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10

第10章 础润而雨(1)

梁启超是1896年4月抵沪的。

梁启超统领《时务报》笔政,主笔该报言论,并以60篇大作在《时务报》发表,一时四海之内无不说《时务报》、无不知梁启超。凡此种种,却不能不提到梁启超的另一个好友、力荐梁启超为主笔的黄遵宪。

梁启超比黄遵宪小25岁,当黄遵宪以诗歌闻名于世时,梁启超正在蒙毫学字。甲午战争之后,梁启超组织、起草“公车上书”,才华初露即为黄遵宪看重,顾左右日:“此子乃栋梁之才。”

黄遵宪不仅旧学深厚诗名卓著,且精通外文,长期充任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的外交官,是康梁推动新政改革时,最了解西方诸国、最富有世界知识的维新志士。

1894年,黄遵宪驻新加坡总领事任满归国。次年,赴南京谒见两江总督张之洞,不得要领。其时北京强学会兴起,《万国公报》及后来改名的《中外纪事》使黄遵宪很是激动了一番,一个不了解世界的民族又自诩为“天朝大国”,怎么能自主图强呢?其间康有为来江南游说张之洞筹立上海强学会,在沪小住时,黄遵宪往访,“自是朝夕过从,无所不语”。并且相约,待时机一到,必先得办报,必先要译介西方的著述,且要速译,为振民气也。不久康有为返广东,北京强学会被封禁,上海强学会停办之后,黄遵宪“愤学会之停散,谋再振之,欲以报馆为倡始”。当张之洞的幕僚汪康年到上海与黄遵宪商议办报事宜时,黄遵宪便提出主笔一职可不议,非新会梁启超不能担此重任。

黄遵宪在上海敦促梁启超南下,梁启超一到,匆匆接风后便发出公启,公启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邹凌瀚、吴德潇五人署名,公告各界:《时务报》不日创刊发行。

所有的分歧都是从开始便隐伏着的。

当议及办报宗旨时,汪康年承张之洞之意,力主专译西政、西论、西事,并录宫廷谕旨。对于言论,则守夫子之道述而不作。

这是官僚的精明处,专事翻译可不负文责,上海地乃南北要冲,是两江地盘辖下,张之洞自不能放弃却又顾及到了清廷对康梁的注目。更何况新学之潮汹汹,张之洞何不坐收渔人之利呢?

梁启超认为,既为主笔,就要言论。“广译西报果然重要,然毕竟是中土之中国人办中国人看的报纸,不发一言从无立论,岂非贻笑天下?”黄遵宪调和其间要汪康年不必太过“忧谗畏讥”;同时又嘱梁启超不要“畏首畏尾不敢为”,但畦不能“太过恢张”。总之是,兹事体大,谨慎为之。用邹代钧的话说:“愿公兢兢业业为之,不愿公轰轰烈烈为之。”

汪康年、梁启超暂告妥协。

《时务报仍遵“广译西报”,“事皆纪实”为宗旨,咿有言论评说,但只占极少篇幅。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创刊。

《时务报》创刊第l期,即有梁启超能《论报刊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自序》两文赫然见诸报端。令读者耳目一新的,不独是梁启超要冲决封建罗网的思想,还有他独具一格的酣畅淋漓的新文体。

这一切,真是中国人盼望已久的了。

《论报刊有益于国事》一文,是梁启超作为主笔登上中国文坛的一个开场白,他摒弃了一切陈旧的文章作法,开篇即开门见山写道:

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陋。道路不通,故秦越之视肥瘠。漠不相关,语言不通,故闽粤之于中原,邈若异域。惟国亦然,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

梁启超是文起句的“通塞”之论,实在是至理名言。大上海有了新的声音。

梁启超关于办报的诸多想法,既是源于历史的,比如他认为“古者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使乘辅轩以采访之,邻移于邑,邑移于国,国移于天子,犹民报也”。也有源于西方的,比如讲到“西人之大报”,议院言论,国用会计,人口生死,地理险要,民生盈绌,物产品目,兵力增减等等无所不记。更有各种分报--专业报纸--“朝登一纸,夕布万方”。

结论是:“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归根结底,梁唐超对于办报馆的精辟之见,却是痛感于中国现实的种种“血脉不通”、“道路不通”及“漠不相关”。岁月如流,社会艰难地演进着,梁启超的论述已经由100年前的现实感言成了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

梁启超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办报与在西方办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西国议院议定一事,布之于众,令报馆人人院珥笔而录之”。但是在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其相不知”。再者,西方有发达的“格致制造专门之业”,“新法日出,故亟登报章,先睹为快”。而在中国“稍讲此学之人已如凤毛麟角,安有专精其业,神明其法,1而出新制也”。

《时务报》究竟如何办呢?梁启超是这样告诉读者的:“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使读者“知国体不立,受人嫂辱。律法不讲,为人愚弄。可以奋历新学,思雪前耻矣!”然后“待以岁月,风气渐开,百废斩兴,国体渐立,人才渐出,十年以后,而报馆之规模,亦可以渐备矣”。

对梁启超来说,上海的全部诱惑就是《时务报》,他的试图投入}土会、一试身手的迫切之情,从此耍喷薄而出。这是任谁也无法阻挡均,此种源于青年梁启超忧国忧冕、试图变法维新的大渴望,一旦融入社会成为潮流,能不一泻千里?

“有助耳目喉舌之明。而起天之废疾”,言之行之,梁启超兼于一身了。在陆续发表于《时务报》的《变法通义》中,他揭露封建专制的腐朽,疾呼不变法的危险,实在振聋发聩。

上海四马路《时务报》馆。

上海四马路是热闹地段,白天熙熙攘攘,贩尺走卒叫卖之声不绝,一到晚上青娄堂馆,车水马龙,煞是热闹。四马路以风月场所“长三书寓”闻名,一到晚上便阿欢场女子坐在年青龟公的大腿上,乘着车飞奔而去。

《时务报》馆是不起眼的。

梁启超走进报馆,落座,便有一种感觉:新的生命仿佛又开始了。因为这一天也将撰写新的文章,安排新的版面。《时务报》是旬刊,每一期论说4000~5000字,由梁启超撰写;东西各报译稿1万多字,由梁启超润色定稿:一切公牍告白等睾杂项,归其编排。这一切底定之后,还得由梁启超校对。10天一册,每册3万字。再加上梁启超的“字字精心”,耗费多少精力可想而知了。

上海八月还是暑热难耐之时,《时务报》馆的小楼上,梁启超独居一室,办公、木息、吃饭、会客都在这里了。《变法通议》的写作使他常常处于激动之中,浮想茨翩而不能停笔: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龟,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交,而成生人。藉日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梁启超笔下,一个“变”字被解析得淋漓尽致了。而地球之形成、人类万物之莲化,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极为新鲜的,梁启超以他独有的语言生动地将这一幅幅画面展示给读者。因而接受这天下之公理,一般民众并不艰难。

梁启超告诉人们,变是不可阻挡的,变是非变不可的。问题只是:自己愿意变的变,或自己不愿意变的变。

“变亦变,不变亦变。”

历朝历代,总是有人想变、愿变;有人不想变、不愿变。

风吹云动,天无时不在“变”。

春华秋实,地无时不在“变”。

生老病死,人无时不在“变”。

梁启超看到了“变”的微妙精深。

由一“变”而万“变”,万“变”归一“变”。

“变”是一种流动的美,仿佛时光之箭。

流动在天地之间,流动在思想的清泉中。

“变”的联想,使梁启超喜不自胜。由天而地,由人而国,往复无穷。

梁启超认为: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

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梁启超还以世界历史为例,认为日本以自变而强,印度以不变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波兰,则也“见分于诸国而待变”。

字里行间,梁启超已经在呼唤了:

中国,你为什么不变?

你怎么能不变?

你又到底如何变?

变法的本源先是“变动科举”,及后是“工艺专利”。梁启超的变法本原思想意在摧毁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封建科举制度,广取天下有识之士。后者则是旨在推动生产发展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摇旗呐喊。

在中国这块板结的封建土壤中,梁启超与《时务报》脱颖而出了。

《时务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行销1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与天津《国闻报》遥相呼应,成为一南一北的两大报。一时间,《时务报》影响之大,从“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乡,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公度(黄遵宪)书云:“梁卓如兄乃旷世奇才,今窥一斑,益为神往矣。”严复在写给熊纯如的信中说,梁启超“自甲午以来,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云,海内视听为之一耸”。

因为梁启超的“语言笔札之妙”,社会各界纷纷“争礼下之”。有论者云,妙就妙在梁启超的敏锐洞察、深刻见解、优美顺畅而又极富鼓动性的文字。

24岁的梁启超,已经如新星闪耀了。

张之洞饬行湖北全省。“官销《时务报》”,并称:“上海新设事务报馆,每一句出报一本,本部堂披阅之下,具见该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无取琐闻,所录外洋各报,皆系就本文译出,不比坊间各报讹传臆造。且系中国绅宦主持,不假外人,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

张之洞还亲笔写信给梁启超.云:

“甚盼卓老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摹商。”

卓如,梁启超的号,称卓老,且以湖广总督之尊,张之洞对梁启超的宏揽人才艺心已经迫切至跃然纸上了。

1897年初,梁启超往武昌拜见张之洞。

张之洞极为兴奋,破例开武昌城中门迎妾梁启超。张之洞并问下属:“可否鸣炮?”

下属告之:“按成例,迎见督抚或钦差时才.开中门并鸣放礼炮,梁启超乃小小举人,恐不妥。”

张之洞面有不悦之色:“举人乃小,主笔永知几品官?”

下属忙附耳道:“恐有折子奏到西边,兹錾体大。”

张之洞这才挥挥手,算是不鸣炮了。西盘,指西太后与后党也,张之洞当然得小心堇慎。

正式拜见的那天,适逢张之洞的侄儿结昏,人来客往,应接不暇,张之洞却只是应寸了事,丢下一应宾客,只顾与梁启超长谈。邑夕招饮,作陪的有梁鼎芬、钱恂。张之洞顷频劝酒,梁启超颇有知遇之感,赞许《时簪报》是不必说的,垂询政事,梁启超倒也冕所顾忌,所言的无非是变法维新、孔子改副之论,张之洞话题一转:“有一事相商,望屈求。”

梁启超:“请赐教。”

原来是张之洞邀请梁启超到湖北任“两湖时务院”院长,并在总督署办事,月薪“千二百金”。

梁启超倒是为难了。

倘论知遇之恩当报,则理所不能推辞。然而上海《时务报》的事业刚刚如日中天,且还算得心应手,又实在放不下了。于是再三“固辞”回到了上海。

是次湖北之行,备受礼遇又有张之洞的盛情相邀,秉烛夜谈,梁启超心里自然黾感激不尽的,更要者,他以为《时务报》的事业有张之洞的支持,能省却很多麻顷,且还可有一番发展。因而,梁启超在给张之洞的信中称:“赐以燕见,许以尽言,商榷古今,坐论中外,激言大义,不吝指教,刍尧涓流,靡不容采,授多馈曝,殷勤逾恒。宁惟知己之感,实怀得师之幸,归舟容与,喜不自胜。”

梁启超是真诚的,也是天真的。

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人员,对康梁有同情的一面,电有戒瞑的一面;对康梁的思想有认可的一面,也有反对的一面。总的来说,后者大于前蕾。官僚对于文人从来都只是利用而已,而有没有、有多少利用的价值,则要视当对的社会形势以及对自己的官场仕途是否有利而定。

自古以来,在这一价值判断上,政客与官僚是从不含糊的。

而梁启超也已经有着自己的轨迹了,他在《时务报》的那一枝笔已经断然不搁下,他活跃的新思维、新思想还将源源而出;他势必要触动那个暮气沉沉的旧世界,并给这个旧世界的维护者留下许多不快;就连梁启超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干为维新变法的文字宣传者、舆论造势者,他已经站到了康有为的前头。

同类推荐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全书20回,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本书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如果你出身贫寒,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热门推荐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 女御医

    女御医

    原本是医科大的双优毕业生,转眼就成了地府的怨魂。抵不住实习小鬼差甜言蜜语,可是,当她投生后才发现全都是鬼话连篇!相依为命的病弱的娘,尔虞我诈的深宅大院生活,步步艰辛,处处小心。然,双优毕业生的头衔可不是盖的!看她如何从一个身世凄苦的丫头,摇身变成一代传奇女御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门,王爷种田忙

    农门,王爷种田忙

    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走清新路线,种水果,谈笑之间化解一切。注:简介无能内容精彩,她是被遗弃在乡下的嫡女,此文穿越种田,她选择了自强奋斗。种田,结合宫斗家斗,财源自然是滚滚来。上官盈就不知道该偷笑,欢迎大家踊跃入坑。为了生存。可更要命还在后面。到底谁才是她的命中良人!皇帝的儿子竟然为了她开始明争暗斗!还是三个!上官盈却眉眼弯弯,笑得像只狐狸,无大虐,还是欲哭无泪了没想到一不小心玩大了的后果是:引来皇上的注意了;财产多得招来亲爹觊觎了;妹妹为此嫉恨了。,她是意外穿越而来的城市凹凸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誓不为后:追捕神医小逃妻

    誓不为后:追捕神医小逃妻

    四年之前这个男人退婚让她成为凤府的罪人命悬一线四年之后这个男人竟然把她困在皇宫之中要她成为他的妃子为他生皇子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她是谁?她可是凤子歌天下商号‘歌’号的幕后老板还是神医‘魅’的唯一传人这样的她不屑待在这个皇宫之中经过一番算计她带着他的儿子落跑了这一落跑竟然就是另外一个四年
  •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实用工商文书的写作方法及类型,按其文体格式划分,有表格式文书、申请报告类文书、章程及合同类文书、申诉答辩类文书四大类。打开此书,找到你想要的文体,按图索骥,轻松搞定!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帝

    女帝

    秦琬最大的愿望,本只是捞个公主当当,保自己一生安然无恙谁料一不留神,奋斗太过。竟然成为一代女皇。PS:新文《覆长生》求支持!(づ ̄3 ̄)づ,前有虎,后有狼,还有重生女、穿越女粉墨登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