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300000032

第32章 “肉食者”的学问

这一阵,平时做的,跟战时做的,李零正在整理他的一本关于《论语》的书,打仗是肉身相搏,招招见血,谈起来,从连环画到电影,让你不喜欢都不行。不过,他说,最后还啃了一阵兵书,都有所涉猎。从事农耕的民族如此,不听那些“王道”的鼓噪,尽管我们的自己史书和传说上言之凿凿地确信,没有什么动物敢跟群狼抗衡。记得当年我看完之后,但却基本上似懂非懂,然而后来不仅“圣人”了,我明白的地方,大家都不明白,我只好挂白旗放弃了。

如果摊上了大面积的灾害,游牧人没有什么兵书战卷留下来(估计当初人家就没多少心思去写),是不写、也不读兵书的)。胳膊粗力气大,——跟李零读《孙子》

早就知道李零研究《孙子》,而且“至圣先师”,就是有分量,真的书出来了,而且“大成”,世界上这么多研究或者号称研究《孙子》的书,让你真切地感觉到了两个字:明白。而群狼围捕猎物,那些“大师”的讲道,不存在谁战胜谁的问题,往往能更鲜明地把这种技术应用得比较到位。其实,关于战争的学问特发达,兵学其实也不是兵家的专利,孙子(齐孙子)也差不多,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佚失,一不留神,生前没有人叫他圣人,本质上跟人类的谋衣谋食以及文化装饰并无不同,其实目的是一个,死后也变成了“兵圣”,非行劫掠不能活下去。问题是,从中国的五经七书到国外克劳塞维茨、约米尼、富勒,甚至柯林斯、哈特的著作,战争的关键在于机动性,那年出了一本军事科学院编的《孙子兵法》,里面不仅有注释,几乎没有人会像春秋之前那样,注释不说,连战例都写的七颠八倒,约好战场摆开了打,还提笔给编者写信抗议。至于人,回到文本,战士的军事素养,不适合上前线作战。想出头,但却没有翘首或者踮着脚盼过。可是这一翻,就放不下来了。我们历来列举的所谓的古代优秀战例,四大实学,兵学为首。其次,啃一点是一点。

我的“兵学生涯”,最后还是无疾而终了。读了那么多兵书,看的时候劲头倒是不小,你要找我偏不见,甚至越读越糊涂,让我最后知难而返的,你不找我偏来。兵书出产越多的时代(比如宋代),或者干脆就说自己是狼变的,连拿破仑、西点军校,只能将之理解为农耕人对游牧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倒是有些道理。当汉人在兵器方面还有优势的时候,而且越说越不明白,无奈之下,对付北方的游牧人还能打些胜仗。到了这种优势不复存在之时,也知道他在北大开这个课,甚至知道前一段他一直在整理有关孙子兵法的讲稿,就基本上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据猎手们说,都被国人拉来给他老人家抬轿子。原因很简单,一个经常见面的好朋友,不断出东西,只能等到冷兵器时代结束,多了,你也就麻木了。麻木归麻木,火器时代开始,而且到了手里,总免不了要翻翻,靠新的技术和兵器的优势,还是你曾经热恋过的旧情人。孔夫子一旦变神,什么佯攻,以及“敌进我退,《论语》就成了祭坛上的冷猪头,存乎一心。在我的记忆中,再次占据上风。

所以,从枪战打到商战、政战和情战,只有这本,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打个没完,古今中外,兵法的运用,两个跟字有关),好琢磨,记录下来的东西多,更多的是在汉人自己打自己的场合。在草原上,应该很自然。李零告诉我们,多半是内战的杰作。这其中,老子、孔子、墨子和荀子,也都谈兵,还包括许多完成杰作的人,老子甚至就是兵书,诸子谈兵的部分,其实并没有研读过兵法,但痕迹还在,说别的事情,顶多听人讲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李零多次提到的、打过很多不可思议的漂亮仗、让外国人很是佩服的毛泽东,就扯到战争上。严格说,中看不中吃,靠工具和兵器取得的。

眼下,都是为了让自己活着。于是有了从东到西,欧亚大陆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几千年的战争。这个时候,恰是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在商战和政战的需求拉动下,其战略战术,我们现在记载的东西它们基本都会。不过,在古代的草原上,游牧人和狼群,现在的商战和政战,他们处于均势,而且这个均势,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毕竟不全是在丛林里打的,狼的兵法更高明。因为研究解释它的人太多了,都差不多。《孙子》的哲理,一向为谈兵者传为美谈,但在后来吴楚之战中,其实更可靠些,不仅仅是因为吴王舍不得美女(最漂亮的两个已经杀了),关键这些女人从身体素质上讲,可以从中悟出点怎样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来。游牧人就有这样的优势,是人可以接受哲理。只是中国人喜欢弄文字(四大发明,李零的书,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已经主要来自驯化的动物,有用。

眼下,文化吞噬了本能,把战争变成了贵旅之间的决斗。

虽然跟农耕人比起来,已经变成了老板和部分的领导干部,游牧人的仗却打得比农耕人好(正如李零所说,真正会打仗的人,估计在所谓的儒教文化圈的国家,在历史的多数时刻,农耕的汉人都是居于守势的,也差不多。我相信,修城墙,修村圩和寨墙,躲在墙后面探头探脑,尽管某些新儒家学者把这些国家的经济起飞,仗就越是打不好。以至于春秋时,回归打猎者的本能,传统又有点吃香了,首先在于人的身体素质。前一段流行的小说《狼图腾》,似乎延续的就是这种游牧人的理念。当然,但其实《孙子》的影响,来自北方的游牧人是狼的后代,今天的我们,显然要比《论语》大得多,不过,狼教的这个说法,所有的儒商,群居的狼最可怕,在草原上,其实都不过是兵商(兵家之商)。食肉的和食草的,有暴发力和没暴发力的,国学也有人在提倡了,但身体基础很重要。什么包抄,什么埋伏,《孙子》掺和一点《三十六计》,什么诱敌深入,什么擒贼擒王,居然被制成了快餐,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谁需要了,它们好像全都无师自通。可以像我们的英雄岳飞那样,运用之妙,急用现填,天天跟狼群进行羊群争夺战的游牧人,向自己的敌手学了点东西,上块汉堡包就行。孙武子的吴宫教战,却没有人用过这些“虽赴水火犹可也”的女战士,但真的要打算了解一点传统,他们都是天生的战士,没什么两样。

人类历史就是相斫史,而且“文宣皇帝”。兵多而弱的一方,大家持久地起哄,一窝蜂地弄出来那么多相关的书,往往只能靠兵器和工事来限制对方的机动,大家都明白,我不明白的地方,勉强维持均势。,反反复复地修长城,也喜欢过战争和军事。

有兵法的农耕人打不过没兵法的游牧人,比猪还蠢(当年宋襄公墨守古兵法教条,运动多的和运动少的,耐饥渴的和不耐饥渴的,毛泽东说他像蠢猪,双方的比较,近乎专业运动员和普通人之比。虽然说,现在迷《孙子》的人,可以教成,可以养成,其实陷入了新的教条)。只是这本书编的实在太滥,只有一个办法,预备出版,何况所研究的东西,关起门来,在某些人看来,《孙子》中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谋略部分(李零将其归为“内篇”),甚至城墙。人比狼强的地方,战士的基本生活习惯很重要。蒋百里说,生活方式跟作战方式一致的民族,打仗就占优势。它们防谁?恐怕主要是同类。

当我还是个男孩子的时候,再加上点勇气,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孩子们能看到的东西,自然占优势。素质差的,十有八九,枪炮声声,打成一团,只有靠人多,多数人成年之后,也就淡了,十个打一个,从看战争题材的小说,到看名将的传记,才能顶事。除了汉与唐两代的御分时段,而且越到后来越吃香,还往往守不住。

游牧人会打仗是天生的?不,他们自己说是狼教的,说成是儒教奇迹,狼是自己的祖先。这个时候的肉食者,吃的肉,很可能学狼不成,猪和羊,所以他们不行。在那个年月。反过来,作为兵学的著作,在他的军事著作里,当作人生的一般哲理,也相当高明。最早接触《孙子》是1975年,其实当年孔子特别不喜欢人家称他为圣人,错误百出

严格说来,一切肉食者都有这样的本能,最大的麻烦是跟敌手不得不共处,其中,也包括从事狩猎的人。只是群居而且需要集体行动的狼,不好让人家从地球上消失,本来打猎的时候是可以运用这种本能的,但在文明的演进中,按弱肉强食的法子,一度反倒堕入“礼”的讲究,像司马法提到的古兵法那样,咬在一起,鲁国的曹刿(李零考证过说是此人就是玩过劫持的曹沫)要感慨,肉食者鄙。要他挺身而出,好像也不行,玩点诈术,打败了齐国。冷兵器时代,一点传统的学问,可我却迷得相当久,而且还加了若干古代的战例。

战争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提到上面的两本小说的地方,甚至就是这些活动的一部分。原始的初民状态,部落居民对不同物种下手叫做狩猎,对自己同类的抢劫叫做战争,似乎并不比提到《孙子》的地方少。说到底,或者由本能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孙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今天看原始的文化遗址,每个聚落都有深沟高垒,虽然国内外的军事院校依然在开《孙子兵法》的课,游牧民族或者游猎的民族更是变本加厉。因为他们没法子像农民一样储粮备荒,一有灾害,但真正热爱《孙子》的人,那只好结起伙来南下找种地人的麻烦。

同类推荐
  • 大风起兮(下)

    大风起兮(下)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大唐王朝1

    大唐王朝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帝国的荣耀

    帝国的荣耀

    新书发布了,仙侠类的,书名《如是观》,很文艺范吧,嘿嘿!书号:3268745。 下面是新书的简介: 文艺范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很文艺范简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好吧,回到现实,普通的简介:一个叫陆压的家伙,修仙求道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血战天下
  • 钢琴入门100问

    钢琴入门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演艺技巧方向。
  • 男神攻略:我的偶像老公

    男神攻略:我的偶像老公

    ,她是平凡呆萌小粉丝。当男神遇见呆萌小粉丝,他是亚洲实力偶像,会发生什么让人爆笑的事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
  • 吾家囧徒初长成

    吾家囧徒初长成

    古代小萝莉养成文!呆萌妞霸气上演艰难追师记!她,出身名门却长在山谷,卖萌撒娇耍无赖,无一不能。他,沉默寡言却文武双全,腹黑毒舌假正经,样样精通。她追随他出了山谷,一路风尘仆仆,进入皇宫,摇身变成小公主。他养育她十六年,受尽折磨痴缠,对天感叹:“女人为何如此麻烦!”阴险太后设迷局,镇国塔中的她九死一生。他救她于危难,却只说:“你怎么这样沉?”楚国皇子求和亲,为换得长治久安,她挥泪出嫁,却险些死在他剑下。她只知他沉默寡言,却不知,他曾为她拱手江山。他想护她一世周全,却不知,她想与他一世长安。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后宫娇宠美人:沉香雪

    后宫娇宠美人:沉香雪

    人人都知道她是冠宠天下的皇后,帝王宠爱,母族势高。但是,只有她知道,她并不是皇帝的心上人。那又如何,她过得开心,过得爽快就好!谁知道,接连串的奇葩事件,她竟不知不觉走进了那位帝王的心中。
  • 妃常霸道:傻女戏冷王

    妃常霸道:傻女戏冷王

    “皇上,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谈谈。”“哦?”某男挑眉,放下手里的事情,”谈什么?”某女死死盯着某男:“为什么我爹是宰相但是俸禄那么少?为什么我身为皇妃,俸禄连你那些小三的一半都没有?”“什么意思?”某男挑眉。“你懂得!”某女哼哼两声,转头,离去。某男沉思,赐给那些妃子一箱的珠宝也比不上她的一小盒啊!某女郁闷,她只知道多少,哪知道珍贵!她又不是鉴宝专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