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300000010

第10章 五尺道开通时代考

五尺道开通时代考

段渝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从蜀之成都通往西南夷地区的道路为“西南夷道”。西南夷道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西道是“灵关道”,或称为“零关道”、“牦牛道”,由蜀之成都通往云南;中道为“五尺道”,由蜀之成都通往贵州西部和云南东部;东道是“牂牁道”,或称为“夜郎道”、“南夷道”,由蜀之成都经贵州通往两广已至南海。西线灵关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通,在商周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它都一直发挥着中国西部民族与文化南来北往交流互动的通道作用,并充当着中国西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交通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对于中线五尺道的开通时代,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是战国末叶秦时开凿,很少异议。但是,历来对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关于五尺道开通年代的理解却难以经得起推敲,实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一、五尺道的开通不始于秦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秦时常略通五尺道。”《索隐》谓:“栈道广五尺。”《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厄,故道才广五尺。’如淳云:‘道广五尺。’”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五尺道是秦始皇时开通的,也有学者认为是秦汉时开通的。笔者曾在1993年出版的《四川通史》第1册已简略说明,蜀、滇五尺道,《史记》记为秦时官道,但早在殷末,蜀王杜宇即由此道从朱提(今云南昭通)北上至蜀。至春秋时代,蜀王开明氏“雄长僚、僰”,进一步开通了成都平原与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北部的交通。以后,“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对殷周至战国时代已经存在的这条道路予以进一步整修。这就意味着五尺道并不开凿于秦,秦仅是对五尺道加以重修和整建。葛剑雄教授在《关于古代西南交通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亦认为五尺道的开凿不始于秦,该文认为秦法既然是“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却公然会修建“五尺道”,而严峻的秦法是不可能容忍“五尺”之制存在的,从而否定五尺道始修造于秦。实际上,《史记·西南夷列传》此句所说的“略通”,并不是“开通”或“始通”的意思,而是“略取通行”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索隐》引张揖曰:“蒙,故鄱阳令,今为郎中,使行略取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记载:“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僰中。”师古曰:“行取曰略。夜郎、僰中,皆西南夷也。僰音蒲北反。”可见,“略通”并非“开通”之义。至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此事为“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则有着整修和整饬的含义,这与《史记》的记载其实并不矛盾,略取和整修往往是前后相接、一以贯通的。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但《汉书·西南夷传》的记载却是:“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关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旄牛,以此巴蜀殷富。”对于“蜀故徼”,《史记》记为“開”,《汉书》记为“関”,究竟是开还是关呢?二者必有一误。而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五尺道的开通时代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蜀故徼”,是蜀在经由五尺道通往西南夷诸族的途中所设置的关隘。这里的“開蜀故徼”,“開”为开通的意思。其实这个“開”字,实为“関”字之误。按,《史记·西南夷列传》这段文字所说的秦时“诸此国颇置吏焉”,即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说“邛、笮、冉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常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既然秦在这些地方开通了郡县,置有守吏,那么秦王朝时这些地方之间的关隘必然就是开通而不是关闭的。至秦灭汉兴,这些地方的族群“皆弃此国”,即拒绝汉王朝的统治,那么这时“诸此国”与汉王朝之蜀郡间的通道就只可能是关闭而不是开通的。而司马相如所说:“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此句“今诚复通”十分重要,它确切说明,在邛、笮、冉等请求内附之前,汉王朝与西南夷的交通关隘是关闭而不是开通的。正是因为邛、笮、冉等“诸此国”关闭了蜀与西南夷地区之间的通道,所以才会出现“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到南中做买卖的现象,以及西南夷诸族阻碍汉使十余批出使大月氏那样的结果。假若是“开蜀故徼”,那么巴蜀民就不会“窃出”西南夷地区,而汉武帝为打通与大月氏联系所派遣的十余批汉王朝使臣,也就不可能在西南夷道上遭遇到“其北方闭氐笮,南方闭嶲昆明”那种尴尬局面,受到西南夷的重重阻碍。“開”、“関”二字,古文形近,今本《史记·西南夷列传》所用的“開”字,显然是在传抄过程中因形近而导致的讹误,致使谬种流传,我们自然不能根据错讹的字义来领会史书所载历史。

据上所论,蜀与西南夷之间早有商道可通,这就是“蜀故徼”。这个“蜀故徼”,在秦王朝“略通五尺道”以前的商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二、古蜀人的尚五观念与五尺道的开通时代

五尺道之所以称为“五尺”,应与古蜀王国“数以五为纪”有关。史书虽未明言蜀人数以五为纪,但是蜀人崇尚五这个数字,从王室祭祀制度、社会组织直到宗教信仰,都以五计数,却是斑斑可见,史不绝书。并且,古蜀的文物制度多以五为纪的情况,也为历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证实。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的一致性,十分明确反映了古蜀这一特有的制度。

古代蜀人的尚五宗教观念形成甚早,从目前的资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年以前古蜀文明起源时代,今成都郫县三道堰古城遗址中部大型房屋内的五座卵石台基,由此连续贯彻到商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其遗风至汉魏之际犹可观瞻。在尚五观念的支配下,古蜀人发展出了一系列“数以五为纪”的文化丛:以五为朝代数的王朝盛衰史,以五为庙制的宗庙祭祀制度,以五为王制的青铜器组合,以五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以五计数的其他若干事物,都是以尚五观念为核心凝成的文化特质。由此可见,尚五观念已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意义的文化模式和行为方式,规定并支配着蜀人的精神活动和社会行为。例如,青铜器中的罍、无胡三角形援戈、柳叶形剑等,从商代连续发展到战国,表现出古蜀青铜文化的显著特征,自有其演进规律;然而青铜器的组合却以五为纪,而为巨制,为王制(从新都蜀王墓中可充分证实此点),并且同样从商代连续发展到战国,存而不改,则表明古蜀青铜文化组合方式是在蜀人尚五观念支配下产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它的发展受到了尚五观念的严重制约。又如,五丁制度作为古蜀的社会组织形式,尽管其具体由来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组织形式同样是在尚五观念支配下发展出来的社会行为方式。至于其他以五为纪的事物,也莫不受到尚五观念的支配和制约。

公元前316年蜀亡于秦以后,虽然古蜀文明物质文化形式的发展受到遏制,社会组织形式完全被秦改造,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但由于尚五观念极深地镌刻在蜀文化的精神实质当中,具有极广大的社会功能和极强劲的历史惯性,所以秦蜀守李冰为了稳定其统治秩序,不得不利用尚五观念来作为工具,因势利导,以期引起广大蜀人的共鸣,李冰之所以“以五石牛以压水精”,正在于他准确地抓住了古蜀文化的宗教观念,准确地抓住了古蜀文化的精神实质,因而他就牢牢把握住了治蜀的精神武器,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都江堰,创造出历史的奇迹。秦时“略通五尺道”,也是出于同样的情况,因而成功地略通了五尺道,在西南夷地区“通为郡县”,“颇置吏焉”。这些史例,十分清楚地反映了尚五观念在古代蜀人和先秦蜀文化中所占有的核心凝聚力地位。

五尺道的命名同样也是出于蜀人数以五为纪的制度。《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记载古蜀“五丁力士”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国家公共工程的修建,而凿山开道、开辟和维修交通路线又是五丁力士的最重要功能之一。蜀人数以五为纪,所辟道路亦以五计数,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偶然的关系。而且,由五丁力士所开的道路,称为“五尺道”,也是理所当然的。由此看来,五尺道始辟于蜀人而非秦人,是信而有征的。这也说明,五尺道是古蜀国通往西南夷地区的道路。

五尺道的开通应始于商周时代。史籍关于杜宇入蜀的记载,为这条交通线路开辟的年代在商代晚期提供了有力证据。史称杜宇为朱提人,朱提为今云南昭通,由云南昭通北上,经大关、盐津至四川宜宾,正是五尺道所经由的线路所在。杜宇由云南昭通入蜀,只可能走这条线路,再从今四川宜宾沿岷江河谷北上达于蜀地。杜宇为云南之濮,杜宇入蜀当是以他为首的整支族群入蜀,否则不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和社会基础,在蜀地推翻古蜀王鱼凫氏的统治,“自立为蜀王”,建立起杜宇王朝。可见,杜宇氏族从昭通入蜀,表明五尺道至少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开通的事实。据《逸周书·王会篇》所载商代初年成汤令伊尹为四方献令之词,提到殷畿的正南诸族中有“百濮”,这个殷畿正南的百濮,专贡矮犬,当即云南之濮。西周初年正南之濮进入中原参加周成王的成周之会,其间通道必然是经由灵关道或五尺道至蜀,再出蜀之金牛道,经褒斜道转至陕南而达中原。

考古学上,在云南昭通和贵州威宁发掘了大批古蜀文明的青铜器,威宁出土的古蜀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八百年前后,威宁中水还出土古蜀三星堆文化的玉器,均说明古蜀文明在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的传播时代,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既有文明的传播,必有传播的通途。而云南昭通和贵州威宁恰好是在五尺道的主线路上。这就意味着,五尺道的开通年代,至少是它的初通年代,一定不会晚于商周时期,否则对于昭通和威宁地区在那一时期出现古蜀文明因素的现象,将无法给以恰当的解释。

那么,为什么秦人仅将从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昭通之间的交通线路称为五尺道,而从蜀地进入西南夷地区的另一条交通线灵关道却不称为五尺道呢?这与秦人重修五尺道并沿袭其旧称有关。五尺道原为蜀王国的官道,属于古蜀王国的国家工程,故以五尺为名。从史籍可见,秦人从蜀至西南夷地区,分为两路南行,东路沿五尺道,西路沿旄牛道(灵关道)。这两条交通线均为蜀时故道。东路的五尺道可由黔西北通往黔中,历来为秦王朝所特别重视,同时为笼络蜀人,利用蜀人维修整治,故沿袭蜀时旧名。而秦沿西路旄牛道南下,其政治统治势力仅达越嶲而止,而且这条道路没有经过秦人修整,故其旧名没有为秦人所沿袭下来。古蜀至南中的东西两道——东道“五尺道”和西道“邛、笮道(即旄牛道)”,均为古蜀国时期的官道。五尺道之所以称为“五尺”,而不是为秦王朝“一断于法”之下“数以六为纪”的“六尺道”,原因就在于“五尺”是沿袭古蜀王国的旧制,而不是由秦重新命名。五尺道为蜀国五丁力士所开凿,故命之曰五尺,而古蜀“数以五为纪”的制度均以五为纪,道路亦不例外,所以由五丁力士所开之道,自然命曰五尺道。五丁力士专为蜀王国负担国家工程,开山凿道即是其重要义务之一。由五丁力士所开五尺道,当然就是蜀之官道。旄牛道的情况同样如此,并且因为这条线路未经秦人“略通”(整治),故其名未被秦人沿袭下来而已。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和《汉书·西南夷传》的记载,秦人在蜀地南部分东西两路南下,一路沿五尺道,在五尺道上“颇置吏焉”,一路沿旄牛道,在邛、笮“通为郡县”,两道的“略通”年代均在秦灭前十余年,远远晚于古蜀通西南夷的时代。而且,秦人所略通的这两道都是沿着旧时古蜀王国通西南夷的道路而下,并没有新辟道路。这两道都在秦灭后,立即恢复了旧日的古蜀关隘,而蜀商要入南中必须偷越五尺道,《史记》明言有“蜀故徼”,旄牛道虽未明言,但从《史记》所记“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旄牛”,可知旄牛道同样设有“蜀故徼”。由此可见,在这两道上,古蜀时均设置了关卡,收取关税,此即相当于《孟子》所说中原地区的“关市之征”。既然如此,那就表明这两条道路都是古蜀的官道。

同类推荐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热门推荐
  • 狼王戏妃

    狼王戏妃

    【她痛他伤,她痴他狂,女主强悍,男主闷骚,正剧剧情,小白风格】真是杯具啊!前世的驱魔大师今世竟被个妖怪逼得要死要活。每次半夜醒来被那妖孽亲亲热热搂在怀抱里,她除了咬牙切齿地握紧了拳头,心中再如何悲催也有些无可奈何。本文一对一,抵死缠绵。************************************************此文原名《妖宠》。欢迎收藏点评票票支持!!言的读者群:20242393(敲门砖:言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任一名字)************************************************【推荐个人完结文】:贪吃好色,惹是生非,《极品太女》:幽默搞笑文,女扮男《钦差女国舅》:历史加穿越,别样郡主《殿前欢》:白骨妖精演义痴情卷《穿过骨头爱上你》:*********************************************推荐好友文:美女七色:《十岁小父王》无意宝宝:《天魔》杜雨:《溺宠》醉轩:《孽夫》杏花小虫儿:《后宫贱妇》樱桃晓玩字:《金屋藏妖》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星梦制作人

    星梦制作人

    前世的他曾经站在巨人肩膀上远眺未来,却因为张扬的性格坠入深渊,再世为人,他开始了寻梦人之旅,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否看见一个个寻梦人的身影?每段寻梦之旅又伴随着多少欢笑与泪水!“我们后来才知道,boss带领我们开创一个时代的那个招聘启事只是他的一个玩笑,但是有时候传奇就是诞生于玩笑不是么?”
  • 重生之予美何处

    重生之予美何处

    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乃天花也,为世间所无。她是拘那含佛悟道时生后那颗树上开出的金色波罗花,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在大梵天王将她摘下献给佛以后的冗长千年,始终沉睡在花中,不解人间事。建武十五年,九月初七,她从憩居在波罗花中的幽魂变成南国权势无双的孟光长公主。片段一: 前世女子靠在床畔,垂着眼看着给她把脉的男子。“你看看我,那些佛像有什么好的,你看看我,我是你娶回来的妻啊!”男子温和的笑了笑,不为所动。“你若好好爱我,我就让他们广修佛寺,我让南国的子民都去爱你的佛。可是你爱我好不好?”男子收回搭在女子腕间的手,淡淡摇头,道:“殿下,我早已说过,我心中只有佛祖。”“那好,你就把我当做佛祖来爱,否则,我就···我就让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潜心向佛。我会烧光南国的佛寺,杀光南国的和尚,族灭求佛的百姓,我会让你悔不当初。”女子笑了笑,似是玩笑,又似是誓言。片段二:今世萧元皱眉看着景行止,过了一会儿说:“老师何出此问,不过本宫倒是觉得可以比着老师来挑驸马。”“真的?”“当然,学识只能比老师差一点,容貌得比老师差上一大截才行,免得招蜂引蝶,武功倒是可以与老师比肩,不过行军打仗,一定得比老师强。对了,他家中最好没有人信佛的,我这辈子,一听见有人念经,就头疼。”“这,有点难,我尽量。” 片段三:  “你杀了他?景行止,你杀人了?” 萧元看着景行止手上拎着的,还睁着大眼的头颅,简直像是在做梦似的。“你可以不杀他的,你是和尚啊!你忘了出家人慈悲为怀?”“元儿,我不是和尚。”“那是什么?”“身心都背弃佛的人。”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4)新月传奇·午夜兰花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4)新月传奇·午夜兰花

    楚留香受朋友焦林之托去寻找失散的女儿,却发现江湖各路人等都在因为玉剑公主与史天王的婚事而纷纷出动,极力阻挠甚至极力促成者都有……“午夜兰花”是楚留香系列中可谓最扑朔迷离、写法独特的一本,一开始,似乎永不变老、永不会死的侠盗楚香帅,就已经死了……在这个“推理故事”中,楚留香与他的朋友们,成了后人口中的传说!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时期是锻炼和培养卓越口才的最佳时机,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成长环境出发,从基本语言表达、交谈、朗诵、演讲、辩论、即席发言及巧妙问答等几个方面,为少年儿童朋友们提供80个口才技巧。冲破认识与实践的樊篱,让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交际中都能轻轻松松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从而成为口才高手。
  • 青春的伤口

    青春的伤口

    她声音哑哑的,在三月的夜里蔓延,透明的声线里,像是下着淡淡的沙。夕阳斜过廊檐,她站在光影里,我看不见她的脸,但我可以感觉到她脸上的忧伤,在风里,一漾一漾的。我追着火车拼命地跑,长发温柔地飞在风里。所有的无奈与忧伤都有杀那间汇成河流,滑出眼眶。卖气球的小女孩递约我水彩笔,让我在气球上写祝福,我记得我写的是:一间屋,两个人,三餐饭,风雨四季……每一次爱情都留下伤口,让青春日渐斑驳,每一页文字都给你凄艳之美,心痛,却无法停止阅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剑戳

    剑戳

    那一剑,醉梦红尘;那一剑,剑断苍穹;那一剑,闪亮了星空;那一剑,照耀了来世;那一剑,开辟了宇宙;那一剑,挥别了过往;那一剑,横向她心;那一剑,唤醒了她容颜;那一剑,不为仙,不为魔,不为灭,不为生,只为她重现昔日的温情。剑动星空数万年,怀抱伊人。人生若只初见,二世情怀。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当时的微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永不曾逝去的容颜;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躲在课桌后面的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泯着嘴悄悄偷笑的你;人生若只初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人生若只初见,昔日温情犹在身畔;人生若只初见,一切可又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