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3600000041

第41章 不必装进画框的风景

阿姐开始写作的时候,并没想到要整理成书正式出版,她只想把所爱所思写出,随后寄给校友级刊与学友们分享。但她做事严谨、较真,总觉得不是学文科的人描述事物难免不够生动,故不时上网与我推敲个别字句。

无意中,成了她的读者后才发现,这种担心实在多余。

因为她的行文独特流畅,言简意赅,不用华丽辞藻或时髦套话博取无意义的光彩,读来别有风味。所以我认为:文字只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只要能清晰、畅达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也就没有必要去考量自己曾学何专业,在工科、文科之间人为地画上一条线,限制自己必须按常规出牌。等读过她数篇文章后,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到她写得一发不可收时,我竟会发出如此感慨:工科文科随便转,镰刀不磨照样割,情感世界的跃然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后来,学友鼓励她将文章汇集成册出书时,我自然也就成了强力支持者。我想:人总有一种活法,要么洒脱;要么艰辛。作为后者,那是即使通过努力,也无法摆脱困苦的无奈。作为前者,随时可校正自己的准星,在不同的年龄与不同的境遇中凸显进取本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无旁骛,获得生活满足。

阿姐在重庆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出版过《工业汽轮机》、《制冷与空调》等几本书,那是传道、受业、解惑,严格地说,是职业使然;如今这本《此岸彼岸》文集,是另一层面的财富,无须评估与掂量,大可在饭后茶余轻松阅读。这种独特视角的情感释放,既有真诚,也不缺乏色彩,能让我们看到一幅幅不必装上画框的风景,不只限于挂在墙上欣赏,而是随时可走进画中分享写作乐趣。因为这些文章,除了朴实生动,不时还晰出哲理,仿佛此岸彼岸并不遥远,跨足即达,不出国门便可领略若干中西文化生活背景的异同,不仅挑战了传统,也让人摆脱了无知于世界的尴尬。

在我的心目中,阿姐的个性总是与智慧、坚毅、果敢连在一起的。

记得我还未到上学年龄的时候,家住城郊一个叫洞湾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屋后的兰花、蕙草依着山崖拾级而长,幽香扑鼻,宁静怡然。唯一的缺点是交通不便,前面是农田,后面要翻越一座山才能走到横店子小街。

寒假中的一天,父母进城未回,小住我家的外公也去横店子茶馆了。此时,阿姐暂时成了“一家之主”,时年不过11岁。突然,有个弟弟闹着要吃苕丝糖,而且哭叫得很厉害。阿姐灵机一动,马上从作业本上扯下一张纸,写成字条,叫邻居小孩跑腿去茶馆交给外公……外公回来时,不仅带回了我们想吃的苕丝糖,还有其他许多糕点。我由此明白,阿姐安抚兄弟真有两下子;文字亦有如此魔力!这比家长逼着儿童背《三字经》“书中自有黄金屋”不知要高明多少啊!莫非这是阿姐从教40载的精彩前奏?

当我上小学时,阿姐考入重庆大学,假期回家时带我与妹妹去火车站看火车,一见身边停在铁轨上的车头突然启动后退,我与妹妹都吓着了。可阿姐说,不用怕,再走近些,能看得更清楚,蒸汽机车就是这样工作的。

接着她又把车轮、曲柄、活塞等讲得头头是道,当车头与车厢哐当一声连接时又告诉我们什么是“詹天佑”……中国工程师的“牛”也被阿姐的敬业精神演绎得完美生动,我真庆幸从小就有这么优良的课外教益!

在本书中,有较多篇幅追忆了姐夫的英容笑貌,这是深爱的祭奠,也是亲情的溢流。对幸福家庭来说,过早失去亲人本是非常痛苦的事,但阿姐用真爱与坚强战胜了悲哀,没有滞留在不幸的阴霾下,而是把握了自己的现实与未来,毅然赴美,去彼岸换了一种活法。这种自强不息的大度,决非一般女性能够做到。为此,你千万别以为阿姐是所谓的“女强人”,她只是用刚毅与爱心捧起了不折不扣的贤良美德。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她的收入并无改善,却主动承担妹妹上医学院的部分学费,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两年,省吃俭用,回国时为学校与家人均馈赠了纪念物品。

父母退休后,本有退休金,为了提高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阿姐按期汇款,阿爸、妈妈一次次开怀笑称:咱们“平分秋色”。

当妈妈卧病不起的时候,阿姐正在美国照顾两个小外孙,她总觉得未能像弟妹们直接照顾妈妈尽好孝道,故每月写一封信,寄一笔钱,从未间断。

难怪妈妈对照顾她的阿姨说:“别关空调,让它整天开着,一出汗就难受。”

阿姨说:“婆婆,电费好贵啊!你老人家就是不吃饭,把退休金全交了也不够。”

妈妈笑笑,“你只管开,这电费是有人包了的!”

阿姨打破砂锅问到底,“哪个包了的?”

“大嬢!”妈妈无比自豪地说。

……

在父母的心里,大女儿是有学问与专长的人,也是弟妹们的表率。有次回家过年,阿爸把我叫到一边,郑重其事地说:“不能让你大姐洗碗,她不是做这种事的人。”

弟妹们都亲切称阿姐为“留学总设计师”。的确,阿姐喜欢读书,也希望下一代学位更高、能力更强。为了孩子们出国深造,阿姐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甚至把走出国门的经验梳理成“老皇历”交到小侄女手上,望能在人地两生时派上用场。

在“此岸”《难忘的蜀光》一文中,我看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身影,兴奋之余又想:是自己撵路,还是宋科长的顺水人情?虽已无法考证,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吃席是一种荣耀,何况是在大名鼎鼎的华北食堂。老家有句土话:“见食不餐,必定是憨。”此次我非挂角加塞,而是堂堂正正排进成人座次,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竟可直接步入大学生们的社交场合,这经历让我回味至今,始终引以为傲。

前年夏天,阿姐全家回到四川,分居大洋两岸的亲情融为一体,手足情深、炽热感人。本书虽然没法涵盖全貌,却留下了深邃的拓展空间,丰厚的生活积淀,必定是精彩文章的源泉。灵感敲门时,阿姐:别忘动笔啊!

《此岸彼岸》的精髓是作者眼中的当今世界,其充满时代感的描绘和与众不同的文风是该书的特点。像《“候鸟”五思》、《求职趣闻》、《克里辛顿逸事》等等,既写出了上一辈人的心态,又说出了下一代想要而不敢要的东西,撕开虚荣的面纱,道出了真性的精辟,以小喻大的自如,最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我亦非常喜欢。

但愿这风景任何时候都不要装上画框,让它随意舒展地陈列在那里,使每个人都能信手翻开,想读就读。

侯岳平

2011年3月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寂寞绿卡

    寂寞绿卡

    ”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热门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联姻也有爱

    联姻也有爱

    何其幸运,遇到了你!让我在这冷漠的世界感觉温暖,让我对这无趣的人生充满感激!联姻也可以很有爱哦!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空的城

    空的城

    我们的生活很热闹,喧嚣、繁华还有浮躁,我们看上去一点也不寂寞,我们有很多的朋友。但是我们却不能主张任何人的去留……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读懂心灵

    读懂心灵

    心灵也有一把钥匙,这把心灵钥匙是牵引我们联结一座座爱之桥梁,同时还鞭策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一旦失去这把心灵的钥匙,就再难拥有一串闪亮的日子。有一条路叫绝处逢生:人生险处绝境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还有绝处逢生这条路。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有希望。只要撑开希望这把伞,任何苦难都会悄然后退,给我们让出一条生路。
  • 一分钟破案

    一分钟破案

    人的大脑就像一把刀子,你越磨砺它,它就越锋利。能让人的大脑达到这一满意效果的就是罪犯和警察之间的博弈游戏。探案是一种高智商的活动,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规律制约,游戏的参与者总是在制造更新更绝妙的方法,企图制服对方。书中汇集中外精锐探案故事,精中选精,以新奇、精致、逻辑力强为鲜明特征,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在独飨趣味盎然的推理文字盛宴的同时,既可锻炼读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可满足读者的好奇之心。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倾城妖孽快收了那个小道姑

    倾城妖孽快收了那个小道姑

    她本是玄眉山中小道姑一枚,却因一荒唐的理由而被赶下了山。然而发誓永不为人妻的她,却又误夺了妖男的心。且看已不知人间为何物的呆萌小道姑被调戏至坏的小白文,妖孽快收了那个小道姑。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那么,如何面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善意的谎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释?其实都不必要。本书作者辑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无疑是一本父母必备的“问题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