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300000045

第45章 中国式会议的基本法则

外国人开会,中国人也开会。两下在近代碰上了,才发现两边开会的方式,根本不一样。

初民时代,无论东方西方,能开会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哪儿的形式都差不多,大家七嘴八舌,长老一锤定音。如果长老的意见反对声音多了,也可以重议。这种东西,人类学家称之为氏族民主,这种民主最精致的形式,就是古希腊、罗马的共和国。显然,这种民主式的开会,投票表决好像还不兴,古希腊、罗马的共和国公民大会,号称直接民主,大家也无非是用敲打兵器表示赞同或者反对。这样的敲打,在东方草原上,也有过。

进入中世纪之后,东方西方,会依旧开,但民主没有了。开会,不是各国寡头分赃,就是一国的权威征求意见。在记忆中,西方的会没有东方多。中国的王朝,虽说皇帝说了算,但会却经常开。以汉朝为例,有御前会议,宰辅会议,百官会议,或者叫大朝会,小朝会,皇帝天不亮起床上朝,就是开会。

这样的会,基本上就是大臣们发表意见,以供当家人参考,当家人可能是皇帝,但也可能形式上是皇帝,实际则太后、外戚、权臣乃至没有命根子的宦官。开会的时候,讨论是没有的,但可能有争论,往往是很意气用事的争执,争到主持会议的皇帝不知所措,双方还悻悻的。跟皇帝争的死心眼也是有的,“臣期期以为不可”硬抗的诤臣,史书上也有记载。但是,多数情况下,争论都是在私下里了结的。该摆平,按理都在底下摆平。私下里的交涉,无非在酒桌上,青楼中。那里,才真的是中国大人物开会议事的场所。拿到会上的话,基本上没有“不利于团结”的。因此,会议就是一个程序,朝中大小事决定下来怎么办的程序。该怎么办,其实私下里都安排好了。尽管是议一些早就定下来的事情,会上的议论依然要一本正经。表态说官话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官员的地位、身份,依照等级秩序排列,谁先说,谁后说,绝对不得躐等越级抢话。如果有哪个冒失鬼胆敢这样,即使殿中御史没有把你当场揪出去,以后也没有好果子吃,大抵是吃不了兜着走。

官家是民家的榜样。因此,官家这样开会,民间宗族议事,大抵也就这样比着来,盛行私下商议,开会走形式,过程序。每有大事,几个巨头把事情都商量好了,开会的时候,摆出来,弱势的房支即使有意见,也成不了气候,只能忍气吞声。

这样的会,中国人开了上千年,突然之间,西方人来了。作为不速之客的西方人,不光打打杀杀,卖鸦片,做贸易,还要跟中国人办交涉,一起开会。让中国人感到无限的麻烦,令洋鬼子感到莫名惊诧。少见多怪的英国公使威妥玛在他的使华日记里,记录过他跟中国的总理衙门诸大人的开会过程:

中国总理衙门其规矩与欧洲各国之外交部迥然不同。凡各国使臣至总理衙门,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似以饮食为交涉之要务也者。又中国虽事权不归一,然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见。每使臣发一议论,则各人以目相视。大臣视亲王,新入署之大臣又视旧在署之大臣。若王发一言,则各人轰然响应,亦莫非是言。若亲王不言,诸大臣必不敢先言也。一日余至署,诸人相顾无敢先发一语,余不复能耐,乃先发言曰:“今日天气甚好。”而诸人尚不敢言,惟沈君某者,似觉不可复默,乃首答曰:“今日天气果好。”于是王大臣莫不曰:“今日天气果好。”不啻如犬之吠影吠声云。

看来,中国人最早跟洋人开会,或者说会谈,是把私下和公开的两种程序混在一起了,合起来跟老外扯皮。私下交涉的酒果上来了,吃吃喝喝,联络感情,正经说话的时候,又按等级来,地位高的先说,如果他不说,谁也不敢说,大眼瞪小眼。他说完了,大家附和,连“天气果好”这种寒暄话也都说得一模一样。真是非礼勿言,言必唯上。虽然让鬼子笑话,但自家绝对不会犯错误。

当时的总理衙门,等于中国的外交部。但是这样的外交部,如此会谈,是办不了什么外交的。耐性好的英国人,还能保持礼貌。急性子的法国人,动不动就咆哮起来,大闹公堂。当然也无济于事。因此,很多情况下,清政府的对外交涉,都是到直隶总督兼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兼的南洋大臣那里办。反正有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肯担责任,上头太后有默许,总理衙门断乐得闲着,凡事追认就是。这就是为什么李鸿章以地方大员身份,几十年主导清朝外交事务的技术原因。

再后来,康有为梁启超闹变法,学西方政治,发现自己伙的人,开会讨论,发言议决等等一点不灵。于是定规矩,一点点教,还没有来得及教会,西太后发动政变,大家死的死,逃的逃。后来孙中山接着教,还写了一本书,叫《民权初步》。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会像西方人那样开会了吗?没有,很不幸,我们又复古了。

同类推荐
  • 历史(上下)

    历史(上下)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大宋王朝2

    大宋王朝2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热门推荐
  •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优秀的员工,肯定善于处理和老板的关系。优秀的员工懂得“不必请示”的精髓。对于优秀员工来说,“不必请示”是一种理念,一种和老板形成最佳关系的理念。“不必请示”的关键在于员工要积极主动,在于员工要读懂老板,知道怎么管理老板。
  • 帝后传说Ⅱ庶女皇后

    帝后传说Ⅱ庶女皇后

    这年头穿越的事情多了,可谁TMD的有这个福分,一而再再而三的穿越。你这个贼老天,我杨紫衣招你了还是惹你了,连死都不让我死。好吧!我忍,可你偏偏又让我感受了一次爱的苦。难道我真的要再一次执起长剑来个美女救英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影子总裁遇顽妻(完结)

    影子总裁遇顽妻(完结)

    影子门的存在,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但是只要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只要能搭上影子门,那他们就无后顾之忧了。可是影子门很神秘,谁也不知道他们的领导是谁,只是在传说中流传着......!君元浩,农氏的副总裁,却可以轻易的指挥“影子门”的一切,他到底是什么身份?!他表面花心,可是却精明暗藏......!罗月,只是一个无意,一个无心,却惹上了人人羡慕的流口水的他,是幸还是霉呢?属于两个人的战争,为什么会参合进那么多的事情?!多年前因醉酒而差点..了罗月的男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的出现——他的出现,是真正的忏悔,还是另有目的!?君元浩的那些红粉胭脂,真的只是在逢场作戏吗?剪不断的情感纠葛,阴森而恐怖的袭击,让一切的关系都显得危险而惊恐......!
  • 以胖为美

    以胖为美

    李媛媛觉得自己终于变成了一个绝世美女,但没想到在时光荏苒,岁月变幻,沧海桑田之后这个世界的审美居然特么的变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不放过你

    绝不放过你

    作品针砭时弊、抨击邪恶,讴歌真善美,题材、类型多样,本书精选作者近年发表在《今古传奇故事版》、《山海经》、《百花故事》等刊物上的故事作品,或轻松幽默,或辛酸感人
  •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本卷收入作者长篇小说《后土》。佘中明老汉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土地承包后,他家的田越种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但他怎么也没想……
  • 恶作剧之恋:别惹王子殿下

    恶作剧之恋:别惹王子殿下

    他眸子忽然闪过一丝玩味,一步一步地向她走来。“你是跟踪我来这里的粉丝?现在的女孩是越来越大胆了。”“哎,你要干嘛?”他离她太近了,近到让她的心脏嘭嘭地狂跳,脸上已绯红一片,背贴着树干,她有种困兽的无力感。“我想……”他眸子闪出煸情的火花,使他整个人像极了魅惑的花花公子。“你知道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单独在一起,该是要发生一些事情的……”
  • 快捷做汤

    快捷做汤

    轻轻松松学厨艺,快人快手做佳肴。家常食材,厨技简单,快捷做汤,美味营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