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41

第41章 陈到隋——繁盛中的变异(3)

作结构助词的。如《春赋》:“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小园赋》:“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哀江南赋》:“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

上面的“之”字所处的位置也灵活多变,随感情的抒发而居不同位置:六字句中,处在三、四、五节奏点的都有,特别如“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之”字截断语脉,更觉得回肠荡气、凄然神伤,故国不再的绝望、凄怆之情扑面而来。

三、极于调声。清人许梿对徐、庾在调声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骈语至徐庾,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而是篇尤为声偶兼到之作,练格练词,绮绾绡错,几于赤城千里霞矣。

选声练色,此造极颠。吾于子山,无复遗恨矣。

音简韵健,光采焕鲜,六朝中不可多得。

清澈之调,复有藻语润饰,故足凌跨一时。

之所以有这种音韵流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对诗歌韵律、平仄的把握:

徐孝穆、张见颐健笔标举,而古诗尽,近体成矣。

(阴铿、徐陵、江总)律诗之源。

五言律,阴铿,……徐陵已开其体。

自然,徐、庾会把这种诗歌上调适声韵的技巧用于文的写作,努力达到“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声情流丽的效果。以许梿所评的语段来看,赋中夹杂的大量五七言诗歌句式,倍增了声韵谐畅、流动的美感。程章灿曾详尽地考察了赋的诗化趋势,认为“南朝赋在四言、六言句式之外,又开始大量试验并终于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五、七言句式,使赋的语言形式和辞采情韵向五、七言诗体靠拢,表现出一种诗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赋末乱辞、赋中系诗以及诗赋合一三个方面。大致说来,赋末乱辞与赋中系诗是赋的诗化的早期表现,可称为局部诗化阶段,而诗赋合一是赋的诗化的后期特点,亦即全盘诗化阶段。”如: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春赋》)

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合会,无胜比翼两鸳鸯。……拂荇戏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讶鸳鸯鸟,长情真可念。许处胜人多,何时肯相厌。闻道鸳鸯一鸟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许声。(徐陵《鸳鸯赋》)

这些赋作,因五、七言诗句的夹杂,行文愈发流动、跳脱,情韵悠长。《六朝丽指》第3条认为骈文“纯任自然,方是高格”,第15条借“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论骈文“以气韵见长”,这是孙氏所认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徐、庾确实达到了这个高度。

$第三节 南北朝的交流与文风的融合及隋代骈文

在南北分裂对峙的两百年间,除了晋宋与北朝冲突较多、来往较少外,但即便在冲突中,也有文化的交流,曹道衡《读贾岱宗〈大狗赋〉兼论伪〈古文尚书〉流行北朝的时间》就从经学的角度,揭示出宋明帝初年,今山东及淮北一带并入了北魏,许多南朝士人入北,显然会带去不少典籍,其中当包括《古文尚书》和伪孔传,这实际上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齐梁两朝七十余年中,南北冲突较少,聘使往来较之刘宋时为多。南北皆妙选人才充使,以夸耀文化修养之高。”“酉阳杂俎记魏使入梁事”而且,北朝对此尤其重视。可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南北朝通好以使命为重”条。周一良把时间追溯到齐梁时期是很有道理的,具体说就是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进而掀起了在更广的范围内借鉴、学习南朝文化的浪潮,自然也促进、加快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孝文帝汉化改革时,南方正是一度繁盛的南齐永明时期。孝文帝本人的汉化水平较高。《魏书》卷七《孝文帝纪》:“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奥义。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魏收虽可能不乏溢美之词,但大体上确实如此。因此,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汉化政策时,孝文帝肯定会对南朝的典章制度、文化特意关注、收集,其对逃奔到北魏的琅邪王氏子弟王肃“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至“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器重礼遇,日有加焉”,竟一如“玄德之遇孔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之后,胡太后和孝明帝幸华林园,曾“令王公以下各赋七言诗”,显示出对诗歌的器重。这种情况虽后来一度受到六镇军人胡化逆流的冲击,但南北文化的交流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比之以前更为兴盛,甚至“梁、魏通和,岁有交聘”,作为北人的薛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也说明了交流的频繁。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之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治,都已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较深的汉化,对南朝文化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须臾不离的味道。普通民众有时也不再以异族为念,因种族压迫而逃往江南的人越来越少,就直接反映了北地民众对政权的认可和汉化程度的加深。这种情况也势必对文学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概括地说,南北间的交流,当然,更多的是偏重北朝对南朝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值得注意:

一、通使交流。但也应看到,毕竟南北悬隔,更广泛的南北文士直接交流并不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通使交流。通使交流的情形,学界已有专门的探讨。除上面提到的赵翼、周一良外,还有张承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交往》,这里只看一下其间通使交流文学的情形。选派使者时,南北都妙选当时人才;对选什么样的人才,赵翼认为是:“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以充聘使”,周一良则认为是“南北皆妙选人才充使,以夸耀文化修养之高”。“《杂俎》十二《语资门》记梁人应接魏使事,凡五条,亦足见当时南北皆选文采之士互相酬答。”再结合这一时期的史料,应当说主要有三个条件:容止可观、应对敏捷和文学优赡;但这三个条件也并非一直不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容止可忽略一些,应对敏捷、文学优赡则不可降格以求。而且,随着遣使交往的日益频繁,使臣间即席赋诗、赠诗唱和也越来越普遍,甚至到后期还很可能是一个必需的日程。李谐、卢元明、李业兴聘梁,梁武使朱异觇客。及出,梁武目送之,对左右说:“朕今日遇勍敌,卿辈常言北间都无人物,此等何处来?”。而梁使到魏,“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陈使傅聘北齐,以薛道衡兼主客郎接对;傅“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一句话,也正如《北史》卷四十三《李谐传》所说:“既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矜,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梁使每入,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宴日,齐文襄使左右觇之,宾司一言制胜,文襄为之拊掌。魏使至梁,亦如梁使至魏,梁武亲与谈说,甚相爱重。” 北朝著名的文人魏收、邢劭、温子升、李骞、李谐、裴宣等都出使过南朝,其中大部分都有诗文传世。而南朝出使北朝的人,如庾信、徐陵等,也都是巧言善辩、能诗擅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通使交流,梁末到陈时更盛,甚至在承圣三年(554),西魏大军进攻江陵之际,庾信还奉命出使西魏。频繁的交流,特别是文才出众的人的交流,无疑能促进南北文风的转变。

二、熟习、研读南人的作品(或集)。当然,直接通使毕竟次数有限,在当日的交通条件下,也不甚便利,更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机会。对普通文士而言,最有效的恐怕还是熟习、研读南人的作品。很可能就是在使者往来的过程中,一些人的作品集因此得到了交流、仿效。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

收每议陋邢邵文。邵又云:“江南任昉,文体本疏,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窃。”收闻乃曰:“伊常于《沈约集》中作贼,何意道我偷任昉。”任、沈俱有重名,邢、魏各有所好。武平中,黄门郎颜之推以二公意问仆射祖珽,珽答曰:“见邢、魏之臧否,即是任、沈之优劣。”

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河间邢邵试命文遥,诵之几遍可得?文遥一览便诵,时年十余岁。

(徐陵)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魏收、邢邵、元晖业等人研读、仿效的对象任昉、沈约、何逊,都是南朝公认的大家;魏收、邢邵甚至还以此相互攻讦,都看出了北人对南人文学的青睐。最典型的恐怕是高澄的事例,高澄曾“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指《华林遍略》)曰:‘不须也。’”抄写复制,然后把书还给买书人,《北齐书》卷三十九《祖珽传》。手段虽有些不齿,但其喜爱南朝文化却由此俱见。要知道,《华林遍略》共六百二十卷,作为梁武帝特意纠集一班人马编撰以压倒刘孝标的《类苑》的大型类书,天下三教九流、六艺七略自然是无所不包了,有此一本,尽可囊括天下知识,高澄焉得不喜。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当南朝文士王褒、殷不害、庾信、徐陵等入北后,都受到了特别热情的礼遇。这一时期,北方对南方文化认可和吸收的程度都已很高,南北文化的交融已如东方地平线上的红日,光彩流溢、呼之欲出了。

三、召集南来文士共同吟诗作赋。如卢思道“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

但是,较为绮艳的齐梁文风要想在北地落花生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南北的文风实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刘注:支所言,但譬成孙、褚之理也。然则学广则难周,难周则识,故如显处视月;学寡则易核,易核则智明,故如牖中窥日也。)

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褚裒、孙盛、支道林都是东晋中期的人,这到隋朝初年,大约经历二百三十年的时光,南北学术、文风的差异仍旧明显。北地的文风较为质朴,在当时代表作家中,如魏收、阳休之、李骞等人都有明显表现。魏收认为“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那么作什么样的赋呢?魏收曾作《南狩赋》,“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这显然还是沿袭汉大赋“劝百讽一”的传统路数。再结合阳休之“博综经史,文章虽不华靡,亦为典正”,沈君游“文章典正,特为岿所重”李骞称其《释情赋》“犹潘生之《秋兴》,王子之《登阁》”等,严可均《全后魏文》卷三十三《释情赋序》。能看出典正确实是那一时代文士较为普遍的追求。为此,《周书》卷四十一《王褒庾信传论》概括说:“当时之士,有许谦、崔宏、崔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焉。”正是在这种追求典正的氛围中,才会出现苏绰建言以更典正的《大诰》来改革绮艳文风的举措。这种情形下要获得北方文士更多的认同感,转变文风也就势在必行;更何况,这些不得已羁留在北地的南方文士,受内心怆痛、坎坷的激发,也自会抛弃前日一味绮丽、旖旎文风,吐露内心无边的沉痛和孤苦。《颜氏家训?文章》载:

王籍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至怀旧志载于籍传。范阳卢询祖,邺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于能?”魏收亦然其论。

“此不成语”一句足见出反对的激烈。卢询祖作为“邺下才俊”,以及“北地三才”之一的魏收都不加认可,不能欣赏诗歌所传达特有清幽、细腻的意境,可看出北地文人的欣赏口味确实不同于南方,当然,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人对文学理解的水平还有待于提升。 同样,对“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时人未之赏也”,以及“卢思道之徒,雅所不惬”,都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因为摘句嗟赏的风气至少南朝刘宋时就比较兴盛了,如宋孝武帝嗟赏“云横广阶暗,霜深高殿寒”,王融叹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以及梁高祖称美“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等。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亦载一事:“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而《枯树赋》一定程度上是归于“典正”的作品了。这样,各取所长,自会融合出一种新的文风,即“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不过,这一历史进程到初唐时才茁壮成长,此时只不过暂露端倪罢了,融合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

自有晋之季,文章竟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

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曰:“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依靠一纸诏令来革易文风,肯定是行不通的;但也确实看出一些人反对骈俪文风的决心。与梁朝裴子野等人的反对比较,借助于政权的力量去干预,也是以前所没有的。不过,滑稽的是,李谔上书极力反对骈俪文风,文章本身却是不折不扣的骈文——这正看出骈俪文风浸润之深,自非一朝一夕所能革易。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热门推荐
  • 人生三论

    人生三论

    真实人生的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只有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只有懂得取舍,善于放弃,宽容待人,才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心灵的甘泉,涤荡平淡生活中的单调和苦涩,帮助人们营造更加幸福的人生……
  • 戾妃天下

    戾妃天下

    她,是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柴破玉!她曾是警界的神勇之花,如今却是黑道最狠戾的大毒枭!一场诱敌之术,她杀尽百人执枪的同仁,只因换取他的信任、、、她在他身边十年,做了他十年的情人。十年间,她成了他最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但目的却是彻底的铲除他,以及他庞大的贩毒集团!她,的名字亦是柴破玉!定北侯府的千金大小姐,骄纵、蛮横、无脑子的典型白痴!一次花朝节上的邂逅,她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优雅俊美的寒王、、、自此,对其痴狂,迷恋,还大放厥词,此生非此人不嫁。本是永不相交的两人,却因一旨皇命,她如常所愿,而他被迫娶了这个厌恶的女子!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地域,却在相同的时间里她死,她生。当她的灵魂覆在她的身上、、、一切又将发生什么改变?当她摄人心魄的灵魂闯进这个纷乱的朝堂时,谁被利用?谁被设计?谁又被扰乱了心扉?他、他、他、、、他们的命运又将发生什么样的转变?他爱,势要杀死她;他爱,是纯粹的给予;他爱,是无悔的帮助;他爱,是帝国江山的颠覆!“这就是你们利用我的代价!”银白的刀子一寸寸没入心扉,被血滴滴染红,而她却说的云淡风轻,美眸一片冷笑和阴狠!、、、、、、“对不起玉儿,下一次我一定会保护好你,不会在让你陷入今天这样的危难中!”昔日冷漠如冰的眼神不再,他狭长的凤目中盈满浓浓的自责和深情。“你、我之间没有这种情分!”她说的决绝,清眸冷淡如水,里面再也没有了当初对他的痴狂和迷恋,和那张微微泛红的桃花面,有的只是冰冷和陌生。溪亭新文,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收藏】+【留言】+【票票】=【溪的最大动力!】[溪的旧文]:《凤为后》《冷凤劫》《今生只爱你》[友情链接]:《凌霄》《兽仙》《老师你狠“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洪荒古传

    洪荒古传

    子会之时有混沌初劫,却是指盘古开天地。而此时丑会已终。丑会之时却是洪荒初劫之始,乃为飞禽走兽之争。现时却是寅会始,天地复归清明,万物皆有序。白蒙蒙之中露出一个幼小的身影。却是那血海之中的那个全身红色的幼童。他就是那道飞出的红光。只见他全身赤裸,身上毛发全无,一双乌黑的眼珠子转动了下。然后见他往地上一跪,拜了天地四方。起身看了下那四周,和无着片缕的周身,笑着摇了摇头。甩了甩了细小的胳膊,孩子露出遥远的思绪。沈平第一次见到妖怪倒是愣住了“你们是妖怪?”那老虎听了沈平的话也不反感,很自得的点了点头“我们是妖怪,小兄弟你刚化形不久吧?”洪荒永远神奇的天地,承载着我们永远的未知,让我一步步为大家揭开那迷一般的世界本书QQ群:116244155
  • 饥饿游戏3:嘲笑鸟

    饥饿游戏3:嘲笑鸟

    在“饥饿游戏”系列结篇里,伊夫狄恩·凯特尼斯——燃烧的女孩,她的家乡十二区被无情摧毁。打猎伙伴盖尔逃离了虎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恋人”皮塔被凯匹特抓走。传说中的十三区真的存在,那里出现了反抗和新的领导者,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 20岁开始,30岁成功

    20岁开始,30岁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20岁,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精心设计人生的地方;20岁,我们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起跑若能领先一小步,人生必将领先一大步,甚至在而立之年就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黄金宝地,戴上成功的光环。那么,在这至关重要的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清楚些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清楚的目标去为之努力奋斗,有没有设计好人生?我们缺少什么,要学习什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要取得的成就在哪里?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我们30岁以前,能不能掌握财富的密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在哪里?我们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对整个人生有价值?
  •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该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良言与案例节节相扣,精准翔实地阐释了支行长怎样想、怎样干、怎样管、怎样带以及怎样成长的“真经”,对支行长或正在成长为支行长的同人们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清晰的思路、流畅准确的文字,以及生动鲜活的气息,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支行长
  • 杀戮法师

    杀戮法师

    身为法师的丁翼,感觉压力很大!一会捅死了重甲武士,一会砍死了高阶刀客!一不小心放个魔法,又秒了一群高抗法师!丁翼说……你们怎么这么脆皮啊……害的老子成超级杀人魔,天天被卫兵追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