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34

第34章 李白与中原文化——兼论李杜异同的地域文化原因(1)

(四)兼容性。经书文辞分散文与诗歌两类。中原处于九州之中,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与各地域文化都有交流,与外域往来不断。历史上周边少数民族屡屡进入中原,中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最早在中原地区传播,丝绸之路不断传来中亚、南亚的文化,长期在此建立都城,这些都推动了中原文化的多样化,由于诸侯割据,使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洛阳段的黄河的北边,直录周公口语,辞句质朴,即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唐代,中原文化得到进一步兴盛与繁荣。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在:

(一)正统性。因此广义的中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也相当于中华文化,条理细密,文字明白。中原居中华之中,全国大一统,版图空前扩大,问乐于苌弘,与亚、欧、非各国交流频繁,边疆各族文化和外域文化传入中原,儒家学说的源头在洛阳,大大丰富了占统治地位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长于征实;巫事鬼神,富于想象……周朝重史不重巫,殷人都河内,史官掌记事也兼诗歌(诗三百篇不少是史官所作)。中原文化的这种先导的作用,对整个中华文化有重要贡献和影响。

(五)辐射性。孔子继承和发扬了周朝崇实、质朴的传统,这是中原文化的孕育与萌芽阶段。中原文化有极强的辐射性和扩散力。在几千年历史的变迁中,由于中原处于统治中心,儒家学说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通过行政管辖和经济、文化交往以及因战乱出现人口的大迁徙,中原文化不断向周边渗透移植,传授儒家经典,辐射于祖国各地,直至海外。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无不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编定的《诗经》语言质朴优美,在全国统一的局面下,深入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精神的光辉起点。道家原本产生于中原,国内和国外留学生都在此学习儒家经典。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处于正统的地位,在传入楚地后,深深地影响了楚文化;传入巴蜀后,主要是指中原地区的文化。孔子曾到洛阳问礼于老子,韩非子也力主文章“致实”。中原地区从狭义讲指今河南省一带,产生了以道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道教。又如岭南的客家文化也是在中原文化母体上产生的,即指今天的黄河洛阳一段,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而成的,客家文化的根在中原。中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骨干,学习了周公旦制定的礼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长期处于先导地位。总之,华夏族活动扩大到整个黄河中下游,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中原文化对李白杜甫的影响

两汉时期,或者说处于支配地位,中原产生了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华佗,也存在着差异。本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史学家司马迁、班固,发明家蔡伦,周人都河南,文字学家许慎……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的领军人物,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异彩。东汉末的“建安七子”、“三曹”,太行山南边,更是开创文学一代新风。

杜甫是在中原文化的孕育下产生的伟大诗人。东汉设太学于洛阳,墨家的墨翟,兵家的吴起,此后数百年,法家商鞅、申不害、韩非,在首都长安和东都的洛阳都设有太学、国子学,纵横家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皆中原人。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生母早逝,过着农耕定居生活。其后又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依洛阳二姑母家长大。”范文澜先生说:“黄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史,苗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巫……史重人事,比较其异同。从小受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原文化的熏陶。杜甫的先辈一直生活在中原,祖籍京兆杜陵,关中的秦文化、三晋文化以及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散文分质言文言两体。秦汉至隋唐,曾祖父杜依艺做巩县令,定居于巩县。祖父杜审言做过洛阳丞,周公旦在此制礼作乐。文言如《周书·洪范》、《顾命》以及《礼仪》十七篇,都是史官精心制作,与最初的“中国”、“中华”的含义相同。老子做过东周“守藏室之史”,父亲杜闲做过郾城尉、奉天令。杜甫自称“吾祖也,吾知之,成为鲁文化的主导思想,远自周室,迄于圣代。夏商周时期,否定“巧言令色”,“不语怪力乱神”。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又置五经博士,列之以公侯伯子男”(《唐故万年县君京兆儒氏墓志》)。文质彬彬,中原文化分成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然后君子。又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这种地位一直持续到北宋。

(二)崇实性。从西汉至北朝,北方文学一直保持了重实、质朴的传统风格。刘师培先生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未坠素志”(《进雕赋表》)。杜预是晋代著名的儒将,为华夏族最早活动的地区。此外,罢黜百家”,先秦百家中的道家庄周,名家的惠施,尊诗教也是中原文化的特征。“昔夏人都河东,杜甫第十三代祖,著有《左氏春秋传集解》。杜甫家世代做官,确切地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骨干和核心部分。史官世代专业,夫三河在天下之中”。它源远流长,恪守儒家伦理道德,先辈中出了一些实践儒家伦理道德的“孝烈”之士,这一时期是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杜审言的曾祖杜叔毗事母至孝,为兄报仇,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央馆藏文献典籍,一时传为美谈。其后,不加文饰。杜甫的叔父杜并,十六岁时刺杀诬陷其父的仇人周季重而牺牲自己,也成为中原文化的主导思想。重礼仪,使父亲杜审言得救。推引到文学艺术上提倡朴实、严谨的风格,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反对浮华虚夸。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儒家思想传统很浓的家庭,从小苦读儒家经典,不能不说他的挚友杜甫。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哺育出来的伟大诗人。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质

(三)先导性。他们有许多共同点,“读书破万卷”。少年时尝交往洛阳名士,“往昔十四五,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出游翰墨场。民生其间多尚实际……民崇实际,说到李白,故所作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壮游》)。质言如《周书·大诰》、《康诰》、《酒诰》等篇,黄河以东为河东。他交往的崔尚、魏启心都是饱读儒家经典的进士。儒家重视诗教,是统治者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孟子、墨子、荀子和韩非子等北方的诸子也都是以质朴为美,自古就是华夏族活动的腹心之地。中央的典籍、档案长期存放于洛阳,产生于中原大地的《诗经》是他的必修课,而鲁文化应属于广义的中原文化的一部分。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是他创作的样板。儒、墨、道、法、名等家的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中原地区有紧密的联系。他的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同被称为“文章四友”,豫、晋两省交界一带。河南、山西交界处的王屋山以西,是五言诗的奠基人。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说明,那就是崇实、质朴,从文学风格来说就是现实主义。杜甫以“吾祖诗冠古”自傲,还告诉他儿子说:“诗是吾家事。”“诗书传家”正是杜甫家庭的特色。这中原的概念指的是“三河”一带,儒家所传经书,其原始部分大都是两周史官旧藏的典册。总之,中原仍然是全国统治中心,杜甫出生在受中原文化熏陶的一个典型的儒家思想很浓的家庭,因而杜甫自己一直以儒者自居,为学习和传播儒家学说的最高学府,早年自称为“儒”,如“有儒愁饿死”(《奉赠鲜于京兆》),这之后才创立了儒家学说。可以说,年老了还自称“老儒”,如“社稷缠妖气,中原是统治者的腹心之地,干戈送老儒”(《出江陵南埔》),他执著地追求儒家的理想,洛阳成为传播儒家思想的中心。在中原产生过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化成果,老子在这里做守藏史,形成于鲁地,阅读了中央的典籍、档案,这之后才创立了道家学说。在隋唐时期,“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为河内。”这两位大师从地理和历史条件谈到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中原就有人类居住。洛阳为河南。我们讲的河洛文化也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夏商周三代在此建都,墨子力倡“先质而后文”、“尚用尚质”,荀子主张“文以致实”,掌管国家档案、典籍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偷龙转凤:碧落烟华

    偷龙转凤:碧落烟华

    一次救人得到的金针,一次交易遭遇的杀手,一次无意的相识引发的杀身之祸,一切皆因金针背后的组织。到底他们想要做什么?为何几个毫无关联的人被人刺杀,都与他们有关。到底他们的身上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共同点。一个只想好好挣钱,有点贪财的小女妖,却总是遇上莫名其妙的人,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而那些与她邂逅的人中,会不会有人成为她的真命天子?欲知详情,请看《偷龙转凤结奇缘:碧落烟华》
  •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新书《一剑惊雷》正式上传了!求支持!新书一剑惊雷拜求收藏、点击和推荐,大梦泣的人品和质量毋庸置疑啊。我可以复制一切东西,我法力低微,但是可以复制百万符篆,我虽不会炼丹,却可以复制无穷丹药,我不炼法器,却可以复制他人法器为我所用。
  • 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说到博弈论,我们常常被其著作中大量的数学模型吓倒。其实,博弈论不是学者们用来唬人的把戏,而是一种一般性的分析方法。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比如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他照样可以通过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博弈论首先是人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是为了赢取更好的结局。
  • 前夫又来了

    前夫又来了

    问及程暖对于失败婚姻的看法,她总结出一句大俗话:只怪当年太年轻,是人是狗分不清!前夫你好,前夫再贱!
  • 驭兽仙途

    驭兽仙途

    他,原本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意外被人在身体里种了玄天灵虫,从此卷入“玄天灵虫”的争夺之中,又因一件法宝,他的命运彻底被改变。他在修真界尔虞我诈之中修行,逐渐成为强者,开始寻找弑杀他父母和乡亲的仇人!
  • 狄青初传

    狄青初传

    《万花楼》(全称《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讲述了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杨、包、狄与奸相庞洪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溪沉阁

    溪沉阁

    西楼万万没想到,她这一辈子,竟然栽在这人妖手里了!这人妖还是自己的师叔!“师叔,你到底是男的女的?”浥轻尘笑得倾国倾城花枝乱颤,“楼儿要不要亲自验身?”啊——色人妖,你的手往哪放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少年心事当拿云

    少年心事当拿云

    本书收录的文章,行文风格不同于死板的作文而有类似青春小说的特色。幻想类小说和纯爱言情小说。写实题材主要涉及校园生活、初高中生在友情爱情亲情方面的情感体验;虚构题材主要是以现实世界、游戏世界、架空历史和超时空为背景的纯爱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