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800000016

第16章 一个和内心相依为命的男人(2)

佩索阿在记录他人账目的同时,补写了自己缺失的人生——内里的童心依在,而外在的枯萎正在加速,他的心“披上了一件儿童的丝绒衬衫……为最初激动的印象而泛出红光,眼中没有任何一丝悲伤”,他不会为自己失去的童年而哭泣,但他会为一切事情而流泪——因为,这些全部与他的童年有关,而且,即将失去——这其中的映照,折射到读者的内心,难免不想起自己的缺失,别轻易说可笑,也别潦草地道可怜,一个和内心相依为命的人——也许,佩索阿就是读者内心中真正的自己。

【其七】

费尔南多·佩索阿在身后七十多年里所获得的赞誉和褒奖不计其数,诸如“欧洲文学界的新发现”、“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本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写作的诗人”,还有更为感性如“最为动人的”、“最为深化人们心灵的”、“一个人担当了全人类的精神责任”的种种王冠,不想赘言。置身于阳光和苦难之间,他是生前凄苦,死后荣耀的另一个范本,如凡·高。

费尔南多·佩索阿肯定不会是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他远没有那么明亮,灿烂,让人的目光有烧灼之感。他甚至不是花朵。我想他更像是一棵并不十分茁壮的胡杨,在沙漠中独木成林。他在努力上升、上升的途中,和恍若非我的自己齐心协力。在他生前自己设定却未能到达的高度中,傲然挺立成了风景。

与普鲁斯特不同,他并没有恢复以往失去的时间或世界的祈望。他生活在现在进行时当中,一点一滴地积攒、搜集这此时此刻,并凝成一股向心力。从外到内,由表及里,跻身于过去和未来之间,忠实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现在。

一个只为内心写作的人应该不会在乎身后的光芒,对他来说,这些聚焦和追光,都是多余。文字的积存,是若干岁月中思想的沉淀。他并不怎么吝惜自己的文字,正如他可以随时随地书写,并且还幻化出好几个种类的人,有的是精神化的人,有的是物质化的人,有的是个人化的人,有的则是社会化的人,有的是贵族化的人,有的是平民化的人,还有的是科学化的人,有的则是信仰化的人……孤独使他创造出许多想象中的伙伴,那些变中的恒,异中的同,让他在不同的角色中穿梭自如。就像沙漠中的胡杨这一生中也会有好多种变化,仿若一个人所有的生命片段,欢聚一堂——少年胡杨,叶子犹如修长的身躯,柔软、轻盈、积攒有限的水分和生命的原料。盛年的胡杨,仿佛年富力强时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年的胡杨,谨慎地运用仅有的机缘,俨然所有艰难度日的老人,终于以不变的容颜以及心态,面对蓝天和大地。

一棵树所能呈现的,有时一个人也不能如此坦诚、率真。

文章开头引用的那段文字,叫做《共在》,是《惶然录》的最后一章,悠远而肯定。或许,他早已预言,日后还会有许多人仰望星空,会想到“一盏灯无名的所有者,通过一条看不见的连线与我联结在一起。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我们在同一时刻醒来”。那时候,你和远处的灯、灯和半空的星星,都是寂静和夜晚的一部分。“是我与它们分离的消极和偶然。是我与我之间存在着的空间”。

一个人在小阁楼里思考宇宙,思考永恒,他已经走得那么远了,他能记下的也就这么多了。我身边放着佩索阿的四本书——《惶然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韩少功译),《费尔南多·佩索阿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杨子译),《不安之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陈实译)。最后一本仍是再版的《惶然录》。这四本书以时间为序,来到我身边——他的文字穿透了尘世和自然,穿透了那最困惑我们的“我”、“存在”和“虚无”(杨子语)——不是掠过,是穿透。这篇随笔只涉及《惶然录》,另两本书容我日后细读,慢慢接近。此时,我需要总结,草草读过的《不安之书》,那里面是另一个需要我重新认识的人。

为此,我满心期待。

【其八】

我渴望记录这样的时刻——

当一本摊在枕边的书已成了固定的“景色”——“当我们浑然不觉地从白昼划入黄昏,我被一种令人欣慰的怪异感所袭。我在这种记忆中恍若非我。我感到就像自己写的那样,我正坐在入睡前的床头读着自己”。你可以掀开任何一页随意往下读,许多字句已经了然于心了,每次读到总是会心一笑,已经分不出哪里是作者的笔墨,哪里是读者的心声——前前后后不过一百五十多篇文字,短的只有一句话,长的也只有四五千字,其间偶有重复和夹杂,似乎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落里,反复重申自己的某个引为信念的观点,时光可以随意轮换,遇见和离散可以随意更改。那么多年以后,他依然未变。

雨,是坚硬的。时间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柔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苦短或苦长的日子里,他用自认为虚弱而且总是受伤的内心承担起了一个永恒的角色。

何尝不是一份忠贞呢?发乎文字,归于内心。他说,“有时候,我认为我永远不会离开道拉多雷斯大街了。一旦写下这句话,它对我来说就如同永恒的谶言”。

这样的时刻,是毫无防备、毫无遮掩的,但是必须面对恍若非我的自己。

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哪怕仅此一个,他也能引领你步入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路上,他会告诉你——有人这么活过,如此认真地活过。

我们都是孤独的,然而,我们并不孤单。

这样的时刻,一刻难求。你说他是忠诚的作者,我说,他是内心的信徒。无非只有一个人的力量,可是,当对文字的钟爱趋于极致时——写下,当是永恒。

费尔南多·佩索阿不是一则寓言或传奇,而是一篇朴实的纪实文学,他只讲述自己,但波及所有寂寞的书写者。

寂寞的书写者,一个长期以来钟爱的主题。写下这几个字,眼前就浮现出一个个向光而立的身影,他们和自己的书——那些经由漫漫长夜、秋白茫茫而屹立的书,站在一起……他们都是在寻找安妥灵魂的栖息地,并在寻找的路上,把个人的生命融入了浩瀚的夜空——“我用漂泊的词语说出它们,一旦它们被写下来,它们随即就弃我而去,独立地远游,越过意象的高山和草地,跨入奇幻的大街和混沌的小巷”——在此,寂寞已不单单代表某种情绪或情境,而是一种足以代表品质、代表坚贞的信仰。

为了寂寞,干杯!

这世上,有一个地方,我知道它,却偏偏无法抵达——这个地方是佩索阿的道拉多雷斯大街,还是你窗下幽长的小路呢?也许究竟是哪里都不重要。但是,你要知道它,它是生命的前言,它在永恒的前方,比永远还多一天的路程。

只多一天。

【其九】

《惶然录》,1999年买的一本书了,这些年一直在读。他在书中完成了“一切”,比如说乏善可陈的经历,沉闷而平淡的生活,及性情,还有对文字至死不渝的迷恋。这就是我心目中这个人的一切了。我并不渴望阅读他的传记,或关于他更为详尽的评述——这是一本“到此为止”的书。

2004年,在异地的书店看到新版的《惶然录》,原来已印到十一万册之多了。翻了翻,尽是熟悉的篇章,并未加入新的章节。于我,是重复了,叹了口气又放回原处。直到两年后又去了这家书店,《惶然录》仍然守在那儿,书页蒙尘,我一向反对重复购买,那样好像占有欲极强似的,可是这一次果断地又抱回一册。当时,有快意。

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把两本前后出世的《惶然录》放在一起,一薄一厚,一小一大,都有素洁的封面,看它们长相厮守,心里觉得特别踏实——这种有分量的踏实,有如看见两个不得不分离的人终究聚到了一起,像是两个血脉相连的兄弟,经过辗转,经过流离,终于带着彼此的仆仆风尘,带着陌路者的气息,重新相遇。

一读再读,仍有挥之不去的纠结,从1999年到2006年,中间是“彼此”七年的时光。这个夏天,我在新版《惶然录》的书页空白处,写下了一行行,一段段,甚至一篇篇旁白,密密麻麻的,有时是从书中来的,有时是想到书中去的,一来一回,转眼就到了2006年的秋天。

很难说费尔南多·佩索阿给了我怎样的震撼,若说刺痛也只有开篇的那一句话——写下,就是永恒。他给我更多的感受像是一罐冷调的稀释过的溶液,很清晰,也很流畅,但是经过一遍遍地浸染,如同一种洗礼,既是浅浅地擦拭,也是彻底地清洁。

当“清洁”作为动词涌现的时候,方显果敢,和力道。

也许是因为从小绘画的缘故,我总是将某种莫名的感受,最后归于某一个逼真的色调,或稍显粗略的色系。从前我以为这本《惶然录》应该是深蓝色的,不管是大海或夜空,总有摇曳的云朵。不能说深蓝就是阴郁的象征,就像绿色并不仅仅代表生命。那种蓝饱含了太多的雾气,云朵也在其中被“隐约”起来,所以这本书的底色是均匀的,是被时光涂抹去痕迹的一脉相承的整体。《惶然录》也许是白色的,不是那种雪亮的洁白,而是一种可以吸纳光芒的“深白”——比乳白清澈,比漂白更自然,间或有丝丝缕缕的阳光和星星点点的流年碎影,仿佛一张经过年月的纸,因为深埋在角落,所以不曾被烟熏火燎,仍维持着当初的本真。

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仰望天空,遥想山那边的景象。

【其后/不是尾声】

徒然啊,徒然,天空

通过绿色灰暗地把自己

变成蔚蓝。我的灵魂感觉到的

到底是什么?不是

那个,不,甚至不是我,

在暗夜中,它很快就会无影无踪。

——费尔南多·佩索阿《天将亮》

窗外,已是破晓。九月的雨斜斜地飘着,那一盏灯也在高高地亮着,更远处,风卷残云。三句话,不离本书——

之一,“人的本性或者人的最根本的灵魂处境的这些疑问,需要理想、信仰来解决”我把史铁生的这句话写在《惶然录》的扉页上。我觉得理想应该是一个晶莹的存在,希望触手可及,也允许遥不可及,和现实有着恒定的距离,需要仰望,也必须依靠一颗虔诚的心,向着它踽踽独行。

所谓信仰,只能是朴素而坚定地趋向。能否在将来的某一天抵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乱花纷纭,杂草丛生的苦旅中如何保有这种单纯而炽烈的向往——这并非一个让人徒生困顿的疑问。各人有各人的追求,你可以嘲笑这是痴人说梦,也可以戏说这是叶公好龙。即便是一千零一夜的天方夜谭,我也相信总有一个“故事”关乎信仰,关乎灵魂的处境,此时此刻,或缘深缘浅——对于并不存心梦想成真的行者来说,过去的美好还将在未来复现,当下的任何一步都可以是完美的终结。

之二,韩少功在译序中说,“他以卑微之躯处蜗居之室,竟一个人担当了全人类的精神责任,在悖逆的不同人文视角里,始终如一地贯彻着他独立的勇敢,究诘的智慧以及对人世万物深深关切的博大胸怀”。我十分感谢他,第一名,或先行者,总是难以忘怀的。也许,日后人们回过头来开始关注个体心灵,乃至生命,这本书会有更精准的译本,然而这本初版的《惶然录》于我而言却是不能替代的——是他让我们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甚至是在一个喧闹突起的时代与佩索阿相遇——

谁还在午夜诉说?谁还在秉承着一个对自己许诺的、不老的信念,缓慢地行进?这个时代,有许多灯红酒绿的诱惑,也有许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纷争。在看似繁华而充盈的物质世界里,心灵,日渐成为一个因为谈资稀缺而奢侈的话题。也许若干年以后,当你回首这一片满目闪耀着华彩的世象,你会发觉不过是苍茫一种——人们被不断袭来的欲望牵引着奔跑,被无缘的烦恼牵绊着困顿,被许多无可奈何的险阻所牵制——这其中的“牵”并不是引领,而是制约,是束缚。相对于画地为牢的典故,我觉得我们更加匮乏的是探索内心,探索自由的勇气。从这一点上来说,费尔南多·佩索阿何曾柔顺,他在追求自由灵魂的旅途上,独立而勇敢地负伤了,仍在独自向世界进行突围。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无形的围城,牢牢地困锁住了自己。

苍茫过后,是斑驳。

之三,在最后的版权页码上,我写了这样一段话,算作回音——也许,我们的漫漫旅途都是在通往回家的路上。生命中也总有一段时间,他的思虑会集中在诸如时间、命运等一些哲学指向上,目光里会有一种怀旧或叹息的宁静,然而,回家的旅程,并不到此为止。回忆的大树,日渐葱茏——“一切仍旧保留其开放性,一切都是未完成的,并且就绪于重新开始”(克尔凯戈尔语)只有自己才清楚地知道,所有回忆的终结停留在哪一年或哪一站,自此以后,形同陌路。

未完成。穷尽一生,我们都是在回家的路上体验生命,体验时间里的种种变迁——欢笑和悲痛、成长和衰老、从容和焦灼、重逢和离散、繁荣和落索、安静和喧嚣——慢慢被风干,成为凝固的片段,也只有在如水的月光里,渐渐被浸润,被唤醒,获得不老的感念,不死的魂灵。

少数人的相遇,总有些稀奇而偶发的特质。在与存在——先前的存在和你现在的某地,也许就是同一条地平线。你很清楚自己走在哪一条路上,而且必定和怎样的心灵结伴同行,越过醉里的醒、梦里的归,越过变中的恒、异中的同——“越是看得清楚,就越会无为”。一种静观的执著。

这一年我觉得自己只真正读了两本书,一是《惶然录》,再者是凯尔泰斯·伊姆莱的《船夫日记》,都是读了许久的,一种期待在冥想中“结果”的凝视,一份无人期待也无人介意的“承诺”。诘问之后,是解答。

2006年9月16日初稿

2007年5月21日整理

同类推荐
  •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这不是一本随便的旅行书,是一本旅行后的记忆录,期待了未知的相遇,邂逅了愿意爱下去的人。只为了追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
  • 胡马北风

    胡马北风

    从这个角度看,向中原大地瞭望,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史观点,在这里轰然倒地。这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站在长城线外,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续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你会发觉,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有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热门推荐
  • 放生

    放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领导艺术36计

    领导艺术36计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失败和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在一方舞台上纵横驰骋,成就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有的人却一生平庸!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不同呢?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家庭背景吗?有的人因出身显贵而平步青云,有的人虽出身低贱也步步高升,可见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吗?有的人从大富起步而成为巨富,有的人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可见经济实力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才华学问吗?有的人学富五车而功成名就,有的人识字不多而功成名就,可见才华学问也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勤奋努力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王爷太无情:王妃患上失心疯

    王爷太无情:王妃患上失心疯

    一包藏红花,否认了她对他付出的一切,她所有的爱。<br/>那日,地牢中,她浑身是血的看着他,冷淡的说:“一命还一命,够了吗?”<br/>他鹰挚的眸子,深邃的看着她被鲜血染红了的裙子,润红的薄唇吐出阴冷的话语。<br/>“东方连夕,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你害死了本王的一个孩子,如今又害死了本王的另外一个孩子,你以为这就是一命还一命吗?不,你欠本王两条命,即使用你的命来还,都不够。不要妄想自杀,如果你自杀了,本王就将青鸟丢给后院里的那几条藏獒。”<br/>????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假面

    假面

    学期中,小区搬来一对特殊的母女,女儿叫莫雅子,来自一个母亲有着病史的单亲家庭。雅子因优异的成绩成为学校重点补助的对象,但是她并不知道这所学校里学生的游戏规则——新生必须被管制。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坏男人和坏女人

    坏男人和坏女人

    既不能相守但愿相知,既不能相知但愿想念,多年后不知是否能了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