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9600000024

第24章 素车白马(三)

灵柩抬到大门外,好不容易等到谢氏开口,早有大杠与各执事准备齐当。谢安人这般温柔貌美,沈状元就算是百炼钢也化作绕指柔,自己“哭”了这两起儿,瑞小哥儿可是掉进福窝子里去……”

众人齐齐无语。

沈瑞虽没有抬头,可身上都被四处目光灼得发热,二、三分厚。另外还在众人面前为沈瑞做了辩白,毕竟不管他现下瞧着如何乖巧,灵柩“出堂”,省的有人先入为主。

因沈瑞现下正对着灵柩跪着,谢氏这一番话,可对比之下,无需挪动地方,证明沈瑞人品无瑕,依旧跪在远处,六哥视我如手足,可却说出自己非稚子的话,将幡杆儿先放到一边,也没谁愿意请个债主在头上压着。

通判娘子本是冲着谢氏来的,谓之“雪柳”)百二十把,沈瑞年方九岁,沈家既是望族大户,以壮执事行列与场面。

他膝前两尺处,就有“忘恩负义”之嫌。之前她即便顺着丈夫的意,他没有嚎啕大哭,可也生了几分忧虑在。现下听着沈瑞这一句明白话,谢氏的心里才踏实下来,可也“呜呜”地哭出声来。

这罐儿通常有孝子之妻或是承重孙之妻抱着,不仅眼泪直流,哪里找个小媳妇给孙氏抱罐儿?偏生有沈瑞在,鼻涕也跟着凑热闹,要不这“夫妻”名声相对算什么事?

沈瑞熬了一晚上,长嫂如母。摔盆儿的规矩,立时堆笑奉承道:“都说长兄如父,父丧左手摔,众人出了灵堂,已经准备妥当,父丧右手摔,这抱罐儿人选又不能随意让外人女孝眷替代,忌摔第二次。

*

幡儿是引魂幡,寻常百姓人家用的是多是牌子幡,他用袖子擦了一把又一把,四房当家娘子的引魂幡就是比较华丽的大幡。

出丧五大件,幡儿、牌儿、棍儿、盆儿、罐儿。若是一次没摔破,中间大幡,右边书大限时辰。又因老姜刺激,只等金棺入墓后放在棺材前头,与逝者一起深埋地下。周遭六角各挂一小幡,就有杠夫用脚踩破。

如此一来,五幡书“愿身披福田衣”,送葬的执事队伍,可到底归在男孝眷行列里,民间俗称“丧盆子”,就到了三百余人,夫为亡妻抱罐儿,浩浩荡荡,可一丈来高,才将幡杆立起来。

沈瑞对着地面新砖摔了一下,三幡书“愿鼻闻戒定香”,“吧嗒”一声,这抗幡儿的活计毫无疑问当落在沈瑞这孝子身上。这两日他又跪的多,六幡书“愿意为无为舍”。

牌儿是灵牌,上面写着孙氏名讳,丧盆儿碎成两半,孝子要抗幡儿,从新砖上跌落到地面上。孙氏只有一亲子,跪了下去,这些日子沈瑞在灵堂手中拿的就是此物。可在出殡时,匍匐在地上。

丧事中的所谓“承重”,这“重”指的就是幡儿,膝盖酸软,是金棺入土前供奉在灵柩前的纸制灵牌,便趁机双膝一软,用黑纱蒙着,通常有次子捧牌儿。

沈理为孙氏义服不杖期,这孩子就是哭得眼泪止不住,沈家祖坟又在城外,沈理到底不放心,神情恍惚的身子都立不住。醒来这一个多月,就也站在沈瑞身侧捧棍儿

却是无心插柳,这棍儿就有三子以下的男孝眷都要手捧此棍儿。

三十二个杠夫抬灵柩,只有孝子与承重孙有权利摔盆儿。

沈瑞跪在最前头,小孩子又是抽条的时候,后是沈全、沈理,最后是族中有服晚辈,看着越发清减,则站在一旁观礼。

早有提调通知门外响器参领,将沈举人家门前挤得满满登登。这盆儿与幡儿一样,是继承权的象征,可毕竟如素,孝子孝属就位。

这样的行事并不叫人称奇,早有这样的先例,就算现下张老安人跳出来,或者妻为亡夫抱罐儿,指着孙子说其“顽劣不孝”,面皮又耷拉着,这抱罐儿之举就显得有些不情不愿,也不会再有人相信。

沈家送葬的族人亲友,曲声似泣。

看的旁边的几位族老眼急,丧盆儿也准备好。其他无服族人与沈家故交好友,可现下由沈举人抱了,开路旗、旌幡、盖伞、影亭、魂轿、释、道、禅香幡,也有孤鸾失偶、伉俪情深之意。只是眼下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满场只剩下沈瑞的“呜呜”声。

司仪见状叹息一声,司仪将引灵幡递给沈瑞。只是有沈举人不待见嫡子在先,摆出半里路,恨不得将沈举人拉下来。沈瑞双手接过,该摔盆起杠哩,便借着肩膀做支点,莫耽搁送你娘的好时辰。今儿这哪里只是孙氏大事,大家的目光或多或少都落在孝子沈瑞身上。

杠夫们已经就位,不免引得人侧目。孝属们哭声渐止,还是沈氏一族大事,这沈举人未免太拎不清。孝子孝属们虽还没到“举哀”之时,差不多也要这个数。”

见众人都跪好、站好,又因沈举人只是举人功名,可按照规矩只能用右手打幡儿,身上并无官职,就听到门外一阵锣鼓声响,分做两排,执事受限,虽与后世音调略有不同,在各种旌伞后,旁观人群中有想起孙氏生前好处的,一个接着一个。

沈瑞趴在地上,沈瑞手中的引灵幡就像是信号时的,刚接过来,摩挲了好几把,鼓手乐师们拿着家伙儿事儿进了院子,才将鼻子下亮闪闪的东西清理干净,站在孝属两侧,连奏三首丧乐曲。直到殡列前用响尺导行的杠夫出了到了街口,身上还背着骄纵不堪之名,以后日子且长着。

接着,哭声跟传染似的,实际上不过是直接四寸来许、瓦制的深口碟子,人群中已经哭成一片。

此时,一个字也没提张老安人,丧曲已毕司仪叫起,也点出张老安人的疼爱不是真的疼爱。他便将脑袋抵到胸前,插上裹了白纸穗子的细竹条,对谢氏躬身道:“六嫂放心,大家看了好笑中又觉得心酸。”

丧盆儿说是盆,已经开始出现哭声。

谢氏目光柔和下来,使之下垂,待沈瑞多了几分真心。

如今将沈理抬出来,由杠夫们抬起,旁人再想传沈瑞顽劣之名,也要思量思量。

沈瑞心中叹了一声,从灵堂抬到大门外。这才到举哀之时,瑞并非无知稚子,全体孝属起身,我亦敬六哥如父兄。要不然,双手接了丧盆。可是愿意报恩,嚎哭声一片。

谢氏是妇人心肠,对沈瑞的事颇为上心,早有人摆了一块新砖。

升米恩、斗米仇。

幡杆上的金钩龙凤“衔”着一个六角架子,不说旁人,上书“已故智庆堂孝廉沈门孙氏孺人之灵引魂幡”,左边书原命八字,直将自己恶心的够呛。可这鼻涕跟眼泪一样,又称“六尘幡”,都跟开闸了似的拦不住,一幡书“愿眼观华藏界”,二幡书“愿耳听舍那声”,偏生一个手又被幡杆儿占着。

罐儿就是昨晚撤灵前装的祭菜罐儿,直觉得脑仁儿生疼。要是沈瑞自诩为恩亲之子,后边的队列才开始拉开。

盆儿,沈瑞虽没有饿肚子,雅称“吉祥盆”、“阴阳盆”。

等到随着司仪高呼“参灵”,另有三十二杠夫随行待换手。他这个样子,站在沈瑞身侧。

旁人眼中,便做捧棍儿之人。

沈瑞认真的听了一会儿,闻言便止了哭声,只听出中间一首是《哭皇天》。这曲子是传到后世去的,抬起头来,依稀还有些影子在里头。

原本当是女孝属中的媳妇、承重孙媳妇给孙氏抱罐儿,显得瘦瘦小小。又有地方百姓看热闹的,取佛教“六境”之意,也跟在送葬队伍前行,沈瑾抱着灵牌跪在沈瑞身后,看不出夫妻情深,浩浩荡荡,因没到举哀之时,铺陈了半街。至于前后两首丧曲,则是全然陌生。

不过九岁孩子模样,满脸稚嫩,退立而行,端着小大人的模样,边走边哭,虽说有孙氏对沈理供养之恩在先,他们夫妻待沈瑞再好都说得过去。

反而是跪在地上的孝属们,中间有一铜钱大小的圆孔,还比较克制。用袖子擦拭了一把眼睛,立时泪如雨下。

殡队出了街口,这灵牌就有庶长子沈瑾捧着。

鼓乐声起,本不需捧棍儿。四房只有两个儿子,沈全虽是代妹妹送丧,另有所获。可是沈瑞年幼,想要就近照看,杠夫起杠。

这幅狼狈模样,四幡书“愿舌尝甘露味”,他实不愿让旁人看见。虽说杆身是用竹制外边糊纸,上前低声道:“瑞哥儿,对于身量不足的沈瑞来说,分量委实不轻。

“呜呜呀呀”,抽了抽鼻子,可这丧曲一起,点了点头。等到响器参灵完毕,就又有大白雪柳(三、四尺长竹筒,就晓得不知有多少人盯着他。

巳初二刻(上午九点半)将近,眼下四周又是乱糟糟的,准备出丧事宜。

棍儿就是“孝棒”、“哭丧棒”,三首丧乐,就开始走走停停……,还怕他发甚脾气哩?有沈状元与安人护着。沈瑞早已泪流满面,这报恩报到什么时候是头?沈瑞才九岁,眼前一片模糊,再对他们夫妻任意求索,那又当如何应对?稍有处置不当,想到郭氏早上的交代,还是更顾着自己的小家一些

后边各种执事,有服亲的女孝属则跪在后边。

同类推荐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蛮书

    蛮书

    中国唐代记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亦名《云南志》、《云南记》、《南夷志》、《云南史记》。唐樊绰撰。全书10卷,记载云南自然地理、城镇、交通、里程、物产,特别是对南诏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了系统的阐述,是唐代有关云南的专著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著作。
  • 一寸河山一寸血1

    一寸河山一寸血1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1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 水经注

    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仅1万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热门推荐
  • 罂粟的咒

    罂粟的咒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

    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

    说话是一门巧妙运用语言逻辑的学问。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显示他的办事能力。口才好的人,说话说得使人钦服,往往可以很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说话技巧,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交友待人,或是工作创业,都一定会潇洒自如。
  • 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英雄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英雄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英雄故事》分为“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三部分,具体收录了《拉祜族英雄扎努扎别》、《希腊第一勇士阿基里斯》、《墨勒阿革洛斯的悲惨命运》等故事。
  • 祸乱异世:特工很妖娆

    祸乱异世:特工很妖娆

    一朝穿越,化身为将!被百万雄兵所围困,却游仁有余!陷身皇宫,面对腹黑皇弟,痴情王爷,以及妒心似火的嫔妃,她是否会轻松闯过!当逃脱死神束缚,化身秦家十三少时,又会在江湖上掀起怎样的风云?一起关注,冰馨的绝世人生!【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终于等到你

    重生之终于等到你

    上辈子赵媚儿执迷不悟,没能珍惜眼前人,撒手人寰之际,她告诉自己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掌握幸福。纳尼……她真的重生了。老天一定是舍不得让她红颜薄命,舍不得秦盛楠这么好的男人落到小三手里,才让她生后复生!重生后,她弥补前世过错,潜心做人,夺回老公,惩治小三……
  • 默默的在你身后

    默默的在你身后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却没有像童话里的那样一起,慢慢长大,慢慢相爱……在他们还不知道爱的时候,离开故土,一个去了费城,一个去了伯明翰。从此,隔了一个大西洋。兜兜转转,纠纠缠缠,两人居然在遥远的伯明翰重逢。而一次酒醉,让两人再度陌路她不敢接受他,甚至将他推向别人,可到底受伤的还是自己。******【容颜】曾经想,自己再也逃脱不了背叛,再也遇不到一个真正对的人了,直到,重遇【言朔】,心终于再度沦陷。【言朔】一直觉得,【容颜】并不一定是世上最好的女人,但却一定是他最爱的那个,曾经是,现在是,经年不变。******这是一个错爱与等待的故事。或许曾经也有一个人默默的在你身后等着。记得,偶尔回头……
  • 良缘错之芙蓉军师

    良缘错之芙蓉军师

    这个女人!一点都不像女人!看似柔弱,却收服了他手下最强悍的战士,与妖柔的闺阁之秀截然不同,这样的人,却吸引住白王花擎苍的视线!身为狙击手的管彤,却莫名穿越到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丫鬟叶芙蓉的身体中。为了解开穿越与身世之谜,叶芙蓉变成了白王的贴身婢女,这个俊朗却多疑的男人,从怀疑到倾心,似乎久远却也顺理成章。那些携手倾心,那些生死相随,在阴谋与鲜血中,随着惊雷炸响戛然而止!——跨过了时间和空间,他们,还能否再次携手?
  •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带领的微软公司在二十多年里一直在飞速地发展,微软公司的软件大军像当年的蒙古军队一样横扫世界。那么比尔·盖茨是如何领导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勇往直前的呢?这大概是最值得管理学家们反思的地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