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25

第25章 鼓吹新文化运动(1)

胡适在北大除教课外,仍积极从事于文学革命的活动。那时,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是宣传新文化的主要阵地,而胡适在回国前,早已与它发生联系了。1916年9月他第一次在《新青年》2卷1期上,发表翻译小说《决斗》一文,后来又连载了他的《藏晖室日记》。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曾轰动一时。之后,他的白话诗,接踵而出,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胡适还未回国,他的名声也就很响亮了。后来回国到北大,很快与蔡元培、***、章士钊、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刘文典、陶孟和、朱希祖、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熟习起来。由于他的性情比较平和,又善于交际,因此,虽是初来乍到,人缘还是很好的。林语堂曾把他比做一块肉,而把梁漱溟比做骨头,可以想见胡适为人处事比较柔和有弹性。胡适进北大初期,生活上与高一涵、陶孟和较为接近,有时也常到章士钊家去玩。至于说到文学革命的朋友们,那就要数“卯字号”的人物了。所谓“卯字号”,是指当时景山东街北大文理科的教员预备室,一个人一间。那时,许多教授都聚集在这里,如钱玄同、朱希祖、刘文典、沈尹默、马裕藻等人,其他常到的有陈独秀、刘半农;胡适当然算一个。因为陈独秀与朱希祖是己卯年生的,而胡适与刘半农、刘文典则是辛卯年所生。这就是北大“两个老兔子、三个小兔子”的来历。他们常在此议事,故称此地为“卯字号”。胡适与陈独秀是这里面的中坚人物。

1918年1月他正式加入《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与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等人,轮流负责编辑,从此《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文刊出。在第一期里胡适发表了《归国杂感》,谈他回国后的见闻和感想,结论是:“7年没见面的中国还是7年前的老相!”所见的怪现象,最普遍的是“时间不值钱”。最后还是肯定了一点说;“我以为这20年来中国并不是完全没有进步,不过惰性太大,向前三步又退回两步,所以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这篇文章很重要,后来他的文化思想发展,其根苗都是在这里面,尤其是这个“惰”字。从第二期开始,每期都登载着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白话诗,风气大开,很受时人的注意。后来胡适将回国前后所作的白话诗集中起来,于1920年春出版,题为《尝试集》。钱玄同为之作序。钱原是章太炎的学生,讲古文字学的专家,与黄侃同为章门弟子。不过后来分道扬镳,黄攻击新文学不遗余力,而钱则竭力维护、鼓吹之,此时胡适请钱作序很有意义。钱在序中说:“适之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提白话文学——新文学——的人。我以前看见适之作的一篇《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作诗作文不避俗字;现在又看见这本《尝试集》,居然就实行白话来作诗,我对于适之这样‘知’了就‘行’的举动是非常佩服的。”又说:“适之这本《尝试集》第一集里的白话诗,就是用现代的白话达适之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用古语,不抄袭前人诗里说过的话。我以为的确当得起‘新文学’这个名词。”其中他特别提到《人力车夫》等篇,写得极其自然。现将此诗录之于下:

警察法令,18岁以下,50岁以上,皆不得为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你今年几岁

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

“今年十六,

拉过三年车了,

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

我不坐你车。

我坐你车,

我心惨凄。”

车夫告客,

“我半日没有生意,

我又寒又饥。

你老的好心肠,

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

警察还不管,

你老又是谁?”

……

这是一首记事诗。真实的感情,淳朴的语言,对当时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作了有力的控诉,诗很有感染力。可见胡适经过几年的亲身尝试,与沈尹默、刘半农等合作,终于开拓了一条新诗的道路,为现代文学新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胡适还积极参与了文字改革工作。他回国后不久即被教育部下属的“国语研究会”聘为该会的会员。当时国语会以蔡元培为会长,成员有钱玄同、黎锦熙、陈懋治、彭清鹏等人。他们提出“国语统一”(即规定标准语)、“言文一致(即普及白话文)”的主张,但却没有找到一种“标准的国语”来进行统一,因此感到苦闷。这时胡适提出一个意见,他认为要有“标准国语”必须先有用这种语言所写的第一流小说。因为人们写作不是先去查字典,然后才来写作的,所以他说:标准不是从字典里找出来的,而是从一些不朽的小说里面自然形成的。不可能先有“标准”,然后才有“国语”,相反的是先有“国语(白话)文学”,其后才会产生“标准国语”的。根据这一认识,他于1918年春写了《建设的文学革命》一文,登在《新青年》(1918年4月)上。在这篇文章里,他说:“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即白话文学)。有了国语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胡适的意思是要先创作国语的小说、诗歌、戏曲;这些就是普通话的好教师了。因此当社会有了国语文学,我们自然就有了文学的国语了。他又举例说:自从施耐庵以来,很有了一些极风行的白话文学,何以至今还没有一种标准的国语呢?原因是没有一个人出来大胆地主张用白话为中国的“文学的国语”。所以我们今日提倡国语文学,是有意的主张,要使国语成为“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才有标准的国语。是文发表后,很受国语会的同人们的欢迎。一些好学的青年也不再以没有“标准的国语”而发愁了。他们就用白话小说及民众的语言来作诗作文。这年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在《新潮》杂志出版时,完全采用白话文,这批新生力量的加入,对文字改革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和推动。胡适一直很热情地参与了这项工作。后来教育部举办“国语讲习所”,每届他都应邀去作学术讲演。1921年夏,他在8星期之内编了15篇讲义,到第三届“国语讲习所”去讲演。当时讲的课程是国语文学史。第一讲是我为什么要讲国语文学史?第二讲古文是何时死的,三讲是汉朝的平民文学……最后一讲是南宋的白话文。之后他曾修改过,也到其他地方讲过。1928年他整理成册,并定名为《白话文学史》上卷,在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他在序言中说:“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史若去掉了白话文学史的进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可见其对白话文之重视,又如他说: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这些观念之新颖,在当时是出类拔萃的。

1918年3月胡适被邀在北师大讲《论短篇小说》。他说:“中国今日文人大概不懂‘短篇小说’是什么东西。”接着介绍了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并作了具体分析,说明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同时也举了中国古代的一些短篇小说,如《列子》、《庄子》等书中的例子,来加以论证。最后他说:世界文学的趋势是由长到短、由繁多趋向简要,而我国今日文学最不讲经济,只会写“某时、某地、遇某人,毫不懂状物写情”。为救此病,不可不提倡真正的“短篇小说”。他这篇讲话,后来登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对“五四”前后短篇小说的繁荣与创作,有促进作用。后来,他亲自尝试写了一篇《差不多先生传》,于1919年2月在《新生活》第二期上发表。文章开头说: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那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笑嘻嘻地赔小心(道歉)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经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就断了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胡适在这篇小说里,塑造了一个办事马马虎虎,毫不认真的艺术形象。这位“差不多先生”很可笑,似曾相识,但又未见过面。文章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惰性太大”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批判,希望唤起人们的觉悟,这是值得深思的。是文在解放前曾广为流传,有历史意义,是胡适的一篇代表作。

同类推荐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名人的成功心得

    名人的成功心得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热门推荐
  •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废柴女穿越成土著,前脚被扫地出门,后脚遭婆家鄙夷退婚,途中又逢掳掠调戏雷劈……咬牙挺起小腰板,挥舞无敌小锄头,守贫地,打土豪,斗劣绅,安百姓,治谋略。没事串串门,得闲勾勾人,有钱逛逛街,没钱祸祸人。珍馐腹内藏,积极奔小康,朝登天子堂,暮马战沙场。纵是落尘缘,爱恨权中缠,人生何其浅?把酒笑言欢。权谋与纯真共存的故事,忠诚与背叛驰骋的故事,靡乱与坚贞纠葛的故事……=======灵惜已完结作品《宸后》,欢迎大家评鉴。灵惜读者群:81831554敲门砖是书中任意角色的名字(*^__^*)哇咔咔~~(封面由小无封面铺出品(*^__^*))新书拜求亲们收藏、推荐票、打赏、包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银幕时代

    银幕时代

    2006年,陈惜融合了11年后一个落魄导演的灵魂,面对着那院线制改革后混沌初开的大陆票仓。中国市场的黄金岁月正迎面扑来……当华语电影抹去商业国籍,却带着文化基因,在世界纵横驰骋……这是他们的银幕时代,这也是我们的银幕时代。(大陆娱乐,不喜勿入)
  • 宁爱美人弃江山

    宁爱美人弃江山

    他们前世新婚蜜月中遇难,他带着记忆穿越,只为不忘却她。他是锦乐的皇帝,她是大梁的公主,他是她前世的爱人,是她今生的杀父仇人。他性格冷僻,却独对她温柔。她投胎转世,经历了亡国亡亲的变故,只求安稳度日。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随身幸福空间

    随身幸福空间

    有空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空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有空间,你会做什么? 某一天,乌朵朵人品大爆发的有了一个空间,乌朵朵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发了,我发了,我大发了,想的是以后吃穿不愁,没工作也饿不死,可以当米虫了!做的是一份混日子的工作,闲暇种种田,养养花,多余的再来卖卖菜,最后,利用好菜勾搭个好老公!^_^ 想要空间无比强大的慎入,想要女主从此呼风唤雨的慎入,本文只有平淡的温馨的自娱自乐的空间生活!-_-||| 天使建的作品群:180633925敲门砖是天使任何主角的名字!
  • 高血脂自我康复全书

    高血脂自我康复全书

    血液和脂肪都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根本,特别是血液还担负着将营养输往全身数十万亿细胞的重任。想要维持血液洁净,就必须协调它与脂肪的平衡。然而众多事实告诉我们,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当二者的关系彻底被打乱后就会产生高血脂。这就需要人们重新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还血液一个“清白”。
  • 绵羊王爷精明妃

    绵羊王爷精明妃

    她,惊才绝艳,一代女神偷,狡诈腹黑。他,百里国七王爷,外人眼中的残废懦弱王爷,实则惊才绝艳,隐忍深沉。他,宠她入骨,唯妻命是从。只认一句至理名言:顺妻者昌,逆妻者亡!她,眯眯眼一笑,点头赞同:果然是名言!三个小奶包凑上前,又补一句:顺娘者昌,逆爹者盛!她:……笑颜如花。他:逆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们!三个小奶包狡诈腹黑一笑:爹爹,洗洗睡吧,打狗尚且看主人,你看看我娘亲,再说这话吧!他:……青青,走,儿子让咱们睡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这样做女人最幸福

    这样做女人最幸福

    幸福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世上的女人无不梦想拥仃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成功的事业。
  • 重生之最强女修

    重生之最强女修

    被逐出师门?惨!被同门围攻,还被炸得粉身碎骨!惨上加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随身空间,异宝萌兽,灵丹剑诀!这后福是不是来得有点逆天?那她可真得逆一回天!PS:小舞的书友群98318558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