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14

第14章 新和平主义的崇拜者(2)

当时留美学生在《中国学生》月报(3月)热烈讨论“中日交涉”问题,大家主张对日作战,并主张“对日本立刻开战”。胡适对此十分焦虑,3月19日他写了一封公开信,对全体同学进行劝告,他说:“从上期《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表现的(抗日)情绪来看,我恐怕我们都已完全昏了头,简直是发疯了。有一个同学会竟然主张‘对日作战!必要的话就战至亡国灭种!’纵使是W.K.钟君(译音)这样有成熟思想的基督徒,也火辣辣地说:‘纵使对日作战不幸战败而至于亡国——纵使这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的后果,我们也只有对日作战,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可循……让我们对日抗战,作比利时第二!’纵使是本刊的总编……也认为‘中国人如今只有对日作战(毫不迟疑的对日作战),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从这段文字,可看出当时留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爱国情绪是多么高涨。然而胡适对此却无动于衷,他在信中劝告大家说:“这些在我看来简直是不折不扣的疯癫。我们都情感冲动,神经紧张——不是的,简直是发了‘爱国癫’!弟兄们,在这种紧要的关头,冲动是毫无用处的。……在我个人看来,我辈留学生如今与祖国远隔重洋;值此时机,我们的当务之急,实在应该是保持冷静。让我们各就本份,尽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责任便是读书学习。我们不要让报章上所传的纠纷,耽误了我们神圣的任务。我们要严肃、冷静、不惊、不慌的继续我们的学业。充实自己,为祖国力争上游。……”这些便是胡适的态度。至于不能战的理由,他说:“让我们正视现实:我们至多只有12万部队可以称为‘训练有素’,但是装备则甚为窳劣。我们压根儿没有海军。我们最大的兵船只是一艘排水不过4300吨的第三级的巡洋舰,再看我们有多少军火罢?!我们拿什么来作战呢?所以出诸至诚和报国之心,我要说对日用兵论是胡说和愚昧。我们在战争中将毫无所获,剩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毁灭、毁灭和再毁灭。……”在信的末尾他说:“最后的真正解决之道应另有法门——它较吾人所想像者当更为深奥。但其解决之道究在何处,我个人亦无从深索;我只是知道其不在该处罢了。让我们再为它深思熟虑,从长计议罢!”胡适在国难当头的时候,竟发出如此奇谈怪论。不惜与群众为敌;而且自己也提不出什么有效的“法门”来,说服不了人,自然要受到留学生们的批评。此文发表后,引起群众公愤。5月《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主笔邝煦堃指责他是“木石心肠,不爱国”;《战报》主笔谌湛溪写信批评他说:“大著结论盘马弯弓故不发,将军之巧,不过中日合并耳。足下果敢倡此论乎?东亚大帝国之侯封可羡,目前爱国者之暴行又可畏,作个半推半就,毕竟也甚大不妥。”诸如此类之批评,不甚枚举。胡适自己也说:“我为这封信受了各方面的严厉攻击,且屡被斥为卖国贼。”可见胡适所持之“不争主义”,对他是有害无益,但他仍不觉悟,还说什么,我不禁想起老子的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等。之后,他又由“不争主义”走向“新的和平主义”,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的新和平主义理论。(安氏于193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安氏认为:“一个人如强迫别人接受他一己的意志,就会招致反抗。这样的强迫与反抗的对立,就会使双方力量抵消而至于亳无结果或浪费。纵使一方胜利了,仍然要创造出两种奴役——失败者为胜利者所奴役;胜利者为维持他的主宰权,又要随时准备对付这被奴役的对方,这样便形成了一种在经济上浪费亦如在道德上破产一样的关系。……如果双方息争合作,共同为人类的生命和人民的生计向大自然奋斗,则双方皆得其解放,双方都会发现这种和衷合作实在是最经济的办法。……”统而言之,两个力量如发生冲突,最后必然是相互抵消而形成浪费和无结果。这便是“新和平主义”的简明宗旨。这年6月15日在康奈尔大学举行了一个校际学生组织的“国际政治学会”讨论国际关系问题。安吉尔便是该次为时两周会议的主讲人,其他还有一些信仰和平主义的学者被邀参加。胡适出席了这次会议,并约安氏至寓所品茶交谈。会议结束,他在日记里写道:“此会告终矣,吾于此15日中得益不少,结友无数,吾和平之望益坚。”与此同时,胡适开始读杜威的一些哲学著作;对其论《力量、暴力与法律》与《力量与强迫》这两篇文章,十分佩服。他自己说是有“毕生难忘的影响”(见其口述自传)。杜氏认为,力或能是公正无私,甚或是个值得颂扬的名词。力如从可颂扬的意义上去看便是能。能便是能做工,能完成一些使命的力。能如不用来执行或达成它所负的正当使命;相反的,它却背叛了或阻挠了这一使命之实现;那末能就变成暴力了。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炸药如果不是为了建设之用去爆破岩石;相反的,却被用去轰炸杀人,其结果是浪费而不是生产;是毁灭而不是建设;我们就不叫它能或力;我们叫它暴力。”但如何防止浪费、避免相互冲突呢?杜威提出用法律来解决,他说:“法律便是把那些在无组织状态下,可以招致冲突和浪费的能源组织起来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说明书。……所谓法律……它总是……可以被看成是陈述一种能使力量发生效果的,经济有效而极少浪费的法则。”从这一观念出发,他们倡议建立一个国际间的联盟之类的组织,来处理各国之间的纠纷,维护和平。综上所述,可见杜威与安吉尔的思想是相通的,他们几乎用同样的语言来说明两个力量如何因冲突而抵消的原委。胡适在留学期间,毫无取舍,完全接受了他们的观点,而且很牢固地形成一种调和观念,这对他后来影响很大。

胡适在此次中日“二十一条”交涉过程中,所持的和平主义态度,受到同学们的批判,但他不悔改,仍坚持己见,在日记中他写道:“此次交涉,余未尝不痛心切齿,然余之乐观主义终未尽销。”又说:“不苟同于流俗,不随波逐流,不人言亦言。非吾心所谓是,虽斧斤在颈,不谓之是。行吾心所安,虽举世非之而不顾。”可见其顽固的立场。他不主张武力抗日,但对国内抵制日货的运动,则甚表赞同,他说:“东京及祖国书来、皆言抵制日货颇见实行,此亦可喜。抵制日货,乃最适宜之抗拒,吾所谓道义的抗拒之一种也。不得已而求其次,其在此乎?”首要者是什么呢?他认为:“上策为积极进行,人人努力为将来计,为百世计,所谓求三年之艾者是也。”在这次反日侵略的爱国运动中,胡适虽然受到了留美学生的严厉批判,但事件结束后,同学们对他还是友好和信任的。不久大家选举他担任《中国留美学生月报》的编辑委员;又选他任中国学生会所主办的《中国留美学生季报》(中文版)的主编。后来胡适回忆往事时,说道:“他们都是在我主张不抵抗以及反对对日作战之时,强烈反对和批判过我的。可是在我居住纽约的两年期间,他们对我都十分友好;有许多到现在还是我很好的朋友。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在公开场合采取坚定的立场,择善而固执之,总是值得的。”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及南方护国军的声讨和打击下忧愤而死。次日消息传到美国,旅居海外华人奔走相告,拍手称快!胡适很兴奋,认为此真可谓“千夫所指,无病自死”者矣,并历数袁之罪责称:“袁氏出卖康(有为)梁(启超)其罪不可胜诛,20年来之精神、财力、人才都消耗于互相打消之内讧,皆戊戌之失败以致之也。”

其后,有人问他,今日国事大势如何?他回答说:“很有希望,因为此次革命的中坚人物,不在激烈派,而在稳健派,即从前的守旧派。”又说:我国今日现状,顽固官僚派和极端激烈派同时失败(新如黄兴,旧如袁世凯),所靠者全在稳健派的人物,如梁启超、张謇之派,名誉尚好,有此中坚,将来势力扩充,大有可为。最后他说:“将来的希望,要有一个开明强硬的在野党做这稳健党的监督,要使今日的稳健不致变成明日的顽固——如此,然后可望有一个统一共和的中国。”从以上谈话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胡适的政治思想正是新和平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他既反对封建复古,又反对暴力革命,而把希望寄托在中间改良派上,走资产阶级两党政治的道路,具体说来就是美国式的民主政治。

同类推荐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热门推荐
  • 豪门婚心计:前妻,别想逃

    豪门婚心计:前妻,别想逃

    直到她的离开他才知道自己是真的爱上了,不过他还有机会吗?再相遇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却对他嫣然一笑他发誓一定要把这个重新追回来。让她逃了一次怎么可能让她再逃第二次。这次他是死也不会让她离开的。喜欢的进群:152201330,她爱他所以嫁给了他,为了曾经的承诺她独守这段婚姻一年多,哪怕他身边无数女人她依旧不放弃。用尽所有力气去爱他却被他狠狠地践踏在脚下。终于她累了,乏了,自尊也没有了,她死心了,也逃离了。
  • 水浒传(最爱读国学书系)

    水浒传(最爱读国学书系)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美容女医师

    美容女医师

    (本文纯属虚构)“【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她一个堂堂医界最权威的美容医生,居然为了救自己的病人而舍生,好吧,舍就舍了,干嘛让她的尸体那么难看,可是为什么阎王说她阳寿未尽?好吧,咱也试试穿越吧,为咋那么丑?好吧她可以治疗,那为咋到了一个已婚的?还是个冷宫伺候的弃妇?好吧,接受了,这样她也可以自由出去玩了,还能发挥她的专业技术,看倾城女医师如何玩转古代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小王妃驯王爷

    小小王妃驯王爷

    强推新文《小小娇妻驯将军》:穿成小商人之女?罢了!还有婚约?罢了!可,可是……夫婿竟大了12岁?哦买噶!!什么?这老牛还嫌她没身份,没能力,竟要接她提前进府教养?!唉,无奈娘家气弱,压不住王爷表哥。乖乖入府任人宰割,时刻接受着以夫为天的真理教导!然,一切皆隐忍,风流决不准,若享齐人福,先把奴家休!于是,小小王妃,开始一场驯夫大战,王爷,乖乖交出真心,缴械投降吧,小娘子来也!其实这是正剧,不是小白文。男主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城府,有英俊有权势还有深沉。女主冷静睿智,享受宠爱也能保持清醒,感受到男主要背叛时,也决然作出走出宠爱放弃权势的决定。一场双方父母情愿的亲事,成就相差十二岁的英俊夫婿和少妻。夫婿正当青春,少妻桃蕊二八。现代少女穿越成古代是小门小户的少女真姐儿,成为一个商贾家庭的嫡长女。王爷和商人女的亲事,腹黑能干的王爷不悦。退亲,不成,成亲,妻子没有身份。为免成亲后被人笑话,腹黑王爷提前接走妻子,养在自己身边捏长捏短。古代的规矩容不得真姐儿反抗,而表哥也是宠爱的。宠爱让真姐儿喜欢,对于教训真姐儿是默默忍耐,无力颠覆整个古代社会制度的真姐儿在十六岁,嫁给安平王,被封安平王妃。没有宅斗,王爷先是为母亲而宠爱妻子,后是真心宠爱妻子家国、王位、荣华、亲情、爱情、友情……尽情演绎着自己的风华。风流王爷一朝醒悟,为红颜甘为孺子牛!春日共赏花,月夜共饮酒。戎马倥偬,花前月下,宫闱深深中,品尝至死不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邪皇的宠物:喵妻闹翻天

    邪皇的宠物:喵妻闹翻天

    所以,她想摆脱白天猫身晚上人身的日子,要跟他呆九九八十一天?夜里幻化成人,要主动使出浑身解数讨他欢心。“这是……”“在你的岛上发现了一只高贵冷艳的鸡在糟蹋灵草。不用谢!”“你居然炖了本尊用灵草喂养的五灵彩凤火云鸡??!”“喵了个咪的,还不就是一只鸡……”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公子,奴家知错了

    公子,奴家知错了

    “怎么,你把我吃干抹净了就这么走了本公子还有何颜面?”他将她压在树干上,邪魅而又带着威胁地逼视着她,问道。所谓人情债肉来还,那肉债该怎么还,公子答曰:“继续肉还。”于是河边小树林,某地密室,甚至是某人的洞房花烛夜都会留下某两人叠罗汉的小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