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600000003

第3章 司芬(1)

“当——当——当——”,不紧不慢的钟声震荡着大山深处飘涌来的晨雾,使这些铅灰色的精灵在鱼肚白的天际下摇来晃去,摇晃出沅城新的一天。钟声是从沅城一中传出的。

小巷深处响起了“吱呀——吱呀——”的开门声,大街上响起了“笃笃”的脚步声和“得得”的马蹄声,小城的西北角间或响起“嗡嗡——”的汽车引擎声。“笃笃”的脚步声将伴着各人心底的企盼走向新的一天,“得得”的马蹄声将沿着茶马古道走向山顶、山腰或山谷的村寨,“嗡嗡——”的汽车引擎声可能向北延伸到三百多公里远的省城,也可能向南延伸到四百多公里外的边境地区。

司芬被钟声唤醒了。她下意识地从薄被里伸出右臂,“叭”地拉了一下床头的红色塑料细绳,悬吊在纸糊顶棚下的小灯泡倏地染黄了小阁楼。南墙上方糊着塑料半透明纸的小窗,不时地向外透出了一抹淡黄。这种亲切的灯光好像喷洒、扩散开来的清醒剂,使司芬顿时神清气爽,小楼充盈青春的气息。司芬白藕般的双臂使劲地向前向下伸展,把很美的上半个身子带出了浅蓝色的细花被子。

司芬小心翼翼地起身,轻轻地踩在楼板上,蹑手蹑脚凑近屋角菜碗口大小的红框圆镜,镜里印出画报上雅典女神般的脸庞和水汪汪的眼睛,接着映出了一串动作:她把胸罩解开,被束缚了一夜的两只小白兔倏然跃出,像要向前奔去。一股惬意顿时流遍全身,流成她脸上的两抹红晕。

她有点羞怯地揉揉小白兔,很快将胸罩系好,穿上外衣——上面是白色府裯衬衣,下面是浅灰色的棉布裤子,拿起昨晚带回家复习的课本,踏上木梯下楼。这当儿,她觉得下身有些濡湿,像敷了块热毛巾,很快明白是怎么回事。她回身打开放在床下的小木箱,拿出卫生带和草纸,褪下内裤换上,又拿了一叠草纸装进衣兜,带着备用。

司芬轻手轻脚地下楼,以至下到厨房洗漱,开门离家,也未惊动住在一楼的父母和哥哥。她走过一条不到百米却拐了几个弯的小巷,上了沅城的大街。说是大街,宽不过六七米,不用说两辆汽车,就是两辆马车相错也要挤到路牙子上。沿街多是西南小城土木结构的民居,也有少数砖木结构的,多为平房,楼房凤毛麟角。

司芬走到一个烧烤摊前,掏出四分镍币递给摊主。头发花白、很富态的老大妈停下手中的棕叶扇,会意地笑了笑,用长竹筷子夹起一个又圆又白、散发着烘烤香气的粑粑,递给司芬,用手一指炭火盆旁的小方桌。小方桌上摆着辣椒酱油,还有一把木棍破细而成的小刷子,司芬没抹调料,今天身上的那个东西来了。第一次来时妈就叮嘱她,这样的日子要少吃辣的,四年多了她一直照着做。

司芬边走边吃,自上中学起,她每天的早餐都这样。吃这种用糯米和粳米合做的粑粑很合口味,家里每月给的一元二角早餐费刚好够用。中饭和晚饭回家,与父母一起吃。

街上已经人流熙来攘往。沅城是座勤快的小城,早醒的小城。城里没有自来水,居民赶早到城西的沅河挑水,清晨大山深处流淌来的河水,比中午、晚上要干净得多。当然也可以赶早到城北去挑,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在那里修了沅河水库,从离城十多公里的上游引沅河水到这里,天旱沅河断流,水库可救县城用水之急。另外,城郊的彝族、哈尼族农民赶早将地里的瓜果、蔬菜挑进城卖,能卖个好价钱。这就形成了小城特有的赶早习惯。

米粑粑刚吃完,掏出手帕擦擦嘴、擦擦手,司芬到了沅城一中的校门口——和往日一样,简直像用秒表卡着走似的。这是她每日生活的序曲,平淡、简约却不失温馨的韵味。

校门口围了很多人,多是进校路过的学生,也有家住县城、赶往学校上课的两位老师。过去由学生会每周更换一次内容的两长溜儿黑板,“文革”开始后成了贴大字报的重地,重点揭发批判对象的大字报,不约而同地先集中在这里贴出。看大字报的学生边看边议论,几位老师却神情凝重、一言不发,“文革”开始,老师则成了运动对象,人人自危,变得沉默寡言了。

司芬想挤到前面看个究竟,人太多,挤不进去。等了一阵子,围看的人少了,才得以往前挪动,看清大字报内容。

大字报的标题是:“马湘凡是沅城一中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急先锋”,工夫不到家的美术字每个都有菜碗口大。左右两条竖写的大标语的字也差不多大小:“誓死捍卫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大字报概括了马湘凡的五条罪状,落款是“高六七班部分革命师生”。高六七班是她所在的班,司芬像被猛地拍了一下后脊背,引得浑身猛地紧缩。

下早自习的铃声响了,大字报栏前的人走完了,司芬慢慢转身,向高六七班教室走去。沅城一中的教室,都是解放初期盖的砖木平房,东西向,共五排,高六七班在最后一排中间。教室里乱哄哄的,还空着不少位子,无人注意司芬此时才进教室。她坐下,从课桌里拿出政治课本,用手轻轻地揉揉额头,准备上课。

上课铃响了,政治老师段保兴没来,又过了一阵还没来。教室里先是窃窃私语,接着嗡嗡议论开了。

“真他妈的迫不及待,段保兴为了打倒马湘凡,连课也不来上了!”身后传来又粗又重的骂声,骂人的是张建华。

“现在一切都要为‘文化大革命’让路,上课算什么!还能用上课来压革命?”说这话的是坐在司芬左前方的苟有福,一个刀条脸、尖下巴的同学。

人高马大的张建华“噔噔”走上前,卡住苟有福的后脖,将他的脸按在课桌上:“放屁!你他妈的为了入团,尽拍段保兴的马屁!”

苟有福叫嚷着、挣扎着,头动弹不得,便用两手使劲抓扯张建华的衣服:“你、你仗势欺人……你爹倒台了,看你……你还……”张建华的父亲张辉民是沅城县委老书记,一九六四年“四清”时的主要对象,“文革”开始又被揪出,在全县大会上批斗了几次。

张建华把苟有福卡得更紧了。

教室里乱开了,有人喊叫,有人大笑,有人胡乱拍桌子打板凳,全然没了昔日肃穆、严谨的气氛,没了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的样子。

司芬脑子里都是门口的大字报,没关注教室里的情况。

看来还会乱下去,司芬起身走出教室,想到校门口仔细看大字报。司芬不想让人知道她关注那些大字报,拐了两个弯儿,从教室后面绕过去。五月的朝阳在她的身后投下一条细长而生动的影子。

在高六七班十八个女同学中,司芬身材中等偏上,皮肤白净细腻,高鼻子、小嘴巴,一双眼睛两汪秋水。有人在画报上看过维纳斯的雕塑,说司芬不笑时很像维纳斯,并将画报拿给其他同学看,这一看不要紧,“会笑的维纳斯”之说渐渐传开,但司芬不知道自己竟有这样一个美称。

往日上课钟响后一片静谧的校园,此时人来人往,阵阵喧哗声从一间间教室里传出,像争论,又像吵架。

“芬芬!”有人喊。司芬收住步子,回头一看是高六七班的团支部书记马梅,马梅急步匆匆,“段老师找你。”

“找我?”司芬有点诧异。教室里马梅的座位是空的,不知她从哪里赶来。

“他找你。”马梅说着,习惯性地用手抚摩司芬的后背。马梅和司芬是很要好的朋友,大司芬一岁,对司芬很像姐姐对妹妹。

“他找我,什么事?”

“我、我也不知道,你快去吧,他在政治教研室等你。”马梅轻轻拍了拍司芬的肩膀,转身走开了。马梅高司芬半个头,走起路身后一条大辫子老是甩来甩去的。

司芬在教室东头踱来踱去,约莫四五分钟,才不情愿地向政治教研室走去。教研室在教室东面,南北向。政治教研室的门敞开着,坐在办公桌前的段保兴在看什么材料。

司芬走到门口,用手在敞开的门上敲了两下:“段老师,你找我?”

“噢,司芬呀,坐坐坐。”段保兴抬了抬头,犁铧脸上布满严肃,显小的眼睛又回到材料上。

“文革”开始后,沅城一中教师挨整的没挨整的,大都搞得提心吊胆、灰头土脸的。段保兴则不然,春风得意、笑逐颜开,组织学生写其他老师的大字报,颐指气使地批评别人态度不端正。师生中在传说,工作组向他交过底,把他作为主要依靠对象。

司芬坐到段保兴对面的椅子上,没吱声。

段保兴右手摸捏住瓷杯的把,端到嘴边呷了一口,又看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司芬呀,最近有些什么活思想?”

“活思想……”司芬不知如何回答。

段保兴放下手中的材料:“沅城一中的‘文化大革命’进入关键性阶段,也是最考验人的阶段。看今天的大字报了吗?”

“今天的大字报……”司芬脑子转了个弯儿,“还没看。”

“要及时看,要及时看,把握住运动进展情况。”

“我以为还要上课,一到学校就进教室了。”

段保兴愣了一下,从话里好像嗅出点什么。但他不在意,站起来踱了两圈又坐下:“我教你两年政治了,你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还缺乏斗争经验。我找你来,就是想提个醒儿,要经受住运动的考验啊!”

司芬总觉得段保兴踱圈讲话的程式有点做作,但此时她显得全神贯注。

“司芬呀,我上大学时有个同学……”段保兴的这个大学同学五七年反右时同情一位右派老师,结果自己被定为“中右”,后来吃安眠药自杀了。这件事段保兴讲过多次。

“我找你来,还想说说你的入团问题。无论家庭出身还是本人表现,你入团问题都不大,但你靠拢组织不够,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尤其要通过运动来弥补。”段保兴习惯性地眨巴了几下眼睛,目光又回到手中的材料上。

“谢谢段老师,我一定注意。”司芬回答,“如果没什么,我就走了。”

司芬又到了校门口,大字报栏前已空无一人。司芬的思绪集中不起来,眼看着大字报,脑子老想到其他事。

在高六七班十二名团员的名册上,没有司芬的名字。团组织是党的预备队,参加了党的预备队,高考政审自然能顺利通过。学生如果政审通不过,高考再好也白搭,而高考结果将决定今后的人生。对于这些关系,学生们谁都清楚。

刚进高中时,司芬写过入团申请书。马梅代表团支部找她谈话,沅城一中的团总支副书记、政治老师段保兴也找她谈过话。管着十几个团支部的校团总支副书记亲自谈话,那是很少见的。这些谈话都具有保密性,不知后来怎么传开的。

团总支副书记都出面谈话了,司芬的一只脚跨进组织的门槛了。再批不准,甭说别的,就是副书记自己的面子也没处搁呀?同学中议论纷纷。但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年半过去了,司芬的入团问题仍没有什么进展。而司芬不紧不慢、不愠不火。

有人说:“司芬个性太强,不会顺杆儿爬……”

有人说:“入团是人生大事,司芬有点傻……”

……司芬想把自己的思绪拉到大字报上,可是越看心里越憋得慌。

吃过晚饭,父亲和哥哥先后出门,忙他们的去了。父亲在县五金厂当工人,哥哥在县食品厂烧锅炉,月工资都是二十多元,每天干完厂里的活,总要找点其他活干,像帮人家修房呀,到公路养护段碎石头呀,多点收入添补家里生活。母亲没工作,包揽了家务。司芬洗涮完碗筷,把堂屋、门口打扫干净,沿着小木梯,上了自己的小阁楼。

司芬的家原是平房,进门为堂屋,左面做厨房,后面中间隔开成两间卧室。小时候,父母在屋里加了个小床,让她挤住在一屋,哥哥司奎住另一屋。司奎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多次提出把屋子让给司芬,自己到食品厂和看门师傅挤住一起,司芬说啥也不肯。司奎干小工挣钱买来木料,又请了几个朋友帮忙,在卧室上面给司芬架起一间小阁楼。

平房有四米多高,加间小阁楼也还过得去。小阁楼大小也就六七平方米,用薄薄的松木板拼搭起来的,没用钉子固定,稍不注意踢动了木板会出现板缝;若不踢动,还算严丝合缝,隔成一个空中小世界。司芬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小天地,可以学习、休息,可以安静地思考问题,尤其可以阻隔自己厌烦的尘世喧嚣。

小阁楼上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到,司芬躺在小床上,双手反托着后脑。要在往常,她会将当天所学的功课在脑子里梳理一遍,哪些掌握好了,哪些没掌握好,晚自习时再固强补弱。今天没上课,她就想自己的心事了。

司芬生在沅城,长在沅城。上小学前,不识字的母亲经常给她讲故事,像嫦娥奔月呀,狼和小羊呀。司芬总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听得入神,有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月宫里的嫦娥吃什么呀,狼要吃小羊小羊为什么不赶快跑呀。听完后,她就能讲给别的小孩听。邻居有位老师的女儿比司芬大一岁,高半头,老师教女儿认字,坐在一边的司芬照样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往往老师的女儿没记住她就记住了。老师多次对司芬的母亲说,你这女儿心很静呀,以后学习肯定好。果不其然,司芬上学后学习一直很好。

司芬懂事早,知道自己家庭生活困难,从不要这要那。母亲没钱给女儿买好衣料,但总能把女儿的衣服裁剪得很合体。司芬穿着母亲做的衣服,哪怕粗布的也显得别致,引得邻居纷纷照着给孩子做。

日子一天天往前走,司芬逐渐知道沅城之外的世界无边无垠,知道人生的路漫长遥远,决心通过奋发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挣钱添补家用。如果分到外地工作,她就将年迈的父母接去,赡养他们。这是司芬心中生长出的一棵幼芽。

进入高中,特别是进入高二后,周围环境的变化与司芬寻求安静的心境反差越来越大。沅城一中本来有位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解放前的地下党员,“四清”中被查出是“假党员”,没来得及组织处理就开始“文革”了,只好挂起来。沅城一中的教导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总支书记,也被说家庭出身不是中农而是富农,本人解放前已年满十八岁,到底算不算富农分子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这一“落实”也就靠边站了。党支部瘫痪了,团总支副书记段保兴成了团支部的实际负责人。段保兴在学生中大搞“突出政治”,哪个同学着装艳丽一点就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思想,哪个同学家庭有点什么问题就被警告要划清界限。

司芬家庭没有什么问题,不赞同段保兴搞的那一套。她总认为,老师就是好好教书,学生就是好好读书。同学老师嘛,不管家庭出身怎么样,应该是平等的。不是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吗?她没有公开讲过自己的观点,也没有违心地做出某种迎合的表现,只想闹中求静,好好读书。

司芬知道,对于段保兴的这一套,语文老师马湘凡心里是不赞成的。马湘凡多次讲,同学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就要体现在好好学习上。司芬与马湘凡并没交谈过这些问题,但都知道对方的想法。司芬觉得,有马湘凡这样的老师坚持着该坚持的东西,沅城一中才能保持着一个学校的样子,也才使她得到所渴盼的一份宁静。

司芬喜爱语文,向马湘凡请教过。马湘凡告诉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考大学,每次作文分都占语文的三分之一左右,毕业后走向社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用得上写作。马湘凡建议司芬除完成语文课布置的作文,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周写一篇作文。

同类推荐
  •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我想暗恋总是少年时期最美也最青涩的一段回忆,对于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回忆罢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这近乎于卑微的感情延续了下去,三年,五年,十年,无关等待,无关信仰。我讲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子的故事,爱情,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事。或许会觉得慢热,但是你也许会看到这里面有你,有我,有我们当时那些年少的日子。
  • 吉他王子的浪漫情缘

    吉他王子的浪漫情缘

    一个被称为整个市内高中最能打的校园老大,但却喜欢低调。因为帮自己的小弟报仇,而认识了一个美丽大方的小女孩。然后转学,去寻找这份爱情。浪漫,华丽,开心在两个人之间,来回碰撞摩擦。美丽的音乐学院,使他成为国内最红的网络歌手。但使他成功的不是老师,那会是谁呢?
  • 请吻我,以葬时光

    请吻我,以葬时光

    柯尼卡偶然与杨初一结识,她并不知道,他便是六年前她宿醉时与她相爱的男人,杨初一却一眼认出她。好奇心下,他刻意接近她,竟发现她的母亲是植物人,且病情一直恶化。杨初一看到了柯尼卡冷漠下的脆弱和无助,他帮助她联系专家医生,而庄莹,正是负责这桩病例的主治医师。安子恩是与庄莹一同回国的,担任市政府秘书长的职位。并与柯尼卡再次相遇。柯尼卡觉察出杨初一的反常,而杨家此时表示,不能接受曾经沦为贪污犯的女儿做长媳,杨家长辈给杨初一张罗一个门当户对的婚姻。杨家不再反对他们间的事,只要求杨初一不要延误手术的时机。一直对感情浑浑噩噩的柯尼卡,终于在生死抉择之极,正视自己的感情。无论生死,她要陪杨初一一起走下去。
  • 我为星狂

    我为星狂

    本书是《我为球狂》之后的故事。谁是大王?谁是小王?谁是盖了帽的王中王?告别哥哥,告别SARS,告别青葱,把朦胧和友情珍藏。春夏之交时内心最隐秘的感情。球星+影星+歌星,我是最炫的那一棵。青春+时尚+搞笑,追星扑克闪亮登场。本书内容丰富,人物造型时尚、前卫,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非常适合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颇值得一读。
  • 年度大戏之提拉米苏

    年度大戏之提拉米苏

    她是一抹寻爱的幽魂。前世的她名叫风惜颜,是才名绝冠的江南第一美女。前世的他名叫白袭然,是风流潇洒的江南第一公子。她与她,演绎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倾城之恋!浪漫的爱情,弹指即为天涯……造物弄人,红颜薄命。她消失的令人心疼,令人感慨…奈何桥边,她等了一年又一年,花开又花谢。却未曾见过她的笑颜……她不愿喝下那碗遗忘前世的孟婆汤,她不愿忘记他温柔如玉的眉眼…终于,她的爱感动了上天。可是,她不曾想到的是……
热门推荐
  • 绝世武尊

    绝世武尊

    一个身患竭血症,无法修炼的废物,得到一面能够推衍世间一切的神奇镜子!功法、武技、炼丹、制符、布阵,对他来说,统统都变得易如反掌!他修炼最强的功法,饮最烈的美酒,泡最美的女人,灭最嚣张的敌人,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亿万神魔,匍匐脚下;无尽星空,尽在掌中!
  • 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舍得放弃是一种超脱,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快乐地活着的时候,你人生中的那道坎也就过去了。人生苦短,岁月如梭,过分的固执坚持,是一种愚蠢,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何不退一步,放弃是非的争辩,给自己一个主动,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
  • 重生之大地主传奇

    重生之大地主传奇

    一个从三流大学毕业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带着一个可成长的空间回到了大一,历经坎坷,随着空间的成长,主角也成长为一个让人仰视的人物,最终走出地球,冲向宇宙,创造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作品之长篇小说,阎连科最至情至性的作品。书稿真实地描绘了“瑶沟村人”的生存环境、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写出了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几代人,身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并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意识。“阎连科”从稚嫩到所谓“成熟”的成长过程,就仿佛是一场情感的炼狱,它体现出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升起又不断破灭的永不停止的梦,这梦可悲可笑,又可敬可泣
  • 剪影芳华

    剪影芳华

    桃夭,桃夭,原来,妈妈取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想要逃避一段夭折的人生。这是桃夭第一次这么深刻的理解自己的名字,那一年,白明远离开。遇见夏涵,指尖相触的一瞬间。这,就是开始。
  • 过去

    过去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都是幻

    都是幻

    《都是幻》收《梅魂幻》和《写真幻》两篇作品,《梅魂幻》六回,叙孽龙投胎而生的南斌,梦幻中娶十二位梅花宫主事,颇有寓意。《写真幻》六回,叙池上锦和画中美人燕飞飞的情恋故事。两篇作品,类似才子佳人小说,但又以幻梦的寄寓而异其趣旨,是清初不多见的优秀作品。
  • 人参姑娘

    人参姑娘

    胆小如鼠、平生最害怕被人吃掉的人参姑娘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装不存在,如念佛般默念:“表吃我,表吃我,我很老,很硌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