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16

第16章 借西还魂:英语世界论《文心雕龙》与西方文学体系(3)

李敏儒提出,刘勰正是以“文心”概念为核心,将文学的这三个重要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文心”的含义分为三个层次,恰好与文学的三个方面一一相对。在第一篇《原道》中,刘勰把自然万物看作“文”的来源,显示的是“文心”的自然秩序。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宇宙并非上帝的创造,而是自然变化过程的结果。刘勰在《原道》中将“文”上升到宇宙自然的高度,不露声色地为后文将“文”的焦点从自然扩展到社会,再延伸到个人创作这一转变打下伏笔。《原道》先从宇宙观的角度来讨论文学的意义,《征圣》、《宗经》、《正纬》则开始指向社会,比如《征圣》中“政化贵文”、“事迹贵文”、“修身贵文”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谈论文学的社会意义。一些学者把《辨骚》看成《文心雕龙》文体论的一部分,李敏儒则认为,《正纬》中已经谈到文学的审美功能,纬书“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到了《辨骚》,刘勰的焦点则完全从社会转向审美。可以说,刘勰对屈原的赞誉完全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因此,《辨骚》与《文心雕龙》的前四章一样都对全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前五篇中暗藏了严密的结构体系,而核心则是“文心”二字。他提出,刘勰的观点由三个重要因素组成,即道、圣、文。正如刘勰所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至高无上的道是文的源头,道可以通过圣人及其文章得到表现;圣人在道的指引下“担负起建立社会秩序和文学模式的重任”;文人谨遵圣训,按照圣人典谟中所体现的自然之道来展开文学创作,同时在经典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道、圣、文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刘勰通过核心概念“文心”将三个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了文学的三个层次,这恰好与叶维廉的理论模式相符合。

李敏儒在分析刘勰的理论模式时,特别注意刘勰对“三一”结构的应用,认为刘勰在许多细处也巧妙地与“三一”相合。比如谈宇宙观的“天、地、人”三才合一,谈《文心雕龙》内容的文、史、哲的合一,谈刘勰思想根源的儒、道、释三合一等,都有意强调数字“三”的特殊意义。李敏儒指出,这种“三一”结构并非由刘勰首创,刘勰只是将中国传统中已有的内在体系以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正因为中国传统中有这种强调融合的思想体系,所以并不适合用西方强调某一元素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西方文论常常偏向于某一要素或文学创作的某一阶段,因此用来解读作品时常会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发生冲突。比如新批评学派过分强调文本,认为洞察作者的意图是不可能的,而以中国传统思想来看,作者的情感通过文本被表现出来,是作者对世界的一种反应,好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并感受到类似的反应,因此读者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向作者的心靠拢的。和西方学者相比,刘勰所持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观点,对他来说,阅读与阐释的过程是在作者、文本、读者的共同影响下进行的。

李敏儒特别重视“文心”的核心作用,在他看来,刘勰使用“文心”这一复合词,说明“文”与“心”是分不开的。如果一定要套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模型,孔子所提到的诗的兴观群怨与四要素也可以相关联,“兴”强调的是读者的反应,“观”强调的是外在世界,“群”和“怨”则都与作者和读者有关系。李敏儒指出,刘勰的文心理论和孔子的兴观群怨相关,但前者更加完善。“文心”的功能可以分为三层:赞天地鬼神(serving Heaven and spirits);观人文社会(observing society)与重教化(education);玩文味(flavor or savor)。三者与宇宙、社会、审美秩序一一对应,表现出文心不可分割的各个方面。

在这篇论文中,李敏儒不仅对《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分析,还特别通过比较诗学的方法,对中西文论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从而提取出“文心”这一特别的概念。一开始,李敏儒就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不能套用西方文论的框架来解释,但他并没有完全排斥西方的理论,而是以比较的眼光,以西方理论为参照,对《文心雕龙》理论的种种特点进行阐释。他将刘勰的《文心雕龙》与模仿论、表现论、读者接受理论等相比较,指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异质性。李敏儒认为,刘勰的理论与西方模仿论一样,十分强调作品与世界的相似性;其理论还和表现论一样,十分注重诗人对情采的表达;刘勰提出的“神与物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理论”(objective correlative theory)。尽管刘勰的观点和西方一些重要文论有相合之处,但他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而造成的。

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传统习惯以二元对立的方法来看世界,现实世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人们对现实世界和艺术创作关系的不同看法,将西方文论引向几个极端。一种思路认为诗人通过虚构的作品来表现具体的现实现象,尽管作品的艺术表现和现实有区别,诗人要尽可能地贴近现实,客观地模仿世界,尽量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这就形成了以世界为中心的模仿论,与此对应的基本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另一种思路则把诗人看成创造者,诗人用新的形式将外在物质世界表现出来,作品所表现的是理想的世界,作者的想象乃是文学创作之源,因此作者的个性、才气均为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这就形成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表现论,与之相对应的基本创作方法为浪漫主义。千百年来,西方文论思想便沿着这两条主线不断波动前行,西方文论史表现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断分离、融合、交叉的过程。不少学者试图用西方文论体系侧重一极的方式检视《文心雕龙》,却发现刘勰总是在作者、世界、作品、读者之间游离不定,因此得出刘勰理论体系自我矛盾的结论。事实上,这种观点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李敏儒认为,《文心雕龙》不像西方文论那样挣扎于主客之间,而是具有综合有机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相符。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论把世界看成天人合一的整体,不存在现实与想象、世界与作品之间的矛盾。刘勰从未把世界和作品彻底割裂开来,对他来说,失实的描述是不成功的,而不融合作者情感的所谓绝对客观的作品也是失败的。刘勰认为创作过程中神思、文心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和西方表现理论不同的是,刘勰的“心”不仅仅是作者的“人心”,还是“天地之心”、“道心”。表现论认为艺术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而对刘勰来说,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定义,因为在他眼里,自然世界与理想的艺术创造从来就没有被分开过。李敏儒指出:“模仿论和表现论在文论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刘勰的理论中和了两者的精华,这可以看作刘勰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此外,李敏儒博士将刘勰的阅读理论与英伽登(Roman Ingarden)的读者接受理论进行比较,认为刘勰对阅读的认识并不逊于西人。英伽登认为一切文学作品从结构上看有四层次,分别为语音层次(word sounds and the phonetic formation)、意义单位层次(meaning units)、图式化方面及方面连续体层次,四层次相互联系,任何人都应该同时从这个四个层面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就提出,读者欲理解文意,必须“先标六观”(观位体、观置辞、观通变、观奇正、观事义、观宫商)。李敏儒认为,刘勰的“六观”说与英伽登的“四层次”理论有许多重合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更值得注意。他指出,仔细观察刘勰《知音》篇和英伽登的读者接受理论可以发现两处主要差异。

第一个不同点是二者关注层面的顺序不同。刘勰首先提到的是位体,最后才是语音,而英伽登则恰恰相反,先谈语音。李敏儒认为,这个小小的顺序问题不可忽视,因为从中可以窥见刘勰和英伽登的不同出发点。事实上,英伽登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因为他的研究方法是线性分析式的,故他由最基本的单位出发,一步步走向更高级、更宽泛的层次,其间反映了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而刘勰“六观”的顺序则随意得多,读者可以任意切换角度,这正说明刘勰的综合式思维方式。

第二个不同点是作者在文学作品和阅读过程中的地位不同。英伽登讨论阅读过程时,有意忽略作者的作用,四个层次都是针对文本而提出的。英伽登认为作者的一切包括他的“身世、经历、心理状态,都完全在文学作品之外”,而且,“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也不构成作品的任何组成部分”。显然,英伽登有意将作者的影响降到最低,他这么做,是为了保证文本阅读的纯粹客观性。刘勰提出的“六观”却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作品优劣的评判也不是最后结果,观文的目的是“见心”。因此,阅读过程中,作者的身份并没有缺失,作者之心和读者之心通过“文心”这一纽带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阅读过程就是读者追随作者经验感受的过程,作者的身份仍占有重要的位置。李敏儒指出,西方理论家把语言当作现实的再现,因此,英伽登的四层次中有一层是再现客体,分析文本中再现的世界。而在中国古代,语言不是外在世界的表现,而是通向叙述者内心世界的通道,因此刘勰关心的是读者如何通过揣摩作者的创作体验得到其言外之“意”。

同类推荐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这套丛书所承载的,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热门推荐
  • 黄雀

    黄雀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幸福的艺术蓓蕾

    幸福的艺术蓓蕾

    凤城唐山,钟灵毓秀。自古以来英才辈出,皆因重教兴学也。幸福小学,千禧肇建,薪传十载,烛照百代。办学有道,突出艺术特色;施教有方,促进全面发展。十年建设、十年发展、十载辉煌。
  • 谁说丫鬟不倾城

    谁说丫鬟不倾城

    季清儿是南乐国琦月夫人贴身丫鬟杏儿之女,南乐国破时,杏儿为救下琦月夫人的亲生女儿冷香,拿季清儿冒充公主交给大烨怡亲王。而冷香则被大烨军队中的一个士兵带回收养,长大后进宫成为宫婢。十六年后,季清儿钟情于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怡亲王世子成钰,而成钰却爱上了身带冷梅香气的冷香。成钰为了救出冷香,却以清儿为筹码,让成风放弃帝位,最终成钰成为了大烨国主。清儿与李萧意成亲后,郁郁寡欢。数年后,李萧意作为副将出征,却死在战场上,清儿至此准备一生孤苦。成钰在救出冷香后才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清儿,他在李萧意死后,做了很多事来挽回清儿的感情。清儿最终成为大烨国母,并在后宫中荣宠不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此女太费心

    此女太费心

    冤家路窄,出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费安安遇上高渐离之后总算是理解了这个成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切身体会了它所带来的无数后果。告白被拒,记恨了整整七年的仇家,被她不小心碰到,又不小心挑衅羞辱了对方。可惜费安安忘了,生来被叫做高渐离的这个男人又怎么会是省油的灯?自此纠缠不休,不仅领土被严重入侵,而且自身都要难保了,简直是攻防失守,败得一塌糊涂…七年前那个傻乎乎跟自己告白的小姑娘现在见了他竟然一副深仇大恨的样子,而且对他还避之唯恐不及!好吧,她退他就进,她防他就攻,战线拉长不要紧,持久战他也不怕。他从来是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次却是情难自制,算了,谁让她这么让人费心,偏偏他还就是这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