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0600000003

第3章 再见,原配的世界(3)

无井则无宅、无市、无城。井,代替江河,聚拢着人气和城乡的繁荣;井之多寡,决定了社会容积和人丁数量。而且,井水和现代自来水不同,它属天赐,除了挖掘,没有后续成本,一经诞生,即和空气一样是免费的。

好东西都是免费的。

越贵重,越必需,越需要免费,越值得免费。

免费是一种伟大的现象,也是一种伟大的思想。

我常常觉得古代了不起,原因之一即免费的事物多。山让你随便登,佛让你随便拜,桥让你随便走……多一种免费,即多一份自由,人生即少一份压力。

说起免费,忍不住多唠叨一事。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缕清冷的唐句,让寒山寺声彻天下。这钟声我从未耳闻,但一直在心里收藏它、想象它,触摸那份美到极致的寂静。但从上世纪末起,媒体不断以赞许口吻报道一创举:在苏州旅游局主持下,千年古刹寒山寺公开拍卖“新年钟声”,预订者踩破庙槛,首撞权的角逐尤其激烈,第一撞×××元,之后递减,逢八又涨……

闻此,我的第一反应是:那夜我若不幸过寒山寺,必捂耳猛跑,生怕那钟声追上来。

免费的钟声死了。寒山寺,让人寒心。

井有大德、厚泽,故苍生敬之、祭之。

《礼记》载:“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可见,井享有和山岳江湖一样的威望。从远古起,百姓习俗中就有“五祀”说,即日常生活里要感恩的五样东西。汉班固《白虎通义》中说:“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溜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各地祭井方式不同,或以桃柳枝封井(即遮蔽井口,暂停汲水),或摆果蔬洁食作贡,多择于冬至或春节,与换桃符、贴春联一并进行。不仅汉族,据说在西南一些苗寨和侗乡,人们跋涉途中逢井必祭,即便身无携物,也要捡一草标投下。

于井的尊崇,使人对之做了很多注脚,传奇不必说了(比如杭州“龙井”、长沙“白沙井”的故事),一些建筑也傍井而立,比如井栏、井碑、井亭、井龛,乃至设殿立庙,奉以香火。

有“水傣”之称的傣族,笃信人源于水、归于水,有一民谣:“泡沫随浪漂,傣家跟水走。”出于对“井神”的虔敬,他们常要盖一座漂亮的井罩,或似佛塔,或似华盖,并施以彩绘和大象、孔雀等雕饰。不仅维护井身的洁净,连周边环境也要每天清扫。

在傣寨,只要找到了最精美的屋舍,即找到了井。

至今,虽然许多傣寨通了自来水,但村民仍习惯井饮,他们笃信神赐之水比管道来水要甜,要纯洁,要吉祥。

迷信的人是幸福的,只是越来越少。

为了生,人找到了井,并祈求它生生不息,恒如日月。

大概人从未料想,有一天自己会主动弃之。无数的井荒了,被铲,被砸,被填,被掩盖得了无痕迹。

大地,重又闭成了一个严肃的封面,似从未睁开过眼,也从未向人类笑过一般。

是的,人不需要的东西,必定会死,会瞑目。

但我不能落井下石,我要饮水思源,我要追着那背影说声谢谢。

没有它,人至今仍在大地上游晃,以盲流的身份。所有的鸿书、异地的相思和问候,也无址可落。

它帮过我们,救过人类。

我要追着喊着哭着笑着大声说谢谢。

7、耳根的清静

这个崇尚肉体的时代,竟从未想过要为耳朵做点什么。所有感官中,它被侮辱与损害的程度最深。

——题记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

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

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小窗幽记》)

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罢。

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

多年后,读“湖上笠翁”李渔的《闲情偶寄》,谈到睡,他说:“睡必先择地,地之善者有二:曰静,曰凉。不静之地,只睡目不睡耳,耳目两岐,岂安身之善策乎?”

古人以睡养生,睡之有三:睡目、睡耳、睡心。睡之第一要素,静也。

为求静中之颐,那些神仙级的古人还有游觅“安榻”的风尚,即四处借地儿睡,比如深林泉畔、石竹幽窗……总之,在“静”上添更多的附加值。以古天地之清宁,还朝三暮四、环肥燕瘦,真奢靡啊。试看当下星级酒店,哪个在“静”上达标?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帖。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一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量,他并不关注谁在唱,按其说法,这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制暴。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风?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其实,耳朵也是一副心灵器官。人之烦躁和焦虑,多与耳朵有关,故有种医术,叫音乐疗法。

但耳朵总要反抗点什么。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抑郁……科学家做一研究:观察马路两岸的树,噪音污染越重,树越无精打采,枝头耷拉,叶子萎靡,俨然一个惊恐的孩子。和人一样,树是有情绪的,是长耳朵的。

为抚慰可怜的耳朵,我淘过一张CD,叫《阿尔卑斯山林》,采的是纯粹的自然之声:晨曲、溪流、雀啾、疾风、松涛……买回家的那个下午,我急急关好门窗,打开音响,一个人浸泡到傍晚。

那个下午,耳朵在逃窜,我携它一起私奔,向着遥远的阿尔卑斯。

弥漫山林的,无论什么动静,都是“静”。久违的静,亘古的静,伟大的静。我给耳朵美滋滋过了个节,像杨白劳给喜儿买了尺红头绳。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声、风歇雨骤、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以备饥荒。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

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

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唯独冷遇了耳朵。

甚至连冷遇都不算,是折磨,是羞辱。

做一只现代耳朵真的太不幸了,古人枉造了“悦耳”一词,实在对不住,我们更多的是“虐耳”。

有个说法叫“花开的声音”,一直,我当作一个比喻和诗意幻觉,直到遇一画家,她说从前在老家,中国最东北的荒野,夏天暴雨后,她去坡上挖野菜,总能听见苕树梅绽放的声音,四下里噼啪响……

“苕树梅”,我家旁的园子里就有,红、粉、白,水汪汪、亮盈盈,一盏盏,像玻璃纸剪出的小太阳。我深信她没听错,那不是幻听和诗心的矫造,我深信那片野地的静、那个年代的静,还有少女耳膜的清澈——她有聆听物语的天赋,她有幅画,《你能让满山花开我就来》,那绝对是一种通灵境界……我深信,一个野菜喂大的孩子,大自然向她敞开得就多。

我们听不见,或难以置信,是因为失聪日久,被磨出了茧子。

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8、蟋蟀入我床下——纪念虫鸣文化

夜晚,虫子在吹口哨。而世间,人在大声争吵,乃至什么也听不见。

——题记

1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诗经》无处不充满对光阴的警觉与热爱,提醒同胞惜时和勤勉,比如这首《唐风·蟋蟀》,即在冲人喊:蟋蟀已跑你屋里了,天凉好个秋,赶紧寻乐吧,别磨磨蹭蹭啊。

蟋蟀躯微,入室难见,但可聆察。所以,虫鸣的意义在于醒耳,耳醒则心苏。

在我眼里,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要属《豳风·七月》,它不仅是一年农事的全景画,且是一部旷野奏鸣曲。除了天上飞的——“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黄莺)”“五月鸣蜩(蝉)”“七月鸣(伯劳鸟)”,我尤喜地上的那一小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在音乐未诞生前,世上最美妙的动静,竟是从虫肚子里发出的。

小小软腹,竟藏得下一把乐器。

喓喓,嘁嘁,嗞嗞,唧唧,聒聒,嗤嗤,啨啨……

自然音律里,虫声最难绘,但各种象声词还是纷纷扬扬。

古人不仅崇拜光阴,更擅以自然微象提醒时序,每一季都有各自的风物标志。

秋呢?谁是它的形象大使和新闻发言人?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韩愈)该说法基本权威,古人鸣秋,借助最多的即虫,“梧桐飘落叶,秋虫情更痴”,秋风萧飒时,虫是旷野最生动的音符。

虫族中,名声大的属蟋蟀、蝈蝈、油葫芦、金铃子,我儿时亲近过前两位,喂之辣椒、葱头和苹果。记得课上学“蟋蟀”,怎么也写不对,直恨这字儿咋长那么多腿,结果像画画,不是多一撇,就是少一捺,腿数总不对。除“蛐蛐”,蟋蟀还有个别称:“促织”或“趋织”。据说从魏晋兴叫,原因是农妇一听到它,即知天要凉,得赶紧织布缝衣了,故幽州有谚:趋织鸣,懒妇惊。

关于虫效,有民间说法:夜晚,将蝈蝈或蛐蛐笼悬于睡榻前,蚊子即躲得远远的。我试过,声带给神经的兴奋比蚊叮更让我睡不着。

2

若以性情论四季,我以为春烂漫、夏聒烈、秋清幽、冬肃沉。

我最喜秋。秋让生命知觉最细锐、心灵层次最丰富、想象力最驰远……一个人最有和自己对话的冲动。

为何?大概因为静。

秋之静,有虫语之功。秋收后,天空疏阔,旷野清朗,突然,丝丝缕缕、高高低低的“唧唧”飘来(这时,很像发生了一件事,有人将一根手指竖立唇边:嘘——),世界便一下子静了,一年的尘嚣都涤散了,吹远了。

虫声制造凉意,你会倏地一惊,身体收紧,接着,某些东西开始苏醒。你会清晰地意识到生命进度,触到某个不易觉察的部位和愿望……

少时,虫比其声更诱惑我,虫声在我听来也总是欢悦、灿烂的。而立后,我才品出它的清冷、它的沁凉,才算领会了那些引虫声入诗的古人心境——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李郢)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张衡)

“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汤惠休)

淅淅沥沥之鸣,怎能不勾起思情离愁?

3

论精神线条和心灵耳朵,古人比今人要敏细、精巧得多,后者太糙太钝了。试问,我们能识几种虫语?谁配做一只蟋蟀的知音?

明人袁宏道在《蓄促织》中,论虫语之异:蝈蝈“音声与促织相似,而清越过之……凄声彻夜,酸楚异常,俗耳为之一清”。金钟儿,“如金玉中出,温和亮彻,听之令人气平……见暗则鸣,遇明则止”。

虫微弱,和鸟兽的张扬不同,其性谦怯,其态隐忍,故生命触须极细,对时令、天气、晨暮、地形的体察极敏,这也是其声之幽、之迂、之邃的原因。所以,凡悟其语、知其音者,耳根须异常清静,心灵须有丰富的褶皱与纹理,方能共鸣。否则,对牛弹琴。

梅妻鹤子,山鬼结拜,在师法自然上,古人真是身体力行。

他们比今人性灵、彻悟、烂漫,所以能出公冶长那般通鸟语之人,恐怕这也是古典文学出没灵异精怪的原因。一部《太平广记》,近乎仙妖大全。

他们走得远、走得幽,一个人敢往草木深处闯,所遇蹊跷和神奇也就多。

这和科学及生产力无关。

几千年来,古人的生活美学和精神空间里,虫鸣文化一直是重要构件。

和“天人合一”的心旨有关,也与早年大自然的完整性和纯净度有关。

说到这,忽想起一档游戏来。儿时,有一种“鸡、虎、虫、棒”的斗牌,现在想,后人无论如何发明不出这玩法了,因为世界的元素变了,常识也变了。不信你看:野虎没了吧?那“虎吃鸡”之经验即立不住了;对笼养鸡来说,“鸡食虫”岂非白日梦?虫也给农药灭净了吧?“虫咬棒”从何谈起?几条生物链都断了,现代视野里只剩棒和鸡,没得玩了。

大自然的完整性一旦受伤,古老游戏的内在逻辑也就撑不住了。

4

对古人心境而言,虫鸣是一位如约而至、翩然而降的房客。

娉娉、袅袅、衣冠楚楚、玉树临风……略含忧郁,但不失笑容与暖意。尤其在百姓和孩童耳朵里,那分明是高亢的快活。

“怀之入茶肆,炫彼养虫儿”“燕都擅巧术,能使节令移,瓦盎植虫种,天寒乃蕃滋”……在《锦灰堆》书里,大师级玩家王世襄忆述了亲历的京城虫戏,从收虫、养虫到听虫(斗虫为我所憎,故本文不及),从罐皿到葫芦的植术造式,淋漓详尽。

为挽续虫语,古人从唐代开始宠虫,“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子,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也”(《开元天宝遗事》)。经一路研习,畜虫术愈发精湛,学得孵化后,虫声即从秋听到冬,听到过年了。

古人会享受,擅享受,懂享受。

想想吧,大雪飘零,风号凛冽,而斗室旮旯里,清越之声蓦起,恍若移步瓜棚豆架……而且此天籁,取材皆于大自然,几尾草虫、半盏泥盆、一串葫芦,即大功告成,成本极低。

有句俗话,叫“入葫听叫”。

太美了,真是点睛之笔啊,正可谓一葫一世界、一虫一神仙。你看,秋虫和葫芦,动静搭配,皆出身草木,多像一副妙联的上下句。

虫声高涨,带动了它的商品房——葫芦业。清咸丰年间,有个河北三河县人,别号“三河刘”,他种造的葫芦,音效特好,至今为收藏界念叨。过去的北京琉璃厂,一度虫鸣沸腾、葫芦满街,有位叫张连桐的人,也是养葫高手。

那年逛地坛庙会,我购得一玩意儿:一对乌色的草编蟋蟀,翘翅攀在半盏束腰葫芦上,神态警觉,栩栩如生。作者亦有来头,裕庸老先生。该翁1943年生,满族正黄旗,爱新觉罗氏,曾拜师北派的齐玉山、南派的毅正文,被誉为京城最后的草编大师。

同类推荐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红尘菩提

    红尘菩提

    “菩提十书”之《红尘菩提》:红尘是情境,菩提在自心,要找到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是绝不可能的,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滚滚红尘。本书是“菩提系列”第八部,林清玄以澄澈的观照,寻找生命困境的超越,使我们有美丽的心走向完美与理想的道路,让我们知道:红尘,是觉悟的开始!痛苦,是伟大的开始!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本书是一部人生“圣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所记载的震铄古今的财富秘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热门推荐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 《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
  •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身患重病的芯儿,在母亲的悲痛中离开了这个年代,殊不知在另外的一个朝代中另外的一格芯儿也是为在旦夕,但秦观的是一个的去离可以换来一个的重生,将于王府之中,选秀是被皇上看中选进宫中,尔虞我诈的后宫哪里是他的生存之地,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皇后之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世媚尊

    九世媚尊

    “嘀嗒.”错愕的看着鲜血融进了不小心滴在一个很旧很旧的破镜子的镜面上,于是...夏然开始了她苦逼的穿越之旅.一朝被穿越,时时怕没命.一世,她出生了,倒霉也随之而来.所谓的爹爹为了给怀孕的娘亲弄点补身子的野味,不慎跌入悬崖,挂了.娘亲看到了被抬回来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不小心动了胎气,她早产了,于是夏然带着迷茫出生了,娘亲却死了,她一下子成了孤儿.等她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重生的时候,就被认为她是不祥之物的村民丢进了河里,华丽丽的――淹死了.二世,她附魂在了一个刚死去的女孩身上,还没来得及喘气,一巴掌甩过来,把她甩得晕头转向,还没看清是谁在甩她巴掌,狠狠的一脚踹上了她的肚子,她口吐鲜血――挂掉了.三世,她已经非常的淡定了!她成为了一个大小姐,家族的嫡女,天才.还没来得及骄傲与庆幸,突然跑出来一个蒙着脸一身黑衣的刺客,一个暗器在她脖子上划了一个口子――被杀了.四世,她带着郁闷的心情又投胎了.老天爷总算开眼了,让她有了幸福的人生,还爬上了人人羡慕敬仰的天仙之位,更有爱她爱得疯狂的追求者,于是,她被爱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追求者给活生生的――吃掉了.五世,她又出生了,知道自己永远会带着记忆投胎,投胎,再投胎,这种感觉快要疯掉了,还是小小婴儿的她正打算准备咬舌自尽,路过的一个能人把她从爹娘手中带走了.于是,她走上了修真之路.傲人的天资和妖孽的天赋让她一路扶摇直上.她紧张而小心的低调走着每一步路,终于!她在所有人艳羡的目下光,就要飞升到另一个位面去了,可是滚滚天雷直轰而下把她轰得遍体鳞伤,然后――电死了.六世,她终于知道了,不管她如何努力,再低调再小心也会死得很惨,于是,她干脆就躲进了一个古墓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却意外的捡到本魂修,修炼到一定等级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跑出去了,认识了两个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同时为她大手出手,她还是狗血的死掉了――被误杀.她彻底崩溃了,带着愤怒的心情和恐怖的回忆,第九次被强行扯进了投胎之道.艳日昼起,一个新生的小生命在这个时间里诞生了,这便是第九世重生的苦逼夏然.谁想死?谁也不想死!她只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平凡人类,凭什么让她来承受这些莫名其妙的命运?她不接受!她要反抗!第九世...终于苦尽甘来!啥?五行灵根是废物?低调,她会在顶峰笑看着曾经嘲笑过她的人.逆天的宝物使她成为神一般存在的炼丹师,你能吗?
  •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仔细品味《不懂忍耐 就成不了大事》的思想,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更理智、更灿烂,更受他人的尊重,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快乐。你别动气,动气就伤了和气;你别生气,生气就坏了元气;你别逗气,逗气就破了财气;你若忍气,忍气便能神气。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忍耐都是他们一生中的座右铭。
  • 妙医圣手

    妙医圣手

    一场意外的遭遇,让医学生林阳从此能够看见鬼,并从鬼魂身上获得医术、君子四艺以及武术等等知识和能力!从此,岳飞、吕布、项霸王;苏轼、李白、张仲景……历史上的名鬼甘愿为他效命!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精彩万分!针药治人,符箓渡鬼,尽显医者慈悲;以手为笔,沾魂作墨,沟通天地阴阳!这,就是林阳的大道!(欢迎各位书友加群,五志的小黑屋:168330720)
  • 医神皇妃

    医神皇妃

    她是隐在乱世中不染尘埃的仙子,亦是个孤女他是一国皇子,他得她救命之恩,忘忧之上一见难忘深深王宫之中,他视她陌路,她淡然处之一纸休书,断了五年夫妻情份,她远走天涯,身边始终有另个他伴随五年后,她失忆,也已成了别人的王妃.-----------------------
  • 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时代

    当有一天,满大街上行走的不再是单纯的人类和动物,还出现了机器人,那会发生些什么呢?
  • 网王之守护我的王子

    网王之守护我的王子

    木言磬与幸村精市是青梅竹马,因为一次误会,两人分离。伤心的磬儿答应爷爷继承了木言家,然后远赴中国神秘之地进行‘修心’。六年后,已经承天地之灵气的全新木言磬回归,再次遇到王子们,已无心的她只想远离,但是家族的职责让她不得不接近这些王子,去守护他们的幸福。
  •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现代女子林微微高中毕业之后的某天,在家中一朝穿越成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五岁多的宝贝女儿长孙无垢;将军爹爹的宠爱让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爹爹战死之后,却因着她的缘故娘亲和嫡亲哥哥都被同父异母的大哥赶出府门,却意外遇见了长得与隔壁班校草酷似的灰衣书生;她亲历了历史著名的玄武门之战,并且这场兄弟之间的夺嫡居然是为了她;她从古灵精怪,到贤良淑德俱佳,成了满朝文武,世间众人敬服的贤德表率的传奇故事。盛唐红颜长孙无垢,贤德冠三宫,恩宠覆六殿;一身宠,满门荣,名留青史,一代文德顺圣贤后长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