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2600000005

第5章 满船空载明月归

什么也没有得到,空船而去,空船而归,但心是欢喜的。

禅宗六祖慧能在接受五祖弘忍传法之后,为了避免纷争,连夜逃到南方去了,过了十余年隐居生活。后来他到了广州法性寺,参加了住持印宗法师讲《涅经》的法会。

会场上有一阵风吹动了旗幡,两个和尚注意到了,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争执不休。慧能上前告诉他们: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二位心动。”(《坛经》)令听到的人都吃了一惊。

这是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中学政治课本也曾以此为例,讲解什么是“唯心主义”的问题,并加以批判。

慧能的说法,依据的是《大乘起信论》中两句很有名的话: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里的“法”,简单说就是“现象”。现象是依意念而起、而灭的吗?这看起来有点奇怪。

就像慧能说“心动”的那个例子,如果简单地去看,好像真的很荒谬:明明是“风吹幡动”,它跟“心”有什么关系?难道你心不动,风就不再吹着幡动了吗?

佛教在这方面有非常复杂的理论,我们暂且只从比较浅近的层面来说:当人们判断一个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时候,他自身的立场、知识、经验以及价值尺度是在起作用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温情时,世界是美好的,春花固佳,秋叶亦美。

相反,如果内心充满仇恨,他看到的到处都是敌意,所有声音都似乎暗藏着阴谋。圣严法师说:“我们看到仇人时,分外痛苦,但是,如果将心念转变一下——宽恕他、原谅他、同情他,以慈悲心对待他。当慈悲心一生起,怨恨就消失了;当你没有怨恨的心时,他不再是仇人,‘仇人’这个想法、‘仇人’这个现象,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心灭而种种法灭”。

圣严的话不错,但也许还不够透彻。

实际上,人们常常是先有仇恨,再有仇人,心里的仇恨会带引我们找到仇人。这时候“仇人”只是仇恨得到实现的对象。而相反的一种情形是:只要有情欲,就会有爱人。因为情欲也需要找到实现的对象。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如此动人,就是因为它描述了一个生命欲望渴求得到实现的故事。

如果人不能明白、控制自己的欲望,被内心的欲望所扰动,心动万物随之而动,他看到的是一个变形的世界。站在狭隘、偏执的立场上,是非无穷,祸福无端,内心的焦虑越来越深。而禅的修持所要达成的境界,就是摆脱种种虚妄的意念,摆脱由这种妄念所造的世界的幻象,保持空明的心境,随缘而行,不为外物所动,如此由超脱而达成自由。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深水静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这是唐代德诚禅师的一首诗,题名《船居》,是用钓鱼为象征说禅法。“千尺丝纶直下垂”,一个很深的欲望引导着人的行动,名也好利也好,总之人心焦渴,定要从外界获得什么才得满足。可是“一波才动万波随”,就像水面的波纹,一浪推着一浪,你走了一步,随着就有第二步、第三步乃至无穷。而因果的变化却不是人能够控制的,你会越来越多地感叹:“唉,形势比人强啊!”“无可奈何啊!”世上有些苦大仇深、生死相搏的人,问到起因,不过是些琐屑小事,甚至是一时误会。何至于此呢?就是“一波才动万波随”嘛。

“夜深水静鱼不食”。忽然醒悟过来,发现你最初所求的目标就是虚妄的,或者说可有可无的,得之失之,随之由之而已,你就从被动的状态中摆脱出来,飘然无碍。“满船空载明月归”,什么也没有得到,空船而去,空船而归,但心是欢喜的。其实,什么是“得”呢?你一心想要得到一个东西,念念不忘,心都被它塞满了,偌大世界,置若罔闻,“得”未尝得,失掉的已经很多!什么是“失”呢?你于外物无所挂心,将“得失”只看作因缘的起落变化,心中有大自在,根本就没有东西可“失”。“一波才动万波随”是俗众的人生,“满船空载明月归”是禅者的境界,其中的区别,很值得体悟①。

王维有一首《辛夷坞》,写一个小小的景色而极富禅趣: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里“木末芙蓉花”是借指辛夷。辛夷是一种落叶乔木,初春开花,花苞形成时像毛笔的头,故又称木笔。花有紫白二色,开在枝头(就是“木末”),大如莲花(所以用“芙蓉花”为比拟,莲花也叫芙蓉花)。这诗说“发红萼”,那是紫色的辛夷。

我曾经在山野见过这种花,开花时树叶还未萌发,一树的花,色彩显得格外明艳。这种花凋谢的速度又很快,花盛开的同时就能见到遍地的花瓣,在草地上,在流水中,格外醒目。

佛家言“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意思是在自然草木中也可以体悟佛法智慧,草木似无情而又有情。山谷溪涧之处,辛夷自开自落,不为生而喜,不为灭而悲。

① 禅诗的解释往往各人所见不同,此处参用台湾林谷芳氏《千峰映月》一书的意见,特予说明。

清·陈撰·笔头春色图辛夷自开自落,不为生而喜,不为灭而悲。

它有美丽的生命,但这美丽并不是为了讨人欢喜而存在的,更不曾着意矫饰,故作姿态。你从尘世的喧嚣中走来,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见到天地寂然,一树春花,也许真的就体会到什么是万物的本相和自性;你又回到尘世的喧嚣中去,也许有时会想念那山中的花在阳光下展现明媚的紫色,无语地开,无语地落。

前面我们曾说起禅宗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中国的老庄哲学,有些诗人纯粹从老庄思想出发,也会提出与禅宗相近的人生道理。“道”与“禅”分分合合,时常在半路相遇。譬如陶渊明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生死是自然的过程,一味贪生怕死,又因贪生怕死而生出无穷欲念、荒唐行径,生命的自然性就被破坏掉了,成为无根的浮嚣。

如果觉得王维那首诗虽然令人震撼,却多少有点冷寂,我们再读一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它的味道有些不同: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是中唐诗人,曾经做过滁州(在今安徽省)刺史,这首诗就是写滁州西部山野的景色。

诗开头写草。“独怜”是偏爱的意思。为什么呢?一方面山涧边的草得到水的滋润,春天到来时显得格外葱翠,另一方面这是“幽草”,它是富于生气的,同时也是孤洁和远离尘嚣的。对涧边春草的喜爱,呈现了作者的人生情怀。

如果一味地写景色之“幽”,则诗中的意境便容易变得晦暗,所以随后写黄鹂鸣于深树,使诗中景物于幽静中又添上几分欢愉。这是一首郊游遣兴之作,不像王维的《辛夷坞》那样强烈地偏向于象征,它有更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绝句的第三句通常带有转折意味,同时为全诗的结束作铺垫。在这里,“春潮带雨晚来急”,雨后的山涧到了黄昏时分愈发流得湍急,一方面交代了郊游的时间过程和景物变化,同时又很好地衬托了末句的点睛之笔——“野渡无人舟自横”。

涧水奔流不息,而涧边渡口的小舟却自在地浮泊着,一种摆脱约束、轻松悠闲的样子。时间好像停止了。

人总是活得很匆忙,无数的生活事件迭为因果、相互拥挤,造成人们心理的紧张和焦虑;在这种紧张与焦虑之中,时间的频率显得格外急促。而假如我们把人生比拟为一场旅行,那么渡口、车站这一类地方就更集中地显示了人生的慌乱。

舟车往而复返,行色匆匆的人们各有其来程与去程。可是要问人到底从哪里来往何处去,大都却又茫然。因为人们只是被事件所驱迫着,他们成了因果的一部分。

但有时人也可以安静下来,把事件和焦虑放在身心之外。于是,那些在生活的事件中全然无意义的东西,诸如草叶的摇动、小鸟的鸣唱,忽然都别有韵味;你在一个渡口,却并不急着赶路,于是悠然空泊的渡舟忽然有了一种你从未发现的情趣。当人摆脱了事件之链的时刻,这一刻也就从时间之链上解脱出来。它是完全孤立的,它不是某个过程的一部分,而是世界的永恒性的呈现。

“野渡无人舟自横”有很强的画面感,也经常成为画家的选题。那是一条不说话的船,却在暗示某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们回到开头关于“风动还是幡动”的问题。我想慧能也并没有否认在“风吹幡动”的事实中风与幡各是一缘,他只是说当人的意念偏执于一方的时候,就已经被争胜的欲望所支配,不能够圆融地看待事物的关系,迷失了空明虚静、自在自足的本性。

这时候坚持说“风动”或“幡动”,其实是“心动”。

世间有无穷的是非,无穷的争执,还有无穷的诱惑,人不能不在其中走过。要全然不动心也许很难,但若是处处动心,那恐怕要一生慌张,片刻也不得安宁。

同类推荐
  • 空山

    空山

    《空山》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主要人物有近三十个。本书由《随风飘散》和《天火》两部分组成,《随风飘散》写了私生子格拉与有些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受尽屈辱,最后含冤而死。《天火》写了在一场森林大火中,巫师多吉看到文革中周围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萝莉皇后很腹黑

    萝莉皇后很腹黑

    前有强势皇帝,后有温柔王爷。哼!先让你们爱上姐,姐再狠狠的复灭门仇!咦,为什么姐将剑刺入面前这位男人的身体时,心跳的那么疼,眼泪不停的滑落?莫非是这个机缘之下得到的“枭雄”眼角膜出问题了?本书腹黑无下限,看书请自备急救用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青鸟

    青鸟

    故事从平安夜开始……棣棣和咪棣受蓓丽吕仙女所托,在猫、狗和各种精灵(水、火、面包、糖)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寻找青鸟,来救她的女儿。在光神的指引下,他们经过回忆国、夜神殿、森林、坟地,幸福家园,并到达未来王国……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却终究没有得到青鸟。
  • 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高血压病人中约14%可出现心肌梗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在男性患者中,高血压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血压正常者高2~4倍。其次为临界高血压,而血压正常或偏低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豪门追爱:缠绵不休

    豪门追爱:缠绵不休

    高调且骚包的顾三少,是娱乐杂刊的常驻人物。花边新闻不断,被顾老爷子赶往美国,三年后,回国第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淡漠的女子,千方百计想要征服她,最后,她征服了他。从此,顾三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直到很久,他才发现她是多年前已经烙印在自己脑海里的那个穿着白色连衣裙认真谈钢琴的小女孩。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