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400000003

第3章 王西彦情书 (1)

致 周 雯

阿雯:

十日晨在苏州匆匆给你一短简,总已收到了吧?

我们一行三人,当天九时半到达东山镇,住在我前年住过的“雕花大楼”。三个人同住一大间。十时许,一起去公社拜会书记同志,听他给我们作介绍。午后三时许,我们出发去洞庭西山。从东山过湖去西山,要乘一小时半小汽艇,颇饶风味。可惜晓明没有在一起,不然他会高兴得跳起来的。小孩子爱水是天性。

在西山访问了两天,十二日上午重新回到东山。所谓“访问”,主要是爬山。那里有个石公山,很值得一玩。不过我们也认真访问了一个生产大队,看了一些农家,得到一些数字,增进不少知识。第二天下午起风,湖面浪大,我们原想搭一只木船到陆巷,尝一尝风浪激荡的滋味。只因未向大队负责人辞行,又有毛巾牙刷之类东西留在住处,顾虑到别人会误以为我们淹到太湖里了,才打消这个念头。我们在西山多留一晚的好处是,第二天得到一个赶早市的机会。回东山后,当然是有些累了,没有再做访问工作,只参观了附近一处小小的名胜——雨花台。大家大大地睡了一觉,又去找公社书记,请他给我们介绍东山锁的生产情况。书记同志非常热心,晚上到我们住处谈了约两小时,还向我提起了那篇《富饶的花果山》呢。

前年秋天我来东山镇时,曾经在书记同志的陪同下,从镇上沿湖旁的山路,穿过花果树林,一直到陆巷;然后取道陆巷镇后面的山岭回到东山。去年我根据当时的笔记,写了一篇题为《富饶的花果山》的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原来书记同志也读到了,这使我很高兴。文艺作品如果除了供读者艺术欣赏而外,还能对实际生产起点促进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

以上是昨天以前的情况。

今天是十三日,卞之琳同志因有任务,一大早就回苏州转上海赶往北京,我和师陀同志继续留在东山。上午,我们冒雨去访问了一个大队,公社书记派了一位技术员同志陪同。在这花果山上,果农们享有星期天的假日,生活的确还不错。我们到了五户农民的家,有四户都买有收音机,吹进了现代文明的风。

按照公社的安排,我们明后两天还得访问两个大队。一切详情,在信里无法写,只好等回家后面述。我们的做法是,上午跑山路访问农家,下午休息,主要是睡午觉,也整理整理笔记。这样就不会太累了。因为我不是第一次来,可以前后做对照,对有些问题也就看得比较清楚。虽然只是走马看花,但有点基础毕竟要好些。在生活上和别的方面,我充分吸引了前年的经验,时刻记着临行时你对我的叮嘱。一切都可放心。

你和晓明都很好吧?彼此相处得还融洽吗?又团结又斗争得颇饶意思吧?晓明的功课做得可好呀?小别数日,就很挂念你们了。

预计十六日可回苏州,自然还是住老地方。在苏州,恐怕还得到近郊去做些访问,例如虎丘山下的花农。文化局的同志曾经提起过。当然,一到苏州!就会给你去信的。

还要跟晓明说几句。晓明,你要记牢爸爸的吩咐,乖乖的,做好功课,吃好饭,一放学就回家,晚上早些睡觉。特别是路上不要贪玩,不要叫妈妈担心事。大概再过个把星期,爸爸就可以回家来了,等着吃爸爸给你买的苏州糖果吧。

好了,不多写了,要上街去吃晚饭了。这里的鱼真新鲜,味道格外好。我们每饭不忘点一个清蒸或红烧的鱼。前几天还吃到了一个在上海不易见到的大鱼头。

如果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迫切需要通知我,可以打电报给“苏州市文化局转”。自然,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惊动他们,麻烦他们。

余居

十月十三日下午

(注:此信写于1963年,当时,王西彦与诗人卞之琳、师陀到苏州附近的东山镇参观、采风、调研。此信是此间写给上海的妻子及儿子的。)

王西彦小传

王西彦(1914—1999),浙江义乌人。著名作家、文学教授,中共党员,原名正莹,又名思善,小名余庆,浙江义乌青塘下村人。1930年在义乌初中毕业后到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就读。1933年入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读书,开始文学创作。最早的短篇小说《车站旁边的人家》,描写一个农妇被逼出卖肉体的惨景。同一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大都以浙东农村生活为题材。抗战初期,赴武汉参加战地服务团,到鲁南、苏北战地作民运工作。武汉沦陷后,到湖南《观察日报》和塘田讲学院从事编辑、教学工作。

1940年到福建永安主编《现代文学》月刊。1942年后,先后担任桂林师院、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1946年写的短篇小说《人的世界》,写海滨城市一所房子在短短几个月内更换的五户人家,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动乱中的痛苦精神状态。作品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抗战后期开始写长篇小说“追寻”三部曲:《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同时又写作“农村妇女三部曲”:《村野的爱情》、《微贱的人》和《换来的灵魂》,但第3部未完成。

解放后,参加湘东和皖北的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担任上海《文艺月报》编委。1955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发表了很多作品。长篇小说《春回地暖》以较大篇幅描写农村变革的急剧斗争,稍后又出版了描写知识分子寻找道路的长篇小说《在漫长的路上》(第1部)。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名人故事

故 乡 情

1993年5月,王西彦最后一次回义乌。80岁高龄的他参观了小商品市场和母校义乌中学,他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起了在加拿大温哥华访问时回答一位英国女诗人的提问:“你认为作家和诗人的根在哪里?”“在他的家乡,在他对家乡、祖国和人民的爱。”王西彦生在义乌,对义乌的文学事业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每次回家乡,他都和家乡的文学青年座谈。义乌文联办的《枣林》文学报,他是每期必看。他还热心地为家乡业余作者题写书名,为《义乌文化志》写稿,与义乌文学青年通信。

作为一个以“乡土作家”著称的作家,王西彦的创作最初“以家乡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展示了“悲凉乡土”的实际人生。作品反映的大多是家乡的人情世态。后来,接触到了许多知识分子,描写知识分子坎坷遭遇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多的题材,也成了他最受评论界重视的上乘之作。

逆境中的王西彦

1963年6月,王西彥的长篇小说《春回地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一问世,就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逐日广播两个多月。接着,上海和长春两家电影制片厂要求把它改编为电影剧本,但由于极“左”势力的阻挠,未能实现。这期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在漫长的路上》第二部,并整理材料,准备第三部的创作。

1965年4月,姚文元在上海《萌芽》月刊上发表长篇论文,把王西彦和邵荃麟一起诬为“资产阶级在文艺界的代理人”、“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提倡者”,大加挞伐。

1966年,“*****”开始,王西彦因在以前发表的一篇散文里引用了浙东俗语“民心若不顺,皇帝下龙廷”,而被当作首批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公开点名批判。《解放日报》、《文汇报》都为此发表社论,不少报刊出版声讨专辑,《文汇报》在搜集“罪证”时,连续出版《王西彦反党反社会主义材料》达五六册之多。一夜之间,王西彦成了“专政对象”、“牛鬼蛇神”,住房被封,工资被扣,戴高帽子游街,罚跪挨打受尽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

1967年初,上海“造反派”把王西彦、巴金、魏金枝、师陀、孔罗荪、吴强等六人作为“罪行”最严重的“牛鬼蛇神”关进不超过5平方米的煤气灶间。巴金后来在一篇《写真话》的文章中提到了他和王西彦一起关“牛棚”的日子里,两人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和不同反应。巴金对别人称他为“妖怪”想不通,甚至是痛恨,但人们说他是“精神贵族”批判他“要求创作自由”时是真心“认罪服罪”。巴金当时认为既然认真进行“改造”,就不怕吃苦,就应当服从监督组的规定。而王西彦则不同,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罪,就一直在顶,因而比别人吃的苦头更多。“文革”结束,从“牛棚”中出来的王西彦成了巴金的挚友。王西彦常常外出散步至巴金家,因为走得多了,竟数出了步数,两家相距2300步。

王西彦作品精选

同类推荐
  • 改变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改变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作家档案”部分,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与把握原作的内涵和主人公的个性。,为使读者能够全面立体、准确深刻地领略小说的原貌和精华。让读者对作家有个概要的了解和认识;“内容导读”部分,对小说内容情节作了高度的根据和提炼,在体例上做了精心安排,为读者做好下一步的深入阅读打下铺垫;“作品赏析”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小说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及代表作品,用精炼的文字对小说的背景、情节、中心思想、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等作了画龙点睛的评析,分设“作家档案”“内容导读”“作品赏析”三大辅助栏目
  • 古典爱情

    古典爱情

    爱情成了千古不绝的绝唱,他有着炫彩一样的色彩,没有人能说好,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也许每一个人的爱情都有每一个人爱情的色彩,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绝唱。这部书是一个充满了悬疑色彩的书,爱情深度探底,他尤如一座长满绿苔的桥一样,能走上这座桥的人,也许是幸福的,但是他的后面有着深深的伤,那是美丽异端的伤,有着伤的颜色,但是谁也说不好,伤到底是什么颜色?
  • 迷途

    迷途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半世沧海

    半世沧海

    她,尔雅好学,每遇相逼,便干脆果断,置生死于度外。一辈子都在逃离,逃离家庭,逃离战场,逃离生死,逃离爱情……他,多谋善断、敢作敢当,此生注定在大家的惊叹声中成为万人景仰的都元帅。当他开始拥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发现离自己越来越远的不止是她,还有他自己……半世沧海,桑田变换。蒙古南下,金戈铁马。多少人,多少事,如梦消散,又如梦轮回。书香名门,琳琅风物;断壁残垣,凉沁芳华。辗转坎坷,流离世上,云淡风轻,故人依在。宫闱?江湖?情场?战场?亦或是大梦一场?金元换代之际的恩怨情仇。轮番而入,轮番而谢,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飘动的导游旗

    飘动的导游旗

    陆川是一名普通的地接导游,在一次五天团中结识了心怡的女人白丽丽,随着旅游行程的进程,彼此从陌生到相恋,两颗孤寂的心逐渐靠近,工作同事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到恋人,从而引出各自曾经的经历逐层,从而展示了导游职业和内心中的苦与乐、喜与悲。在展示导游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活的同时,也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草原风景,带着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内蒙旅游的真实感受。一次突发的带团事故之后,陆川被迫选择放弃了曾经热爱的职业。辞职之后,陆川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自悲、自闭、怀疑、焦虑不断地折磨着陆川的内心,让他痛不欲生。朋友的离去,家人的误解、旧时失败恋情经历的困扰,使得陆川几乎迷失了自我。在他最孤立无助的时候,一个女人用爱鼓励了他,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陆川重新步入事业正轨的时候,这个女人却从此离开了他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前世新婚夜被情敌剔骨而亡,每世活不过二十,有仇必报的她王者归来,灭渣男渣女。当废材觉醒,身负上古神女之力,锋芒无人能敌。天界太子“要么进地狱,要么屈服”战神帝君:“一路杀戮,弃尽我所有扭转你的天命。”鬼君:“十万冤魂只为祭奠你”昔日惊艳六界的龙公主华丽归来,引动天上地下翻云覆雨,长达千年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我不是妖女:人间第一公主

    我不是妖女:人间第一公主

    她本是人类公主,他原是妖界王子,出生之夜颠倒了身份。公主成了妖女,妖子成了太子。她在妖界如何生存,他在人间如何隐瞒身份?命运齿轮旋转,错位的人生和妖生将如何交叠?
  • 每天学点创意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创意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看一看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假如人类没有了创意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想一想若干年前的地球,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打破常规的大智大勇。创意是对传统的叛逆,我们不难想象,是一种智能拓展,是破旧立新的循环式上升
  • 南宫懿儿:女帝逍遥

    南宫懿儿:女帝逍遥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推虫子新书:倾绝天下:地狱新爵修罗女皇!结婚当天她死在了自己老公和最好的姐妹晴的手上。重生后,却再次看到长着和晴一模一样的脸。她能否过的了自己内心的那一关。是让仇恨横行呢?还是重新寻找新的快乐。。。前世伤了心,这世能否把心补回?渴望像风一样自由,于是开始她的学习如何站在别人束缚不了的地方。然后再实现自己的梦想,风一样的。。。。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 成为成功人士必看的一本书:人脉基金

    成为成功人士必看的一本书:人脉基金

    “只要拥有了社会关系网,你就永远畅行无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脉就是钱脉!阅读本书吧,它将使你掌握构建人脉的技巧、避开人际交往的误区,它将帮助你迅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人脉系统,从而使你能够挖掘人脉潜力、聚拢无穷人气,成就非凡事业!
  • 千金再嫁:夫君萌萌哒

    千金再嫁:夫君萌萌哒

    第一次,她穿为小病君的冲喜新娘,被他视若珍宝,一心相护,却仍死于非命。十数年后,她重生为林府傻千金,对他一见钟情。他却痴恋亡妻,将她一剑穿心。然后,请旨相娶。柳伊:夫君念念不忘的亡妻就是自己肿么破?急,在线等!吃醋吃到前世的自己头上,她也很绝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