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30

第30章 《文心雕龙》文类名称英译释疑(1)

有人说,《文心雕龙》是一本讨论文类的著作。其上篇对各种文类进行定义和区分,下篇则对不同文类的创作、评析、欣赏等进行阐述。《文心雕龙》是否为一本文类著作,目前仍有很多争议,但是刘勰对中国文学史上文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却是无可争辩的。刘勰认为,一切文类的源头都来自经典,因此,在《宗经》一章中提及大量文类名称,有的和之后的篇章名称相对应,有的则涵盖在某些篇章中。总的来说,从这一章基本可以看出刘勰“文类说”的大概,大有正名之意。从翻译的角度来说,正名是最难的事,因此不同翻译者对文类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出现大相径庭的翻译。比如同是“论”,就有discursive,argument,discourse等翻译;同是“说”,则有argumentative和exposition等翻译。其中施友忠对“说”的翻译argumentative与黄兆杰对“论”的翻译argument十分接近;而宇文所安在翻译“说”与“赋”时都采用了exposition一词。由此可见,刘勰所举的各种文体有的互相关联,有的基本相类。有不少文类之间只有极细微的差别,即使汉语读者也难以分清大概,英语翻译者则面临更大的困难。但是,既然刘勰将这些文体一一列出,又分门别类,说明它们的差异是不能忽略的。因此,本章将以《宗经》中的文类为基础,谈谈英语翻译者对《文心雕龙》文类的不同理解,以囿别区分,略明纲领。

经过统计,《宗经》中所提及的文体共20种,分为五组,正好以五经为祖。下面各节中,笔者将分组依次进行讨论。

$第一节 “论说辞序”

“论说辞序”,刘勰谓“易统其首”。黄侃《札记》言:“谓《系辞》、《说卦》、《序卦》诸篇为此数体之原也。寻其实质,则此类皆论理之文。”则《易》为各种论理文的统率,论理文要学习《易》诸篇。

《论说》中对“论”的解释为“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所谓“伦”是指有条理,故“论”应当为有条理地论述经典,阐明道理。Discursive、argument、discourse、treatise均有说理论证的意思,都可以表示正式的论文。Discursive原有散漫、四处游荡的含义,故让人联想到以洋洋洒洒万言论一点的论述方式;argument则有辩论、争论的含义,往往是论述有争议的话题以确立己见;discourse则对交流有所侧重,一般是对某论点的论证阐述,令人联想到苏格拉底时期哲人当众论说的场景;treatise则常指学术论著。从《论说》篇来看,“论”既可以是单独的文体,又可以是若干种体裁的创作形式。所举八种体裁议、说、传、注、赞、评、叙、引可以是论,也可以不是论,关键在于是否“弥观群言,而研精一理”。因此,argument的含义略显有些狭窄,treatise过于注重学术形式,相比之下,discursive和discourse似乎略胜一筹。

“说”被包含在论中,但是又和“论”并列而论,因此有必要弄清楚论和说的关系和区别。《论说》曰:“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故善说者必言语悦耳以顺听者心意。刘勰所举善说者如伊尹、太公、祝武、子贡等的事例都是贤士劝说君王兴国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刘勰首先定义了“说”的内容。接下来,刘勰又讨论“说”的要求,在于“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故“说”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运用论述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形式上要有说服力,故需“顺情”,内容要有意义,故需“中务”。但凡有效果的“说”,必须切中时机,思想正确。“说”离不开论,只有论辩得体,才能实现规劝的效果。从刘勰《论说》篇来看,“说”其实是劝说,虽少不了论辩,但目的是说服人主做某件事或放弃某件事,常见的是下级向上级劝说。由此看来,几种翻译并不得当。Argumentative强调辩论,辩争双方一般是平等的,而事件争议的两面也各有道理。Exposition强调的是说明、阐述,是把内容细节展开了给读者看。Discourse指话语、对话,强调参与者的互动。笔者以为,刘勰的“说”是指纵横辩和的辩士对君主的游说,有劝说、说服的意思,英语中最贴近的词应该是suasion或persuasion。

辞者,“讼也”(《说文》)。刘勰认为“舌端之文,通己于人”(《文心雕龙?书记》)。在《书记》中,刘勰举子产驳斥郑公的例子,是将诉讼辞转为辩说辞。刘勰将“辞”归在“书记”之下,故“辞”是书记之一种。何谓书记?不少学者认为《书记》实为书信,不过这种书信和现代的书信显然不同。春秋时期士大夫的交流常常以书信的形式发生,可称为“辞若对面”,就是说既可面陈,又可以书相遗。这样的书信,常常是陈辞。辞还可以专指纯文学体裁中的“辞”,如辞赋、楚辞、《木兰辞》中的“辞”,是押韵的文体,常以抒情为重,也可以叙事。另外,阮元从训诂入手论“文”、“辞”,将“辞”与“文”对立起来,认为辞即散体,文即骈体,并举孔子《文言》为证,说明文必骈体。章太炎已经指出这种误解,认为《系辞》称“辞”,也是骈体,故不能以骈散来区分文辞。按黄侃的说法,刘勰所谓“《易》统其首”,是指《系辞》、《说卦》、《序卦》等篇为论理文的源头。从形式上来看,很有可能刘勰认为《系辞》是“辞”之所本。《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象”是指卦的阴阳刚柔爻象的变化,“辞”则为卦爻辞,也就是解释卦爻涵义以象吉凶的文句。可以说,《系辞》是解释《易经》卦爻符号的文字系统。《系辞》多用骈体,对各抽象的卦、爻符号作阐释、说明。结合辞表示“诉讼辞”的含义,此处“辞”是为了陈述个人意见而作的论辩。施友忠用oracular,意为神谕,通常为措辞模糊的预言,这与《周易》有相符之处,但是《系辞》本身并不是神谕,而是对神谕的阐释。更重要的是,“辞”虽对《系辞》有所本,却并不表示和《系辞》的形式、功用完全相同。从刘勰宗经但并不排斥变化的观点来看,“辞”也应该发生了历史变化。由此,“oracular”的翻译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黄兆杰的翻译是Rhythmic Prose,意为押韵的散文。这一说法也许可以概括某些“辞”的外表特点,但既不能突出刘勰所指“辞”的功用,也不能展现辞的本质特征。黄兆杰作这样的考虑,显然把“辞”看作纯文学体裁的“辞”,如前文所举辞赋、楚辞、《木兰辞》等。而刘勰将辞与论、说、序并举,可见他所指的辞不指韵语,当为论理之作。宇文所安用“comment”来翻译“辞”,有注释、评论、意见的含义,是表示见解的陈述。另外,在英语中常用“Appended Statements Commentary”或“the Great Commentary”来翻译《系辞》。comment和commentary是一组同根词,宇文所安用“comment”来翻译辞,说明他想到了“辞”和《系辞》的联系。杨国斌此处干脆采用了拼音的方式,对辞的含义有所回避。

对于序,施友忠、宇文所安和黄兆杰都用了preface,指书的前言、序语,也算是论理文的一种。刘勰在《论说》中提到“序”,说“序者次事”,可见“序”是说明次序的。内外、先后、主次均有序,“序”的存在正是为了“次事”。书的序言对全卷进行说明、介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叙明作者思路的顺序。可以说,刘勰的“序”正是“序言”,和英语中的preface极为相符。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英语中的“preface”总是放在正文之前,这一单词中的前半截“pre”常常作为单词前缀,表示“……之前”,而汉语中的“序”却不一定是前言,尤其在过去,“序”更常常放在文后。比如《文心雕龙》的最后一篇《序志》其实就是全书的序,并且标题中也明用了“序”字。这一篇恰恰就是叙明作者思路以及篇章布局的逻辑顺序。从这一点来看,“preface”似乎又和刘勰的“序”略有不同。不过,翻译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译者为了实现文化精神上的翻译,不得不放弃形式的一致。事实上,施友忠就把最后一篇《序志》翻译为preface,并重置为第一篇,这恰恰是他在形式上所做的牺牲。至于黄兆杰的翻译是Occasional Piece,相当于偶然的、临时的、或应景的篇章,似乎并不能表示“序”的含义。

$第二节 “诏册章奏”

刘勰指出,“诏策章奏,书发其源”。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认为“谓《书》之记言,非上告下,则下告上也。寻其实质,此类皆论事之文”。刘勰将这四类归为一组,确实是因为四者皆为沟通上下的文例。

看各家翻译,施友忠用edict译“策”,宇文所安却用同样的词来译“诏”,那么诏和策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刘勰《诏策》一篇中讲得最为清楚。《诏策》中说:“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其在三代,事兼诰誓。……秦并天下,改命为制。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刘勰对诏策的历史渊源做了梳理,“《书》发其源”,可见诰、誓都是诏策的源头。刘勰虽然对策、制、诏、诰分别作了简单的解释,后文实际上是将四者作为整体来阐释的,其中诏常代全体。如果一定要指出“诏”、“策”的区别,那么“策者,简也”,“诏者,诰也”。策命百官,策是相连的简,为天子任命、册封诸侯百官等的布告文书;诏告天下,上古曾以下告上称诏,但是秦以后诏就为天子专用,是天子教导、赞勉百官乃至天下万民的文书。翻译中出现的decree、edict、rescript、instruction(from the throne)都有相近的含义,指权威机构对下发布的公告。Decree 表示政令、法令、判决等,是正式的命令、公告;edict同样表示法令,但是英文中有“a decree issued by a sovereign or other authority”的意思,即由主权机构发出的政令;rescript源于动词rescribe,有回复、重写的含义,表示公告、法令、重抄,比如罗马君主或教皇对某些事情的正式答复。我认为刘勰此处讲诏策,既是两种文体,又是一个整体,是指天子对下作出的正式布告,并不必要彻底分开来翻译。当然,为了让译文前后显得一致,有意作出区别也是可以的。从几种译本来看,译者也应当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选择了模棱两可的单词来翻译,黄兆杰更是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方式来翻译“诏”和“策”,不过他所用的instruction(from the throne)其实可以用单个词语来表示,如edict就显得更地道些。

“章奏”的用法与“诏策”类似,虽然刘勰有《章表》、《奏启》两篇,两篇却并不能分割开来,每一篇其实都是综合论述章奏表议。可以确定的是,章与奏都是下级上书朝廷的议论文体。章者,明也。“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可见章表均为下臣对王庭表明心意的议论文体。刘勰所提到的“伯始谒陵之章”、“琳瑀章表”等已失传,但是诸葛亮《出师表》、曹植《求自试表》等仍流传于世。从中可以看出“表”往往表示臣民向帝王的陈请。刘勰说:“章以谢恩……表以陈请……”施友忠用memorial expressing thanks来翻译“章”,表现了谢恩之情,但体现不了上书的性质;用general memorial来翻译“奏”,则使“奏”涵盖了“章”的内容。宇文所安的declaration to the throne表现了上书的性质,却不明谢意。虽然declaration表示宣言,可以有广泛的含义,却不如acknowledgement意义明确。acknowledgement表示对某事的认可、谢意。比如英语论文的结尾或专著正文的前面常有一个acknowledgement,专门表示作者对帮助者的致谢。因此,我认为章可以翻译成acknowledgement to the throne,即“对朝廷的谢恩”,这一翻译与“章”的原意最为贴近。

关于“奏”的翻译,学者没有太大的异议。有三人采用了memorial一词,英语中既可以指纪念文、纪念碑、纪念日等,又可以指下级向上级呈请的备忘录、请愿书等。用来翻译“奏”,是取其“对朝廷、王权的奏议”的含义。一人用report,英语中含义很广,总的来说是对某种事实或意见的陈述,在这里主要强调下级对朝廷上级的报告,理解基本一致,在此不多言。

$第三节 “赋颂歌赞”

第三组“赋颂歌赞”,“诗立其本”,均为抒情文。《诠赋》云: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乐府》云:“乐辞曰诗, 诗声曰歌。”《颂赞》云:“四始之至,颂居其极。……(赞者)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由此看来,赋、颂、歌、赞果然都本于《诗》。

赋这种文体源于战国,由楚辞衍化而来,同时继承了《诗经》的修辞传统,兴于汉代。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外形似散文,但又比后来的散文更具有内部的韵律结构。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将诗、赋的区别归结为“缘情”和“体物”。其实早期的赋有许多抒情成分,如屈原骚赋是缘情为主。到刘勰的时代,赋已从《诗经》、楚辞中蜕变出来,经历了秦杂赋、汉赋、骈赋等发展阶段。秦世不文,故刘勰未作详解。汉是赋的重要兴盛时期,典型的汉赋往往文风华丽,词藻斐然,为天子歌功颂德,虽然结尾可能有讽谏之意,最后传世的却是铺陈的辞采。到了六朝时期,骈文的盛行也给赋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六朝的骈赋讲究对仗工整、用词华美,形式上的束缚不免影响文义的表达。刘勰认为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仍然把“体物”看作赋的重要特点。同时,刘勰又指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故情志也是赋不可缺少的成分。“物”主文义,“情”主“文词”。如果仅有丽词,而无雅义,就会“繁华损枝,膏腴害骨”,就是说过于注重辞采反而有害文义。只有情物相宜,才能写出好赋。

同类推荐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诗里特别有禅

    诗里特别有禅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古典文学大师,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我叫林泽瑶是姐姐,旁边这个很腹黑的臭小子叫林泽熙是我弟弟。我们七岁了,我们的妈妈叫林熙瑶。一个医学天才却是生活白痴的二十七岁老女人。我们没有爸爸,只因为妈咪说爹地死了,所以妈咪说她要开始为我们找一个新爹地。突然有一天,那个已经死了的死人爹地站在我和弟弟的面前,说:“爹地带你们回家。”司辰凯从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对已经七岁大的儿女。但是当他知道孩子的母亲是谁时,他沉寂了七年的心再次雀跃了起来。但是可气的那个死女人竟然跟他儿子和女儿说他死了,还要给找个野男人给自己戴绿帽子。等着,他一定要让那个女人主动回到自己的身边,自己再来好好的调教一番。
  • 邪皇妖后

    邪皇妖后

    当邪恶撞到腹黑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火花呢?宠,我就要宠你!究竟是谁宠谁?又或者是互宠?她的大婚,没有喜,也没有乐,有的只是悲,还有痛,只因在这一天,她的国家没了,至亲没了,就连他也背叛了她,只因他的新娘不是她。“只要我没死,我一定会让那些伤我害我灭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万丈悬崖,闭上双眸,纵身一跳。当她再次睁开双眸时,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公主,而眼底闪过的锐利光华让人无法别过自己的视线。当她打败了武林盟主,摧毁了最强大的暗杀组织,踹了帝君一脚,剃光了郡主的万根墨发等等,而且她背后总是有一个妖孽男子跟在屁股后面甩也甩不掉,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女子,不单单只是因为这女子的能力,更是因为她背后的妖孽男子。女主慕若依:重生后有些腹黑~也有些邪恶~男主司徒殇:妖孽男子一枚~~无论是身还是心都是干净的男人一枚~片段一:“女人,你当我只是摆件吗?”男子怒斥着。“摆件是死的,你是活的。”男子的怒气稍微缓了缓,似乎多了些抱怨,“那你当我是什么?”“男人!”女子冰冷的吐出两个字。“就这样?”“不然你想当女人?”“对,我是男人!”男子邪邪一笑,而后扑倒了绝色女子,屋内一片旖旎。片段二:冰冷的眸子尽显柔意,冰冷的大手持起那只柔软的玉手贴在自己心口处,柔声吐出,“这里装满了你!”“脏了!”倾世女子冷冷抽回自己的小手,寒声吐出。“不,除你之外,从未有人能住进去。”“那也是脏了!”“为什么?”“她已经有我了,最主要的是我够干净。”只见那只大手和小手十指相扣紧紧相握。喜欢的亲们就收藏吧~~嘻嘻推荐完结文文——【一品寒妃】简介:她,不仅聪慧,而且还拥有一张风华绝代的容貌,受尽众人的宠爱,可是却因为一句话,被送到山上修炼,受尽苦难;十年过去,又是因为一句话,被迫嫁给那个人人惧怕的恶魔。情景一绝色女子持剑抵着男子的心口处,轻声吐出,“放我走!”“除非我死,不然你永远都是属于我的。”男子说完,只见亮白的剑身已被鲜血染红。情景二“想救她?”冰冷的声音从她口里吐出。男子好看的嘴型眯成一条线,寒冷的眸子闪过一丝的柔情。“只要你能打败我,就能从我手上带走她!”剑轻轻一划,鲜红的血随着剑身而流下。“好”她招招狠辣,而他,也没留情。他的一掌,把她打下了悬崖。“不……”一道身影紧随着那道白色身影跳下悬崖。
  • 你是我不期而遇的甜

    你是我不期而遇的甜

    她是可爱的小麻烦,遇上了便再也甩不掉。什么,娶她?他不爱这样的平板妹妹啊!既然必须奉旨成婚,那么.....对不起,冷宫伺侯吧......
  • 绝色宫女是王妃

    绝色宫女是王妃

    从天而降的“冷寒宫”,手摇纸扇,威慑江湖,愿意嫁给我吗?”一句戏言,不出几日便在江湖中名声大振。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三个人,心情却颇好。皇宫招收宫女,对宫主的印象则是一袭白衣纱裙,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她们认为,君臣一心,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最佳途径。当晚,却从未有人见过她们的宫主。隔天,竟是同一个人……“回姑姑,白色面纱遮住容貌,去东宫吧。正因如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王妃与王爷的戏话婚姻,一貌美女子揭下皇榜,秋儿与太子殿下的情不自禁。武功出神入化,侍女回禀:“王妃,能与仙法并存。看她游走不同男人之间的本事,风调雨顺,看她的真实目的,大街上,看她如何让皇叔侄对立,上官珑月独守空房,看她最终情落谁家……尽在《绝色宫女是王妃》。对秋儿而言,百姓夜不闭户。王爷笑傲江湖,一段江湖,岂愿被婚姻束缚。“三个女人”一台戏,奴婢秋儿。江湖上,心中突生一计。某天,宫廷的勾心斗角,辰王爷巧欲一女子,江湖的血雨腥风。”秋儿的好运气羡煞旁人,外露一双令人毛骨悚然的双眼,天下太平,名为冷秋月的年轻女子。“看你还算乖巧,一个女人演绎旷世情仇。只是听说由一群女人组建而成的“冷寒宫”,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宫主。看她乱世皇室、混迹江湖。“你叫什么名字?”一段宫廷,欲赐婚四十尚未取亲的皇弟——辰王爷。江湖里的皇室女子,面露微笑:“姑娘,不一样的风情,安国皇帝闲来无事,不一样的江湖儿女,王爷逍遥江湖去了。服侍太子殿下、未来的安国储君,安国,是每个新进宫女的愿望。”半路相识,逍遥自在,被弃洞房之夜的王妃——上官珑月;目的不寻常,突上前,貌美如花的宫女——秋儿;江湖新人,一段巧合,神秘宫主——冷秋月。上官珑月笑而不语,《绝色宫女是王妃》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家喻户晓的“冷寒宫”,成就美满姻缘
  • 绝天

    绝天

    倒霉穿越到修行废柴体内,体内隔三差五出现点小纰漏,狗屎运独爱寻上他。在别人想着如何推到美女时,他已经被美女强行推到N多次次……哎,人生怎一个悲惨了得,当真是寂寞如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前妻

    前妻

    爱,是一种近乎执拗地坚持,即使那爱受了伤!爱一个人,一辈子的执念,如叶桑如林贝贝也如文中某某!叶桑:我终做不成大度的女人,虽然我很想。可是,楚一衍,如果换做是我做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楚一衍:离婚五年了,为什么我还会对你一如当初,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还能搅得我心神不安。孟鑫:你没忘记他,就像不能忘记你的我一样,我本来就不应该在你们之间掺上一脚,杨睿:婚姻不就是一张纸嘛!可为什么等我想收心的时候,人却不见了。林贝贝:叶桑,我现在才知道,你说的话是对的,女人爱男人没有错,但要在爱男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
  • 口才的艺术

    口才的艺术

    口才在当今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吗,是你处理好人际关系,职位得到提升的重要保证。本书全方位的介绍了口才,教你如何掌握口才艺术。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