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600000037

第37章 奇妙的历史现象(2)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北宋,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关系。

公元976年,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后世许多人认为,赵匡胤的死与其弟赵光义有很大的关系。据说当时赵光义在宫里睡觉。按照常理来说,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赵光义在太祖死后登基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杀太祖之说。

赵光义在位22年,死后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即宋真宗。以后北宋又历经了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六帝,他们都是太宗赵光义一脉。

北宋被金国所灭以后,徽宗第九子、钦宗弟赵构逃至南京即帝位,建立南宋。高宗赵构在位初期,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不久,他罢免了李纲,起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从而使抗战形势逆转。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轻易即渡过黄河,并在不到三个月之内即占领了西自秦州、东至青州一线之广大地区。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虽然赵构纵情享乐,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他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死之前将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赵昚,即宋孝宗,孝宗后有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宋端宗赵昰、卫王赵昺,他们都是太祖赵匡胤一脉。

赵构为什么要将帝位还给太祖的后代呢?即使自己无子,也可以传给太宗一脉呀。究竟是自愿的,还是巧合,我们不得而知。

都被外族所灭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外族所灭,投降后,皇帝和皇族都被掳往北方。

北宋是由后周将领赵匡胤建立的。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公元960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部下黄袍加身,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后来,北宋经太宗、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祐年间(104年~1094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北宋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公元1126年,金国灭辽后,便决定向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强大的金国军队很快打到了宋朝京城开封。宋徽宗非常恐慌,赶忙退位,让太子赵桓继位,自己则逃到南方的镇江去了。宋钦宗即位,年号“靖康”。抗战派李纲主持开封事务,得到军民的支持,士气一时十分高涨,金兵败退。金兵北撤后,北宋统治者以为万事大吉,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再次南侵。这时,控制朝政的是主和派,他们根本不组织力量进行抵抗,一心只想求和。没过多久,开封陷落,宋徽宗与宋钦宗皆被俘。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室贵戚等3000人全都带往北方。当时的开封城几乎被席卷一空,北宋王朝也从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金朝在靖康之变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时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蒙古汗国灭金后,成为南宋所面临的更强大的敌人。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六岁的宋恭帝及太皇太后等人被掳往北方。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力量,陆秀夫背着六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明清两朝的相似之处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最强盛时,影响力更是波及非洲东岸和整个亚洲。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对外称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关于这两个封建王朝,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相似之处:

1.都是打败了异族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公元1356年到公元1359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率领下,于136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全中国的统治结束。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9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质统治者。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清军基本控制中国大陆。

2.都有三位皇帝没有后代。

明朝有建文帝、明武宗和明光宗三位皇帝没有子女,清朝有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位皇帝无子嗣。

3.都在建国之初的时候遇到叔父的威胁。

明朝建文帝被叔叔朱棣赶下台。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建文帝帝位,杀方孝孺等人。

清朝顺治皇帝一直生活在叔叔多尔衮的阴影下。顺治五年(164年)十一月,多尔衮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吻批文降旨。当时人写的《汤若望传》说:“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装。”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1655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

4.政权快灭亡的时候都是皇帝无子,帝位兄弟相传。明朝是明熹宗传给弟弟崇祯帝,而后清是同治帝传给堂弟光绪帝。

明熹宗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162~175年在位,死时年仅19岁,无子女,而后帝位传给了堂弟光绪。

5.国家都亡于内忧外患。

明朝是在国内李自成和国外后金的联合夹击下灭亡,而清朝是在国内孙中山和国外八国联军的联合夹击下灭亡。

祸与福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了全国的大王朝之一。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高的,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千米,而实际控制面积为中国历代最大。但是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科技极大地落后于西方。清朝末期,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及日本的侵略抵抗不力,大多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耻辱。

清朝前期的皇帝都是一些有为之君,在这些皇帝当中,与天花有深厚渊源的就有二位——顺治和康熙。

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即皇帝位于武英殿。顺治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1651年)亲政,处理朝政、主持军国大事十年,政绩颇多。1661年,顺治因生天花病倒在床,不久死去。

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之下,他出生没有多久,就赶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好在有乳母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只是脸上留下了并不好看的麻子。后来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公元1661年,康熙继位,年仅岁。1669年,康熙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

顺治与康熙,一个死于天花,一个又因天花而继位,这对父子跟天花的关系是一福一祸。

200年后,清朝已由辉煌走向了没落。这时又出现了两位生了天花的皇帝——咸丰与同治。

咸丰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咸丰也生过天花,为此也留下了一脸麻子。他的儿子同治也是死于天花(这是官方说法,也有说是梅毒)。这两人又是一对父子!

这就是大清朝生过天花的四位皇帝,且一前一后,这两对父子皇帝分别处于清初和清末,时间跨度整整200年!

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女人——孝庄和慈禧,刚好也是一前一后,一个兴国,一个亡国!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而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正是在她的手中,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帝国,沦落到听命于人的地步,沦落为列强们的半殖民地。甚至孝庄和慈禧的皇帝儿子都是因天花早亡!

诗人王勃和李贺

王勃和李贺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他们两人身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1)两人都是27岁的时候身亡。

王勃生于公元649年,而27年后,也就是公元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李贺生于公元790年,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就因病去世,时年27岁。

(2)两人都在年少之时因诗文而获“神童”美誉。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李贺七岁时已写出了不少很好的诗词文章,七邻八乡都传诵他是个“神童”。这事传到了大家韩愈、皇甫湜的耳朵里。二人决定实地考察一下,来个面试。找到李贺后,他们要他当场作诗,以他俩为题。李贺很快挥毫写了一篇《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诗表达了对两位大文学家的仰慕,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就这样,李贺神童的名声更大了。

(3)两人都是在求官过程中遇到一位皇甫侍郎的帮助,两位皇甫侍郎都是享年5岁。

(4)两人在遇难后都未留下子嗣。

南京的巧合

同类推荐
  • 碧水蓝天畅想曲

    碧水蓝天畅想曲

    《碧水蓝天畅想曲》:“荆楚作家走乡村”是由湖北省作协2007年开始推出的系列大型文学采风采访活动,是倡导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学“品牌”活动,旨在通过组织作家走进农村采访、创作,反映我省农村改革的前进历程和成就。继2007年、2008年、2009年活动将采访主题聚焦于“农村扶贫”、“先进名村”和“旅游名村”之后,今年,“荆楚作家走乡村”采风活动,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农村环保问题上。二十几位作家通过调查走访,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绿色生态画卷,结集为25万多字的报告文学《碧水蓝天畅想曲》一书。
  • 火炮之库

    火炮之库

    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地理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登月传真

    登月传真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汉后嫣然

    汉后嫣然

    她,出生即有傲人的身世背景,长大却面临着凄凉的宫廷生活,即使死后尊被花神又如何!?这一切,若是能够重来,那么结局将会怎样……经历两世的她,当再一次投胎转世,回到前两辈子,处于同一境地,信奉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若是能够改变,她会尽力,若是不能,她将应对!身为女子,无论在何种境地,就要记得,要尽力对自己好一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梨涡觞

    梨涡觞

    意外的车祸让她穿越到遥远的古国,遇到的他竟是梦里一直出现的人……是意外?还是命运的安排?她以为这是个纯净无忧的光明世界,却未曾想光明的背后仍有嫉妒,阴谋,谋害……,而她竟陌名的卷进了黑暗涡旋的中心……情到深处费思量,他的深情,他的付出,竟是她选择离开的理由……松开他坠入深崖的瞬间她对他说:“有一句话,我一直没来得及说……我爱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赢在0.01秒

    赢在0.01秒

    即使你的行动出现了挫折。行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行动迅速果断的人才能及时抓住机会,从现在开始。,即使你的行动最终没能为你带来快乐与成功,但请记住一句话:不怕错,就怕拖。行动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行动却注定不能成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愿意开始做某件事,那么你就已经得到了成功的机会,只有把握机会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 纨绔萌妃

    纨绔萌妃

    她与他指腹为婚,大婚之际,他抱着另一个女人弃她而去,她成为全城笑柄。她是京都纨绔四少之一,风采绝艳,是他心爱却不敢爱的四弟。然而,他却不知,在娶她的婚礼之上,弃她如敝履,待回首,她已属于另外一个人,一个宠她如命,纯如赤子的苏佑傻子。曾经:“阿墨!苏苏会撒娇!会卖萌!还会种宝宝哟!”后来:某纨绔小侯爷邪肆地勾起美人下巴:“苏苏小美人,小爷宠你。”某妖孽男狭眸微挑,眸底掠过邪火:“来,怎么宠?”某男扯开腰带,眼眸邪肆炽热!某纨绔色变!“你、你想干什么!你别过来!流氓!啊!救命啊!”
  • 致青春:当爱已成往事

    致青春:当爱已成往事

    穆晓曼从小收家庭的影响变得自闭、忧郁,谁知自己的“小丈夫”也跟随自己搬了家,可是被穆晓曼的好朋友抢了爱情的果实,穆晓曼一气之下想结束这段虐缘,谁知世事难料,五年后……
  • 喋血妖妃:王爷别得瑟

    喋血妖妃:王爷别得瑟

    狠毒,冷血,是她的标志。腹黑,邪恶,是他的代名词。她,相府待嫁的痴呆三小姐。他,帝国站在权力巅峰的摄政王。当腹黑撞上冷血,将碰撞出何种火花,且看喋血妖妃,玩转天下!
  • 假名媛的回首恋:前夫最大

    假名媛的回首恋:前夫最大

    某日,他正在约会,她突然出现扑进他怀里:“老公,不正好扯平了?”“……”,夙睿西直接把她提起:“老公?”某女理所当然点头:“亲亲老公,我们可没离婚!”他邪气一笑:“你倒是提醒了我”某女无辜可怜,看着他身边的女人,说的隐晦:“你不要我了么?昨天晚上我们还那个啥,不惜搭上自己的婚姻、收他心、更为他生下孩子,一分钟不见就想你!”约会被她搞砸。很好的呀。”“你不要我一次,三年前,她利用一切,我不要你一次,最后却把他的爱践踏在脚底。三年后,当已死的她再次出现,那块立了三年的墓碑算什么?他爱她,宠她,可她却狠狠伤害他。
  • 有一种策略叫隐忍

    有一种策略叫隐忍

    《有一种策略叫隐忍》的价值在于其实用功能,内容通俗易懂,能够渗透到工作中、生活中去。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是在所难免的,而同事间的关系恰巧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复杂的关系之一。一句话或一种行为做得不到位,就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中,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也让人们伤透了脑筋,毕竟是“江湖”险恶。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而这正是对做人难最好的诠释,不管你是说错了话、交错了朋友或是防范心理不够强等,都可能招致灾祸。为此,许多人大叹“做人难,难做人”。其实,做人并没有人们想象的这般复杂,只是还没有找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