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01

第1章 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1)

先秦时期,百家纷争。争辩的内容,除了关乎学派宗旨的大原则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小问题,穿衣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为什么要穿衣服?穿什么样的衣服才是合宜或得体的?服饰与德行是否有关系?这些都曾引起过诸子们的讨论或关注。问题虽然没有什么思想性,但由各家的回答,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学术宗旨。其中,有些说法对后世的影响似乎并不亚于那些大原则、大问题。

一、圣人的穿着

说到穿衣服,自然会首先想到孔夫子。这位生活比较考究的圣人不但吃饭有一套原则,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穿衣服也丝毫不含糊:“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论语·乡党》)

钱穆有一段白话试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君子不把玄色色来作衣领与袖之边。不把红色紫色做日常起居之服。当暑天时,在室内穿葛单衣,但出外必加上衣。黑衣内用羔羊皮的裘,素衣用小鹿皮裘,黄衣用狐裘。在家私居时所穿之裘,较出门时所穿者稍长,又把右袂裁短些。夜睡必有寝衣,其长过身一半,下及两膝。冬天把狐貉皮来做坐褥。除去在丧事中,大带上没有不佩一切备用的玉器的。除非朝祭用正幅的帷裳,其余所穿裳,总是开剪斜幅缝制的。吊丧不穿黑羔裘,不戴玄色冠。每年正月岁首,必穿着朝服上朝去。”

《乡党》篇是弟子们对孔子日常生活起居的描述,所以文中“君子”所指的当然就是孔子本人了。由于年代久远,这段话的内容并不十分明白。据后儒的解释,孔子选择衣服的原则大体上不外两方面:一是合“礼”。如“绀”是用来作祭服的,所以不能作领、袖的饰边。红紫不是正色,所以即便是私居时也不能穿。二是合“时”。如“亵裘长”为的是取暖,“短右袂”为的是方便做事。不管这些解释是否可靠,我们总可相信,这段话所讲的孔子决不是早年那个“贱”而“多能鄙事”的孔子。虽然古代可能皮贱而丝贵,但有这么多种衣裘,并十分讲究色彩、玉器的搭配,那一定是有身份的人才能做到的。

和墨子的服饰比较一下,印象当会更深刻:“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庄子·天下》)“裘褐”是粗衣,为穷人所穿。“跂”大概是草鞋或木屐之类。这里说的虽是后世之墨者,但墨子本人的穿着也不会差得太远。荀子就说过墨子“衣粗食恶”、“衣褐带索”的话(《荀子·富国》)。有一位曹公子甚至当面向墨子抱怨:“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墨子·鲁问》)很难想象,极重言行一致的墨子会只让弟子们过那种辛苦的生活。

根据《墨子·辞过》篇,墨子主张“以裘褐为衣”还有一个实际的考虑:“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凊。圣王以为不中人之情,故作诲妇人治丝麻,捆布绢,以为民衣。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暖;夏则绤之中,足以为轻且凊,谨此则止。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当今之王,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冬则轻暖,夏则轻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敛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锦绣文采靡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为身服。此非云益煗之情也,单财劳力,毕归之于无用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墨子称衣服的主要作用是御寒避暑,不是为了荣观耳目时,他所担心的其实是王公大人追求“文采刻镂”,必定会亏夺百姓的衣食之财。至于百姓衣食丰足之后,是否可以干点“锦绣文采”的事儿,墨子并没有明确的回答。考虑到墨子曾主张给那些贤能之士“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他大概也不会反对在适当情况下修饰一下吧!要不,人人皆衣褐带索,贤人还要那些爵禄干什么呢?

无论如何,同为当时显学的宗师,孔、墨的穿着打扮如此悬殊,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对照。两家后来围绕着穿衣服的问题展开辩论,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服”与“行”

儒墨两家直接辩论服饰的文献,保存在《墨子·公孟》篇中:

公孟子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子墨子曰:“昔者商王纣卿士费仲为天下之暴人,箕子、微子为天下之圣人,此同言而或仁或不仁也。周公旦为天下之圣人,关叔为天下之暴人,此同服或仁或不仁。然则不在古服与古言矣。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公孟子义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句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

公孟子是谁,我们不太清楚。吴毓江推测说,此人即曾子弟子公明仪,属七十子之后儒家大师之一。两段话讨论的其实是一个问题,即衣服与行为的关系问题。

按照公孟子的说法,君子成仁有一个前提,即必须说古人的话,穿古代的衣服。公孟子这样讲的理由何在,很可惜文献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更让我们好奇的是,这种说法属于公孟子个人的私见呢,还是儒者的一贯立场?

公孟之前,孔子好古是出了名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都是夫子自道。把“古”与“今”对照起来,以古讽今,还是孔子非常喜欢的一种习惯做法,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论语·阳货》)。不过,对衣服的看法,文献记载却有许多相互矛盾之处。《论语》和《礼记》有两则材料这样说:“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也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礼记·儒行》)前段话提到,麻冕是古礼,但现在用的是纯(黑丝),因为用纯比较俭省,所以孔子也从众用纯。后段话说穿衣服要入乡随俗,孔子小时候在鲁国,穿的是大袖子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章甫冠,因此并不一定要唯古为尚。

同是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大戴礼记》的记载却是另一种情况:“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为政,何如者取之?’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而搢笏者,此皆贤乎?’孔子对曰:‘否!不必然。今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志不在于饮食。故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这段话在《荀子》中也有出现,内容大体相同。按照这段话,穿衣服就不是随俗的问题,而是“居今之俗,服古之服”。理由是,“服古之服”、“志古之道”才能使一个人干坏事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两种《礼记》的记载肯定有一种不可靠。个人觉得,小戴的说法更可信一点,因为孔子经常强调礼因时而变,损益可知。服饰既是礼的重要内容,自然也不能唯古是尚。在服饰问题上,孔子很可能并不像公孟子这些后学那样绝对,把古言古服看成是成仁的必要前提。

公孟之后,孟子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相对而言,孟子的说法似乎更接近于公孟子:“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如果“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即可以成为尧这样的善人,“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即可以成为桀这样的恶人,那么,言、服与德行就真的有必然的关联了。

再看看孟子对“古制”的态度:“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驰骋田猎这些“大人”们乐此不疲的事儿,都是我所不愿做的。我所做的,全都合乎古制。“古制”成了孟子在心理上、行为上与权势相抗衡的重要依据。显然,在“好古”这一点上,孟子比孔子走得更远。

有趣的是,这位公孟子,如果真的就是公明仪的话,那么他在《孟子》书中也有现身,三处是引他的话,一处是与孟子的对谈。从引述来看,孟子对这位公明仪相当尊重。举个例子:“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歁我哉·’”(《孟子·滕文公上》)这是孟子鼓励滕国世子的话,大意无非是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世子只要立志,将来自可以行王道。孟子引用了三个人的言论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其中就有公明仪的说法。另外几处也大体如此。考虑到公明仪是曾子的弟子、子思的同门,孟子推崇公明仪也许有学派方面的理由。假若真是如此,那么在服饰方面,两人同样强调与德行之间的关联,同样以古为尚,也就毫不奇怪了。

公孟和孟子的立场既明,让我们再回到墨家的看法。从《鲁问》篇的那两段引文来看,墨子的立场非常清楚,衣服与德行没有任何关系,操同一种语言,穿同样的衣服,有仁人有恶人;穿完全不同的衣服,也都一样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法周”和“法夏”的问题。《庄子·天下》曾说墨子“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继承的是“禹之道”,后人因此而铺陈说墨家更加好古,他们虽不“法周”,但却“法夏”,裘褐跂即为夏服,也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有资格说儒家的“古”不是真“古”。其实,这种说法根本不值深辩。因为,假如要求弟子穿短褐之衣就是为了实行夏道,墨子不就刚好走到了他所批评的一面(“君子必古言服”)吗?善于推类明故的墨子何至于如此!

要之,在着装方面,先秦儒家在孔子之后,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儒者坚持认为服饰与德行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修德最好先从古服开始。墨家则刚好相反,认为衣服与德行没什么关系,就更不用提什么古服今服的问题了。

三、“解衣般礴”

在儒墨为衣服问题互争是非的时候,道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在轻裘、缊袍、粗褐、狐貉等方面伤脑筋。《道德经》提到衣服的地方不多,仅有的两处如下:“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道德经》第53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80章)

前句是批评的话,大意是说,在田园荒芜、府库空虚的情况下,在上者还穿着华丽的衣服,拥有许多的财富,那就只能算作强盗头子。后者讲的则是理想的社会,那里的人自得其乐,无论吃什么饭都觉得很甜,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觉得很美。老子对“文采”的批评与儒家相对立,与墨家比较接近,但“美其服”的说法却有更多的道家色彩,孔子虽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的说法,但他决不以为“恶衣恶食”是一件很甘美的事。墨家也一样,他们承认“衣褐带索”是一种“自苦”行为,那肯定是不“美”的,但为了一种信念,却必须去做。

庄子讨论这个问题多一点。最具庄子风格的是下面这段话:“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庄子·田子方》)

前面我们经常提到鲁哀公,孔子自相矛盾的话都是对他讲的。这一次,谈话的对象却成了他身后一百多年的庄子。谈话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新意,“有其道未必有其服,为其服未必有其道”,道和服没有必然的关联,墨子说过的话,庄子不过重述了一遍而已。所不同的是,墨子说这话时,面对的是儒者(公孟子),所以没有点明儒者的言行不一。庄子“谈话”的对象是鲁哀公,所以才可以说出举国儒服的鲁国真儒只有一人。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热门推荐
  • 桃花妻:仙君快到碗里来

    桃花妻:仙君快到碗里来

    叶紫凝,穿越之后混得风生水起。执掌天下第一赌场,结交四海豪客。富甲天上地下,就连天帝爷手紧了,也得找她借钱。四海八荒,她是最炙手可热的待嫁女,可她却独独看上了那一位。绝色、高冷、上万年都没闹出一则绯闻的高贵上神。上神有三好:成熟、隐忍、易推倒。但最重要的是:咱俩看起来很有缘耶!Q:1493144519(欢迎聊天,一起愉快的玩耍吧~)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本书从八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如何学会淡定。淡定是一种示现于外的状态,淡定是一种一心不乱的心境。淡定是泰然处之,正确抉择。淡定是正视磨难、正视挫折。淡定是随遇而安,正视得失。淡定是谋定而动,正确地面对挑战。淡定学会面对压力,轻松生活。淡定是放下恩怨,正确地面对是非功过。淡定是淡泊宁静,看淡名利。  这个时代需要“淡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才会在生活中处之泰然,不会过于浮躁而迷失自我、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过于悲伤而痛不欲生。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 老婆使用手册(升级版)

    老婆使用手册(升级版)

    你了解你的老婆吗?是否想过要了解她的一点一滴。有没有想过老婆对你的真切感受。本书将带领你深入走进老婆的内心世界,零距离接触老婆的心底秘密,并简单而真切地看清老婆的真实面目。
  • 鸾凤鸣

    鸾凤鸣

    ★※【轻松版文案】※★上帝给了她一个公主的身份,她却带着它住进冷宫俗话说的好,是祸水,总会祸害人间的冷宫怕什么,她照样混的风生水起隔三岔五骗骗皇帝老爹的三千老婆,有事没事耍耍瓜田李下的宫女侍卫闲了就躲到龙床下听听那啥…闷了就出宫溜达溜达听老娘的旧情人念念经说说佛,好不惬意但是——古语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又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再云……总之,诸多原因导致一个事实——某女在皇宫混不下去了于是乎,桃之夭夭,转战江湖蒙上帝照顾,一不小心认了个老顽童师傅然后,便宜接二连三,玉面神医是大师兄,武林盟主是二师兄……最最最重要的是,还有个天下第一公子罩着自己,某女奸笑,这下,她可以在江湖上横着走了只是,这两师兄怎么没有一个和自己对盘的?而冷冰冰的天下第一个公子,似乎就是她认识的那个‘他’可是,他干嘛装作不认识她!虽然她骗了他几千两银子,也不至于对她这么冷淡吧她一定要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而且,还要让他负责。谁让他倾城一笑,把她的魂给勾走了呢?…………且看冷宫之凤与江湖之鸾如何演绎一场精彩绝伦的爱情盛宴【看完本文正文只需4.5元,番外0.7元】现半价回馈读者,一次性订阅全部章节,五折收费。广而告之————————穿越文《财迷王妃》【5.5元】架空文《凤戏东宫》下面推荐好友文:南乔妹妹的文《青丝引》玲珑天心《蛮妃的契约》
  • 将军嫁到

    将军嫁到

    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上的了厅堂,下的了战场,斗的过百官,打的跑敌军。诗词歌赋小意思,排兵布阵没问题。倾城绝世的容颜,惊才艳绝的才情,引的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话,天下女子,慕容汐才是王道。女扮男装是她的命运,一生为国是她的使命,如果老天没有突然抽风的话…*对话一:“慕容将军,你舟车劳顿辛苦了,让寡人给你揉揉肩膀捶捶腿吧。”某男殷勤说道。某女听了一脸无语,说道:“皇上请自重。”对话二:“皇上,那个慕容实在太不像话了,区区一个武将,也敢给臣妾脸色看。”某妃告状。“哦,那看来朕也要给你脸色看,不然朕怕慕容将军不高兴。”上官瑾辰严肃说道。场景三:某小太监急急忙忙跑到上官瑾辰面前报道:“皇上啊,慕容将军还是不肯换回女装,把您赏赐的衣服都给烧了。”“最近天气渐凉,你去问问慕容将军需要多少取火,让尚宫局那些嬷嬷准备。”某小太监一脸黑线,尴尬望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禁忌小姐

    禁忌小姐

    方家四小姐是个禁忌,不被承认,只为了赎罪存活于世。当她面对这个夜夜都与她纠缠的男人时,心中是爱是恨,已经太难说明了。如果不是前世的错过,今生又为什么相逢?
  •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为什么服装店的镜子要斜着放?为什么商场里的导购员总是说“咱们”?为什么你总觉的别人买到手的东西比你便宜?为什么女性不买东西也喜欢逛商场?为什么超市里的口香糖摆在收银台旁?你明白这些奥秘吗?你是否意识到其后的心理动因呢?……消费,每天都避免不了。每天看一点,你会发现,成为购物达人如此简单!
  • 网游之一统三界

    网游之一统三界

    自古强者皆风流.从来不为钱财愁。要问天下谁最牛.一剑劈开华山头。山外青山楼外楼.统领三界我主流。四方海角擎天柱.荡平天界我做主。现实中的平凡,不代表游戏中的→平凡。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公子,我叫黛花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公子,我叫黛花

    此文会签V,提前说明。嘿嘿,没想到跳楼没成反倒穿越,而且遇到了古代的慕容流景,做了她的贴身婢女,哇哈哈哈,没想到遇上了自己的心上人,就让我这个现代花季少女玩转古代把。慕容流景,你就乖乖的掉进我的甜蜜陷阱里吧。公子,记住哦,我叫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