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04

第4章 中观学派之源流及传承(1)

(第一节)中观学派理论在印度之源流

公元前后,除比丘教团外,各地均有在家佛教信徒团体成立,彼等自称菩提萨埵,意为求觉悟者,略称菩萨。菩萨一词于本生谭中,原指佛陀之前身,特用于未达佛果之修道阶段;上述在家信徒特具信心,自信必能成佛,故亦自称菩萨。此种教团中,亦有来自比丘教团者,彼等信徒逐渐纂集,传诵异于当时经藏《阿含经》之经典者,如《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此类经典叙述般若空之思想,并以诗歌赞叹佛陀永恒之生命,强调“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思想,并呵斥声闻之希求自度乃不了义,重视六波罗蜜之实践德目,尤其强调布施之重要性。其行动不仅具有社会性、实践性之意义,且渗入了浓厚的宗教情绪。这种教团就是菩萨团。

随着部派佛教的发展,一部分佛教徒众愈益走向人世间,佛教教团随菩萨团的产生,由“森林哲学”迈向了“社会哲学”。比丘使自身的生活迈向社会,并接纳在家男女为信徒;同时,他们也加入菩萨团中,积极参与或干预现实生活,从而大幅度地更新了佛教的早期观念。公元前1-3世纪,这种思潮在印度南方的案达罗王朝、北方的贵霜王朝,以及恒河平原上的吠舍离等地,纷纷涌现出来,与早期佛教教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立。这种思潮逐渐成熟,其秉持者往往自称“方广”、“方等”或“大乘”,以后则汇集成了统称“大乘佛教”的思潮。

案达罗是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的故乡,他生于此,卒于此,思想影响非常深远。但关于案达罗整个佛教的背景,由于史料的缺乏,现今所知甚少。不过据北凉昙无谶译《方等无相大云经》卷六记载,佛灭后700年,南天竺有一小国,名“无明”,其城曰“熟谷”,其王名“等乘”。王死之后,王女增长嗣位,威伏天下,支持佛教,摧伏邪见,遍阎浮提起七宝塔,供养佛舍利。学术界普遍认为,“无明”即是案达罗的误译,“熟谷”指克里希那河南岸的驮那羯磔国,“等乘”则是娑多婆汉那的意译。增长女王在娑多婆汉王朝昌盛时期当权,是确有其人其事,说她特别提倡建造佛塔,与那里流行的崇拜完全一致。在公元1世纪,案达罗地区还出现过名叫“方广道人”的一个极端派别,他们倡导“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见《大智度论》卷一),号称“方广部”,亦曰“大空宗”,龙树斥之为“恶趣空”(将“空”视为虚无,即否定因果道理,不知缘生无性之理而缪解定义,执著于断空之见,否定真俗二谛)。他们主张,人界所见的佛陀及其一生行事,只是佛的变化示现,佛、佛所说法、佛接受布施等等,本质上是空无所有的。同样,僧团也不是实体,供养僧团也不会得到什么福报。又据《论事》记载,方广部还主张,在信仰和践行一致的条件下,出家人可以结为夫妇。这些说法虽属外道言论,但已经含有大乘空宗的思想。

中观学派的思想,虽然来源于《般若》等经典,但导源于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在声闻学者讲释空义,解释“我空”和“法空”时认为:我空即人我空无之理。凡夫之人妄计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除此一妄执,故说五蕴无我之理,谓“我”仅为五蕴之假和合,并无常一之主宰。声闻、缘觉等二乘人闻之而入无我之理,称为人空;法空,即诸法空无之真理。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法为实有者,佛为破此一妄执,故说般若深慧,令彼彻见五蕴自性皆空。菩萨闻之而入诸法皆空之理,称为法空。在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里,已经有了“五蕴”的理论,在部派佛教教理,对人、法二空亦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空”的理论发展的过程。声闻学者或明我空,或明法空,思想都直接出于《阿含经》。大乘学者如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唯识学派创始人无著,他们所阐释显了的空义,也有出于《阿含经》的。龙树的《中论》里引《虚妄取经》及《化迦旃延经》以明空;《十二门论》引《裸形迦叶经》以明空;《大智度论》三问中的空门,全引《阿含经》;四悉檀中的第一悉檀,即根据《小部》的《义品》(《大智度论》译为《众义经》)而说明的。无著的《瑜伽师地论》不但“闻、思地”都依据《阿含经》,《菩萨地真实义品》所引的三种经,除《转有经》外,《义品》与《迦旃延经》也都是出于《阿含经》的。

佛法中不论那个学派,都是以修行的应离应行为主的,所有的佛教理论,都是为修行服务的。修行中最重要的,是要具足如实智。既称“如实”,则其所观的对象,就必定是真、是实、是谛、是如。大小乘都说到它们,它们是佛法中常见而又重要的几个名词。这几个名词,都在《阿含经》里。如在释缘起时,《杂阿含经》296经说:“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在释“四圣谛”时,《杂阿含经》417经说:“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这是说缘起因果,“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其缘起流转与缘起还灭此彼之间的因果理则,就是缘起支与四圣谛。缘起、圣谛的必然性、确实性的因果法则,就是事理的正确判断,是理智与对象的一致。如此的就见其如此,所证与法的真相完全吻合,没有一点错误,这就是真理。所以佛陀赞叹而形容时说:“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虚、非倒、非异。”后来的学者,把形容缘起法则的话放在具体事实上,认为一切具体法是真、是实、是谛、是如。如萨婆多学者的执一切有,原因就在此。大乘经典中很多名词,如涅槃的同义词,以及法性、法住、法界、真实、真谛、真如、非虚妄性、不变异性及《般若经》的真如十二名等都脱胎于此。《阿含经》里的缘起、四谛,都是就因果生灭中的必然法则说的。因为缘起法则的深隐难知,于是或者在具体(形而下)的事物上,或者在深隐(形而上)的真实上,来说明显示它;但缘起法则,并不就是具体的事物或形上的真实。

二谛是佛法的纲要,若空若有,都是依此而开显的。可是,现有的《阿含经》中,未见有明白的说明。但《俱舍论》卷二十二所说的“余经复说谛有二种”,《阿含经》应该有明阐二谛的经文,只是汉译本中未曾译出罢了。况且二谛是大小乘空有一切部派共同所无异议的,那是原始佛教所有,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二谛是从不同的认识而安立的两种真实。佛陀不像庸俗者那样固执世俗,而能引凡入圣,阐述这即俗而真、随顺第一义的世俗法,称之为“中道”的立场。《杂阿含经》300经说:“离此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中道”是不落凡夫二边的恶见,能即俗明真,是恰到好处的说法。这里所说的就是“此有故彼有……”的缘起法。中道,本形容中正不偏。在《阿含经》中,就行为实践上说的,是离苦乐二边的不苦不乐的中道行(八正道);在事理上说的,即缘起法。缘起法是佛教的中道法,因为缘起法可以离诸边邪执见。《杂阿含经》300经与262经说,缘起以离有无二边见;297经说,缘起以离一异二边见。这些断常、有无、一异等偏邪执见,均可以由缘起法来远离它;反过来,则可显示缘起法的不断不常、非有非无、不一不异。一方面破诸外道的偏邪,一方面显示诸法的实相,所以缘起法是中道。

中道立场所说的缘起法,是世俗还是第一义谛?《杂阿含经》335经(《第一义空经》)说:“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增一阿含经七·六重品》第7经也有相同的文句:“云何假号因缘?所谓缘是有是,此生则生。”中道立场所说的“此有故彼有”的缘起法,经中说是“俗数法”,是就世间一切因果生灭的假名因缘建立的。即假名缘起以离我我所、常断、有无、一异等邪见。因离执而悟,是第一义空,故《中论》说:“如来说空法,为离诸见故。”缘起生灭法是俗数假名法,于中能离诸错乱,便是第一义空;是正确不颠倒的世俗谛,能即此缘起法以显第一义谛,所以称为中道。

前文说缘起是真是实,此处又说是俗数假名法,到底缘起是真是假?所谓空者见假,有者执实,各走极端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缘起法之认识与对象符合,确然不谬,所以说是真是实。那么此因果的具体法是实有自体吗?有常住不变性吗?有主宰独立性吗?没有。缘起的生灭法,确是俗数的假名法;缘起假名,不失为世俗的谛实。至于见常、见一、见我、见我所,只是凡夫的错见;佛陀以超越凡情之第一义立场否定,所以是空。如《阿含经》以现实人生的立场来说明空,这是生命缘起之空;约圣者深刻地理解到究竟真实说,是第一义谛。真谛,是形容其正确,并不是实有自性。这种觉解,是常人所不能了解的,所以叫“第一义”,就是“胜义”。就圣者与众生共同所有的因果现象说,是俗数法,是假名安立的。佛陀了解体验到第一义真实之空,所以解脱,所以能知世俗谛假名;凡夫不能了解,执此假名为真实有,只说某一些是假名的、是空的,所以生死流转。

佛法说空,有体验的方法,这是属修行实践的,也可以说是“空的方法论”。而方法论在佛法中来说,就是“思择与现观”。现观在经论中常有很多的别名,如知法、现法、入法、正见、正观、如实知等。现观是一种亲切、直接而明白的体验,是一种直觉到的经验,不是意识的分别,不是抽象的说明,也不是普通的生活经验;而是内心深入对象的一种特殊经验,是一种神秘的经验。这种神秘的经验,为世界各宗教所共有,而作为其理想境界。狂热的信心中,加上虔诚的宗教行为,如祭祀、忏悔、禁食、修定等时,由精神的集中迫发出一种特殊的经验,在直觉中见神、见鬼、见上帝或其他种种神秘的现象,这些可称之为“美丽而危险的歧途”,佛陀称具有这种现观的人为“增上慢人”。佛法中的现观,当然也是一种直觉经验,般若的无分别智等都是这类直觉。如果学佛法时注重这种直觉的现观,就容易与其他宗教相混,而失却佛法的特质。因为这种没有通过理智的直觉,混入由于信仰及意志集中所产生的幻象以后,虽有其内心的体验,但不与真相相符合,所以这种不正确的境界,是非常危险的。得此境界的人,尽管可以发生坚强的自信心,但对身心修养、社会、国家,不能有什么实际的利益,或者有小利而引起极大的流弊,甚至会导致邪教的产生。佛法的现观是直觉,是正觉,特重理智,是通过了理智思择的,必须经过多闻、寻思、伺察、简择种种的阶段。在思择中得到一种正确的概念之后,再于诚信与意志集中之中去审谛观察,以达现观。所以,佛法的方法是信仰与理智合一的,在一般知识与特殊体验合一的,从现观去体验空性之前,必先经过分别智慧的思择。故《阿含经》说:“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从闻而思,从思而修,从修而证,是佛法修行的要则,决不容逾越。大乘中观学派是从佛法现观成就的结果,即得到一种离绝一切思维分别、能知所知平等三等、融然一体的直觉中发展起来的思想见解。

(第二节)中观学派在印度的传承

中观学派源于释迦牟尼,而释迦身为佛教教主,自然不是哪一派的独尊。文殊师利助佛弘教,也无宗派可言,但文殊菩萨号称大智,吐言敷教,多以缘起性空为主,又在佛前说《摩诃般若》,因此被后世中观师推为始祖。

文殊,梵名Manjus′ra,音译为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迦释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佛母者。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文殊菩萨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因文殊菩萨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大乘中观学派尊其为始祖。但实际上中观学派始于龙树。故讲中观学派之传承,当以龙树为始。

第一代 龙树菩萨

龙树,梵名Māgārjuna,音译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周陀那,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又称龙猛、龙胜。在佛教史上,龙树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在密宗中有极高的声誉,瑜伽行派也很推崇他。他成了大乘佛教的权威,号称“千部论主”,其论著成了不容置疑的经典。关于他的传记就很模糊,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以他的名义流传的著作也较复杂,实际上不一定都出自他的手笔。鸠摩罗什所撰的《龙树菩萨传》,是有关龙树生平最早的记载,相对而言,比较可信。

龙树大约为二至三世纪时人,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家庭。自幼颖悟,学习“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及诸道术等,无不通晓。曾与契友三人修得隐身之术,遂隐身至王宫侵凌女眷。其事败露,三友人为王所斩,仅师一人幸免。以此事缘,师感悟爱欲乃众苦之本,即入山诣佛塔,并出家受戒。

出家后,广习三藏,然未能餍足,复至雪山(喜马拉雅山),遇一老比丘,受以大乘经典,惟以虽知实义,未能通利。又以曾摧破外道论师之义,故生起邪慢之心,而自立新戒、着新衣,静处一水晶房中。其时,有大龙菩萨,见而愍之,遂引入龙宫,授以无量之大乘经典,师遂体得教理。“龙宫”,有学者认为当是傍湖的山窟岩洞。然据先业师吴泽霖教授考证,在古印度有名为“龙族”的民族存在,“龙宫”当为龙族所建之小王国之宫殿。其时南印度王信奉婆罗门教,攻击佛法。师遂往教化,使南印度王放弃婆罗门教信仰,师造《庄严佛道论》、《大慈方便论》、《无畏论》、《中观论》等。师与婆罗门比咒术获胜,又自命“一切智人”,以神通示天与阿修罗战,使万余婆罗接受佛戒。此后大力弘法,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书,树立大乘教学之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广为传布全印度。晚年住于南印度之黑峰山,门弟子有提婆等。

西藏所传龙树之事迹与前所述相异之处颇多,例如多罗那他之《七高僧书》谓,师曾习“无量寿陀罗尼”,成就大孔雀女、九夜叉等种种悉地;令德叉龙王之女及其眷属建立寺院、支提;后与诸夜叉女共于吉祥山修怛特等;另有谓师曾以白芥子七粒开南印度铁塔,得《金刚顶经》。凡此种种纪传,颇具密教色彩,概为后世之传说。

有关龙树出生之年代,诸说有异:僧叡之《大智度论序》、慧远之《大智度论抄序》(收于《出三藏记集》卷十)等载,师生于佛灭后九百年顷;《百论疏》卷上载,师生于佛灭后五百三十年顷。依《三论游意》、道安之《二教论》、《龙树菩萨传》等说,师生于佛灭后八百八十年顷,即公元四世纪末。现代学者,如印顺法师等多采用第三说。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热门推荐
  • 简爱(青少版)

    简爱(青少版)

    《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简·爱,幼失父母,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因备受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了罗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因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简爱便只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最后,因心中一直恋念罗切期她重又反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被烧毁,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手也残疾。简爱毅然和他结了婚,使他再度获得幸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 独宠帝王妃

    独宠帝王妃

    夏洺汐野外实习时因为一颗莫名的石头穿越到了将军之女的身上,莫名其妙替公主和亲,成为异域皇妃。在陌生地方,看小女子如何玩转后宫三十六计!
  • 杀手皇后:皇上随我挑

    杀手皇后:皇上随我挑

    顶级杀手魂穿嫡女,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夫君谋得帝王之位,却发现原来自己只是一个炮灰女配,一生辛劳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拼死和渣男、渣女同归于尽,以为黄泉路远,孟婆汤苦,生生世世不再相见!命运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再次让她回到了穿越的原点。既然上天赐予了一次反悔的机会,踢开渣男、渣女,她势必让那些贱人生不如死。
  • 嫡女策

    嫡女策

    董家嫡出大小姐,董风荷,董家这一辈唯一的嫡系,却不受祖母喜欢,不遭父亲待见。母亲董夫人重病缠身,卧床十载,犹如冷宫。庶妹骂她是野种,姨娘撺掇着祖母将她许给京城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庄郡王府杭家的四少爷。这一切,她从来都云淡风轻,只想与母亲平淡度日。不过,她也不是那等任人欺凌的主,你们既然越过了她的底线,就别怪她雷霆手段,翻脸不认人。若当她是好欺负的,就错了。一日入王府,从此后风云变幻,她已不能只为自己活。克妻克子、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宠妾成群,这些标签,都属于她的夫君。新婚夜,妾室有孕,夫君弃她而去;第二日,有心人寻事,夫君醉酒而归;回门日,夫君居然替她在娘家撑足了脸面。这个男人,她看不透。上,她要斗王妃,斗王爷,斗各房叔叔婶婶;中,她要斗夫君,斗妯娌,斗围绕她夫君的莺莺燕燕;下,她要斗姨娘,斗丫鬟,斗各路的管事。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支风中清荷如何在诡谲多变、阴谋环绕的大家族里站稳脚跟,赢得夫君的倾心爱恋,成为王府当之无愧的新主母。本文种田、宅斗、女强、正剧,结构复杂,人物繁多。希望喜欢的亲们收藏、留言。推荐好友文文:六王妃悬崖一壶茶失贞弃后伊唯熙皇家医学院弯月儿极品特工的情史筱可爱绝妻云笑蕊桃花泛滥万里月三个总裁一个蜜灵琲代理王妃忧郁思绪嫡女无双风之孤鸿神秘逃妻点点紫雨“监”妃十六嫁幽月冷一品“男”色潇湘蓝儿代嫁——皇后南湖微风壹品皇妃冷烟花罪女嫡妃糖糖宝贝美人有毒指间笑上—邪狂想曲妾乃浮云莫言染重生之霸宠日晴稚妻浅水的鱼嫡女无忧一粟红尘嫡孤银色月光娘子,到我怀中来陌上柳絮庶难从嫁月光下的女子红楼之玉溶潇湘雨若菲彤西兰的读者群:曲苑风荷,175217192,请喜欢风荷与西兰的亲们入群。
  • 日光微暖、夏微凉

    日光微暖、夏微凉

    四个女生,不同的身世,不同的家底,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情。却意外地生活在一起。感情深厚的他们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打击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女主的身世、伤疤一次次被揭开。五年前。黎新叫夏微凉去死。五年后。夏微凉叫黎新去死。而真正死去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