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20

第20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7)

因绝西园赏,临风—咏诗。

雨后望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晓晴

野凉疏雨歇,春色偏萋萋。

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

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对雨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绵。

古岫披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红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日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宋代晁公武在蜀中做官时,写了《郡斋读书志》,其中说:“蜀本太白集附入左绵邑人所裒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这说明他曾看到过李白故乡人为李白少作编的诗集,但这本集子已失传。王琦说:“今蜀本李集亦不可见,疑《文苑英华》所载五律数首或即是欤?”对于《初月》等五首律诗是否为李白少作,历来有争议。晁公武对李白少作是否出自李白之手表示怀疑,其主要理由是说这些诗“浅俗”,“白天才英丽,其辞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非常人所及。读者自可别其真伪也”。这种看法是不妥的,他忽略了诗人的成长过程,似乎李白天生下来作的诗就不浅俗,就具有“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的风格,否则就不是李白作的诗。这不是以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鲁迅先生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未有天才之前》)正因为它“浅俗”,说明它是李白少年的不成熟之作。其实杨天惠的评价是公允的,一方面说李白少作“虽颇体弱,短羽褵褷”,即羽毛初长,尚未成熟,但另一方面是“已有凤雏态”。《初月》等五首律诗正有这些特点:(1)语言平直,不够隽永;(2)造句有人工雕琢痕迹,明显看出是少年习作;(3)开始用典故,如“玉蟾”、“西园”、“湘女”、“楚妃”这是说明他已经读了不少书,与他前一阶段的《萤火虫》、《咏石牛》、《上楼诗》不同;(4)直接写景,而且景物形象重复率很高,看不出诗人情感活动,没有做到情景交融;(5)都是五言律诗,合符杨天惠说的李白少作“大抵皆格律也”;唐人学诗,律诗是必修课,李白也不会例外。如学书法,先学楷书,循规蹈矩,“戴着镣铐跳舞”,而后才可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五篇都是五律,也可证明为少作,不能因为后来李白不喜欢写律诗,就说李白少年也未写过律诗。(6)清新流畅,不乏佳句,“已有凤雏态”。如“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将这五首诗系于开元三年(715)李白十五岁时,有一定道理。当然也不必看为全都是那一年所作,大约在十五岁前一二年,还未离开青莲乡时。从诗中描写的景色看,与青莲乡环境相符合,如“一条江练横”应指盘江,“古岫披云毳”指远望大匡山、戴天山、紫云山上的薄雾云纱。“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描写盘江之滨,青莲坝的农民。

李白十五岁做小吏,有《谢令妻》、《山火续句》、《观涨续句》,已如前述,当小吏仅半年,到匡山隐居,不时寻仙访道,创作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依两三松。

这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通过景色的变换写山行的过程,以清新明丽的笔调,展开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全诗合律,对仗工整,而又是信手写来,不露斧凿雕饰之痕,写作造诣已达很高水平,因此许多李白诗选,几乎都把这首诗选为李白早期创作的第一首。

在李白写《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同一时期还写了《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苏仲翔先生的《李杜诗选》认为这首诗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皆李白早年作品,自然淡泊,不着痕迹,已非后来面目”是很有见地的。两首诗内容相近,都是写当天的见闻,写山林美景。两诗意境相同,以求师访友为中心,而寻访的人物都未出场,着力渲染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山水花木,峭壁飞泉。幽美绚丽的景色烘托出淡淡的愁思与怅然。两首诗都是五律,对仗工整,格律严谨,与《彰明逸事》所说,李白少作,“大抵皆格律也”相合。两首诗写的地点相近,《寻雍尊师隐居》应当是与戴天山相邻的太华山,诗中的景色与太华山完全相同,太华山上唐宋时有道观。《龙安府志》云:“太华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山峰奇秀,有似西岳,上有太华观。”太华山下平通河边有雍村,历来是雍姓所居,《江油县志》云:“雍村在县西北,宋进士雍繁孙所居。”至今这里的雍姓还是大姓。李白去雍村上面的太华山访问一位姓雍的尊师,完全符合情理。也有学者说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年,中有“拨云寻古道”,“拨云:山峰名。今浙江新昌县,天姥山最高峰为拨云尖……此句疑指此峰。古道:指由谢灵运所开的山路。如今翻越天姥山时仍可看到这一陡峭的羊肠小道。”笔者认为此种看法不妥。因为李白从未上过天姥山,更不用说去爬顶峰拨云尖。天宝五载他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其后写的是梦境,而不是实游,开元年间李白哪里上过天姥山呢?《寻雍尊师隐居》所写之山景也与天姥山不同,天姥山上并无“群峭碧摩天”,山下也无“江色暮”。“拨云”在诗句中显然是动词,而非名词,与下句“倚树”才能相对。李白少年时从学律诗人手,对仗工整,不可能以名词对动词。“拨云”与“拨云尖”不过偶然巧合而已,“古道”不一定是谢灵运开的道才叫古道。总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寻雍尊师隐居》都是在李白十七八岁隐居大匡山,寻仙访道时所作,同时期还作有一首《太华观》:

石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

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

曾闻玉井今何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此诗在《龙安府志》、《彰明县志》、《江油县志》(光绪版)都收录了。《龙安府志·人物志》载:“唐,毛真人,在太华山修炼,道成仙去,今太华观乃其遗迹。”大匡山与太华山乃同一山脉,紧紧相依,从大匡山大明寺逶迤西北上,走十余里即到太华观。好仙游的李白不仅与隐居于太华山中的雍尊师有来往,与太华观中修炼的道士也常有来往,《太华观》就是写访拜太华观道士的见闻,展现了古朴清幽的山中景色,描写了深山月下,笛声悠扬,仙子乘云的神仙境界,暗示观主外出云游,访仙未遇。“玉井”在太华观,井水甘美清冽,传说从井水中可照见前身和来世。这首七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应属李白的早期诗作。李白在隐居匡山期间还作过赋,《拟恨赋》是模仿前人之作,王琦说:“古《恨赋》,齐梁间江淹所作,为古人志愿未遂,抱恨而死者致慨,太白此篇,段落句法,盖全拟之,无少差异。”李白此赋,虽属模拟前人的习作,但却独具特色,高出江赋一筹。《明堂赋》作于开元五年(717)之前,因玄宗开元五年将明堂拆改为乾元殿。《大猎赋》当作于开元八年(720)后,因这年十月玄宗猎于下邽,与该赋序中说“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相符。李白的赋继承了司马相如、扬雄诸赋的风格,通过祭明堂、猎渭滨,把大唐的繁荣、强大写得有声有色,气势豪迈,想象丰富,语句典雅,表现了少年李白才华横溢,“作赋凌相如”之言不虚。

开元八年春,李白带上自己创作的《明堂赋》、《拟恨赋》、《春感》去见苏颋,得到苏颋好评,“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李白此次游成都还写了一首《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诗中描写了散花楼气势雄伟,建筑精美,还写了楼上看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心旷神怡的愉悦之情。散花楼是隋代蜀王杨秀所建,《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其位置应在成都东部,原为东城楼。此楼在明代尚存,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二《成都府》:“东门之胜:禹庙、大慈寺、散花楼、合江亭、薛涛井、海云寺……东城楼即散花楼也。李白有《登锦城散花楼》诗。”后毁于明末战火,已无遗迹可寻。

《白头吟》很可能是此次游成都,瞻仰“相如台”有感而作。

李白此次游成都虽受到苏颋的夸奖,但未被重用,继续南游,在眉山象耳山曾作短期停留,留下了“李白读书台”遗迹和《夜来月下卧醒》题句,再顺江而下,去渝州,拜访李邕,干谒失败,写了《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下来时,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邕曾在开元六年至九年间任渝州刺史,在当时文坛上很有名声,故李白前去拜访,但干谒失败,诗中表现了少年气盛,怀才不遇的心情。《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也是作于此时。

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

灵心圆映三江月,彩质叠成五色云。

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桃竹,乃巴渝特产,宇文少府当为渝州县尉。诗中透露出李白将上峨眉山的信息。

李白从渝州返回游峨眉山,有《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鸣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诗中突出了峨眉山雄伟秀丽的特色,展现了远绝尘嚣的神仙境界,表达了诗人好道求仙,是李白早期创作中的优秀诗篇。峨眉山万年寺传说是李白听蜀僧颋弹琴处。池中有蛙,鸣声如琴,传说是从蜀僧和李白那里学得的琴技。这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人们对李白的敬慕。不过李白诗《听蜀僧浚弹琴》中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可见弹琴处不在峨眉,詹锳将此诗系于天宝十二载,可从。

开元八年冬,李白干谒失败,游完峨眉山,又回到匡山,写过一首《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坪。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上壁生。

穿厨狐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此诗最早收录在《文苑英华》中,《李太白全集》、《彰明县志》也有记载。旧山就是匡山,在“住持碑”中有:“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也非大匡山莫属,李白以后定居的安陆、任城都无这种景色。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当是在开元八年(720)冬,他在这一年出游成都、渝州,干谒苏颋、李邕未得重用,重返隐居处,诗中描写冬日旧居一片萧索、荒凉、破败的景象,透露出未受重用的不愉快心情。不过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振作精神,“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他要像挺拔的青松,不畏风寒,坚忍不拔,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李白隐居匡山时期经阴平道到江油县城(今平武南坝)访江油县尉,写了《题江油尉厅》,至今尚保留有北宋米元章手书此诗的石刻。

李白在大匡山的最后一首诗是《别匡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诗最早见于北宋“住持碑”,继后“祠堂碑”的碑阴也刻有这首诗,并在附记中明确说:“太白辞山时咏此。”在《龙安府志》、《彰明县志》、《江油县志》中都录了这首诗并加了诗题:《别匡山》。王琦编的《李太白全集》未收此诗,可能出于政治原因,当时文字狱非常厉害,“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可以曲解为借李白之口反清复明,“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遭来杀头之祸,何况这两句乎!我们不能因王琦未收录就否定为李白所作。这首七律描写了匡山的雄奇、秀丽、清幽的美景,表达了对匡山的依恋之情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现了李白既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又有宏伟的政治抱负的心态。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定这是李白早期诗作。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与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都收录了此诗,并系于开元十二年,李白离开匡山时所作。

开元十二年夏,曾到成都、峨眉山等地停留,秋天离开峨眉山,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后在万县停留。《蟾蜍薄太清》应写于这年的下半年,诗中讽唐玄宗废王皇后事,《旧唐书》载:“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壬申月食,既。己卯,废皇后王氏为庶人。”开元十三年春,离开万县,出峡东游,写了《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最高峰晚还题壁》、《宿巫山下》、《巴女词》,还题了《上阳台》。还有一些诗,如《蜀道难》、《送袁明府任长江》等,有学者认为是蜀中之作,但证据不足,不好确定。《蜀道难》的素材是在李白游金牛道、阴平道时积累的,最后完成是离开西蜀之后。

总计,李白25岁以前在蜀中创作,流传至今的,有诗二十八首,赋三篇,题句、续句五则。

$第五节 李白与赵蕤

李白在蜀中交游最深,受影响最大的是赵蕤,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挚友,在研究李白时,不能不对李白与赵蕤的交往情况及赵蕤对李白的影响认真加以探讨。

一、关于赵蕤的生平及与李白的交往

关于赵蕤的生平事迹的史料甚少,兹排比于下:

《长短经·序》自称:“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草莽臣。”

《新唐书·艺文志》:“赵蕤,《长短要术》十卷。字太宾,梓州人。开元中,召之不赴。”

《北梦琐言》(五代、北宋初孙光宪撰):“赵蕤者,梓州盐亭县人也。博学韬铃,长于经世,夫妇俱有节操,不受交辟。撰《长短经》十卷,王霸之道,见行于世。”

《唐诗纪事》引北宋杨天惠《彰明逸事》:“太白……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

《蜀中广记》(明代曹学佺撰):“赵蕤盐亭人,好学不仕,著书属文,隐于梓州长平山。”《三台县志》(清乾隆时修纂)除引用《北梦琐言》关于赵蕤的记载外,还对赵蕤隐居处作了记载:“长平山在州北,岗垅延袤而平广,因名。”“安昌岩在北坝千佛洞之左,为赵蕤隐居之所”。录有陈谦赵蕤故址诗:“奇士栖幽处,青山空复青。高踪来吊望,遗址并飘零。王霸天人学,纵横长短经。呼之当欲出,慨想此精灵。”“濯笔溪在县西,即今九曲河是也,相传为唐赵征君习书处”。据笔者实地考察,长平山在今三台县城北,涪水西岸,是一座长而顶平的小山。北周刺州安昌公在这里创建安昌寺,唐代改名惠义寺,后名琴泉寺。寺旁有洞窟,其中有唐代雕刻的上千躯佛像,故名千佛洞,此洞旁又有一洞穴,题名赵岩洞,至今字迹尚存,赵蕤逝世后,后人为纪念他,曾在此洞外树有“赵处士碑”,民国初年,在此修建有赵征君祠,后被毁,山下濯笔溪至今犹存。

《盐亭县志》(清乾隆时修纂):“赵蕤字太宾,又字云卿,号东岩子,汉儒赵宾之后。”

《光绪盐亭县志续编·逸行》:“蕤,字太宾,盐亭人。后徒居郪,居长平山安昌岩。开元中三诏召之不起。”

《四川总志》:“蕤,盐亭人,隐于郪县长平山安昌岩,博考六经诸家异同,著《长短经》,又注《关朗易传》。明皇屡征不起。李白尝造庐以请。”

同类推荐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西点法则

    西点法则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子弹之血色荣光

    子弹之血色荣光

    精湛的格斗技术,华丽的魔术技巧,洞悉一切的最强瞳力,神奇的印记之力。主人公一次次的在战斗中累计这些力量。面对爱人香消玉殒,挚友长眠地下,最信任的人的背叛,我们的英雄又该何去何从。
  • 小康农女

    小康农女

    算啦,既来之则安之,不去想做王侯将相,只安心过好小日子足矣,顺带拐了个忧郁的帅哥,但却拥有健康的身体。一边致富发家奔小康,少女意外穿越,父母早亡,兄嫂早逝,只留下一个年仅七岁的小侄子,虽然生活困苦,一边改造忧郁贴心的小相公。哎呦呦~这个小日子呀!,和信赖自己的亲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火线之AK传奇

    穿越火线之AK传奇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他以一人之力托起了整个战队,他用一把AK47横扫CF界,他用精准的点射和犀利的压枪扫射称霸主道,技惊四座。他以惊人的天赋击败众多枪王,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创造了一个属于AK的传说!他率领战队获得了无数荣誉,俘获众多美人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陛下不爱我:恶妃逼婚太子爷

    陛下不爱我:恶妃逼婚太子爷

    手也牵了,抱也抱了,亲也亲了,豆腐都被他吃光了,却想擦擦嘴巴就算数?!做梦!管他是太子还是未来的皇帝,不论他后宫有多少女人,她都会一一摆平!
  • 一眼看透人心

    一眼看透人心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人的外在形象,生活习惯,穿着喜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看透人的内心世界。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学到很多看人技巧,这些识人技巧,将如清亮的河水,洗亮你的眼睛,使你具有一双雪亮的、能一眼看透人内心深处的眼睛,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识别人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