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20

第20章 母亲 未婚妻与女朋友(2)

然而,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因此,当胡适的心倾向韦女士的时候,对家里的未婚妻冬秀,自然要冷淡了。这期间他也没有给冬秀去信了,也不再吟诵他那“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的诗句了。相反他写信给他母亲,埋怨冬秀文化低微等等。言下之意,是对此婚约表示不满。他母亲当然能理解到儿子的意思,故于1915年4月2日写信劝他说:“所谈冬秀各节,然天壤间物不两美,此事大都如是,况冬秀程度虽不大高,而在侪辈中,似亦可勉强敷过。若在吾乡一带,妇人中有此,固为翘楚者矣。居常来吾家时,予每谓其得暇宜读书作字,以无辜负儿望。今乃殷殷引咎如是。平心而论,尔之咎,固予之咎也。时势使然,惟望尔曲谅此中苦心而已。”胡适接来信后知母亲于心不安,对他有怀疑,这时他与韦女士之交往已趋正常,于是5月19日赶忙写信安慰母亲并解释说:“第三号信内所言冬秀之教育各节,乃儿一时感触而发之言,并无责备冬秀之意,尤不敢归咎吾母。儿对于儿之婚事并无一毫怨望意。盖儿深知吾母为儿婚姻一事,实已竭尽心力,为儿谋美满之家庭幸福;儿若犹存怨望之心,则真成不识事势,不明人情、不分好歹之妄人矣。……若儿悬智识平等四字以为求耦之准则,则儿终身鳏居无疑矣。”最后说:“以上各节,以母书中有‘时势使然,惟望尔曲谅此中苦心而已’故书近来阅历所得之言,以释吾母之疑虑焉。”经过胡适的解释,其母疑虑虽然消释,然而还是心有余惧,对儿子的婚事总有点不放心。

至于说到冬秀家,风闻胡适在国外已经结婚了,这可把冬秀母亲急坏了。她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时常生病在床;女儿这么大了,还未成婚,早就忧心忡忡,如今听到这个消息,虽未证实,病情却加重了许多。为此,胡适母亲于8月28日写信给儿子,要他写信给岳母,表明心迹,免得她思念,加重病情,并称:“近尔叔岳母(即子隽德配)于8月19号,来我家说及尔岳母病状,并言外间有一种传说,皆言尔已行别婚。尔岳母心虽不信,然无奈疾病缠绵,且以爱女心切,见尔未宣布确实归期……心中愁愁,诚恐一朝莫测,双目不瞑。尔岳母疑虑,故病情时愈时复,终难起色……此后得闲,亦可时致函奉与尔岳母,以联感情,勿得耽误。”这时胡适正忙于转学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又忙与任鸿隽、梅光迪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但还是抽出时间写了一封长信,向母亲表白,并请母亲转告岳母家。10月3日他在信中向母亲说:“儿决不为儿女婚姻之私,而误我学问之大,亦不为此邦友朋之乐,起居之适,而忘祖国与故乡。此二语可告吾母,亦可告冬秀,亦可告江氏岳母。儿远在三万里外,亦无法证此言之无虚。吾母之信儿,儿所深知,若他人不信,儿亦无可如何,只好听其自然。至于外间谣传,儿已另行娶妻壹说,无稽之谈,本不足辩。惟既有人信之,自不容不斥其妄。

①儿若别娶,何必瞒人?何不早日告知岳氏,令其另为其女择婿?何必瞒人,以贻误冬秀之终身乎

②儿若有别娶之心,宜早令江氏退婚。今江氏之婚,久为儿所承认,儿若别娶,于法律上为罪人,于社会上为败类。儿将来之名誉,岂不扫地以尽?此虽下愚所不为,而谓儿为之乎

③儿久已认江氏之婚约为不可毁,为不必毁,为不当毁。儿久已认冬秀为儿未婚妻,故儿在此邦与女子交际往来,无论其为华人、美人,皆先令彼知儿为已聘未婚之男子,儿既不存择偶之心,人亦不疑我有觊觎之意,故有时竟以所交女友姓名、事实告知吾母。正以此心无愧,无诈,故能坦白此耳。

④儿主张一夫一妻之制,谓为文明通制,生平最恶多妻制,今岂容自蹈之。

⑤试问此风从何得来。此种谣言,若有人寻根追觅,便知为市虎之恶言,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何足为轻重耶

以上所云,望吾母转达岳氏,以释其疑……”从上所言,胡适对这个问题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信也有说服力。他母亲能信任他,只是他岳母就未必能为此了罢?然而,不管怎么说,他岳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到1916年1月7日便与世长辞了。胡母很快将此耗告诉了儿子,并说,尔岳母濒死时,犹以女儿婚嫁未了为遗憾。胡适接到信后,在日记里对岳母之死,表示痛心,并引咎自责说,“游子久客,遂令夫人抱憾以殁,余不得辞其责也”。同年4月9日他母亲信中又说:“尔岳母已于阴历2月12日出殡,吾家除吊仪外,又做祭文一篇送去,托伊家代奠。此项祭文,本意尔自撰就寄回,后因时日匆促,难以更待,故由家中撰拟……待尔自撰之稿寄来,再行录存。”后来胡适没有写祭文,而是寄了一副挽联回去,表示沉痛哀悼。其联曰:

故国隔太平洋万里,侧身东瞩,徒唤奈何!负籍滞天涯,漫劳外母多情,老眼望穿未婚婿。

归鞭指蓬莱岛三山,撒手西行,从前已矣。吞声翻电耗,徒觉寒灯无焰,梦魂驰赴悦心堂。(即岳母家住宅之堂名)

至于善后,冬秀的归宿问题,胡母的意思是想接过家来常住,问胡适意见,她说:“伊(冬秀)之母亲既殁,现系兄嫂当家,不如即来吾家住为佳,不知尔心下如何?尔或与予同意,或另有妥策,务望拨冗函知冬秀,以便遵行,是为至要。”6月又去信说:“冬秀形亦清减许多,盖母氏云亡,身未出阁,积忧樱心,亦难怪其然也。”7月的信又说:“伊之闺怨虽未流露,但标梅之思,人皆有之,伊又新失慈母之爱,独居深念,其情可知,是以近来颇觉清减,然亦毋怪其然也。”近数月的信,总的意思围绕一个中心,如何安置冬秀?其次是望子速归。胡适原告诉家里说,丙辰(1916)年归,而今又延期一年,所以家里甚感失望,而且还疑心他在外另婚了。因此在同一封信里,他母亲说道:“原计今秋可归,不料睁睁望到今年,而来奉又复展至明年,其中展期之理又未说明,令予骤聆之,陡觉偏身冷水浇灌,不知所措,况外闻屡有人传尔另婚不归云云。虽此等无据之谈,予皆当作耳风,但尔屡稽归期之故,实令予无从捉摸。”最后他母亲不得不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告诉他(过去是有病不说的)希望他早日归来,免得又是一个遗憾终身。她说:“予自近来疾病缠身,虽行未笃老,而情景已类风烛,春冬之时,困顿尤甚,中夜自思,所欲然不足者,系尔等婚事未完耳。尔何不善体予志,令予望眼几穿耶。今与尔约,尔能尽年内归,自属最妙,万一不能,亦望明年趁春归来,万万不可再延……”胡适回信安慰母亲,今秋开学后,即以全力预备考试,倘能如上学期之中完事,则春归国。后来在另一封信里又告诉他母亲说,决定明夏不再耽延。对于冬秀之归宿,胡适主张“任其自便”,并已向冬秀表示了这个意思。胡适既决定归期,合家欢喜。他母亲更是高兴,准备为他办喜事了。9月13日去信说:“今夏因尔归家在即,故将家内屋宇稍为油洗,地面略加油,而工料已费六七十元矣。”在10月22日的信里,又告诉胡适说,“冬秀现已于10月22日遄回江村。大约须俟迎娶,再来吾家矣。”由此可见,过去胡家为儿子婚事的许多怀疑和恐惧的情绪,现在已一扫而空。之后,胡适与冬秀的书信又多起来了。

1917年元旦,他在病中收到冬秀的来信,心里很有感触,于是写了一首白话诗来抒发胸中相思情。诗云:

病中得他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

我不认得他,他不认得我,我却能念他,这是为什么。

岂不因我们,分定长相亲,由分生情意,所以非路人。

天边一游子,生不识故里,终有故乡情,其理亦如此。

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这首诗,他在1月17日给母亲的信中附上,并对他母亲说:“冬秀信甚好,此信较几年前在吾家所作寄其祖母之信,胜几十倍矣。”

此外他又作了一首白话词《沁园春·新年》,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意和对来年的希望。这首词每句话,以“年”字作韵,胡称“此亦一尝试也。”词曰:

早起开门,送出病魔、迎入新年。你来得真好,相思已久,自从去国,直到今年。更有些人,在天那角,欢喜今年第七年。何须问,到明年此日,谁与过年。

回头请问新年:那能使今年胜去年?说:“少做些诗,少写信,少说些话,可以长年。莫乱思维,但专爱我,定到明年更少年。”多谢你,且暂开诗戒,先贺新年。

(注:胡适于1916年中共收1210封信,写出1040封信)

在这首词里,隐约地可以看出胡适即将回国后的愉快心情,所以他在信中对母亲说:“儿婚事之预备,望母不必早日为之,俟儿归国时,再为之不迟也。”胡母接到儿子信后,多年的希望总算快要实现了,心里自然高兴。但回国后,做什么工作,又为儿子担心了。

1917年1月20日她给胡适信说:“顷有人自都门来,道尔明年将受蔡元培先生之聘,担任京师大学文科教务。此说想自有因。谈者又谓,尔与尔二兄信道及此事,果系如此,自属的确予极为赞成。予意尔回国后,当以置身教育界惟最佳。以尔平日志行,万不可居政界,因近来政界龌龊特甚,且党同伐异,倾轧之风,若出一辙故也。”可见胡适的工作,已早在联系之中,回国任教北大,是当教授,或是文科学长,从以上信件所披露的讯息来看,似乎尚未最后确定。

胡适留学期间,与韦莲司女士交往过程中,据以上资料来看,是有过一段暧昧的关系,但他们终未形成三角恋爱关系,可以说是“发乎情、止乎礼”。这一点也可从他后来在1921年与高梦旦的对话中得到证明。高赞扬胡与冬秀的婚事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胡答对说:“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又说:“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可见思想上是有斗争的。然而,胡适毕竟是自幼受传统教育很深的人,母命难违,所以他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就是他对待家庭、婚姻、朋友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的朋友很多。在留学时经常往来的有赵元任、任鸿隽、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张奚若、张慰慈等;女朋友除韦莲司女士外,与廋琴女士、陈衡哲女士等都很要好。胡适提倡文学革命、试作白话诗,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帮助。但梅光迪反对白话文最力,他曾劝胡适“不要用新潮流去哄国人”。胡适回答他说:“法国革命始于‘作诗如作文’”。表示了决不后退的奋斗精神,并指出使用白话文的深远意义。任、杨等人,虽然反对过他,但后来态度有变化,与他作白话诗,互相唱和,事实上给他许多帮助。他与陈衡哲女士认识较晚,此前虽未见面,但见解较一致,积极支持他的文学革命主张,所以通信很多。他们1916年同为《留美学生季报》编辑,1917年胡任主编,陈为编辑之一(15人中排第一名)。第一期上,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及多篇诗文。陈刊出白话小说《平和与争战》。第二期上,陈又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诗《寒月》、《西风》两首及《记某军官之言》等诗文。在我国文学史上,作白话文小说,她算是较早的一位。之前,她翻译外国小说,还是用文言文哩!显然她作白话文是受了胡适的影响,可见他们这时在“文学革命”的旗帜下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这种友谊当然是很珍贵的。所以胡适在未见面前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竟向她写了40多封信,这是可以理解的。胡适在总结自己的文学生涯时说,“若无叔永、杏佛,定无《去国集》。若无叔永、觐庄,定无《尝试集》。”又说,“回首四年来,积诗可百首。‘烟士披里纯’,大半出吾友。”由此可见,胡适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就,是与其朋友的切磋问难分不开的。当初谁也没想到他们讨论白话文,试作白话诗竟会在中国文化史上开创了新文学革命的新篇章。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们都是有贡献的,值得纪念。

1917年5月22日,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通过博士论文的最后考试,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于是结束了7年的留学生活。之前陈独秀来信说,“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国,既不愿任学长,校中哲学、文学教授俱乏上选”,将虚位以待。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没有等拿到博士文凭,毅然决然,决定回国。在一首“将归之诗”里,他说:

“此身非吾有:

一半属父母,

一半属朋友。

便即此一念,

足鞭策吾后。

今当重归来,

为国效奔走。”

以此来表达自己回国的心愿及那时的思想情绪。行前胡适曾拜访杜威教授,杜威嘱咐他说,今后有关于远东时局的言论,可以寄来,当代为找地方发表,表示十分关切,为此他十分感激!随后胡适于1917年6月9日离开纽约,即到绮色佳,与康奈尔大学的师友们辞行。时住韦莲司女士家。他说:“在绮五日,殊难别去,韦夫人与韦女士见待如家人骨肉,尤难为别。”(见留学日记)14日离绮色佳,经加拿大乘船过日本,与张慰慈同行回国;张为胡适在上海澄衷读书时的老同学,1912年来美,后在埃阿瓦大学(University of Iowa)得博士学位。舟中无事,一天胡适在日记中节录了国内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社员柳亚子寄杨杏佛信一则。其中有批评胡适的白话诗的话,略谓“彼创文学革命。文学革命非不可倡,而彼所言殊不了了。所作白话诗直是笑话。”又说:“文学革命所革在理想不在形式。形式宜旧,理想宜新,两言尽之矣。”胡在节录了上述言论后,反驳说:此书未免有愤愤之气。其言曰:“形式宜旧、理想宜新。”理想宜新,是也。形式宜旧,则不成理论。若果如此说,则“南社”诸君何不作《清庙》、《生民》之诗,而乃作“近体”之诗,与更“近体”之词乎?从上所述,可见当时一些较进步的诗人,对白话文作诗也是持有异议的。

7月5日船进横滨港,得知国内张勋拥宣统复辟之消息。他认为,复辟之无成,固可断言。但今后国家将处于混战之中,使他心忧,所以他说:“此时之稳健派似欲利用武人派之反对复辟者以除张勋一派,暂时或有较大的联合,他日终将决裂。如此祸乱因仍,坐失建设之机会,世界将不能待我矣。”(见留学日记)胡适原以为自己回国是参加建设工作的。没想到国内情况竟糟糕到如此地步,事与愿违,故发出“世界将不能待我”之感慨。

7月10日到上海,他的二哥绍之,侄儿思聪及老友汪孟邹、节公、章洛声等到码头迎接。久别重逢,大家都有不胜今昔之感。胡适见他二哥年仅四十一,而须发皆已花白,感慨地说:境遇之易老人也。

同类推荐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阿根廷现代文学大家,拿大现代文学大家普拉特大家,墨西哥现代文学,尼加拉瓜现代文学大家 智利现代文学大家等美洲地区国家的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热门推荐
  • 皇上,多谢厚爱

    皇上,多谢厚爱

    “娘亲放心,若他是孝子,那么我便是孝孙!待百年之后娘亲必不会委屈了。”少年面目纯真,眸间却是透着丝丝狠戾。“既是如此,那我便助你又有何妨!”望着那妖媚身形,他心口微痛。“若是你我无缘,那我宁愿只是当初,不会有梅林相遇,而你必会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再有那些个顾虑。”那时他抱着冰冷的尸身,空洞的目光沉谧、似水。明知结果却还是飞蛾扑火,一句话平添几分尴尬。被拒绝的表白、禁忌的喜爱,无法在一起的事实,
  • 恶魔儿子天价娘

    恶魔儿子天价娘

    她,上官云,是中外完美的结合品,绝高的智商,绝美的外表;是来自最浪漫的国度法国老爸和来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老妈最宝贵的千金;是上官集团的唯一继承人。原本生活是一帆风顺的,然,却在大婚前夕遇刺。而这幕后人竟然是她的好姐妹和未婚夫。真是倒霉到了法国去了,遇刺死了便死了,还穿了?她,上官云,是陈国的最受宠的郡主。然,却受到姐姐的陷害,最终被国君误会,父母双亡,她只能远嫁凤国,所嫁之人还是凤国最残暴的王爷。最后,在洞房花烛夜之后,带着丫鬟逃出王府,自杀。是可忍,云不可忍。既然老天给了她上官云重生的机会,那就得好好地活下去,报仇是必定的!五年后,一小岛上。片段一粉雕玉琢的小孩一脸冷酷之色,站在众人面前,稚嫩中带着威严的声音响彻云霄,“你们听好了,打今儿起,你们都给本少爷打起精神来,好好训练,并且,岛上严禁外人出入,连只苍蝇也不能够放进来,若有违反,休怪本少爷不客气。”片段二“娘,宝宝开了青楼,以后宝宝会有更多的银子,带娘去吃香的,喝辣的。呵呵,娘,宝宝长志气吧?”稚嫩的声音,讨好的小脸。“好,娘的宝宝真长志气。”年轻的女子脸上露出绝美的笑容,青葱小手捏了捏他的小脸,一脸娇笑。片段三“你没看到门口写着猪与狗不许入内吗?”小男孩牵着一与他一般高的白狼狗,看着来人,不屑地说,眼中有着浓浓的蔑视,仿佛在说,你连字都不认识,还敢进来?“那你牵着的狼狗怎么可以进去?我是人,我怎么就不能够进啊?”来人很不服气。“哦,你说它啊,他是小白啊。你怎能与他相比?”理所当然的样子。来人抽了,难道他连猪狗都不如?片段四“娘,外面有个和我长得一般相似的男人说,只要我做了太子,我就可以有很多钱,我就能够带你去吃香喝辣了。”嫩嫩的小手拉着年轻女子的裙子,很开心。“做了了太子后是可以有很多钱,但是,那些钱是你自己挣的吗?”女子睨了他一眼。小男孩摇摇头。“你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志气来养你娘的?”不屑的口气。小男孩小脸一红,怒了,忙跑出去,冲着来人大喊一声,“给我滚,原来你是来灭我的志气,长你自己的威风的!”*******************************************【本文女主腹黑强大,走着复仇的道路。宝宝亦是个腹黑的主,扮猪吃老虎是常有的事。中间带着窝心的宠爱,本文一对一!】推荐新文《嫡女不打折》链接:
  • 我被大佬宠成了玛丽苏女主

    我被大佬宠成了玛丽苏女主

    萧家二小姐十八岁以前,跟“真爱”腻歪的死去活来;十八岁以后,“真爱”抱着她的“姐姐”,腻歪的死去活来。她痛快转身飞法国潇洒了五年。五年后,她回来虐天虐地虐渣渣,结果一不小心被某大佬宠成了玛丽苏女主。片段:萧小姐被车撞了住进了医院,大佬亲力亲为照顾。手术后第一天,滴水不能沾,萧小姐渴的不行,眼巴巴的小眼神看的大佬心疼的不行。“乖,再忍一忍,忍过这一天,我做好吃的好喝的给你好不好?”一听要忍一天,萧小姐小嘴一瘪,就要哭出来了。大佬心疼的抱住她小身子,非常温柔的哄着:“乖乖,只要忍过这一天就好了。今天我陪着你一起,什么也不吃什么也不喝,一起饿肚子好不好?”萧小姐被逗笑。【这本书甜的不行!宠的不行!!好看的不行!!!快来看呀~~~~~~~】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零售管理

    零售管理

    扛起中国零售业的大旗的必备书。“超市不超”,“便利店不便”,“专业店不专”……我国零售业正处于这样一种业态特征不突出,竞争能力不强的混乱局面。只有学习先进的东西,对整个零售系统管理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才能在这场零售阻击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 穿越帝世纪

    穿越帝世纪

    这本传奇故事集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里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悬疑,有叫人瞠目结舌的惊险,有抽丝剥茧般的探案侦破,还有使人振聋发聩般的历史纪实……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读者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当您掩卷深思时,方能领悟到故事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只对你有感觉

    只对你有感觉

    "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尹洛曦在一场车祸后受伤,脸部留下疤痕,之后辞去工作,经营一家书店,并在做手术时认识了整形医生许诺。一天夜里,她被神秘人劫持上车,对方要她完成一件隐秘的事情。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尹洛曦意外地发现在自己店里打工的大学生欧远竟然有另一种身份,她当初遭受的那场车祸也并非一场意外。除此之外,而劫持她的那些人的身份也渐渐彰显,许诺也因此身陷其中,重重阴谋逐渐浮上水面……两代人的爱恨情仇,风云突变的商界交锋,真真假假间,她的爱情与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农家商女

    重生之农家商女

    推荐新书《盛世暖爱:邂逅大牌老公》宠文!前世,她是安静淡然的苏未然,待产之日却被表妹推下楼梯,一尸两命,她死了。重生回到十年前,彼时她刚刚十六岁,正在上高一,家住农村,却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大爷大叔大婶大娘竞相嘲笑: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还嫌父母累得不够嚰?哟哟,这不是谁谁家的大学生么?是不是连饭都不会煮了?在这个教育极度落后的村子里,面对这般嘲笑话语,苏未然全部淡然以对,有些人不懂得某些事情,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懂,而是因为他们不配懂!她不仅会煮饭,而且还会煮不同的饭。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抓住了商机,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一代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