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400000008

第8章 顾鼎臣与嘉靖初年的经筵(1)

第一节 嘉靖初期政局变化与经筵

一、君上修德第一事——经筵

明朝自开国以来,即十分重视经筵讲学,英宗正统元年(1436),经筵作为正式制度确立。《明会典》谓:“国初经筵无定日,或令文学侍从之臣讲说,亦无定所,正统初始著为仪,累朝因之。”

对于讲官来说,经筵日讲是将经典大义、圣学心法以明白易晓的语言教授给皇帝的过程。因为是与皇帝接触最为密切的官员之一,经筵讲官常常被赋予重大的训导责任,不仅要通过讲述典籍来使帝王明白致治之道,更要将现实的政务利弊体现在讲学中。曾在世宗南巡时掌翰林印的陆深认为经筵讲官应“条列类陈,庶几九卿百司有行之而不能尽;给事中御史有知之而不敢言;司府州县有负之而不能达者,皆得以次上闻”。嘉靖之前,经筵日讲之暇与皇帝议处政务并非罕见。在《典故记闻》中,曾记载了孝宗与经筵讲官议事故事:

经筵毕,上召大学士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至文华殿御榻前,上出各衙门题奏本曰:“与先生辈商量。”溥等每本议定批词,录于片纸以进。上览毕,亲批本面,或更定二三字,或删去一二句,皆应手疾书。

嘉靖时,经筵面奏也曾有事例:

经筵面奏,近世无闻。惟嘉靖甲申夏,吕修撰柟言五月十二日,献陵忌辰,是日讲筵,君臣不宜华服。己丑夏,陆祭酒深言:讲官讲章,不宜辅臣改撮,使得自尽其愚,因以观学术邪正。

虽然在嘉靖朝的经筵中,谈论政事的情况较少出现,所谈之事也莫不与经筵相关,但可以看出,经筵官还是保有此种权利。

出于经筵有为帝王“讲明道学,涵养德性”的地位,作为宣讲者的经筵讲官自然至关重要。在遴选标准上,往往要求德才兼备,“学问贯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识达大体”,同时考虑其风评,“如或其人心术不正,立心行己,素无善誉者,不得滥预”。

对于帝王来说,作为“君上修德第一事”的经筵日讲更是其是否勤政与向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凡出现帝王怠惰厌学,罢免讲筵的情况,就会遇到百官的上疏谏诤,以尧舜及先朝祖宗的勤学来勉励或鞭策,务令其认识到懈怠的严重性,重新整顿精神,以免一曝十寒。

另外,各突发事件所预示的灾异也可能与经筵联系起来,作为对皇帝劝勉的方式之一。成化时,南京午门正楼遭到雷雨袭击,时工部给事中黄甄等便上疏宪宗,希望其能坚持“三日一御经筵讲学”,惟其如此,则“聪明日广、君德日修、圣治日弘、不惟灾异可弭,而所以感召和气、巩固基图者,举在是矣”。

然而,尽管经筵得到如此高的关注,仍有不少帝王通过各项借口罢免,嘉靖之前的武宗则更由于醉心骑射,不能安心听讲,得到了“圣学如此何以正心”的批评。

二、世宗对经筵的重视与反叛

在明代,科举考试以程朱学派为标准,《周易》依程传朱学本义,《尚书》依朱熹学生蔡沈传,《诗经》依朱熹《诗集传》,《春秋》依胡安国传,《左传》为本事,《礼记》依陈澔集传,《四书》依朱熹集注。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必须就题阐释,依注作解,不能擅自发挥。

程朱理学规范了考生的答题内容与方式,对于明代的士人来说,这是不可逾越的典范。而经筵讲官的讲解,更应该严格按照注释,不可以有个人的见解,否则就会有被弹劾甚至罢黜的危险。

这样一来,经筵讲官为了稳妥起见,往往照本宣科,不敢超出经典原有的释义。因此,明朝对各代的经筵讲官的好坏评价,多是根据讲解的语气与声调,能浅显易懂,或者声音抑扬顿挫的就是好讲官。

世宗以藩王继位,亟须通过经筵来获得各种经验。其开国之初,颇为重视经筵,认为“经筵日讲,任贤黜邪,皆新政所最切,将勉行之”。认真的态度得到大臣们的一致认可,时任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王鏊曾有“(世宗)即位以来,日御文华召见大臣,中外相传,以为盛事。祖宗之治,将复见于今日,此万世一时也”的评价。杨一清也对嘉靖的求学精神表示称颂道:“皇上孜孜勤学,兹当炎暑之时,暂辍日讲,犹欲采录经史之要言,日命儒臣轮讲。”

然而,对讲筵的要求,世宗却表现出与祖辈明显不同的态度。他不满意讲筵官众口一词,只会拘泥于经书,却没有自己见解的讲法,而希望在经筵中能学习到真正有利于治道的经验与方法。出于这种要求,世宗对经筵的要求显示出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关注经筵讲官对时政的看法,而不是资历,特别是具有民事历练的官员,更得到世宗的青睐。他先是擢升了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一批部官入翰林院进讲,继而明确支持了霍韬“翰林、部院官员应外调历练,而在人员选拔上,宜唯才是举,不拘出身来历”的主张,他强调:

朕以人君深居宫禁,不知外事,必赖左右大臣协力赞佐。若为大臣而不能实察民情,何益治道?翰林官有才堪布政、参政及提学副使者,量加升擢,正欲其实历民事,以资闻见,以备他日重用。吏部及诸曹年深者,亦宜察其才识,内外兼用之,可循资轻授耶?我太祖初年法制草创者,固难比拟,以后定制及列圣成宪,不可不遵,但用人图治,亦当因时制宜,岂能一一拘定常格!况予夺皆出朝廷,自今内外官出入迁转,所司随时斟酌以闻。

其二,关注讲筵的实质,而对讲筵的形式并不在意。世宗曾要求“讲官及翰林官日轮一员,将经书、通鉴,撮其有关君德政事与修省之道者,直录其义”,其目的是“赞所未晓,庶心得其旨而理自通”,至于只有讲官才能进讲的古制,则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这一大胆的提议,引来了大学士杨一清等的恐慌,其不无置身事外之意地说:“(上)日命儒臣轮讲,且博取人善,讲官之外兼及翰林,是皆睿旨之传宣,非出臣下之建白”。

在实际听讲的过程中,世宗也无视宫廷中的各种旧有规矩,给经筵讲官更大的自由。第一章曾提及,他对讲官在进讲中遇死亡、变乱等忌讳则略过的情况表示不满,要求他们补讲。

由此可见,初当国的世宗不仅有着极强的求知欲,而且个性鲜明,勇于打破僵化的传统。由于是藩王入继,世宗希望通过“大礼议”来获取更高的话语权,而经筵讲官的主要来源——翰林院,却恰恰是“大礼议”反对派集中的阵营,世宗早对其存在深深不满,而酝酿着一场变革。

三、经筵风波——汪佃事件

上文提及霍韬曾上疏建议翰林院官员外调历练,及翰林官员可由多种渠道擢升,不必拘泥于出身,此建议得到世宗的支持。不久,由于汪佃的讲读失误,恰给了世宗实施此方案的一个机会。

汪佃,字有之,号东麓,江西弋阳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以纂修《孝宗实录》有功,升侍读,任经筵讲官。他的兄长汪俊,当时在朝中为礼部尚书,汪俊是大礼坚定的反对派,其观点不免影响了汪佃。

汪佃事件在《明实录》中记载最详,兹摘录如下:

初,翰林院侍读汪佃进讲《洪范?九畴》不称旨,上亲讲觧其义,谓辅臣曰:“人君能尽伦理以立于上,万姓化于下,伦序明而人道备,福将自至!”以佃讲读迟钝,令吏部改调外任。因命内阁选择翰林诸臣称职者留用,不称者量材除他官。

关于汪佃事件,胡吉勋作了详细解读,他认为汪佃曾独立完成校勘福建建阳书坊的刊刻讹谬的任务,足以证明其对经史的熟悉和精审。世宗对其“讲读迟钝”的指控,很可能是出于“政见不和”的诬告。进而分析了世宗的解释,联系汪佃交游圈对“大礼议”的态度,认为可能是汪佃进讲中表达了关于“大礼议”的议论,从而激怒了世宗,遭到了贬斥。

不可否认,胡吉勋的论证十分翔实而具有说服力。在他的论证基础上,笔者仍希望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发。在《洪范?九畴》中,其实关于伦理部分非常之少且不利于引申,因此汪佃不可能通过讲述伦理来讽谏世宗,世宗最后一句落在“福将自至”,那么很可能汪佃是在讲述《九畴》的最后一部分《五福》、《六极》,即福祸问题时进行劝规。这两句的原文是:“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从原意上看,与伦理的关联性极小,汪佃将此联系到伦理,并对世宗进行讽谏,本身即较为牵强。

再分析“讲读迟钝”的指责,尽管是日讲,讲官也并不是临场发挥,而是事先准备好讲稿,按照讲稿进行讲述。因此,在进讲中“迟钝”的几率非常小。但即使是帝王,也不可能凭空罗织罪名。在汪佃事件后,并无大臣上疏求情的记载,可见汪佃的“迟钝”是真实存在的。联系上下语境,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汪佃被世宗诘问而无法回答。那么,是什么问题让以学识著称的翰林学士无法回答呢?从世宗愤怒的话中,大概可以猜想,此事关乎福祸。

世宗继位之初,并不安宁,相关的灾异频频显现,在实录中不胜枚举。这些灾异屡次被言官利用,常作为指责世宗“议大礼”的后果,世宗对“蒋冕等凡遇灾变,皆以为大礼所致”的现象深为不满,也对各类灾异的话题尤为忌讳,以下引两则实录史料以资验证:

(嘉靖三年五月)翰林院修撰吕柟以修省自劾不职十三事,内以圣学少怠、圣孝未广、大礼未正、祀曰崇、忠谏受祸、元恶失刑、贵幸滥泽、以及军民利病数事,皆灾变所由致,而引以为己不能献纳之罪,言甚切直。上谓大礼已定,柟巧拾妄言,事涉忤慢,下镇抚司拷讯。

(嘉靖十九年五月)锦衣卫千户李拱辰言圣母南祔,显陵灾异屡作,乞迎二圣梓宫,俱葬天寿山。上以拱辰狂悖庸愚,非所宜言,下镇抚司逮问。

在以上两例中可以看到,凡事涉大礼的灾异问题,是世宗的底限而不能触碰。而汪佃作为讲读官,以言语讽谏,并将之与福祸联系起来,无怪乎要受到世宗的盘诘。而事实上,经筵讲官以解经为目的,妄言福祸,本身就是经筵之大忌,因此,汪佃只好讷讷不答,世宗借此指斥其“迟钝”。

汪佃事件后,世宗要求“内阁选择翰林诸臣称职者留用,不称者量材除他官”。将汪佃调为宁国府通判,而因此事件,罢免外调的官员多达二十二人。与此同时,世宗又命:“中外臣工有堪任翰林者,部院公选以请,期于众议协服,毋取备员。”擢升了大批外部官员进入翰林院。

事实上,汪佃事件只是恰好发生在世宗酝酿改革之时,给了世宗一个引子罢了。假如没有汪佃事件,世宗仍会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而另一方面,即便世宗并没有改革翰林院的需要,对于汪佃在讲筵中对福祸的讽谏,仍是不被原谅的。

在此事件后,充任经筵讲官的有桂萼、翟銮、李时、穆孔晖、夏言、万潮、贺缙等,他们要么是世宗的支持者,要么是中立或温和派。或许世宗此次对于翰林官员的大清洗表现的过于强硬,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世宗希望掌权的迫切愿望和决心。

第二节 顾鼎臣进讲经筵内容及重点

一、以经筵受知遇——顾鼎臣讲筵过程

世宗对翰林院的清洗,使翰林院严重缺员。嘉靖六年(1527),作为现有为数不多的资深讲官,甫回京的顾鼎臣成为翰林院掌印学士。而此时,他的首篇进讲——范浚《心箴》,就获得了世宗的赏识,被誉为“正心之助”,不久,世宗亲自发挥《心箴》,并注《程子四箴》,付与刻石,在翰林院盖亭树立。

嘉靖七年(1528),世宗命顾鼎臣讲述《尚书?洪范》,出于对顾鼎臣的信任和喜爱,世宗命顾鼎臣通篇进讲,在圣谕中,他说:

朕为《洪范》一书,于帝王为治之大经大法,实为亲切讲解,须委一人,庶得接续贯通。欲令鼎臣通篇进讲,分段计日,从容讲解,务使尽其所言。以为朕为学求治之助。

《洪范》进讲由九月始,至闰十月,仍未讲完,世宗于是下旨令破例进讲:

今日以寒月例免经筵日讲。朕以《洪范》未终篇,故未循例。又曰为学贵终始,亦在乎笃行,不在急迫与徒知也。鼎臣暂免朝参,止入讲殿,庶得从容进讲。朕亦安听,或得于领会矣!

按照宋朝旧例,“经筵春讲以二月十二日起,五月初二日止;秋讲以八月十二日起,十月初二日止,日讲无起止”,明朝原无定例,世宗将经筵日讲全部定为春秋二季,至十月辄止。此次因为顾鼎臣讲《洪范》未完,世宗特批令破例,可见世宗对于顾鼎臣的优待,也可见顾鼎臣的进讲确实大得其心。

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顾鼎臣讲《洪范》完毕,受到了“尽心指陈”的嘉许,世宗赐其白金文绮,并擢升其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

在顾鼎臣讲筵过程中,有关于《中庸》的进讲因较具代表性,而被摘录于其文集中。其孙顾晋璠在之前有小引,记叙了进讲的经过:

(嘉靖八年乙丑十二月二十一日)上奉安先圣先师神位于文华殿之东室,行释菜礼,特命辅臣及府君等十一人瞻拜。复召至西室,亲承天语期勉,赐茶而退,继又颁圣谕令十臣各敷陈经义关切于君德治道者以献。府君撰述《中庸首章讲义》一篇进呈。

在《典故记闻》中,则记述较为详细:

世庙御文华殿西室,谕大学士张璁:“卿可示萼、銮、时、缙、鼎臣、诰、孔晖、言、潮人各以经书大旨一章讲解之,尤要交修之实,启沃之诚,切于身心政事风俗民情为目前紧要者来陈。勿相通谋。人各自献其诚,庶不负朕所望。”越数日,诸臣乃各撰次讲章以进。

以上提到的十臣,可谓世宗股肱,世宗要求他们进讲章,无疑是又一次考核,而此次考核,也更奠定了顾鼎臣的地位。在《中庸首章》讲义中,顾鼎臣“推言人君致治期臻圣神功化之极,不可安于小康。”再次得到世宗“称善”。不久,顾鼎臣又被升为副总裁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

嘉靖十年(1531)九月,西苑无逸殿完工,落成之日,世宗命李时、翟銮、顾鼎臣坐讲《尚书?无逸》篇,后升詹事府詹事仍兼学士,赐一品金织仙鹤衣。

此后几年中,世宗对顾鼎臣信任有加,不断擢升其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而对于其讲筵也青睐异常,正如其孙顾晋璠所说:“府君在讲筵最久,受知世庙最深,温旨褒嘉不一而足”、“一时君臣相得”,在如此繁多的经历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心箴》的进讲,可以说,它奠定了顾鼎臣晋身的基础。

二、《心箴》:五味陈杂的荣宠

《明史?顾鼎臣传》谓:“(顾鼎臣)进讲范浚《心箴》,敷陈剀切。帝悦,乃自为注释,而鼎臣特受眷。”在如此之多的讲筵中,《心箴》的讲述尤其重要,可以说正是由于它吸引了世宗的目光,为顾鼎臣提供了施展更多才华的机会。目前,顾鼎臣讲述《心箴》的讲稿已经佚失,无法从中了解顾鼎臣讲述原旨,然而,世宗在听讲后,却因为心有所感,对《心箴》做出了发挥,此篇注因刻石得以保留,成为研究所据的重要资料。在整个事件中,顾鼎臣因为前有“启沃圣明”之功,后有支持保障之力,而成为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

(一)《心箴》刻石始末

嘉靖六年(1527)十一月十三日,顾鼎臣向世宗进讲宋儒范浚《心箴》,大大触动了世宗。以至于在接下的几天中,世宗仍在回味思考,在顾鼎臣讲述的基础上,他进一步发挥,并亲自为《心箴》做注,颁赐给杨一清等辅臣。嘉靖六年(1527)十一月十五日的圣谕验证了此事:

内阁辅臣杨一清、谢迁、张璁、翟銮。朕因十三日听讲官顾鼎臣说《心箴》,连日味思其意,甚为正心之助,昨日自写一篇,假为注释,与卿等看。

同类推荐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热门推荐
  •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把辅佐昭帝的重任托付给了霍光。霍光成了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兼大将军。朝廷要事他必一一过目,甚至可以做决定。他成了让皇帝又倚重又胆寒的股肱大臣。昭帝宾天,他亲手立了新帝又废了新帝,为什么帝王的立废他可以板上钉钉。霍光用一辈子的时间修行为官的道行,你所谓的计谋、心机在他那里都是雕虫小技,官场的那些猫腻儿都是他玩儿剩下的。让霍光教你升得快、坐得稳的官场之道!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本卷收入作者长篇小说《后土》。佘中明老汉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土地承包后,他家的田越种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但他怎么也没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悠悠小日子

    悠悠小日子

    雷雨天坚持工作结果被劈回了三百年前,身为游戏程序员的女主带来了整个游戏系统。有位雄厚历史资本并雄心壮志的清穿女做额娘,女主表示生活鸭梨很大。不过虽然身份改变了,但是工科女对生活的态度还是严谨的,比说额娘所说的擦亮眼睛找老公这事,恋爱养成加经营模拟的搭配总比即时战略或者第一人称射击来得容易嘛!
  • 狂妃逆天

    狂妃逆天

    展邪依,国家一级特种兵,因未婚夫的算计而落入圈套中,被雷电劈中消香玉损!当现代特种兵穿越到天界,成为城主府大小姐,一切的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天才变成废柴?那她再让废柴变成天才不就行了。人人唾弃?没关系,她会让那些人都统统闭上嘴巴,再无唾弃的可能!陷害她的罪魁祸首,她会让她知道,得罪她的下场,是多么的销魂!***在这弱肉强食的天界,她唯有努力变强,强到所有人都仰望的地步,那样才不会被人威胁!而在一次又一次的雷电攻击下,让她成功的修炼了万年难遇的混沌之力!当两颗不同的灵魂相容,即可合二为一,又可分开成为单独的个体之时,掀起的又是怎样的风暴!当她成为天界的强者,通过往生塔重回现代之时——等待她的又将是怎样的阴谋?而一直跟随在她身边的魂棍,又有着怎样的惊天之密?神秘男人的一次次出现,一次次相帮,看似充满目的的举动下,又有着怎样的宠溺温柔!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宠文,男女主身心绝对干净!!!***推荐铱铱的旧文:《幻神王妃》铱坊推荐好姐妹的文文:《废柴小姐太妖孽》菩提苦心《重生之我本彪悍》大尾巴猫《妖娆神音师》葉瓶子《重生之桃源商女》黑血女王《田园地主婆》沫迷糊《逆天驭兽师》柒月甜
  • 惊世毒皇后

    惊世毒皇后

    【这样的她—】季弦歌,左相之女,却因为一场阴谋,被推上皇后之位。作为夫君,皇帝只想除掉她。作为亲人,父亲只想利用她。江湖纷争,朝堂纠葛,尔虞我诈。◆暗潮凶猛的阴谋诡计中,她,游走于正邪之间,左手利刃,右手品茶,步步为营,谈笑间,俾睨众生,扭转乾坤,杀人于无形!在重重阻碍下,她究竟能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这样的他们—】(妙手神医:前半生我为了医术而活,后半生,想要为你而活。(当朝右相:你说,我是仙,我说,你是魔,仙魔之间,若是注定不能相守,那么,我愿意为了你坠入魔道。(武林至尊:你说我只知道天下,却不知,我愿意用整个天下,来守护你的肆无忌惮。还有那皇帝,世家族长,铁血战神…她与他们之间,本是个个不待见,本是互相利用,一转身,又是谁,会与这个女子一步步攀上高峰,并肩傲视天下?——◆◆片花欣赏:【皇帝篇】大殿中:某男一身阴冷的走进来,隐忍的低声说道:“季弦歌,你还是朕的皇后!朕警告你,不要再到处招惹男人!”某女冷笑:“皇上此话何意,您有您的女人,我有我的男人,我们之间本就是交易,不是么?”【丞相篇】御花园中:男子匍匐在地,卑微的姿势,却依旧让人觉得仙风傲骨。“皇后娘娘,大人已经跪了一天了…”身边的丫头不忍心,道。“大人,您可是累了?”某女一脸慵懒。“微臣不累,皇后娘娘可愿意,赦免那些无辜的人?”“你要是爬上本宫的床,本宫也许会愿意…”某女清冷的说。“微臣,愿意。”某女愣了一下,笑道:“放一个人,你就陪本宫一夜!”男子露出一个似有若无的笑容,道:“臣,遵旨。”【盟主篇】:山巅之上:女子道:“徐家那老头,竟抢我生意?!”男子露出狐狸般的笑容:“明天就让他儿子不举,怎么样?”女子又道:“这苍山派和青云教又打起来了?头疼!”“那咱就把这俩,夷为平地。”男子一脸宠溺。女子浅笑:“你把我惯得这么嚣张,别人受不了,可如何是好?”风华绝代的男子看着某女,眼底闪过一丝狡诈,心中幽幽的道:若是天下人都受不了,那才甚好。●●女强+男强,强强对抗。喜欢的亲们点击【放入书架】喔!
  • 灰姑娘生存笔记

    灰姑娘生存笔记

    成为已经嫁给王子的灰姑娘。但是现实往往比童话那一句“最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要来的复杂的多。灰姑娘版大逃杀,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穿越童话,迷失在4次元童话中的绝对女王进化论。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