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200000002

第2章 浪漫之旅(1)

1、从结束开始

多少年后我才明白,我与他惟一相同的是:都是走不出婚姻的人。都把毕生精力用来编织那个茧壳,然后把自己,缚进里面。

可那时候,我们都无法看到这一点。我与他深信不疑,我们是世界上最相爱的一对。

——摘自《宋梅影日记》

今年春天的某个早晨,电话里洪流老师说:他走了。

我后天一早到,去奔丧。声音从省城传来,通过光缆的过滤,仍然没有改变我熟悉的那种冷静、从容、笃定和略显几分磁性的深沉。

我不去。

你知道为什么我不去。

去不去你自己考虑。我只是要告诉你,他死了,高扬死了!一切都结束了。其实你早就该结束这一切,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我走到书桌前,掀过一页日历。

现在,是2005年,春分刚过,清明未到。我习惯用农历。

窗外似乎起风了,那一树杏花纷纷扬扬,跌落在草丛和正在换季的冬青叶子上。青砖小径上的几瓣,如同滴在画框外的颜料,隔着纱窗望去,像一幅没完成的水彩。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纯阳宫没有小楼,只有一座座大殿和,精美的元代壁画。还有我培育的杏树和那些蔬菜。今年是否又吃不到杏子了?我宿舍门前这棵杏树,也许,是我哪年站在台阶上吃杏,随手一扔,那核沾了泥土,竟然“无意插柳柳成荫”。

有人说这纯阳宫搬到哪里,就把仙气带到哪里,因为八仙吕洞宾显了灵。所以,每当我遇到什么事情,就会悄悄去吕洞宾祠堂院里,烧一炷香,默默念叨几声,求他保佑我迈过那个坎。像许多宫里宫外的人们一样虔诚。此刻,我却犹豫着,因为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的这个坎,究竟需不需要,抬腿迈过。

我的宿舍,里外两间,是当初搬迁时的库房。土坯墙,木格子窗,青石台阶,长着瓦楞草的屋顶。从月洞门望过去,就是那片荷塘。从我来到这里,多少年里,屋里一椽一檩,院中一草一木,都像是自家东西。昼夜相依,心心相印。谁揪根草叶我都会像扯着自己的皮般,一阵颤栗。

杏树不嫁接,就只结小毛杏,又酸又涩,像柿树不嫁接就叫做晚枣树一样。这是父亲曾经告诉我的道理。

我曾问父亲,明明是柿树,果实为什么要叫晚枣?

父亲不会回答我。他只是每年都会折一枝带叶子的晚枣,挂在窑门口让它风干,像那些拔蔓辣椒和,霜杀后的桑叶。然后在我扁桃体发炎时让娘摘下几颗,为我泡水。这只是喉咙刚开始疼时有效,肿起来后,就要用刀子去刮柿饼上的霜,然后用剪成斜角的麦杆抄起一点,对着喉咙吹。良药苦口,晚枣和柿霜推翻了这个理论。多少年里,那枝晚枣,都会在每年深秋的风霜里,与白粉莲窗纸和窗格里贴着的大红石榴一起,成为我家窑门一景。那些叫晚枣的小果实,从嫣红变成黑褐,皱巴巴缩一团,此刻才像了一颗颗晒干的枣子,不泡水也甘甜如蜜。从此我格外迷信那些民间秘方,并在一个男人身上屡试不爽,省去他多少医药费。比如喝桑叶水驱心火,用花椒树下的湿泥贴痄腮,还有,熬茄子杆水泡脚上冻疮。他往往会在那一刻,拍拍我的脸颊说,小巫婆,哪儿学来的?这属于民间文化范畴,你在铺着青砖的小巷子长大,它给不了你这些东西。

我笑着,得意自己已经深谙他的嗜好。

但我奇怪自己,怎么从未想过要嫁接这棵杏树,哪怕它永远只结,小毛杏?

眼前的茶杯,一改往日使我沉静如水的功能,碧绿的叶片在玻璃后面翩翩起舞,像昨晚刚看过的舞蹈《踏歌》里那些绿衣女子飞扬的裙带,以及水袖。

是的,高扬死了,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曾经像刀子一般,时时刻刻,在戳我的心。我与他的一切恩怨,真的结束了吗?不,没有,如果说,我们那叫爱情的话,没有结束。

2、最后一个地窨院

从高扬的葬礼上回来后,洪流老师没有马上回省城,专门来纯阳宫看我,描述他的见闻,感慨万千。我以为他会重新拾起画笔,完成他那幅捧灵芝玉女图。但他匆匆走了。他说,这是甘枣村最后一个地窨院。你不去也好。

我当然清楚。那地窨院,三孔窑洞一面坡,住了高家几辈人。院中一株不知年岁的杏树,一到春分,半边枯枝如柴,半边繁花似锦。

其实,甘枣村风水颇佳,不然,唐代秀才吕洞宾,何以六十岁中得举人却弃官不做,要由此登山修炼,以至得道成仙?天朗时,站在每一家崖头,目光眺过转弯东去的黄河,华山北峰就在薄雾缠绕中,“青天削出金芙蓉”。扭回头仰脸,是九峰山,吕洞宾“坐弛”的洞窟赫然在目。苍茫丛林中,一条山道蜿蜒,直抵云深处,每一块青石板上,都留有吕洞宾草鞋的足印。再往上,曾经有过一座道观,叫纯阳上宫,与我就职的纯阳下宫皆属全真教派祖庭。八百多年前,香火旺到“道士近百,钟磬声震群峰”。八百多年后,只留下断碑残垣和,大火焚烧的斑斑伤痕。翻过岭去,却叫了五老峰,也是一处道教圣地。红墙碧瓦的建筑耸立峰间。香烟袅袅,氤氲了一山苍郁。九峰、五老均属中条山脉系,中条、华山隔黄河相望,那一年,有诸多的学生在高考答卷中,把“中华”的来源由此搬到中原、关中,甚至冀中平原,全没有得分。正确的答案是:在古河东,今天的凤城市。

这九峰山从西往东数来,第六个褶子,承天地造化,顺山而下一条沟,愈走愈浅。早先沿沟两岸,重叠一排排窑洞,浅处便因地制宜,发明了地窨院。平地掘下去一个方坑,深三丈余,南北阔于东西,四壁凿窑洞,东南角安大门。洞子坡缓缓上去,通到崖上。崖顶下坡处,玉米秸杆围一茅厕,一户人家,就扎下了营。生儿养女,喂猪饲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能讲究起的,崖边竖一圈矮墙拦猪拦小儿,墙下嵌两排青瓦。下雨时,天水顺着瓦流到院子里,再流进东北角的水窖,加上冬天铲进去的积雪,一年的吃水就不用舍近求远,上崖去村里惟一的井台上,一圈一圈绞,五、六丈长的皮绳。

地窨院怕涝。有一年连着七天暴雨,像是天河开了口子。水溢出窖进了窑洞,漂起锅碗瓢盆,人畜像被灌的地鼠,纷纷往崖上窜。过后十来八天的风吹日晒,窑壁上还挂着水珠。褥子被子上的白毛,刷也刷不掉。除了这一点,地窨院冬暖夏凉,造价成本低,是一个时代里农家建筑的首选。再后来,新瓦房拔地而起,成了村里致富的标志,地窨院就理所当然地被淘汰。

这个地窨院没被填埋掉,得益于主人高扬,曾经在报纸上电视里呼吁:地窨院是晋南盆地独有的民居。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文物。要保护下来供专家研究。并且身体力行,后来放着城市的洋楼不住,专门回老家来住地窨院。那土炕,烧柴火的炉灶和风箱,院子里悠闲的鸡和猪,在报纸的图片里,摇曳生姿,让城里住腻水泥匣子的人们眼睛一亮。一时间,永乐县沿九峰山一带窑洞,全挂上“农家乐”旅游景点的牌匾。那些靠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在院子里盖起水泥匣子自己住,腾出窑洞给城里人避暑。接着,山里的野菜,沟里的鱼,树上的叶子,乡村妇人用大铁锅熬出的玉米糁子粥,揪的水疙瘩,竹笼屉蒸的菜卷,麦秸火烙出的煎饼,煨出的牛圈馍,苇子叶裹的粽子,就都进了城里人肚子,成为“农家乐”的经典节目。

3、我的“临摹”

我多么想让洪流老师多住几天,看他临摹完那幅捧灵芝玉女图。尤其是这个时候。可他赶着回家。他说,李淑平没多少时间了,我要最后陪她一程。不然,即使住在宫里,也无法安心作画。临走前他又用一贯的眼神盯住我说,你,我,我们,都要好好生活。你若是看到最后的高扬,就会彻悟,人生多么短暂。

他详细的描述,使我产生了讲述这场葬礼的欲望。不过,仍然是一幅“临摹”作品,并非原创。

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要细细“勾勒线条”,要“重彩浓墨”,要“沥粉贴金”,还要“作旧”,像临摹一幅纯阳宫壁画一样,少不了每一道工序。这是我进纯阳宫以后,人生的最大转折。也许,是因为我的中学老师洪流,每天爬在大殿地砖上,临摹那幅捧灵芝玉女的不厌其烦,唤起我对那些元代壁画的热情?也许,我骨子里原本就与这个道观有缘,就钟情这些“木骨泥皮”的传统道释画?或者,从14岁的那个下午,老师用他手中的铅笔,把我的姿势与神态,永远定格在那张16开的图画纸上时,我就冥冥之中,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可惜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那幅速写,也许老师早把它丢了。你想,那个年代,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谁还能保存一张普通的速写?但是,从洪流老师走进纯阳宫博物馆那一刻,我就一反常态,在大殿里频频出进。并对大殿墙壁上那些人物,迸发出异乎寻常的爱恋。

说到洪流,我以为我已心如止水,不再是那个初中一年级女生。不再是那个,校文工团最小的女演员。不再是,洪流老师速写中的模特。不再是,在心底深处悄悄盼望他能与妻子吵架离婚的傻女生。而他,也不再是每个女生都会暗恋的,代政治、美术和音乐课的男老师,那个校团委书记,那个被教导主任捉了奸,以“破坏军婚犯”去服刑的“教师败类”。如今他是,省壁画研究所的副所长,是被请来帮助纯阳宫临摹壁画的专家。这些原大临摹品,将拿到海峡对岸去展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世界上现存的同时期惟一最大面积,最有价值的壁画珍品。

那个下午,我看着他与十多位画家走进宫门,沿着长长的甬道,一步步走来。长及耳根的头发,一脸络腮胡子,高挺的鼻梁,黑色体恤,牛仔裤,都在夕阳的余辉下泛着一圈金光。与昔日相比,他已是一副艺术家派头。但是,一切变化仍然遮不住,我熟悉的那种东西:超过常人一倍的步速,始终挺拔的背。还有,一说话就直视对方眼睛的习惯。这些都使他站在画家群里,仍然夺目。

我站在他面前说,洪流老师。

他看着我,满脸惊喜。宋梅影,我们又见面了,这世界真小啊。

是啊,是真小。接下来,我突然找不到话说。

后来,我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我想问他,他是否还记得,曾经给我画过一幅速写?速写中的我,梳根长辫子,手中捧本书,坐在他的柳木圈椅上。侧面,低头,14岁。

馆长在喊他了,他说,回头见。这下可以天天见面了。

天天见面又能怎样?他已不是当初的他,我也不是当初的我,我们会说些什么话题?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还有后来难以启齿的事情,曾在我心上划下一道裂痕,多少年来不能愈合。我只记得,我悄悄躲在校门墙壁一侧,望着押解洪流老师的吉普车从身边驶过,驶出校门而去。扬起的尘土,久久不肯散去。就在前一天的课堂上,他还给我们讲“思想道德修养”,领着我们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是谁,让他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坏人?

他将在纯阳宫,临摹两年壁画,也许更长时间。而我,一颗心被高扬塞得超过了负荷,再也放不进一丁点东西。也许不久,我就将远走高飞,去省城与高扬生活在一起。这世界可真有意思,这位我曾暗恋过的老师,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竟然如同一池水扔进一粒石子,一阵涟漪过后,就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在这个夕阳将要隐去的下午,让我怀疑,那座辛亥革命闻人的老宅子里发生过的一切,是否与我有关?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的两年间,我与高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故事,都与老师有关,都将被他见证。就像多少年前我离开机械厂一样,他站在娘炕前说:你,我,我们,都不能活得太自私。毫不夸张地说,是他这句话,把我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我开始“临摹”。不是壁画,而是,高扬的葬礼。它的原创是,我的老师——画家洪流。

这天,甘枣村的高氏家族出殡。从三天前倒头(咽气)开始,村里人真正见识了啥叫个名气。来吊丧的城里干部络绎不绝,像腊月二十八的集市。村口几家准备盖房的地基,被小车轮子碾得如同场院般光洁硬实。高家一族百十口老小,更是风光无限,一律按辈分披挂起孝服。在世的最高辈三爷爷,亲自坐阵监视总管:一切按老规矩办,容不得半分差错。木子是咱高家的脸面,要让他走得风风光光,排场要压过牛老六。牛老六算个龟?土财主一个。咱木子是团长级,在过去,就是七品县太爷,是要坐轿子的主。

三爷爷喊惯了木子,三爷爷也叫不惯高扬。只听说有官名小名有字有号,哪里冒出个笔名来?牛老六三爷爷也没见过,只听他爷爷说过当年牛家出殡的排场。流水席摆一街三巷,整整七天,四乡八村,谁来都是客。据说光猪肉就拉了十几马车。那两天,整个永乐县都在杀猪,叫声惨烈,吓得小儿彻夜哭啼。到处可见墙上贴着“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行人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的黄表。席面是永乐县的最高规格——全坡席,也就是八干八鲜八凉八热八蒸碗八汤品,四十八道菜上齐,要三个时辰。还有,三家戏班子打对台,昼夜笙歌燕舞,余音半月绕梁。现时的人,谁经见过这样的排场?听听都是奢侈呢。

卯时了,唢呐紧着催,亲戚们陆续献祭。跪在灵柩前,抚棺嚎哭几声,然后穿过窄长的洞子门上崖,围在巷道里一张张圆桌边,伸着脖子等。崖顶场院里一排炉灶,挨个儿喷吐火舌,鼓风机呼呼叫,大团的青烟飘散开来,一丛丛酸枣棵子,刚爬起身的一簇簇粉绿白蒿,以及坍塌成豁豁牙牙的崖头墙,都在烟火里恢复了生气,把昔日那几分滋润,拼命拿出来。仿佛主人一直就住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弃过它们。

红白事服务队的女人们腰系蓝围裙,头戴白帽,在盛放肉菜和馍馍的盆子筛子间,穿梭而行。灶头前的掌勺厨师,吆喝着,摆满蒸碗的木笼被抬下来,一屉一屉铺排。牛肉丸子、香酥肉、东坡肘子、羊杂碎、粉肠、八宝甜米,还有正在油锅里上下翻腾的鸡们鱼们,红是红白是白,冒着诱人的香气。今个儿是正宗的半坡席,如果有厨子能够做全坡席,三爷爷一定不会允许如此寒碜。

祭桌旁,大竹蒲篮里,放满了刚摆上去又撤下来的大白馍和油旋饼,祭桌一览无余,等着高扬两个闺女婆家献祭的猪头馍。桌前苇席上,跪着他身着重孝的儿子,家织的生白毛边布袍,一缕麻丝系腰间,孝帽的拖带垂在左耳边,遮住了跟他父亲十分相似的脸:两腮无肉,下巴刀削斧砍,两道浓眉如山。

北窑门敞开着,高扬就躺在仓促就成的“屋子”里,双眼被一张白麻纸遮住,看不到这一切。他第一次任人摆布,由不得自己做主。

4、插曲

那一年,高扬把父母相继送到高家祖坟,孝心尽了,就携妻带子,到省城地方戏曲研究所当他的编剧。单位刚换了新领导,要求一律坐班,还要按时签到。不然,月底扣工资。单位刚分下两卧一厅的福利房,妻子让闺女们住沙发,专门给他弄间书房。妻子凤茹说,你不要书房,我就回家住窑洞,跑省城干啥?多半辈子勒紧裤带,不就为个这?我这农不农工不工,真不如在地里干活痛快。高扬妻子农转非后随丈夫到省城,戏研所没法安排,只好自己到服装城租柜台卖服装,正处于适应阶段。赔得一塌胡涂,是几个月以后的事。高扬见妻子要回老家,便把阳台上的书桌和纸箱搬回来,又支一张单人床,兼做两用。

同类推荐
  • 心理罪:城市之光

    心理罪:城市之光

    这个城市中的人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热与满足感中。这里有一道光,有一个神,有一把随时可能挥向作恶者的头颅的镰刀。他是正义的,强大的,同时又是神秘的。每个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成为“城市之光”的下一个目标。每个人又都变得肆无忌惮--“城市之光”是我们的!而他们自己,则希望成为那柄屠刀上的一段利刃。
  • 心的每一天

    心的每一天

    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一个个温馨鲜活的故事,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画面,简洁、凝练地勾勒出了一个“特殊群体”心灵悸动的每一天,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项“拯救灵魂”宏伟工程的艰难而神圣。
  • 麦子

    麦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掌舵:政商圈子生存指南

    掌舵:政商圈子生存指南

    人到中年的杜林祥,事业看不出任何转机,他是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偶然机会,大踏步走上了成功之路?在事业发展的上升期,杜林祥又怎样凭借过人的智慧,多方运作,苦心经营,拓展重要的人脉资源,并利用这些人脉做大事业、搞定对手,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高手对决?
  • 来生再见

    来生再见

    如果还有来生,我们还在一起打日本鬼子。黄抗日,原名黄山猫,20岁顶替哥哥应征入伍,名字是那一年被一个国军营长改的。长着一张猩猩脸,参加了长沙的三次会战。五年后,在常德会战期间,被日军俘获,为日军搬运炮弹,后来被收复失城的国军官兵解救。半年后,于著名的衡阳保卫战结束时,他与他的弟兄们在团长的指示下一起向日军举起了软弱无力的双手,当时他们饿得要死,几天没吃一粒米,喝的是阴沟水,都没打算再活了。那时黄抗日是排长,休整后被编入伪军。几个月后又被湘南游击队捉拿,于是弃暗投明,成了游击队员。五年后又被国民党的地方武装逮捕,被关了五天。五天后,一支游击队折回来解放了黄家镇。黄抗日再次获得自由。
热门推荐
  • 甜蜜的勾引

    甜蜜的勾引

    金黄色的阳光暖暖的洒落在树间,徐徐的凉风拂走了不少夏日的暑气,艾薇悠闲的走在着山光水色的乡间小路上。难得的暑假,看来到外婆这里来真是来对了呀。没有了城市中的喧嚣,没有了城市中的忙碌,在这样一个吃饱喝足的午后,惬意的走在着充满清甜草香的乡间小路上,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晃着手中的树枝,她摇头晃脑的跟着耳机中的音乐轻声哼唱,看着眼前这棵有着宽大树荫的大树,艾薇像只慵懒的小猪似的将自……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本书系佛教人生哲学通俗读物。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启迪智慧的佛家小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佛学的博大精深。
  • 仙魔经纪人

    仙魔经纪人

    酒吧门口的一道闪电,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的他,被闪电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被闪电带来的这个年轻人,因为这自身朦胧的欲望,而不自觉地走向了与被视为不可挑战的修真阶层对抗的道路。
  • 特案A组

    特案A组

    黑暗、血腥、金钱交织着的罪恶结出一朵朵恶之花,扭曲的心灵将他们推向了罪恶的深渊。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黑暗世界,掀开尘封的档案,一桩桩血淋淋案子触目惊心。A组扬起了手中的正义之剑,就此拉开了与险恶较量的序幕……
  • 卤水点豆腐

    卤水点豆腐

    唐公子,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娘子吧。唐昊阳沉思:“嗯,嗯……”我们可以跳过了,下一位。唐夫人,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相公吧。谢青乔掩面而笑:“兰花!”有如翩翩君子,兰之猗猗,扬扬其香?谢青乔:“错!是与野草为伍,无论酷暑寒冬皆自然,好养!”在谢青乔卖了十年的豆腐后,终于明白:爱情不过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