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0500000001

第1章 《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序言(1)

201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将迎来110年校庆。为了隆重纪念母校110年华诞,系统展现近年来山西大学创造的优秀学术成果,我们决定出版这套《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

山西大学诞生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代,在“西学东渐,革故鼎新”中应运而生,开创了近代山西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百年沧桑,历史巨变,山西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学术实践,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百年校庆以来,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创新,实现了新的跨越和腾飞,逐步成长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的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谱写了兴学育人的崭新篇章,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大学因学术而兴,因文化而繁荣。山西大学素有“中西会通”的文化传统,始终流淌着“求真至善”的学术血脉。不论是草创之初的中西两斋,还是新时期的多学科并行交融,无不展现着山大人特有的文化风格和学术气派。今天,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正是传承山大百年文脉,弘扬不朽学术精神的身体力行之举。

《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的编撰由科技处、社科处组织,将我校近10年来的优秀科研成果辑以成书,予以出版。我们相信,《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对于继承与发扬山西大学学术精神,对于深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对于促进山西高校的学术繁荣,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谨以此丛书献给历经岁月沧桑,培育桃李芬芳的山大母校,祝愿母校在新的征程中继往开来,永续鸿猷。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绪论从边缘走向中心

绪论从边缘走向中心

沈从文的作品留给我们的是一片丰茂的原野,你可以从中采摘各种各样的花朵,还有丛生的杂草。他自己也说过自己:“正如一个荒凉的原野,一切在社会上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种子,或道德意义的观念种子,都不能生根发芽。”(沈从文.《烛虚》.《沈从文全集》[M]第12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23.)《沈从文全集》的出版让人们更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芜杂,但这片原野充满了生机。这就是他的园地一再被闯入的原因。每一个研究者都只是一个闯入者。

沈从文是个异类。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异类,现代文化的异类,更重要的是他是所有流行的意识形态的异类。他拒绝别人从他的作品中寻找“观点”就是拒绝被界定,被纳入任何的观念体系,拒绝认同,其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他和他作品的存在从一个点上认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独特价值。那本身就是一个过渡的时代,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潮流和倾向。那个时代容纳并培育各种各样激烈的情绪,容纳和培育各种各样的“思想”。但这并不是因为它理想,而是因为它本身已经破损得自顾不暇。那些情绪和思想就像是废墟上的荒草一样,当人们还来不及践踏和删刈它们的时候,显得格外得茂盛和自由。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在《野草·题辞》中所说的,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荒原,一切都是陈死的,有生命力的只有那些野草,它们“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鲁迅《野草·题辞》,《鲁迅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59.)。野草是生命,是坚毅无比的生命,是证明那个世界还是个有希望的世界的标志。在那个时代,每一个思想着,战斗着的人都是野草。沈从文的特别也由此养育。而他也“野”得特别得彻底。他的“野”表现在对一切主流文化的怀疑甚至排斥上。这就使得他的被接受显得相当艰难。

对沈从文的理解需要相当宽松的文化空间。沈从文完全是我们文化内部的产物,可他却比任何的外来者都更像个异类。这只能说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丰富性还缺乏了解,我们对自己原本相当广阔的文化空间缺乏认识。沈从文的声音的特异性主要来自于主体对自我的心灵和情感的绝对的忠诚,从而拉开了与那些寻求和领导公众声音的人们的距离,而不是在本质上就有永远无法靠拢的距离。不必被蒙在他作品表面的那层异域色彩所迷惑。但正是因此,沈从文和他的作品被排斥和接纳的过程曲折起伏。“沈从文”一直像一朵野花那样默默地开着,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命运。

我们首先梳理沈从文研究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研究视角,并在对这些视角的梳理中,探索沈从文研究的新视角,从而引出本书的主题。

一、曾经对立的批评视角

对于沈从文的研究,采用审美的视角和社会评判的视角几乎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所以被误解的感觉一直困扰着沈从文。他甚至以限定读者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沈从文认为多数人对他作品的阅读是买椟还珠,只能读出清新和朴实,读不出隐在背后的人情和悲痛。他说他的书不是为这样的多数人写的。对于简单化他的作品内涵,沈从文是不胜伤感的。即使对于李健吾这个知音,沈从文也认为他没有得到自己作品的深意。沈从文觉得自己的作品像个四处碰壁的孩子,不能被那些各持观念的人们所理解。所以他写了很多的文章来帮助读者认识自己的作品。那种解说的热情里包含着他渴望被理解的心绪。

在1949年以前,对于沈从文的研究和评价几乎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其实,不同的评价源于各自研究视角的选择。而且由于沈从文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品本身的价值差异就比较大,所以不同的评价也源于不同的研究对象的选择。肯定沈从文作品的,认为他的创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创作领域,徐志摩、苏雪林都有这方面的肯定。苏雪林认为沈从文的作品“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轻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苏雪林.《沈从文论》.邵华强编《沈从文研究资料》[C].广州:花城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91.66.)。苏雪林提到了沈从文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思考的主题。更重要的是苏雪林的《沈从文论》中这样一段评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下等阶级而论则像船夫,厨子,仆役,草头医生,小店主,边城旅店的老板娘,私娼,野鸡,荒村的隐者,老农夫,小贩子,运私者,木匠,石匠,建筑工人,猎人,渔夫,强盗,土匪,兵士,军队中的伙夫,勤务兵,刽子手……也曾在他作品中当过一度或数度的主角。不过作者对于写作题材虽然这么‘贪多’,而他的人生经验究竟不怎样丰富,他虽极力模拟他们的口吻,举止;解剖他们的气质,研究他们职务上的特别名称,无奈都不能深入。他所展露给我们观览的每个人物,仅有一副模糊的轮廓,好像雾中之花似的,血气精魂,声音笑貌,全谈不上。我们若把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丁玲的《法网》,《水》;鲁迅的《风波》,《祝福》,《阿Q正传》等篇,和沈从文作品并读,便可以辨别出写作工力的差异来。这就是说茅盾等人的作品好像一股电气震撼读者心灵,沈从文的作品,则轻飘飘地抓不着我们痒处。”(苏雪林.《沈从文论》.邵华强编《沈从文研究资料》[C].45-46.)苏雪林提到了沈从文极为广阔的创作视野,并将他的作品与左翼作家如丁玲、茅盾、鲁迅等的作品相比较。不管她的观点如何,给后来者的启示是,沈从文的作品和左翼文学之间是有某种深切的联系的,这种联系非常值得研究者深入挖掘。吕慈在《论沈从文》中曾这样感叹过:“沈从文先生为什么不能走到如他的朋友胡也频君等的一步呢?”(吕慈.《论沈从文》.邵华强编《沈从文研究资料》[C].17.)这恐怕也是很多看过沈从文作品的人的一个疑问。他是描写乡土和底层很多很丰富的一个作家,他来自于社会的底层,他有很多左翼甚至是共产党的朋友。他为什么没有成为左翼作家呢?其实是以“审美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底层世界拉开了沈从文与左翼文学之间的距离。另一类是从艺术和美学的视角来肯定沈从文的创作。代表是同为京派的李健吾。他认为沈从文是渐渐走向自觉艺术的小说家。他的批评对沈从文作品的美学品质进行了解析和肯定。

否定的声音主要来自左翼的批评家。在1930年代以贺玉波和韩侍桁为代表。贺玉波和韩侍桁都是左翼批评家。贺玉波1927年就已经是共产党员,1931年组织中国普罗文艺社。韩侍桁1930年加入左联。他们都从缺乏“思想”的角度批评沈从文。贺玉波的《沈从文的作品评判》也认为沈从文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内容空虚的,他有的作品“思想极其模糊而容易被人误会的”,“总之,沈从文是个没有思想的作家”(贺玉波.《沈从文的作品评判》.邵华强编《沈从文研究资料》[C].89,129.)。韩侍桁认为沈从文是以“空虚的题材与轻飘的文体”,“最有力地诱引着读者们于低级的趣味的作者”(韩侍桁.《一个空虚的作家》.邵华强编《沈从文研究资料》[C].19.)。来自左翼方面的思想性的质疑显示了左翼文学批评视角的单一。1940年代以郭沫若和成仿吾为代表的批评则从政治的视角评价沈从文。郭沫若和成仿吾对沈从文的否定本身就有复杂的渊源。因为沈从文在自己的文学评论中,对郭沫若,对整个创造社都是同样不客气的。只不过沈从文批评创造社的时期,他处在一种文坛边缘的位置,他的批评不会对创造社和郭沫若的价值产生根本性的动摇。但郭沫若和成仿吾批评沈从文的时候,他们处在一种引领文学发展新方向的主流位置,而这种新方向又直接连接着整个新中国建立的方向,所以是一种非常强势的位置。沈从文对于时代的热情批评为他召来了左翼作家们的非议和攻击。郭沫若称他是反动派,冯乃超认为他是地主阶级的弄臣。这就纯粹是政治视角而非文学视角的批判了。他们的否定带来了对沈从文创作和命运的根本性颠覆。这里就潜藏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沈从文的作品和左翼文学之间有这么深切的对立吗?这种对立主要是时代的原因,外在的原因,在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热爱的情感上二者之间其实是相通的。

1949年开始,沈从文的作品及其价值被拒斥到新中国的话语系统之外。但在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沈从文的作品出了一本选集。这是沈从文的作品和左翼文学之间有密切关联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对于重提自己的作品,沈从文心中充满了酸楚之感。他在给大哥的信里,表达了对这件事的心情。首先那种渴望被认识和接受的心境依旧,他怕他的作品如果不在这唯一的机会里集印,就“大致永远也不会和读者见面了”。但他又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作品被重印只是一种文化上的点缀而不是真正被发现了,它的目的只是“让国外各方面明白中国并不忽视‘五四作家’,还有机会把作品重印而已”。他认为他的人和作品都“过了时”,是不会有人再在意了。“过去写的东西,即家中龙虎都不爱看,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处,怎么还能希望陌生读者发生兴趣?”一边是哀惋,一边是愤慨:“这也是一起始写作早就料想到的。三十年前在一切想象不到困难中还能始终坚持用笔,也就早估计到在国内社会变动中,写作必要从写作以外来竞争,决不是有机会和人把作品公平摊到读者面前,让读者公平选择。”对于自己的作品被遗忘,失去读者,他实际上并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文学以外”的原因在起作用。他还是在坚持自己的文学观念。对于别人的成功,沈从文觉得“我完全如一个在戏院外的观众,只遥遥听着戏院中的欢笑喝彩声音,觉得也满有意思。这一切都像和我已隔得远远的”(以上均见《致沈云麓(1957年1月9日)》.《沈从文全集》20卷.137-140.)。对于自己辛勤耕耘过的土地只能任其荒芜,这种感觉当然是很酸楚的。基于这种心情和对时代的这种认识,沈从文对于这次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机会把握得非常谨慎。在《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中,他尽量按照新的语境来回顾自己的人生和创作生涯。他说自己早年在“土著部队”中过了几年“痛苦怕人生活”。他明确和单纯化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就是要用文学的“新工具”“动摇、推翻、扫荡”那个统治者骑在人民头上,对人民极端无情的社会。他强调了自己对故乡人民的熟悉和亲近。他承认了别人对他下的断语:狭窄、保守凝固、落后,并认为自己的作品确实应该被忘记。新的希望是留给党领导下的文学青年的。而新时代的内容应该是“讴歌人民在觉醒中,在胜利中,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保卫世界和平所贡献的劳力,和表现的坚固信心及充沛热情”(以上均见《〈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沈从文全集》16卷.372-377.)。他强调了自己的作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也指出了自己的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色彩。这使得他的作品与左翼文学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了。所以,以左翼文学为参照来研究沈从文的思想及其创作,无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

二、沈从文被“发现”的西方语境

就在沈从文的作品被人们遗忘,他自己也已经认同这一命运的时候。他的价值却在国外被逐渐认识,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沈从文的奇特表现在:对于他来说,研究者的视野越广阔,可发现的就越多,相反,狭隘的人在他那里往往一无所获。而且,研究者必须具有一双对美特别敏感的眼睛。

同类推荐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Facebook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Facebook的创建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说不清楚。有1000个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种关于Facebook的定义。对于喜欢收发信息的人们而言,它是一个发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网页上每个月有近75亿张图片、2000万个视频和6000万则新闻、 日志之类的新内容上传。这里上传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热门推荐
  • 白色恶魔

    白色恶魔

    神明潦草了他的样貌,给了他白色瞳孔和发色,被人们忌讳、恐惧、唾弃。他却没有用仇恨来潦草自己的人生。【交流群号:660333122】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囊括顶级企业家的管理智慧,汇聚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思想。揭露管理学神奇的定律,让管理不再难做。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结果·抬

    结果·抬

    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一道门,小说里,人物之间的门被一款网络游戏给打开了。但是你知道,不管你玩不玩游戏,你都渴望能够推开与其他人之间的那道门。而在一脚已经踩到青春的尾巴尖儿的时候,我们将选择带着最初的回忆离开,也许偶尔还会看着别人的电脑屏幕发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