衰微,婆罗门教有所复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战争的发生,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中观学和瑜伽行学派都不复存在,中国佛教承嗣了佛教的法统,特别是瑜伽行学派。从传译的角度上说,当然是玄奘大师的努力,但从演布弘扬方面看,法相唯识宗在中国的成立,不能不归功于窥基大师。阐述唯识要义,完成一宗宗旨的,实为窥基。所以学术界说:赖耶唯识学,依无著奠定基础,由世亲而建立基柱,修葺其顶;至护法则是装饰内部,而玄奘大师则是将一座活动的房屋,移至中国。到了窥基大师,就以护法为此殿堂的主人公,而张弘所谓护法正义的瑜伽行学派。

法相唯识宗的发展,就其护法正义的学说,并不是无阻碍地发展下去,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这就是西明寺的圆测派;窥基大师的门下,对于圆测及其高足道昭之说,亦就常常的极力排斥,认为是异端邪说。然圆测与窥基,究竟有什么不同意见,在研究上,是很有兴味的一件事,因为他们俩都是玄奘门下弟子。因为圆测之西明寺一派,被压服在窥基门下,其残存的著述,是很少的,所以现在要想充分窥察圆测的学说,实在是很困难的。虽然不易得到圆测学说的资料,从而判断其谁是谁非,但从佛教史上有此一派被窥基极力排斥来看,可以想象这在当时是很有势力的一派,不但能与窥基对抗,且亦与窥基竞美千古。

窥基大师之后发扬唯识学者,是其弟子慧沼,他所著的唯识学方面的注疏,有十一部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唯识了义灯》十卷;慧沼的弟子智周继承其后,著有《成唯识演秘钞》十四卷,这是很重要的一部著述。窥基、慧沼、智周三人,是法相唯识宗的正统传承,所以史称三祖。窥基的《枢要》、慧沼的《了义灯》、智周的《演秘》,学者称之为《成唯识论》的三个疏注,与窥基的《述记》同为研究唯识学所不可缺少的典籍。

以玄奘大师战胜五天竺论敌为界,标识着中国佛学超越了印度;唯识学把佛教哲学发展至顶峰,亦标识着佛教在印度的衰没。佛教的中心移至了中国。故而唯识学的向外弘扬,亦是在唐代以中国为核心向日本、朝鲜传播。前所说之圆测,即是朝鲜人。日本方面,孝德天皇白雉四年(653),道昭入唐,从玄奘学唯识,回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而弘法,称为南寺传;元正天皇灵龟三年(717,一说为二年),玄昉入唐,从智周学习唯识,返国后,以兴福寺为中心而传法,称为北寺传。日本法相宗为奈良时期(710-794)、平安时期(794-1192)最有势力之宗派之一。

法相唯识宗的教义,可分项略述如下:

1.万法唯识。本宗依《唯识论》,说明宇宙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内外二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心识所变;能变识有八,所变法则森罗万象。

2.五位百法。法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乃一切万有之总称。一切万有悉皆保持其自性,常不改变,是为任持自性;以保持自性,故能成为轨范标准,令人生起一定了解,是为轨生物解。一切诸法,即森罗万象,在《瑜伽师地论》归纳为660法,世亲更于《百法明门论》中立百法,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五位。此等五位百法,皆不离识,即唯识所现。

3.种子现行。百法中,除无为法之六法外,其余之因缘所生有为诸法,皆从种子生起。种子,于第八阿赖耶中,能生起色法、心法等万千之诸功能,犹如草木之种子。

4.阿赖耶缘起。宇宙万有皆由识所变现,色境、声境、香境、味境、法境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所变现。乃至末那识,恒以阿赖耶识为对象,变现实我实法之影像。又诸识之转变有因能变、果能变二种。因能变唯在第八识,对此而立阿赖耶缘起。

5.四分。即:(1)相分,一切所缘境。(2)见分,诸识之能缘作用。(3)自证分,证知见分之作用。(4)证自证分,更确认自证分之作。

6.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1)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时,唯以现量如实量知彼境之自相,称为性境。(2)由能缘之心妄想分别所变现之境界,称为独影境。(3)境相兼带本质,即主观之心缘客观之境,虽有所依之本质,而非为彼境之自相,称为带质境。

7.三性。一切诸法之体性相状,有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

8.五性各别。一切有情本具声闻、独觉、菩萨、不定、无性等五种种性。

法相唯识宗复依《解深密经》之《无自性品》立三时教,以判释尊一代所说之教法。

三时: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超级拍卖行

    超级拍卖行

    一个来自异世的强大灵魂闯入了方慎脑海,开启地修之门,成为地球上唯一一名修炼者……修炼之余,大肆开始圈地之旅,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甚至还能连接到其他世界去,得到各种天材地宝,放到自家拍卖行拍卖,让无数人趋之如鹜。你垂垂老矣,需要一年时间安排家族后事?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别说一年,增加十年阳寿都不是问题。你花容月貌,却遭情敌迫害,一场大火,从此如同厉鬼?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重返青春不是梦。你自小习武,学有所成,却因为一场比武经脉尽毁,成为废人?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还你一个强壮身躯,以后世界的和平就靠你了。……
  • 犬来仪

    犬来仪

    以一条狗怀孕即将产下小狗开头,展开以海平为主人公高考后的暑期生活,面对病重的父亲和上大学作艰难选择,父亲病逝,海平今后的生活又该如何面对?
  • 惊世毒妃之轻狂大小姐

    惊世毒妃之轻狂大小姐

    落魄的凌家小姐,懦弱,资质低下,丑,备受欺凌。最后被所谓的情敌推进冰冷的河水里。然而再次睁眼,目光冷冽,摄人心魂!一切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丑颜褪去,那是绝世容颜。当她展露风华,那是万丈光芒,震惊世人!我是吃货我骄傲,毒舌气死人不偿命。美男倾尽所有,只为博她一笑。唯他不离不弃,携手碧落黄泉。……“你必是我的妃,我生命中唯一的女人!”男人那完美精致的容颜上带着一抹邪魅的笑意,是那样的惊为天人。“我可不想嫁给一个比我还好看的男人。”她冷哼一声。“那可由不得你。”男人微微一笑,他的笑容仿佛让天地都为之失色,而语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霸气和占有。新文已发《第一神算:纨绔大小姐》
  • 特工痞妃:绝杀江山美男

    特工痞妃:绝杀江山美男

    风华绝代一佳人,自坠凡尘护心魂,八面玲珑戎马行,六十甲子断肠殇!寻寻觅觅,浮浮沉沉,无边无际,应不应该?纵横人神魔三界的天族太子,为了那一抹梦中的倩影,历经无数困苦折磨,风霜雨雪,只为她的倾城一笑。《锦华章》第五世:《特工痞妃:绝杀江山美男》,告诉你一个血泪交织的爱情故事!【本文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绝不是悲剧结尾!】新书《帝阙卿情:枭皇盛宠夺天妃》火热连载中,看一个女人“专业挖坑十万年,坑天坑地坑老公!”
  • 滴血轮回

    滴血轮回

    一张古老的羊皮卷藏匿着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贝的位置,羊皮卷出世,势必掀起一阵血雨腥风,林龙一个部队的末等兵,一次野外训练,被同伴恶意丢下迷失在无人岛,机遇巧合下竟捡到传闻中的羊皮卷,得到能量无穷的古剑,凡界,神界,看一个小喽喽如何称雄霸帝……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

    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好心理就没有学习的好状态,没有好心理就没有幸福的未来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寓言集,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
  • 云上法师

    云上法师

    两千年前,洪水肆虐,幸存下来的人们向神祈祷,神便将大陆的三分之一从海面升起,直达无尽云海之上……“正是那段失去施法能力的日子让我理解了法师的存在意义,”讲台上,约翰·歌特侃侃而谈,非常欣赏听众们全神贯注的表情,“对于一位真正的法师而言,丧失施法能力并不是生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发生在云上世界中的,少年与少女们的故事。欢迎阅读。提示:阅读请从第一卷《春日祭礼》开始。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偏方来源: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所治病症:美容老偏方:美白、保湿、晒伤、油性肌肤、黄褐斑、毛孔粗大等。抗衰老偏方:去皱、脱发、老年斑、皮肤老化、脸色不好等。瘦身老偏方:减肥、体型不均、降血脂、瘦脸、萝卜腿、象腿等。筋骨老偏方:手脚发凉、关节疼痛、足跟痛、闪腰、颈肩疼等。妇科老偏方:痛经、月经过多、月经不调、阴道炎、下身瘙痒等。房事老偏方:房事后腹疼、排卵期出血、性冷淡、阴道干涩等。乳房老偏方:丰胸、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部下垂、乳房胀痛等。
  • 夫不教妻之过

    夫不教妻之过

    她,阎猫儿,职业婚托。高文凭,高智商,姿色过人,游走在渴盼第二春的老男人之间,以结婚为诱饵,骗取财富,逍遥挥霍,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惬意生活。家族渊源是身为老白脸的老爸,当然,老爸并不是生来就老,只是一直从小白脸做到老白脸而已。所以,在一色牟利这一行当里,她是根正苗红,理直气壮。当玉帝被王母耳提面命的时候,他对阎猫儿既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以一场空难解决了她。可惜,他没料到,此女背景很,非常,特别的不一般。这是一个色女向超级色女转变的故事,她主宰江湖,混迹官场,豢养美男三千,收服世间痴男暴男美男权男,与神仙对话,同鬼怪笑谈,乐时笑天下,疯时捅破天,悲时独隐藏,痛时舔舐伤!她是一个传奇,所以充满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每一个男人,都是她身上不可拆卸的肋骨!~~~~~~~~~~~可爱分隔了秀~~~~~~~~~~~~为了保命,为了不受折磨,阎猫儿该如何自处呢?她又如何在这陌生的环镜中达成理想,完成多年的夙愿呢?!这个妖孽般的美男又跟她有何种恩怨呢?凌千夜——阎罗庄的管家,从小出生便像妖怪,被世人唾弃,被父母嫌弃。阎罗女猫儿保护了他,并说他是阎罗王最尊贵的客人,在他长大之后,猫儿第一眼见到他,便要了他。灵儿——猫儿的通房男侍,温柔体贴,一心一意伺候猫儿,对其他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独孤海——曾经的皇帝,现在的采花大盗。被猫儿弄得身败名裂,世人宁愿他死了,也不愿意承认他活着。他虽然采遍无数花,但依然无法彻底将猫儿放下。独孤拓——现在皇帝,他从小跟在猫儿身边,后来被猫儿一手推向了皇位,替代了独孤海,他身在其位,却日夜承受着痛苦。但渐渐被权力迷失了自己,不愿意再做任何人的傀儡。紫月——灵狐祖师,沉睡了三千年醒来,以前没被猫儿那妖媚的娘迷倒,却栽在了猫儿的手中,在感慨之余,心中却甜蜜的紧,甘心做她身边一个男妾。伊期爱——来自天界,拥有最纯阳的灵魂,从小便跟猫儿订了亲,只因为猫儿需要他的‘滋润’,不然就会变成白痴……他自称第一夫君,脾气暴燥,还有个表姐‘情人’,而且还是个大肚子的。艾经亦——俊美潇洒的神医,风流多情,拥有二百多个小妾的他,注定无法与猫儿在一起,心想他已练得够强大,却不料遇到她,依然不堪一击。韦星隐——暴燥的小处男,猫儿不小心中了药之后跟他发生XXOO之后,他便死赖着猫儿,要做她的夫君。
  • 无良医尊

    无良医尊

    初入异世,身边没有古修,谁主沉浮?丑陋又怎么样?不管是魔兽界的绝色兽王,有人却问:亲情和道义,还是人类的真命天子,一句嘲弄吾者死,她决定与未婚夫古修通往幻兽世界,不都为她神魂颠倒?丑女也可以犯桃花。废物又怎么样?人们梦寐以求的丹药在她这里随手可得,姐姐的算计,爹爹谋害,救人?得看她的心情,当强者的灵魂注入了废材身上,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震撼?她潇洒一挥,不慎落入了异世的魔兽森林里,是谁可以与她并肩俯视世间繁华?,方知自己的亲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守护吾者生让世人崇拜!强者为尊,弱肉强食,却在通道中出现了意外,茫茫异世中,被魔兽捕杀……当寻到自己的身世,废物也可以医武双修当废物成为绝世天才,却是人人鄙视的废物丑女,庞大的阴谋笼罩在她的周围,丑女倾城天下,你将如何决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