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900000020

第20章 文化(4)

只是,这种全盘西化的狂热,跟五四运动一样,并没有引起相应的社会变动。握有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的乡村社会,大体上依然我故,如一潭死水。鲁迅小说《阿Q正传》和《风波》里,反映的还是相对开化的江浙农村,如果到了内地,情况还要令人泄气。尽管辛亥革命后的先进分子,大力度鼓荡文明,但连作为西方人眼里中国人野蛮标志的男人头和女人脚,都很难改观,即使强悍的革命军,也只能在城里给进城的乡下人剪辫子,断然不敢冒险下乡去动剪刀,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激起民变,再来一次清朝入关时的嘉定和江阴式护发(辫)抗争,也未可知也。至于给女人放足,或者禁止缠足,更是收效甚微。开明女人文明脚的示范,仅仅是人们的笑柄。当时的民谣,没有歌颂革命的,反对“文明”的却有不少: “小宣统,退了位,家家都有和尚睡。”这是讽刺剪辫子的,时人把剪了辫子的人都讥为和尚。“你说邪不邪,娘们儿穿着爷们鞋,回家一比差半截。”这是讽刺放足的。正像鲁迅在《风波》里描绘的那样,农民未必在意皇上是不是坐龙庭,但却在意自己头上的辫子。抵抗文明,比维护皇权更起劲儿。

跟农村的人们相反,凡是涉足政治的人,对于革命或者不革命,进而对于共和或者帝制反而更在意。当家的袁世凯日趋保守,祭天祭孔,强调尊孔读经,连官衔都改得古色古香,可是,一切文化上的向后看,着眼的是帝制的恢复,不过是文化搭台,政治唱戏。连有政治野心的土匪白狼,最初起兵,居然也打起了恢复大清的旗号,也是希望文化搭台,政治唱戏。搭完了台,戏演砸了,文化也就掉了价,传统掉了价。

因此,当五四运动再一次鼓荡西化的时候,虽然林琴南之辈特别希望伟丈夫荆生,也就是段祺瑞的爱将和谋主徐树铮出头,将覆孔孟,铲伦常之辈一鼓荡平,但徐树铮毕竟没有介入,反传统依旧没有深入农村,但社会对五四新文化的抵抗,却微弱了许多,听任白话文占领学校,听任西方的学科体系,扫荡了中国的经史子集。

曾经的体育课

现在我们的学校,无论大中小学,体育课基本上不受重视,因为这种课,跟升学没有关系。体育课老师,往往被讥为“体育棒子”,言外之意,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让人看不起。上体育学院的,不是体育尖子就是别的学不好的,好歹混个文凭。但是,在清末国家开始办新学堂的时候,体育课却相当受欢迎,体育老师也相当难找,有的地方,甚至得花大价钱从外国(主要是日本)请。一个新学堂,如果能开出体育课来,周围的学堂都羡慕得不得了,尤其是官办学堂,往往是非开这课不可。 其实呢,当年的所谓体育课,满打满算,无非就是兵操而已,从国外进口一些西式军装,大沿的军帽、皮鞋,笔挺而且带裤线的制服,看起来跟朝廷的新建陆军服装相似,学生装扮起来,把还留在脑后的辫子,掖吧掖吧,塞进帽子里,高高地拱起一座富士山,看上去除了帽子有点儿鼓,还是蛮精神的。上课就是排队,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老师还要挎上指挥刀,站在一旁喊口令,洋气一点儿的还要有军乐队,鼓号齐鸣,学生上操,扛着木枪,偶尔也会有几只没有子弹的真枪,踩着鼓点儿行进。至于后来我们习惯的田径项目,球类项目,统统是没有的,连非兵操式的体操,当年被称之为柔软体操的玩意,也是后来的事,一个能开出体育课的学校,操场是有的,但绝没有球场,没有跑道,更没有沙坑和单双杠,能有架秋千,已经不错了。

能教兵操的人才,按道理在当时的中国,不应该缺乏才是,毕竟,自打长毛起,淮军已经跟华尔与戈登的洋枪队学会了立正稍息这一套,一喊“发威马齐” (forward march),就知道是齐步走,一喊“腾瑞特”(turn right),就知道向右转。可惜,这套鬼子操练法,随着淮军的日益消沉,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被忘干净了。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再练新式陆军,不学英国了,改学德国。那时都说,普鲁士陆军,天下第一,咱遵循孙子兵法的古训,法乎其上,于是改辙了。这一改辙,口令和操法都变了,连齐步走甩手的方向都不一样了。到清廷新政开始大办学堂的时候,新建陆军自己还没学太明白,自然没有人手出来管学堂的事,于是乎,体育课老师就缺货了。新学堂国文老师最多,满地的举人进士和秀才,不愁找不到合适的,教外语和数理化的就缺一点儿,但邻国日本大办速成师范,很快就供应上,教的合格不合格另说。唯独这体育课,找不到合适的人教,不教还不行,因为办学堂是新政的大事,关乎官员的政绩,上司来视察,如果学堂没有体育课,拉不出一队人马出来列队,在军乐声中接受检阅,脸上不好看。清末民初的著名小说家包天笑,在山东青州办中学堂时,学生刚练了几天兵操,知府大人就派他们去车站迎接路过此地的山东巡抚周馥,结果巡抚大人精神不济,躲在车厢里不肯出来,无心点校学生军,弄了没趣。但是,清朝的大员们,不都像周馥这样年老昏聩,乐意生事相当多,因此,兵操,就成了学堂,尤其是官办学堂的必修课。

有趣的是,老师的缺货,却给了革命党人机会。那年月,革命党人留学日本,或者流亡日本的非常多,一心向学者却少的可怜,但是很多人都喜欢学军事,正规的军校进不去,就去民间的军事预备学校,比如成城学校什么的,在那里,真正的军事知识也许学不到,但立正稍息的兵操却是会的。学成回国,要找个职业做掩护,正好去做体育教师。看当年的老照片,许多学堂学生照,一群孩子穿着军装,敲着鼓,吹着军号,或者整队,或者行列,更多的是集在一起扎堆拍照,当中有一个年纪大的,八成就是当年的革命党。

练会了兵操的学堂学生,在革命到来的时候,还真就有点儿用,很多人受老师影响,多少倾向革命,革命党人,来自学堂学生的,自有不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地响应,响应者中,不少都是学生娃。当年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当学监(校长),革命一来,清朝的官员跑了,革命军却还没有到,市面上人心惶惶,鲁迅就把学生军套上军服,扛上木枪和几支真枪,打着鼓,吹着号,在街上走一圈,谎称革命军已到,于是人心一下子就安定了,实际上王金发领着革命军进城的时候,是拣了个便宜。

体育课变成兵操,原本是为了给官办的新教育摆样子,而摆样子是一切官办事业的共性,只是,清朝末年学堂里的摆样子,却无意中帮了官府的对头,看来,古今一理,凡是摆样子的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可惜,喜欢摆样子的人,一辈接一辈,这个道理,死都不会觉悟的,觉悟了也没用,还是要摆样子。

奴才的创造性

一次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胡扯,谈及创新性国家这个话题,我随口说道,没听说过奴才有创造性的。有人不服,认为我看不起奴才,有种族歧视(严格说应该是族群)之嫌。可我还是坚持己见,在这个世界上,做奴隶的,如果碰巧是个能工巧匠,碰巧有条件,也许能有创造性,但是一般我们说的奴才,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一般我们所说的奴才,都是指家里的下人、仆人。这样的人,就是有创意,也无非表现在如何揩油上,买菜买贱报贵什么的。这一点,晚清和民国在华的外国人,印象特别深。

在我的印象中,奴才这个词,在清朝特别用的特别多。满人下级见上级,尤其是见皇帝,必定自称奴才。有一阵皇帝感觉不好,下令禁止,可就是禁止不了。一般来说,即使在上者权威再大,禁人这个,禁人那个,拉屎放屁都可以禁,但唯独禁止不了下面人的低声下气,自我贬抑。所以,即使英武如康熙、乾隆,也只好听任满人一口一个奴才地叫成一片。其实,满人这样的自称,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对汉人而言的。汉人自称“臣”,满人如果也称臣,那不就没区别了吗?自称奴才,虽然在汉语里看着低贱,但意思里却透着跟皇帝之间的亲昵。能打能骂,贱称呼,才是自己人。被大人物叫个狗子、驴蛋什么的,说明彼此关系不寻常。汉人的文化,其实也是如此。所以,当时的汉臣们,其实特羡慕满人这种自称,可惜几个胆大的,冒险试了一试,热脸碰在人家冷屁股上了,灰头土脸。别的人就不敢再试了。因此,汉臣只好称臣如故。这个臣,其实不过是奴才的奴才。

所以,在清朝,是没有“大臣”这个词的,皇帝特别反感汉臣们以大臣自居,也不许有谁以贤臣自居。有个家伙要求给他爹申报贤臣,结果被乾隆下了大狱。乾隆特别反感汉人士大夫动辄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也不希望他们提的“修、齐、治、平”四个字。修身齐家尚可,治国平天下,干你们什么事?既然清朝的臣,无非是奴才的奴才,那么,无非是供役使的奔走之徒,跟大户人家看门、打杂、跟班伺候人的主儿,没有本质区别。六部衙门,满汉两套人马,好像权限平等,其实每个层级,都是满人掌大印,汉人主文稿,也就是说,满人掌权,汉人办事。所以,清朝的皇帝,对于臣子,最高的期待,就是办事。上面有事,你给我去办。跑腿奔波,办完了,交差,到户部去报销费用,即使贵为方面大员,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一直到西太后老佛爷当家,上面对于臣子最高的评价,还是“会办事”。在老佛爷眼里,即使所谓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也不过是会办事而已。正因为如此,为我们某些大人物特别看好的大清国,其实是一个特别保守的王朝。制度也好,法典也好,一概照抄明朝,各部门的则例,也一律照旧,办事一律循旧章。就像《红楼梦》里探春等人三驾马车当家,下人请示办事,不懂事的李纨,下人说什么都照样批准,而聪明的探春则一律让查以往的旧例。这种聪明,就是奴才的聪明,照既定方针办,不出错。只有到了太平天国兴起,大清国将不国,才不得已允许汉臣自救,昔日的奴才总算有了点儿创新,有了湘军淮军,有了厘金。到了国家不得不变革之际,中央政府也大体上没多少动静。只是让地方督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兴办洋务。这些专权的督抚,到了这个时候,才不再是过去的奴才的奴才了。

可是在此之前的200年里,在朝的,不敢犯言直谏,在野的,不敢结社议政。连诗酒唱和,都须“莫谈国事”。如果地方官贪腐,胡作非为,在野的士人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比如找御史反应,如果自行聚众抗议,必定是要遭致镇压的。清初江南才子金圣叹,写了好些让人快乐的文字,但就因为抗议本地官员贪污,聚众哭庙,结果丢了吃饭的家伙。自叹,杀头至痛也,人瑞(金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奇哉!

当然,说清朝的臣子,不,奴才们一丁点儿创造性也没有,似乎也不确切。在听话和顺从方面,他们还是有创意的。比如说,过去人们顺着皇帝说话的朝臣,有三旨相公(听旨、领旨、遵旨),模棱相公,而清朝,则推陈出新,上了一个新境界。做过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红人的曹振镛曹大人,死的的时候,被道光称为“实心任事”的朝廷第一号大学士,做官的心诀,是六个字:多磕头,少说话。皇帝说什么,骂什么,原本就跪着,磕头就是,磕头有如鸡啄米,皇帝就是想怪罪,也于心不忍。那个时代,很多后进的朝臣,在私下写笔记的时候,都免不了提及赏识提拔他们的老师前辈。最感恩的话,无非是说,老师如何叮嘱他们,上朝的时候,裤腿上要缝上块皮子,最好装点儿棉花,否则跪久了,膝盖要生病的。当然,更有心的人,还会特意请教一些资深太监,讨教他们如何头磕得响,但又不十分痛的方法,以增进多磕头的边际效应。

深得曹振镛大人心法的,是位满人。此人叫全庆,满洲正白旗人,正经的上三旗出身,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为官60年,活了82岁,最后官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可谓位极人臣,全福全寿。此老不仅见皇帝多磕头,而且回到家自己没事也磕。风雨无阻,每日磕头120次,起来跪倒40次。就像打太极拳、做体操一样。据说,这就是此老的长寿秘诀。他的学生汉人翁同龢,在做官做到罢官回家之后,深感老师的功夫深厚,于是在家呆着,每天入夜必定在房间里三跪九叩数次,才上床睡觉。最终,得以保住了自家的首级,没有身首异处。

做奴才做的心服口服,自我总结经验,私相授受,然后再把磕头这种奴才仪式转变成健身体操,终于做到体健长寿,你还别说,这实在也算是一种创造,足以傲视世界的创造(因为别人想不到)。这样的创造,当然没办法让大清走出困境,更休谈富国强兵,但是在上面的皇帝或者太后,委实受用。无论说什么,都有人答应“喳”,无论做什么,都有人赞圣明,一呼百诺,威风凛凛。大权在握,图的不就是这个吗?可是,真到了有事的时候,这些奴才,除了馊主意之外,半点儿正经主意也没有,眼睁睁把皇帝太后带到沟里去。

小报告与大字报

在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大(小)字报了。提起它们,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文革”,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和大热闹中,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曾是中国的一景,经过“文革”的城里人,除了不会说话的娃娃和从一开始就被打翻在地并踏上千万只脚的人,又有谁没贴过或者被贴过大(小)字报呢?

如果翻一翻史书,我们就会发现大(小)字报的历史还真是长,大概从蔡伦造出了便宜的纸之后,街巷和城垣上就开始出现揭帖,属于中国人最早的作品发表方式之一。东汉末年类似“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别父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之类的歌谣,在诞生的时候,大抵是以无头帖子的形式出现在墙上的。这些揭帖,实际上就是最早的大字报。从一开始,它们就是人们发泄不满,抨击时政的工具。它们中既有如上泛泛的讥讽,也有针对某人某事的攻击,比如北宋末年童贯蔡京专权时,有无头帖云: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而明代成化年间,六科给事中的选拔,只取体貌伟岸者,于是有帖道: “选科不用选文章,只要生来胡胖长。”其中,做学官的人大概是最发怵的,那些舞文弄墨的秀才举子,稍有不慎,就会弄出来几个骂你的无头帖子。显然,这样的东西,当权的人,包括皇帝是不会喜欢的。

同类推荐
  • 东溪乡

    东溪乡

    书中分《青春寄语》《诗歌习作》《灯下漫笔》《夜读辑录》四部分。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热门推荐
  • 妖孽滚滚来:驱魔少女樱花斗

    妖孽滚滚来:驱魔少女樱花斗

    吓?!十六岁生日拜染血樱花所赐很不华丽地穿越了?啊哈?!这个世界对鬼族的定义就是黑色头发紫色眼睛?于是眼前的美少年是要替天行道灭了她吗?一只美人+一只帅锅+一只鬼族+一只狐狸=华丽丽妖孽四人组?她才不是鬼族!她是千夕家第七十七代阴阳师!因此邂逅……妖孽无数?“呜呜呜……爷爷我要回家!”【轻喜+温馨+奇幻+HappyEnd……】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千面郡主:王妃要出逃

    千面郡主:王妃要出逃

    她好不容易接到一部戏,却在拍主角成亲的时候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异世,而且穿着嫁衣华丽丽地穿越了的她,刚好还落到了新娘逃婚而去的新房里?这狗血的穿越事件怎么会让她给碰到?她可是还想着演好她的第一部戏好一炮走红呢,才不想待在这落后的古代当良家少妇!可是现在的状况是,人家新郎官似乎是赖上她了,还说什么既然都拜了堂了,那她就是自己的妻子,就连那妹妹逃婚跑了的皇帝都在这时候来凑了个热闹封了她个郡主……什么什么,难道以为人称“千面惜”的她是这么好欺负的吗?那么,腹黑王爷请接招,若是不能拿下她的心,那就别怪她包袱款款去出逃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猎人特战队

    猎人特战队

    小兴安岭茂密的植被之下,四个身穿迷彩的战士一字排开。一个穿着同样迷彩、身材高大的家伙正在讲话:“欢迎各位来到猎人特战队新兵训练基地,我是你们的新兵教官猎豹,猎人代号747。当我还是猎人新兵的时候觉得这里是地狱,但现在我觉得不够准确。于弱者来说这里是地狱,但于强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强者的天堂。”
  • 道行

    道行

    高卧九天万年身,几回沧海化凡尘。清修路上真行者,道德门前长生人。*******************************大浮离世界,时有仙佛驻世,正神在凡;又有高真圣贤,天魔外道,隐自红尘;一个独行少年,偶得机缘得入道途。修真性,悟道德。渡苦海,踏道行。此世间,谁得正法,谁掌大罗?********************************祖师云:唯至人也!
  • 不良赐婚

    不良赐婚

    穿越穿出恶夫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咱还不能埋怨,为啥,这可是皇上赐的婚,闻以蓝郁闷,天下的皇帝都有一颗媒婆的心啊。父亲一心向恶,贪得无厌,扰乱朝纲,惹得世人恶骂,成为太师嫡女的她本想低调做人,奈何处处惹人注目。大婚之日,没等来新郎,却等来了野汉子,光天化日之下让人抢自己的新娘,自己却在一旁领着众人看戏,笑得发抽。想离婚?问皇上答不答应。想出走?先给爷找了暖床的小妾再说。想寻死?行,反正你死了财产都归爷。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有一个不良老公,另附送极品亲戚一打。老四媳妇啊,家里花销不够,你能不能先给垫下。弟妹啊,听说你爹在买卖官位,能不能给嫂子我弟弟弄个空缺,什么?你爹不做这个,骗谁呢,不愿帮忙就直说,装什么清高。四少奶奶,你的耳环好漂亮,借我戴几天啊。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暴发!她本想低调为人,处处惹让,换一世安乐,然退让迁就换届不到任何该有的尊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暴治暴才是良策,看我如何在悄无声息中驯服恶夫,一手当家。这是一个忠臣与妄臣的联姻,这是一个有志女青年与一个纨绔子弟的结合,不良的组合,不良的婚姻,然,真是如此吗?精彩片断:晴天霹雳,他的媳妇竟跟别的,别的女人亲嘴了,李承浩混身僵硬,抖着手指向她:“。。。”,说不出话来。“让开。”“你你你.你不守妇道。”“没功夫跟你胡扯,人命关天,闪一边去。”闻以蓝道。一旁的公子哥们笑道:“嫂子好生厉害,亲两下就能救人,四少赶紧让让。”“再说,小爷撕了你们的嘴。”他一声怒吼,捏起袖角冲上前,朝她嘴上胡天海地的擦拭。第七十次爬床失败。“蓝儿,咱们都心意相通了,怎么还踢我下床。”“说,你今天天都干什么呢!”“.没,什么都没干。”“那个香香是怎么回事?”“冤枉啊,是她找上我的,我马上让人赶她走了。那现在可以,嘿嘿!”“不行。”“怎么又不行?”“取经还九九八十一难呢。”碰,李承浩倒地不起。简介无能,内容更精彩
  •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英汉对照)》收录了莎士比亚、萧伯纳、谢里丹等文学泰斗的经典戏剧。让你在感受舞台磅礴气势的同时,学会戏里戏外做人的道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搬山秘术

    搬山秘术

    童年事情,我就常常见到奇怪的叔叔阿姨在我身边飘来飘去。很多次我好奇的问父母他们到底是谁,得到的却是恐惧的眼神和责骂。从此我知道了,我见到的那些人形怪物叫做鬼!我恐惧过,逃避过,甚至试图自杀逃避。如果不是好心的方丈封住了我的双眼,我可能早就死了。当我渐渐长大后,我不再逃避,开始用自己的双眼帮助那些被鬼困扰的可怜人,用双眼看穿阴阳!
  • 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这本《遇见幸福的自己: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我们生活在世间,往往面临诸多的不如意,比如,生活的平淡、工作的压力、人情的冷漠、婚姻的痛楚……很多时候,都被烦恼束缚,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为什么有这些心理状态?都是因为我们太执著,放不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为了繁杂琐事,眉头紧锁?佛家有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放下妄想执着,放下烦恼,放下欲望,放下一切贪嗔痴,生活得自在超然,幸福的感觉定会潜滋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