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300000027

第27章 法眼宗的禅学思想内容(9)

禅净合流主要是指禅宗与净土宗在修持方法上的合流,即念佛成为净土宗与禅宗共同的修炼法门。若在中土寻觅禅门念佛的历史渊源,则可以追溯到支娄迦谶所译的《般舟三昧经》,其中就提到了念佛的禅修方法,《佛说般舟三昧经?问事品第一》曰:“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云何行,知四事之本无。云何行,便于此间见十方无数佛土。”且《佛说般舟三昧经?行品第二》又云:“专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念佛故得是三昧。”可见,该经有十分明显的大乘念佛思想,故洪修平先生指出《般舟三昧经》,“以大乘般若的教义来统摄念佛,并要求通过念佛而证悟大乘般若空义”。东晋的道安注《安般守意经》所言“十念”,尤其强调“安般居十念之一,于五根则念根也。故撰《法句》者,属惟念品也”,故其禅法以“念”为中心的意图十分明显。僧肇《宗本义》言:“一念之力,权慧具矣。”肯定了“念”力之重要。慧远继承和发展了《般舟三昧经》的“念佛”思想,而将禅法与“念”力相结合,提出了契合中土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念佛禅”之禅修方法。不过,慧远之念佛禅强调的是以念佛住于一境,心不为妄念所牵引,最终达到熄灭妄念诸境而契入诸法实相之境界,这与后世净土宗提倡的称名念佛有所不同。虽然慧远主张的念佛禅与净土持名念佛在修持方式上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在通向佛境之究竟果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而且他依然重视净土往生之说,实有统合禅修与净土修行之企图。从慧远的实际行动来看,其净土思想是十分明显的。《高僧传》言:“远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乃令刘遗民著其文曰:‘惟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廌而誓焉。……指太息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慧远与信徒众人发愿和共期西方的誓言,具有宗教的象征性意义,不仅说明修禅可以走向觉悟之门,而且念佛也可通达成佛之路,从而开启了中土佛法修持的又一简捷化路径,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影响。难怪后世的净土宗会将其推为中土净土初祖,并非无理由。也由此,慧远成为净土宗改塑和认同的形象,而进入了净土宗的法派系谱并为后世所公认。洪修平先生指出:“慧远的念佛禅与净土共倡,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视为后世禅净一致的最早根源。”这是很有道理的结论,而且对于佛教禅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而被称为禅宗四祖的道信,也十分重视修持中的念佛禅法,他说:

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便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辨才。

而事实上,念佛往生西方与念佛禅是有差别的。四祖的“念佛禅”与净土念佛有明显之不同,四祖的念佛注重“洗心法堂”、“注心西极”,实际上是一种观想念佛,换言之,是以念佛而空其心、除去尘垢,而以期获得般若智慧与无相境界,并非一味的像净土宗信徒那样一心求归西方极乐世界。值得指出的是,从支娄迦谶到四祖道信均有“念佛禅”的思想主张,似乎表明“念佛禅”在中土有一定的连续性、绵延性,以及广阔的宗教市场。

六祖慧能对净土法门也有论述。当有人学人问及念阿弥陀佛能否愿生西方的问题时,慧能云:

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剎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从中不难看出,念佛是佛教修持的一种方法,是针对不同根器的学人开出的一味方便法门。在慧能看来,净土在心中而非在心外;迷人念佛求生于彼,而悟人自净其心;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由此可见慧能对净土思想有较深认识,而且其净土思想的明显特点是:一是自心是净土。故他在具体的修持中指出:“佛向性中求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②二是心净即是愿生净土的前提和基础。因为“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不净,“不识身中净土”,“不断十恶之心”,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求生净土都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可能有任何佛来接引。

此外,慧能还认为“一行三昧”是抵达净土的最好途径。他云:“一行三昧者,于一起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表明了行直心即是一行三昧,即达净土。这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言“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神秀也有念佛的思想,《观心论》云:

问:“经所说言至心念佛必得解脱?”答曰:“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为正,不了义即为邪。正念必得往生净国,邪念云何达彼。佛者,觉也,所为觉察心源勿令起恶。念者,忆也,谓坚持戒行不忘精懃了如来义,名为正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妄筌。因言求言,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云名须行念佛之体。若心无实,口诵空言。徒念虚功,有何成益。且如诵之与念,名义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福终无是乎。”

在神秀看来行“念佛禅”之法须讲究“正念”,即坚持戒行且不忘如来真实义。由是念佛,而念在一心,则是可以到达智慧之彼岸的。此外,宗密在倡导“禅教一致”思想的时候也涉及禅净之关系。他说:“念佛求生净土,亦须修十六观禅,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即是说念佛往生净土也不能完全离开修禅之实践,禅与净是可以融合起来的。宗密的这一思想对后世禅宗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故有学者说:“后世的禅净合一,也不出宗密融合论的范围。”

可见,禅净合流在禅宗的历史学源上则有踪迹可以寻觅。这即是说永明延寿倡导“禅净合流”并非没有理论依据和思想渊源。不过,延寿之前禅宗内部虽有论及禅净关系的情形,但是禅净关系并未得到净土和禅宗两宗的一致认同,直到延寿时期这一现象才有根本性的改变。延寿的禅净合流思想是极为丰富的,从理论上调和了禅净的分殊和争论。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佛教内部是由他开始才真正实现和完成了禅净合流的这一历史性任务。故有学者指出,“禅净合一、禅净双修局面的真正形成,应该从延寿时代算起”。

延寿提倡净土念佛和主张“禅净合一”,从《万善同归集》可以看得出来。《万善同归集》云:

问: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一念不生,天真顿朗。”何得唱他佛号,广诵余经?高下轮回,前后生灭,既妨禅定,但徇音声;水动珠昏,宁当冥合。答:夫声为众义之府,言皆解脱之门。……《宝积经》云:“高声念佛,魔军退散。”《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佛国。”

又云:

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具十念而形栖净土。……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称念佛名,往生净土。……系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佛。

可见,延寿是主张念佛的,而且认为“称念佛名”是能够“形栖净土”与“往生净土”的。这一做法与净土宗的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别无二致。但是,延寿倡导净土法门的同时,并未放弃禅宗自身的心法,而仍是坚持以禅宗为本位的思想立场。他主张“念佛禅”,形式上与净土念佛没有区别,但是本质和内容上还是有根本之不同。而在前文曾提到过慧远有“念佛禅”的主张,支娄迦谶也有“念佛禅”的主张,似乎皆表明了“念佛禅”在中土有一定的思想市场,而且四祖道信也有“念佛禅”的主张则更进一步说明了“念法禅”在禅宗形成初期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不过,念佛禅与净土念佛是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净土念佛以念佛号而往生净土世界,即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为归依处,而与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宗旨有本质的不同。净土念佛是依靠“他力”,即阿弥陀佛之愿力;而禅宗是赖于“自力”,所谓自性自度,即是慧能所说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虽“延寿也主张净土念佛,但是他的重点仍然是唯心净土;而他对净土包容的方法,也用的是‘理事无阂’框架。”因此,他以禅宗为本位的思想立场去表达“禅净一致”的观点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他在《万善同归集》中说:“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在中。”即表明了他没有背离法眼文益、德韶的理事观思想,且也保留了禅宗唯心论之“心学”要义。

延寿将唯心净土思想引入其唯心论中,实有调和会通禅宗与净土修心之主观意向,其《万善同归集》云:“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又云:“识心,方生唯心净土;著境,秖堕所缘境中。既明因果无差,乃知心外无法。又,平等之门、无生之旨,虽即仰教生信,其乃力量未充,观浅心浮,境强习重,须生佛国,以仗胜缘,忍力易成,速行菩萨道。”这即是说,净土世界亦是唯心所现的,并非要远离开心之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热门推荐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 一号保镖2

    一号保镖2

    主人公赵龙从世界警卫大赛中载誉归来,并且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顺风顺水。但由于世界各国高层保镖齐聚中国,几位外国性感女特卫又将会与赵龙之间发生怎样的纠葛?一次怎样的特殊任务让赵龙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二婚不昏,继承者的女人

    二婚不昏,继承者的女人

    【大宠小虐】她爱他至深。七岁开始,她的心里已经放不下任何人。为了她,她甘愿做小伏低,费心讨好,容忍形形色色的女人出现在他身边。如愿以偿地嫁入高家,却从新婚之夜就独守空房。高锦恒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宠爱其他女人,却把每一丝每一毫的厌恶都抛洒在她的身上。“高锦恒,我再爱你,也被你的残忍一寸一寸地磨光了。”“你总算不爱我了?那我是不是该为你不再恶心我而庆幸。”一纸离婚书,她净身出户。此生再无瓜葛。——贺承渊,传闻他身份神秘,只手遮天,无数名媛佳丽一致认为,只是和他对视就会怀孕。可是这样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完美男人为什么偏偏看上她?在渣前夫回头拼命纠缠她的时候,贺承渊霸道地一把将她拥入怀中。“我的女人,你抢不起。”——“贺承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太爱我了?”他沉默不语,冷峻的面容上忽然勾起了笑意,说:”我对你不是爱或不爱,而是没办法不爱了。”“不怕我吃回头草么?”小女人跃跃欲试地挑衅他。——他们的爱,不是一见钟情,没有悲伤绝望。贺承渊这样的男人,爱上你,便会倾其所有,从一而终。
  • 凶悍农妻来发家

    凶悍农妻来发家

    不就胃疼睡了个觉吗?怎么睡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而且一穿过来就死了爹,跑了娘,还有两个需要人照顾的弟弟和妹妹,外带一个老实巴交的跛脚哥哥。弟弟妹妹还小又怎样?总会长大的!哥哥哥跛脚又怎样?嫂子照娶!她名声不好又怎样?银子照赚!有钱才是大爷!且看她怎样将随身空间合理利用.....本文已完结,推荐新文《我家娘子超旺夫》
  •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同时也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让一个白天是绅士的人,晚上变成一个恶魔,释放身上的邪恶。这部作品被称为心理小说的先驱,书中“Jekyll and Hyde”一词甚至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影响力可见一斑。本书选取的另一篇小说《自杀俱乐部》描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也充满奇特的想象,十分精彩。斯蒂文森的作品虽然写于一百多年前,但是仍然符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口味。故事通俗却不流于俗套,行文严肃却不失幽默,在通俗类小说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 异界之逆天衙内

    异界之逆天衙内

    苍龙皇朝的第一纨绔的丁野重生回到二十年前,他该如何弥补前世的错误,挽救家族被满门抄斩的命运?又该如何在纷乱的大陆战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做一个战无不胜的绝代名将?前世误过的事错过的人,这一世不会再辜负;前世闪耀的将星波诡的命运,这一世要尽在掌握;丁野要做一个逆天改命的枭雄,把嚣张进行到底!
  •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站在人性的高度,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谈自我修炼、安人得人、鉴人用人,将有血有肉的案例与真知灼见融为一体,不仅充满中国式管理智慧,也十分接地气。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元魂世界

    元魂世界

    没有长篇的打斗,只有自强不息的碾压。一个孤儿的自强不息,追求自己的道路。