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3700000022

第22章 梁惠王上(1)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⑥;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⑦。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 —前319),名罃,惠是他的谥号。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国又叫梁国。②叟:老人。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④庶人:老百姓。⑤交征:互相争夺。征,取。⑥家:指拥有封邑的卿大夫。⑦餍:满足。

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人家,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邑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拥有一百辆,他们拥有的不是不多了。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需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①:‘经始灵台②,经之营之。庶民攻③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④,庶民子来。王在灵囿⑤,麀(yōu)鹿攸伏⑥。麀鹿濯濯⑦,白鸟鹤鹤⑧。王在灵沼,於(wū)轫(rèn)鱼跃⑨。’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⑩曰:‘时日害(hé)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①《诗》云:引诗见《诗经·大雅·灵台》。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德行的诗,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②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③攻:建造。④亟:急。⑤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⑥麀鹿:母鹿。攸:同“所”。⑦濯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⑧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⑨於:赞叹词。轫:满。⑩《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时:代词。这。害:何,何时。丧,毁灭。女:同“汝”,你。

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上说:‘开始规划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汤誓》中说:‘你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我们跟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诵读星级★★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①,则移其民于河东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③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④。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⑤,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⑥,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⑦,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①河内:魏地名。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地区。凶:年成不好,闹饥荒。②河东:魏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一带,位于黄河以东。③填然:形容鼓声充盈的样子。④兵:武器。走:逃跑。⑤直:通“只”,只是。耳:罢了。⑥数:密。罟:网。洿:深。⑦庠序:指学校。古代的地方学校,商朝叫庠,周朝叫序。教:教化。⑧颁白者:指老人。颁,同“斑”,斑白。负:背上背东西。戴:头上顶东西。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呢,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遇饥荒,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地方,把河东地方的粮食运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方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讥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进入水深的池塘,鱼鳖就会吃不完;刀斧按季节进入山林,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地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不要失去他们繁殖饲养的好时间,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上肉了。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的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育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知道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刀子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诵读星级★★★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tǐng)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⑤。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wū)⑥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yǒng)⑦者,其无后乎!’为其象⑧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①安:乐意。②梃:木棒。③庖:厨房。④厩:马栏。⑤饿莩:同“饿殍”,饿死的人。⑥恶:疑问代词。何,怎么。⑦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或木偶。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⑧象:同“像”。

译文~~~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类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恐怕是会断子绝孙的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诵读星级★★★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①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②;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③;南辱于楚④。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⑤,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莫:无指代词,没有谁。②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前341年,魏国与齐国战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④南辱于楚:前323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失去八座城邑。⑤比:替,为。壹:全,都。洒:洗刷。⑥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译文~~~梁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纵横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降低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那些国家剥夺了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yù)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cù)然②问曰:‘天下恶(wū)③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⑤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⑥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⑦,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⑧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①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前318年至前296年在位。②卒然:突然。卒,同“猝”。③恶:疑问代词。何。④与:从,跟。⑤七八月:这里用的是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⑥浡然:兴起的样子。⑦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治理。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而来。⑧由:同“犹”,好像,如同。

译文~~~孟子见了梁襄王,出来后告诉别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天下统一才能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吗?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干枯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阻挡得住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真像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像雨水往低处奔流一样,谁能阻挡得住那汹涌的势头呢?”

诵读星级★★

原文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之事②,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纨绔皇妃

    纨绔皇妃

    前世,她一心助他踏上皇位,他权倾朝野,换来的却是他的薄情,他抛妻弃子,另娶她人。重生回到五年前,再次等到了婚配年龄,她绝对不会像前世那样傻了,她要让那对渣男渣女不得安宁。一次偶然,秦贵妃赏识她的才华,知道贤王看上她,于是便把她赏赐给了贤王为侧室。这一世,她要助自己的夫君贤王登上皇位,爱与皇权似乎两者不可兼得,为了前世的仇恨,在两者之中她也只能够选择皇权。摄政女官这一职位一直都被大臣们反对,但是秦太后非得让她与朝政牵扯上,只因秦太后要掌控皇帝。江山与美人两者之间,只能够二选一,为得美人心,此生便无悔。
  • 第一狂傲女神

    第一狂傲女神

    21世纪逆天神骗为盗奇宝,竟然意外穿越,重生为月露华城废材倾月公主。废材一枚,险遭侵犯,父母惨死,皇后当道,恶奴凌辱,姐妹相残,手足相欺,人人轻贱。当废物公主变身为强大的逆天女神,掐姐妹,诛皇后,破强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气凌九霄,凤破天下!
  • 上仙夫君妖神妻

    上仙夫君妖神妻

    修习各类仙法,熟读各类仙籍,七魄尽毁,成年时,重生异地。凌山拜师,妖气肆意,看尽六界名人,成为妖界之主,她神魂封印,妖孽仙君为她背离仙界!当她神魂回归,千绝峰上,力量觉醒,七世轮回,妖神合一,金鱼凤凰为伴,六界谁能与她抗衡?
  • 麻辣吸血鬼

    麻辣吸血鬼

    他们怕太阳光、十字架和大蒜,喜欢睡棺材,昼伏夜出,能变成蝙蝠,靠吸血为生;他们都是俊男美女,皮肤苍白,冷漠,有贵族气质;他们吸完血的人会死去,但是如果得到他们的血,就会和他们一样变成吸血鬼。就是这样神秘的一族,也会有个别异类……
  • 你是我时光里的甜蜜

    你是我时光里的甜蜜

    “做我的女人,这些东西都归你所有。”她满脸不屑的看着摆在眼前的豪车别墅,珠宝华服,冷笑挑衅,“抱歉,我只跟随强者。”下一秒,他送出去的金卡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无误的掉入垃圾桶。他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商界神话,竟被她不屑一顾!该死的女人,敢惹恼了她,后果她承担不起!既然她不肯乖乖就范,那他就只好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人扛回家!“混蛋,你做梦去吧,我死也不会嫁给你!”她气急败坏的瞪着他。某人邪魅一笑,载着她的银色劳斯莱斯直奔教堂,“我最擅长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一世浮沉宫心计:帝妃策

    一世浮沉宫心计:帝妃策

    一代影后,拍戏过程中,竟穿越至剧本所在的时空,唯有假戏真做,本以为只要按着历史演好自己的角色便能安然无恙,谁料人事皆非,步步惊险……本该帮助自己最多的贴身丫鬟却死于非命;本该对自己厌恶入骨的他,却看似有爱,但又若即若离,暧昧不明;本该谋朝篡位的父亲却对朝廷忠心不二誓死效忠;本该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太后却冷漠无情……她,失去了自己所熟知的剧本,该如何安然演完这出戏?究竟,宫廷之中藏着什么为今人所不知的秘密……
  •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教妈妈给宝宝做最爱的美食,天天不重样的爱心食谱,均衡营养,助力成长。科学合理的功能食谱,提升宝宝免疫力,超级妈妈的健康圣经。《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
  •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找不完的借口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找不完的借口

    让每个员工都发挥主动性的实用指南,全球政治圈,财经圈金字塔顶尖人士最重要的成功素质。“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找不完的借口”,成功注定属于那些不找借口的人!本书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借口文化”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从多角度分析,案例新颖幽默,方案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