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400000011

第11章 百川归一—蒋介石(3)

蒋介石的军队论,概括起来只有一个意思:军队就是一种没有头脑的从事维持反动秩序的杀人机器。这是他蒋氏高悬于集团殿堂上的达摩克勒斯之剑。

Ⅱ 蒋介石的维系社会观

军阀集团的维系,决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首先,所有军阀集团都具有政治集团和社会群体这双重性质,作为前者,集团需要政治行为、组织诸方面的思考;作为后者,社会次级群体的功能、作用及规模等方面的内容也不可避免进入维系问题的视野。他们要涉足家庭、社团、乡政,甚至还要提出社会人生目标的规划,对于蒋介石这样一个全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身份的军阀来说,尤其如此。这里所论述的,就是蒋介石从维系这个视角,对社会人生的基本理论和编织社会控制网络的设想。

1、社群论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群性至上的社会,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寻找自我的位置,心安理得地把自我编织在群体网络之中,湮没在群体的海洋之内。传统社会特有的社会化过程,成了某种单向的泯灭个性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各种地缘和血缘群体在中国社会历史中起的作用之大、地位之隆是惊人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群性弥漫的文化氛围中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打上所属文化的烙印,蒋介石作为一个传统主义者,当然更不例外,我们在前面一节已经讨论过了蒋介石对个性解放的嫌恶,对自由意识的反感,与此相应,我们可以找到他对群性的崇尚,对团体的迷恋。

对于凝结超血缘、地缘团体的问题,军阀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贯穿和强化个人联系,将固有的血缘、地缘关系放大、融汇于团体之中。蒋介石在这一点上也并无二致,我们已经在总论部分论述过了,蒋介石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超血缘,地缘社会活动团体的团体精神,他要制造维护和发扬这种精神。如果单从外观上看,蒋介石的社群理论与西方近代社会学社团理论是有某些近似之处的,然而,西方社会发达的次级社会群体是建立在一个个有自主性的个体基础之上的,其团体精神也是有利于个体自由发展,有活力的精神。蒋介石的团体,则不仅极度地泯灭个性,而且还将传统的家族、乡人、师门等一整套中世纪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融入其中,所强调的团体精神,也是一种传统精神的变种。

蒋介石社群理论的基石,是一种貌似正大、堂皇的绝对集体主义。他认为,个人的生活目的就是为了群体,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民族生命所遗传的一分子,是整个民族生命延续的一分子,乃是整个民族生命长流的一点”,所以“只有牺牲个人的生命来充实整个民族的生命,使我们五千年来祖宗遗留下来的民族光荣历史,得以继续保持;我们子孙未来的光荣历史,得以不断的发展,这才是我们一个人的生命真正意义。”且不说这种说法仅仅是传统家族中心主义的翻版,不过将家族替换成了民族;也且不说这种理论背后含义不过是要人们把生命奉献给所谓体现民族利益的他的党和军队;仅就这种貌似有理的理论本身我们就能找出某些非常残酷十分违反人性的东西。

首先,这种理论把人的整体与人的个体对立起来,把个体变成了与整体相异的东西;其次,这种理论认为个体自身毫无价值而言,个体只有绝对地、无限度地为整体牺牲才有意义,只有把个体“渺小的短促的生命”贡献给无限绵延的巨大整体,个体的生命才具有价值。

事实上,人的整体是由人的个体构成的,抽掉了个体的价值,所谓整体的价值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无视个体利益的整体利益是脱离了实在内涵的空壳,而实际上化为少数所谓整体代表者的私利,要求个体为整体无限制牺牲,不过是假借整体名义施行暴政的托词,在这种堂而皇之的托词下,每个人的牺牲都是随机的。无限制的,只要在整体的名义下就可以对每个人每个家庭作随意,甚至是毫无道理的侵害和剥夺,因为即使有天大的冤情,也不过是为整体牺牲的一种形式而已。纵使奉行这种理论的领袖人物品格高尚也是有害的,更何况,许许多多随机奉出的生命真正变成了“牺牲”,被放在某些人的祭坛上,而那些领袖却会在整体利益的借口下保全自己的一切。所以说这种理论是让人心甘情愿把自己摆在貌似祭坛的餐桌上,供大人先生们咀嚼的广告。

以上,仅仅是蒋介石社群理论的基础,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理论的本身。

什么叫做社会群体?这是应该首先回答的问题。蒋介石认为:“凡是多数人依某种共同意识而结合的都叫‘群”’,这种定义,事实上把社会群体限定在政治和思想团体的范围,显然,原本意义上的“群”范围还要大得多。蒋介石的这种限定,把他的社会观纳入了团体维系的轨道。

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蒋介石认定:“只要是一个人,一定是社会的人,一定是过互助合作的社会生活,一定是过规过劝善的团体生活。”三个“一定”加起来,真是武断的可以,“互助合作”地为“蒋总裁”服务;“规过劝善”以保“忠心赤胆”,对蒋介石来说,社会团体就意味着统治的牢笼,凡是不合乎这一规定的,即使是真正的“规过劝善”的团体,空想性的“互助合作”团体也免不了横遭猜忌和打击。举国之内,政治性的“团体”只有国民党一家可以独存,连国家主义这类小骂大帮忙的党派早先也无立足之地,甚至国民党内的不同派别如改组派也难逃被飨以毛瑟的命运。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各社会、各团体,一定要养成党化、军队化,党的纪律是最严的,大家都要服从三民主义,和党的一切章程;军队的组织是最细密的,命令发出后,不能错一分时间”。于是乎,蒋介石从行囊里拿出了形形色色的党化、军队化的团体和组织:在一般老百姓是连坐连保的保甲,在青年是各种名目的服务团,在军人不仅有黄埔系而且还有由庐山训练搞成的“军官团”,甚至在国民党内还要搞一个以绝对服从他为宗旨的党中之党“复兴社”,从而“将我们全国一切个人的生活都能纳之于整个集体生活之中,一切个人的行动,都能归向于整个群众运动之下,由生活的集结一体,来造成千万精神意志的共同一致,由行动的合群联系,来造成组织力量的统一集中。”

然而,即使把所有的人都组织进社会团体,也并不能确保每个人对首领的忠诚;即使是每个成员都效忠于首领,对于团体的目标实现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团体只要行动,就必须解决协调问题,行动的最佳状态往往伴随着团体精神的养成,这种精神是团体效率的保证,为一般现代社会团体或多或少具有,蒋介石对西方民族的这种团体精神和行动效率是颇为羡慕的,他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人散漫,疏懒,办事拖沓,甚至夸张地认为英国人“只要有三个人到了一个地方,就可以成立一个类似政府的自治体,其中有领导,有纪律,有服从,分工合作,休戚相关,时时刻刻在想方法,来应付他周围的环境,巩固自己的力量,抵制团体以外的各种人与事;而在组织里面的人,又互相宣传,互相推许,一方面在使人人对他们各组员佩服,一方面还要使人人对他们大家敬畏。”这种动机使蒋介石意识到,仅仅加强团体成员与他个人的直线联系是不够的,团体成员还要有“爱群的德性,合群的能力与利群的思想”。但是,中国人却生性疏懒,不守秩序,又好意气之争,所以,就非有“群育”不砥什么叫“群育”呢?蒋介石认为:“所谓‘群育’者,则指改善多数相处之道,亦即谋群的共同生活之改进,与集体意志的实现与发扬之谓”。群育的内容大致有两条,第一条是培养家族气氛,比如蒋介石就反复地对军官学校的学生这样讲:“你们要把学校当做家庭,要把官长当作你们的家长父兄,要把自己看作家庭的子弟,要决心把自己看作一个小孩,不要以为自己是二十余岁的学生,已知道许多事情。”第二条是以特殊的精神与物质标志使某种团体的成员产生特殊的荣耀感,从而增强团体成员对该团体的依恋。如对黄埔生及军官团学员发“中正剑”及蒋本人签字的照片,及反复宣称黄埔生是革命的骨干,“我们的校训是亲爱精诚,凡是我们的同学,都要一致团结,在纯粹的国民党的指导下,为革命努力。”他还特别强调:“黄埔的某期某期的名称,本是时间上的一种标识,并非划定了什么界线”,所以要保持黄埔系统的整体意识。

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群育,以实现所谓“就人与人之关系的极力改进,以求增进此群的合力,使群的生存,得以永远并且进步无已”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背后,恰恰站着蒋介石本人。“群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挥组织的力量,如何才能发挥出组织的力量呢?第一要有一个领袖,做全群的信仰中心。第二要有一个纪律,做全群的行动规范,所以信仰领袖,遵守纪律,就是群育的主旨。”绕了一圈,所有的亲爱精诚,家族气氛无非是要服务于信仰领袖,奴才们的和谐不过是为了多为主人干点事。

当然,这样的“群育”是培养不出什么团体精神的,正如海外学者陈志让指出的那样,中国军阀的军队中始终没有类似于西方军队的军官团精神。所有的,仅仅是封建道德气息和帮会气氛。蒋介石一方面羡慕西方的团体精神,甚至以效颦之举大搞“军官团”,另一方面又热衷于制造派别和矛盾以收相互牵制之利的传统权术。他不知道,纵横捭阖的权术恰恰是团体精神的克星。然而,在蒋介石那里,这种鼠猫同笼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从蒋介石的整个思想脉络来看,倒也合乎逻辑:出于功利的冲动而拿来,在“中国化”或者“儒化”的过程中变质,最终却将这种变了质的泊来品放在与它根本不相容的环境里。这种悲剧的三步曲,并不仅仅发生在蒋介石一个人身上。

2、乡政论

蒋介石的乡政论,是由保甲制度和相应的政策所谓“教、养、卫、管”四大要务组成,也是他的所谓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这种政策与制度的实施,构成了蒋介石统治的最黑暗、最落后、最残酷的一页。

保甲制度是萌芽于商鞅变法的封建统治的治民老术,中经北宋王安石变法正式有了名目。多少年来,“王道”来了它就忍气吞声,“霸道”临世它便神气活现,其军事化、强制性的特点,历来为强横的独裁者所青睐。蒋介石自然也不例外。他不象一般地方军阀那么短视,仅仅把地方乡政机构作为艘刮的工具,也没有阎锡山那么谨慎,有保甲之实而避用保甲之名。他从来不掩饰其对传统政治、哲学、文化的喜好,即使这种有乖“仁政”的“蛮霸之术”也照抄不误,保甲制度自1932年8月开始从鄂豫皖推行,到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完结,持续十七年之久,为最能反映蒋介石政权特色的一项社会制度。

保甲之制,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把所有的人民,不分职业、地位、性别、年龄,一律编组起来,即便和尚老道也不能幸免,每五户“共具联保连坐切结,声明结内各户互相劝勉监视,绝无通匪或纵匪情事,如有违犯者,他户应即密报惩办,倘瞻私隐匪,各户应负连坐之责。”①(《剿匪区内各县编编查保甲户条例》见闻钧天《中国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的施行,在农村乡以下的社区平添了一大批“监督、教诫、看管、处罚、督率”人民的政府爪牙。保甲长均由按所谓“十室之内必有忠信”的原则,选择忠实于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所谓“正绅”及爪牙充任,再加上户长的设置,实际上使他的统治实现了与封建宗法势力的最大限度的渗透。而恶毒的联保连坐法,迫使人民相互猜忌,相互监视与告发,从而使劳动农民本来存在着的淳良和睦之风荡然无存,在困苦中挣扎的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和难堪。保甲制度不仅仅从实际上,而且从名义上把冠冕堂皇地载之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国民基本的言论、行动自由剥夺得干干净净,代之以近乎监狱狱规的保甲条例,人民的一举一动,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甚至吃喝拉撒都在别人监视之内,甚至要呈报具结,广大的农村无形之中变成了一座监狱。

保甲制度的施行,为蒋政权编织了一套搜刮敛财的税收网,使蒋的财政机器变得空前的致密和深入,保甲网络中的人民被迫负上了奇重的经济负担,源源不断地付出人、财、物的代价,以填补因围剿红军而耗竭的蒋介石的金库,一饱四大家族的贪欲。把持保甲的土豪劣绅凭借手中的权力,恣肆妄为,借机中饱,更加剧了农村的破产。

保甲制度的施行,也是蒋介石推行所谓“民众军事化”、“社会军事化”的一部分。蒋介石说:“所谓军事化,并不一定要戴起军帽,穿著军服,才算军事化,军事化完全重在组织精神,而不重在组织的表面形式。”又说:“现在实行保甲制度,下有户长、甲长、保长、区长,上有县长、专员;如此层层节制,已和军队组织差不多,”差点什么呢?差点武装化的精神,于是蒋介石遂将各县的地主武装概加整理扩充,及各县民团一律改为保安队,划一编制和指挥,每县设一团,区、乡设大队、小队,由政府发给武器,派军事教官进行训练,从官佐到士兵一律具联保切结,除保安队外,各保甲还须将辖内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男子编成壮丁队,以供军队夫役和保安队的预备队使用,并由保甲长督率,协助辑捕“共匪”,这样,又将农村变成了一座大兵营。

在实行保甲制度的同时,蒋介石还提出了社会整治的四字施政方针:“教、养、卫、管”,认为这四个字是“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根本要务。”

何谓“教”?蒋介石认为:教之要义为明礼义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一句话,教就是教化。不但要用保甲制度将人民箍起来,还要让人心悦诚服,俯首贴耳让大人老爷们牵着鼻子走。

何谓“养”?千万不要以为养就是与民休息养生,蒋介石所谓的“养”意味一种生活秩序。“养之要义为食、衣、住、行四项基本生活之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也就是所谓从“食衣住行做起”达到“礼义廉耻”。在蒋介石看来,中国老百姓吃饭穿衣睡觉走路乃至剪指甲都不成个样子,非得从头教起不可,如果全国老百姓一举手一措足全都整齐划一,一模一式,象机器人一般,那么看起来是多么的舒畅和惬意。许多统治者都有某种整齐癖和划一癖。社会出现一点点的不协调,一点点出格之事就感到浑身难受,蒋介石就是其中之最,他恨不得全国四万万人都穿一样的衣服(他也真的推广过蓝阴丹士林布中山装),吃饭一个时间一种姿式,据说如此一来,离礼义廉耻就不远了。

后来,蒋介石的“养”又有所变化,认为“养”就是经济,第一要“力求收支平衡,提高法币信用”;第二要老百姓“发挥苦干精神,努力生产建设”。也就是说,“养”意味着由人民来养他们这些老爷。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世界历史1000问(超值金版)

    世界历史1000问(超值金版)

    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2011年为止,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
热门推荐
  •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小姐,您先用餐吧,少爷打电话回来说要晚一点回来!”餐厅里佣人谦谦有礼的对她说着。“王嫂,少爷都是这么晚回来吗?”她有些失望,虽然不想见到这个要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只是,没见到他还是有些失望了。“那倒不是,不过偶尔有时候,公司里忙,或者是有应酬,肯定就会回来晚了。”“哦!那我先开动了,不管他了!”她看着眼前的美味,还是忍不住流下口水,虽然老公不稀罕,但是,这可口的饭菜,她可是稀罕……
  • 去当峨嵋男弟子

    去当峨嵋男弟子

    静仪师太也是当仁不让,声称虽然没有收男弟子的先例,但峨眉派并无明文规定,而且色即是空,规矩是人订的,只要肯修行,不应该在乎男女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弃妇重生

    弃妇重生

    "一纸婚约,定一世命运。家道中落的桑婉嫁入青州首富时家为妻,婆婆多疑难缠、丈夫自有青梅竹马放在心上的表妹、大姑子刻薄、小姑子心眼多,自卑的桑婉一退再退、一缩再缩,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凄凄凉凉死于时府的角落悲剧得彻底。重生在花轿之中,她该何去何从?站在悲剧的起点,当一切重来,她能否改变悲剧的命运、为自己谋一个锦瑟和弦?这一世,但求悠闲度日,真正的活过一回。"
  • 不管你是谁

    不管你是谁

    宁馨爱上了网路上意外邂逅的Ryan,Ryan的幽默和体贴都让宁馨陷入了甜蜜的感情中不可自拔。然而一次意外,宁馨发现了Ryan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他带着那么多的秘密接近她,是一时寂寞还是爱慕已久?面对宁馨的质问,Ryan百口莫辩……
  • 健康饮食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健康饮食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健康生活从饮食开始。健康饮食首先要学会健康饮食的方法,合理搭配每天的营养,平衡膳食,是保证健康的首要条件。每天怎样吃,吃多少,吃什么,是健康饮食的关键。本书根据人生必需的八大营养素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教你健康饮食的方法和技巧,是家庭饮食的良师益友,也是饭店、宾馆、酒楼、食府专业厨师必须掌握的膳食标准和配餐方法。
  • 逼婚总裁:傲妻难伺候

    逼婚总裁:傲妻难伺候

    他林立锋是林立集团的总裁,有谁见了他,敢不礼让三分?这个该死的女人!几乎让他身败名裂。如果他放过她,他就不叫“林立锋”!他要娶她回家,再把她抛弃!贺子晴很无辜!他给人算计,她却成了代罪羔羊。他竟然要她一辈子的幸福来换取他名誉!她不要嫁他,她有自己爱的人。可是,为了爸爸,她被逼嫁了给他……婚后他处处为难与威逼,让她心生厌恶!一次意外,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当她爱上他,他却把她忘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迷糊甜妻抢错婚

    迷糊甜妻抢错婚

    某女牵错男人抢错婚,把一陌生男人塞进自己碗里。婚后,她把老公送的钻戒当玻璃戒,更把老公的未婚妻当闺蜜。得知老公从头到脚都是谎言后,她带娃跑了,成为单亲妈妈。某天,笨儿子跑进了电视,在前夫的婚礼上帮她抢婚:“叔叔是好人,就勉为其难地娶我老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